鍾倫納:美國大選抨擊中國,並非是一時方便

2021-01-07 環球網

香港《明報》11月6日文章 原題:罵中國並非美國大選的一時方便美國總統大選第三場電視辯論的主題是外交,在6個事先同意的主題中,除了反恐和中東,中國的崛起也成了一個主題。競選以來,歐巴馬總統和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一直擺出猛烈攻擊中國的姿態,該晚雙方卻出人意料地露出轉圜餘地,肯定中美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可能。這固然是雙方為了在最後一次辯論中希望建立穩健形象的策略,尤其是羅姆尼聲稱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的做法,被有識者視為妄動(難被國際法庭接受,即使成功也會引起巴西等國家照辦煮碗地指控美國),他在前兩場電視辯論中揮舞出咄咄逼人的攻勢後,需要提出一個成熟的形象。歐巴馬身為現任總統,雖然不能為了跟他鬥硬而冒上挑起貿易戰的風險,但仍強調他已按照符合國際法的程序,成功地打擊了中國一些違規之舉。

有些資深評論者認為中國議題只屬競選時的陪襯,本身沒有太大的實質意義,大選後即像過眼雲煙,如常運作。這是假設了美國認為中國除了經濟開始上升之外,在軍事和國際政治方面的影響力都有限。何況無論在反恐、中東、伊朗核問題等重要外交層面,美國都需要中國的配合,因而推論兩個候選人都沒有把中國看成真正的假想敵。這個觀點是危險的,因為它忽略了美國的前瞻性行動和選舉諾言轉化為實質政策的可能性。

美國的軍事和全球戰略不同於歷史上任何其他大國。它是在清楚地認識到本身優勢後,除了絕不驕傲鬆懈地繼續擴展實力,這幾十年間還逐漸學懂懷柔,利用所有能利用的心理和物質條件去支持它的活動,在軟實力不逮時則不惜先發制人。目前世界上已經沒有任何國家團體可以對它作出重大損害,唯一可以制衡它的是國內的民意。

製造共同敵人

凝聚和操縱民意最有效的做法,是製造一些共同的敵人。縱觀美國歷史,從立國到大戰後的和平時期,美國都保持至少一個假想敵,從西歐列強、蘇俄、東歐集團、東亞諸國、回教集團和拉美各地,都曾至少一度成為美國敵人。對一個有兩大洋作屏障,海空軍皆穩操勝算的國家來說,人為的危機感遠大於實質上的危機。透過危機感的渲染,各派精英可以轉移民間對內政的批評、可以無限度地發展新武器、可以對假想敵施加壓力,而每次轉移目標,皆為一些利益集團製造出一股新的發財機會。

因此,抨擊中國並非只屬一時方便,為轉移假想敵鋪路的動機昭然若揭,兩黨同心。中國的興起恰好可作回教集團之後下一個假想敵。早在總統大選之前,美國已把軍事重心移往亞太地區,並跟圍繞中國的國家進行聯合軍事演習。可見中國實力雖遠遠不及,卻有足夠資格被推上假想敵的位置。

美國國內當然也有不少人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大環境,希望避免戰爭和貿易保護主義,兩黨候選人提及可以跟中國成為合作夥伴,便是為了照顧這方面的民意,但除了曾跟羅姆尼爭取共和黨提名的前駐中國大使洪博培等少數人士,大部分候選人皆未公開提出中美貿易對美國的好處。目前傳媒上多的是破壞中美關係的宣傳,從中美貿易中獲益的公司和團體默不作聲,華裔美國人人微言輕,又欠合作,中國本身又怕弄巧成拙,默默無言。一旦壞形象在民間形成主流,即使當選者希望回復務實政策,恐怕已難挽狂瀾了。(作者現居於美國俄亥俄州,曾任教授、研究員和行政主管)

相關焦點

  • 美國大選開票拖延,臺學者:選舉並非美國政府空窗期,對臺海局勢影響...
    美國大選開票陷入膠著緊繃,開票時間拖越久,對美國內部來講都是一大消耗,外界也認為美國大選時間越長,國際情勢、兩岸關係也就越危險。不過,臺灣淡江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臺灣國際戰略協會理事長王昆義認為,美國大選並非政府空窗期,指揮系統仍很清楚;解放軍現在也沒有「武統」臺灣的打算,整體而言對國際和兩岸影響並不大。
  • 美國大選結果誰贏了?美國大選實時票數統計
    距離美國大選已經過去半個多月了,然而這場大選卻仍然沒有一個最終的結果出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川普還是不肯認輸,川普一直在抨擊美國大選出現了舞弊,是他的對手拜登偷走了他的勝利,因此到目前為止他仍然聲稱自己是才是美國大選的勝利者!
  • 段子、公知與水軍:美國大選期間的中國輿論場
    」 目前,美國大選已塵埃落定,拜登當選為美國總統。回顧大選期間的各種「紛爭」,可以看到在前期,大選結果充滿的不確定性,在境內輿論場引發出一輪討論高峰;後期,美國選民對立情緒嚴重,同時出現抗議示威和上街慶祝活動,相關信息傳回國內輿論場,刺激了第二輪討論高峰的出現。
  • 扎克伯格抨擊中國網際網路公司 但臉書在國內生意並不小
    兩面派扎克伯格在如此強大的CEO陣營中,讓扎克伯格在中國觀眾面前脫穎而出的是其在問答環節的表現。據報導,美眾議院一名議員向四位CEO提問,是否認為中國政府正從美國科技公司竊取技術及商業秘密。在其他三位CEO均表示沒有直接證據的情形下,扎克伯格明確回應稱,中國政府從美國科技公司偷竊已是事實。
  • 扎克伯格抨擊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但Facebook在國內的生意並不小
    兩面派扎克伯格在如此強大的CEO陣營中,讓扎克伯格在中國觀眾面前脫穎而出的是其在問答環節的表現。據報導,美眾議院一名議員向四位CEO提問,是否認為中國政府正從美國科技公司竊取技術及商業秘密。在其他三位CEO均表示沒有直接證據的情形下,扎克伯格明確回應稱,中國政府從美國科技公司偷竊已是事實。不僅如此,扎克伯格還將科技公司的競爭問題上升至「意識形態」層面。他陳詞稱,Facebook相信美國經濟下民主、競爭、包容和言論自由等價值觀,但這樣的做法並不保證其「一定會贏」。
  • 2020年美國大選日正式來臨 美國大選的五大看點有哪些?
    原標題:2020年美國大選的五大看點當地時間11月3日,美國2020年大選日正式來臨。在新冠疫情持續、種族矛盾激化、黨派之爭越發激烈的背景下,這一次大選備受矚目。拜登和他的競選搭檔哈裡斯則將在拜登的家鄉——德拉瓦州威明頓市觀看大選情況。大選已經正式開啟,這五大看點不容錯過。看點1:新罕布夏州倆小鎮已出結果據CNN報導,當地時間11月3日凌晨,美國新罕布夏州靠近加拿大的邊境小鎮迪克斯維爾諾奇宣布了大選日第一批投票結果,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獲得了所有5張選票。
  • 2020年美國大選結果何時公布?2021年美國總統是誰?
    距離美國大選已經過去半個多月了,然而這場大選卻仍然沒有一個最終的結果出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川普還是不肯認輸,川普一直在抨擊美國大選出現了舞弊,是他的對手拜登偷走了他的勝利,因此到目前為止他仍然聲稱自己是才是美國大選的勝利者!
  • 美國大選各州票數統計最新結果 2020美國大選實時票數更新
    美國大選各州計票結果陸續出爐,關鍵搖擺州密西根州已完成99%的計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領先,拿下該州16張選舉人票,朝著勝選所需的270張票僅差6票。川普則獲得214張選舉人票。
  • 美民主共和兩黨給中國貼惡毒標籤 德媒感嘆:美國大選成了真人秀
    香港《南華早報》稱,蓬佩奧不是唯一一個利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這個平臺攻擊中國,並試圖將川普描繪成能有效保護美國的發言者。川普在大會第一天就宣揚了一套毫無根據的理論,聲稱如果拜登勝選,中國將「擁有」美國。川普的兒子小唐納·川普後來的言辭更加激烈。25日,川普的兒子埃裡克·川普再次抨擊拜登在中國問題上「很容易被打敗」。在4天會期的頭兩天裡,「中國病毒」一詞被不斷使用。
  • 中國幹涉美國大選?華春瑩:中國旁觀即可 不想被牽扯進去
    來源:環球時報中國幹涉美國大選?華春瑩:美國選舉大戲中國光看就已「眼花繚亂」,不想被牽扯進去【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白雲怡】美國司法部長巴爾2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聲稱,在外國勢力幹預美國大選方面,中國構成的威脅比俄羅斯和伊朗更大。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4日回應稱,這一說法是美國撒謊外交的又一例證。
  • 大選臨近,當年匿名抨擊川普的白宮「內鬼」自曝了!
    (原標題:大選臨近,當年匿名抨擊川普的白宮「內鬼」自曝了!)據《紐約時報》報導,當地時間10月28日,前國土安全部幕僚長邁爾斯·泰勒(Miles Taylor)正式承認,2018年曾在《紐約時報》上化名「匿名者」撰寫文章抨擊川普「浮躁、好鬥、瑣碎、無效」。泰勒同時也是《一個警告》(A Warning)一書的作者(該書出版時署名「匿名者」),書中他將川普描述為一個「無紀律、無道德」的領導人。
  • 美國大選支持率最新民調 2020年美國大選最新消息
    美國大選支持率最新民調,距離美國總統選舉投票日不到半個月,多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全國範圍內,民主黨候選人喬·拜登相對共和黨候選人、現任總統唐納·川普的領先優勢達到兩位數,但兩者支持率在六大「搖擺州」逐漸縮小差距。  四年前,川普在民調顯著落後的情況下獲勝,令人大跌眼鏡,選前民調可信度遭遇前所未有的質疑。
  • 抗疫·大選·輿論戰 美國前亞太代理助卿談中美關係新變數
    據CNN報導,美國當地時間3月19日美國總統川普白宮新聞發布會的講稿被拍到將新冠病毒一詞中的「新冠」手動改為「中國」「輿論戰究竟是真正的「戰爭」,還是只表非裡的「嘴炮」?美國前外交官,究竟怎麼看待中國的抗疫舉措?總統大選季攻擊中國,是美國「日常節目」,還是如今特殊時期刻意為之?中美抗疫物資捐助糾紛,是矛盾還是誤會?
  • 順豐回應現身美國大選現場:只能從中國國內寄到美國
    (原標題:順豐回應現身美國大選現場:只能從中國國內寄到美國) 目前
  • 2020年美國大選日程表 美國大選對a股市場影響
    據悉, 中國股市和人民幣對美國大選感到興奮。據了解,美國大選將塵埃落定,亞洲股市呈增長之勢。MSCI亞太地區指數上漲了1.3%,達2018年最高點。日經指數和韓國綜合指數也增加了1%多,而中國股市和大多數在美國上市的中企股票感覺最佳。那麼,中國和其它亞洲股市基於何種因素如此樂觀呢?  編者以為,這是各國資本對於拜登可能上臺,而有利於世界經濟的正面期待。
  • 為什麼美國的大選日總是在星期二?
    導讀: 2016年11月8日星期二(北京時間9日中午),美國大選投票結果將正式公布。但是不管是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還是兩年一次的中期選舉,美國的全民大選日總是在11月的星期二進行,你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嗎?
  • 美國大選破壞多少中國家庭~!
    最近我有點盼著美國大選趕緊由國會宣布最終結果。
  • Google 關閉涉嫌幹擾美國大選的 YouTube 頻道
    Google近日關閉了一個YouTube頻道,原因是該頻道捲入了俄羅斯特工實施的旨在幹擾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的「假新聞」行動。 這個頻道是由兩個黑人視頻博主運營,他們二人自稱威廉士·詹森(Williams Johnson)和卡爾文·詹森(Kalvin Johnson)。
  • 馬吉:美國大選後,中國高科技企業何去何從?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馬吉】 美國大選後,中國高科技公司的全球化進程又起波瀾。 11月6日,華為對瑞典郵政和電信管理局(PTS)發起訴訟。此前,PTS在10月20日發布5G頻譜競拍條件,要求電信運營商不能使用華為和中興的產品。PTS讓參與5G頻譜拍賣的公司在2025年1月1日之前,將華為和中興的設備從現有的基礎設施和核心功能中刪除。
  • 美國大選紙牌屋裡的「中國牌」
    圖/AP)觀察今年4月以來兩黨在競選活動中對中國議題的呈現,不難發現,中美戰略關係正經歷一段重大而複雜的變化。在川普四年治後,對於民主黨而言,針對中美貿易摩擦展開的辯論幾乎難以避免,年初的新冠疫情更是加劇了議題的政治化。現在距2020美國大選已經不到兩個月,兩黨如何利用中國議題,又為何走向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