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群英譜」黃平縣學壩村第一書記吳劍:奔赴千裡遠,只為...

2021-01-09 天眼新聞

從北京高大的寫字樓到貴州偏遠的小山村,2018年5月3日,吳劍下了飛機,轉了火車,趕了汽車,經歷十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跨越2000多公裡之後,他終於來到了貴州脫貧攻堅一線戰場之一——黃平縣新州鎮學壩村。

短暫的一年多時間裡,吳劍紮根脫貧攻堅一線,植根於群眾之中,在經歷初來乍到的不適應和村民們的不信任後,他用自己工作成果贏得了村民的認可,成為了一名「學壩村人」。他與學壩村黨員群眾大力強支部、興產業、辦公司、找銷路、促增收,幫助學壩村減貧326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18%。  「或許因為單名取劍的原因,仗劍走天涯扶弱濟貧成為了我心底的一份小堅守。」吳劍告訴記者。  然而,扶弱濟貧的過程並不容易。

剛到學壩村,吳劍便有一種融入不進這個村子的感覺。「來到學壩村,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飲食問題。」吳劍打趣地告訴記者,因飲食方面的不適應,當地偏辣的食物,初到前兩周使得他長了滿嘴泡。  「第二個是溝通問題,學壩村85%的村民都是苗族,有的村民不會漢語,這讓我開展工作困難重重。」

飲食不習慣,就要去適應;溝通有困難,就得去學習,先學吃辣椒,再學講苗話,對於吳劍而言,這只是駐學壩村後需要努力的一小步。  「老實講,吳書記剛到村裡來的時候,我心裡就想,這個從北京大城市來的人,來我們村裡能幹什麼呢,我就覺得從城裡下鄉來的人可能什麼都不懂。」學壩村黨支部書記程方道出了對吳劍的第一印象。  為了打破大家眼裡「公子哥」的形象,吳劍獨自開展了大走訪,入戶、宣傳、摸底,群眾說的話聽不懂他就多問幾遍,群眾不耐煩了他就笑臉相迎。

為了提高走訪效率,他花了8000元買了一輛二手車,走訪途中經常搭載順路的群眾,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駐村一個多月後,群眾逐漸認可、接納了有我這麼一個年輕書記。」吳劍笑著說。  「吳書記來了,村裡集體經濟壯大了,產業搞起來了,項目也增多了,大家都歡喜得很。」程方讚揚道。  在吳劍的帶領下,學壩村與貴州農旅共濟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開展「苗寨生態茶」項目,與臺江、雷山兩縣的四個村寨組成脫貧攻堅營,抱團發展,為村集體增收2.5萬元。  2018年11月,學壩村成立了村集體所有的「貴州省黃平縣金穗農文旅發展有限公司」,集中發展農業產業、民族文化、鄉村旅遊,依託於該公司將「苗族生態茶」「民族芭比娃娃」「百香果」「苗銀飾品」「牛肉乾」等農特產品在農行扶貧商城線上平臺銷售,使學壩村首次實現了產品上架網際網路。自2019年9月份上線以來,累計銷售220筆,3.2萬元。

除了創舉整合資源,實現學壩村集體經濟增收之外,吳劍還利用中國農業銀行的優勢,一年半的時間裡,他爭取到640餘萬元的幫扶資金,為該村的發展帶來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看,我們村11個蔬菜大棚框架基本搭好了,總投資300萬元,通過冬暖式大棚,可種植反季節蔬菜。」吳劍望著連片的大棚高興地說,「如果種黃瓜、西紅柿、芹菜等蔬菜,每個棚收益將達到1.5萬元1季,種椿菜的每個大棚收益將達到15萬元。蔬菜大棚建設項目還將覆蓋全村140戶貧困戶,戶均分紅1200元,同時還將提供10個務工崗位給村民。」  除了蔬菜大棚,學壩村在吳劍的帶領下,還發展了鄉村旅遊,目前正打造一個學壩村水上樂園,以村內山塘為中心,整合周邊資源,建設成為民族文化、餐飲、水上娛樂為一體的農文旅精品扶貧項目,此項目將彌補黃平縣親子及水上項目的空白。  「蔬菜大棚項目帶動村民掌握種植技術,水上樂園項目將為學壩村集聚人氣,這就是我們學壩村的『一帶一聚』。」吳劍自豪道。  「吳書記十分看中基層黨建,他將村兩委班子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來抓。」程方說,每周按時召開工作例會,研究推進工作方式方法,吳劍多次組織黨員與先進村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學習養魚、種茶等產業成熟經驗與運營模式。通過支部引領、黨員示範、能人帶動,該村已脫貧157戶687人。2018年7月,學壩村黨支部榮獲「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稱號。

「吳書記是一個很踏實、做事認真、能幹事的人。」如今,程方對吳劍的評價已經煥然一新。  對吳劍工作認可的不僅是村幹,更多的是學壩村的村民。  「我兒子從凱裡學院畢業兩年了,一直找不到工作,是吳書記的幫忙,兒子才有機會到中國農業銀行上班,他是我們家的大恩人。」今年54歲的學壩村貧困戶程井華說。  「吳書記人很好,奶奶一個人在家照顧我們5個小孩,吳書記經常來家裡看我們,他看我家房子的牆快垮了,屋頂透風漏雨,屋裡光線差,他就爭取了資金,把我家房子整治了,現在住起來舒服多了。」年過八旬的潘玉碧的孫女潘美鳳開心地告訴記者。

此類的故事還有很多,在發展大棚蔬菜項目中,吳劍沒有資金兌現土地租金的情況下楊廷貴、楊佔軍等3戶貧困戶不要租金以土地入股;致富能人楊勳主動提供5萬元兌現另外32戶的租金幫助解決吳劍燃眉之急......   「鞋底磨穿了,不等於路走到了頭。我堅信,在勤者的心上,汗總是甜的。在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我始終牢記中國農業銀行服務『三農』的使命及總行黨委的囑託,踏踏實實,不畏艱險,和奮戰在前線的黨員幹部群眾一道,打好學壩村脫貧攻堅戰。」吳劍堅定地說。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李麗

編輯 王琳

編審 楊韜

相關焦點

  • 2019「貴州脫貧攻堅群英譜」400人名單公布
    2019年12月31日,2019「貴州脫貧攻堅群英譜」發布儀式在貴陽舉行,集中發布400名2019「貴州脫貧攻堅群英譜」先進事跡,號召全社會向他們學習,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省委副書記、省長諶貽琴作出批示,省領導慕德貴、劉遠坤、郭瑞民、左定超出席發布儀式,慕德貴在會上宣讀2019「貴州脫貧攻堅群英譜」總發布詞,郭瑞民宣讀批示。
  • 2019「貴州脫貧攻堅群英譜」發布儀式舉行 孫志剛 諶貽琴作批示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在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全省共產黨人守初心、擔使命,讓貴州大地英雄輩出。2019年12月31日,2019「貴州脫貧攻堅群英譜」發布儀式在貴陽舉行,集中發布400名2019「貴州脫貧攻堅群英譜」先進事跡,號召全社會向他們學習,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脫貧攻堅群英譜」劉運濃:運斤成風
    2015年,劉運濃開始幹扶貧工作,因工作出色,有經驗,2016年調許家坊土家族鄉任扶貧站站長,開始肩負起一個鄉的脫貧攻堅使命。其時,劉運濃小孩正讀初三,丈夫在龍潭河鎮交警中隊上班,孩子一個人在慈利縣城上學。孩子正值初升高關鍵期,她想多陪陪孩子。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是一場不用槍炮的戰鬥丨黃平縣重安鎮巖...
    我叫陶武勇,是一名退役軍人,2020年2月19日,受組織安排,我正式成為黃平縣重安鎮巖頭村一名駐村幹部。巖頭村位於黃平縣重安鎮政府西南面,距鎮政府22公裡、縣政府26公裡,與凱裡市大風洞鎮平良村僅隔一條重安江。
  • ...扶貧故事」有一分熱 發一分光|黃平縣紙房鄉天馬村第一書記潘學忠
    我叫潘學忠,是黃平縣稅務局派駐紙房鄉天馬村的第一書記,今年57歲,現離退休只有3年……  2017年3月,我主動請纓來到這片熟悉又陌生之地,剛駐村報導時就被這裡崎嶇的山路刺痛了雙眼,當真正走進天馬村,才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沉甸甸。
  • 「脫貧攻堅群英譜」姚鋌:肩挑扶貧再出發
    之前,時任天子山街道黨委副書記的姚鋌一直分管扶貧工作,在其分管扶貧工作的兩年時間裡,共清除四類對象24戶89人,清除識別不準對象16戶45人,新納入貧困戶13戶44人,全鎮貧困發生率僅為0.15%。為做好班子分工,人盡其才,街道對班子結構進行了醞釀,認為班子成員新老交替,年輕的同志對情況不熟悉,年老的同志精力不足,2019年又是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之年,黨委書記建議應該由一名能力素質強的人管扶貧,因此希望姚鋌繼續分管扶貧工作。「我是因為分管扶貧而提拔的幹部,組織需要我繼續分管扶貧我就繼續抓好扶貧工作。」
  • 一心一意致力脫貧攻堅的第一書記李言
    中新網新疆新聞7月21日電(居光偉)村容村貌變了、村民思想變了、家庭收入變了……談到兩年多來村裡發生的變化,新疆公安廳交警總隊高等級公路支隊駐喀什地區莎車縣闊什艾日克鄉闊什艾日克村第一書記李言充滿成就感。
  • 脫貧攻堅群英譜·脫貧攻堅幹部考察調研|只手撐起一片天——記中方...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周紫雲 雷鴻濤通訊員 楊冉「向書記,剛剛有輛車壓死了我家一隻雞,車跑了,這可咋辦?」8月28日,記者到中方縣桐木鎮半界村,採訪村黨支部書記向往時,碰巧村裡一位老人來村部求助。嚮往忙起身倒水,詢問情況。接連打了幾個電話後,他說:「把雞拿來,過秤賣給我,可以啵?」老人高興地說:「聽你的。」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摘帽不是終點|黃平縣野洞河鎮泥巴寨村幹塘衝...
    在黃平縣野洞河鎮泥巴寨村幹塘衝組風光秀麗的樹林背後坡腳,正房、偏房、簡易棚、圍牆四面圍起中間形成小院壩,簡易棚那邊不僅餵有豬、狗,還有幾十隻雞在院壩裡悠閒地覓食。房子雖然已經是80年代修的,但看起來還不算老舊。   上面所描述的地方就是我家,我叫袁治貴,是黃平縣野洞河鎮泥巴寨村幹塘衝組人,今年56歲。
  • 「我的脫貧故事」林下養雞給我家帶來幸福生活丨黃平縣舊州鎮大碾...
    我是吳恩喜,原來住在黃平縣舊州鎮大碾房村海拔1200多米的青槓樹組,近年來在脫貧攻堅政策幫扶下,依靠林下養雞項目帶動,過上了幸福生活。從大碾房村委會出發,汽車在松林大山公路盤旋半個小時後,才緩緩爬進南園生態養雞場。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做貧困戶的暖心人丨黃平縣翁坪鄉牛島村...
    我叫王天福,黃平縣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是翁坪鄉牛島村的包村幹部。2019年6月,組織安排我到翁坪鄉牛島村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主要是對脫貧攻堅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補短板。牛島村是黃平縣貧困村之一,有7個自然寨14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664戶265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08戶893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9.5%以上,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集居和農業村。
  • 「我的扶貧故事」腳上有土,心中有譜|黃平縣重安鎮大井村同步小康...
    我叫劉兵,是黃平縣重安鎮人民政府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也是重安鎮大井村一名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目前已駐村兩年多了。  兩年多的時間說起來不長,但也不短,在全縣有無數個忙碌在鄉間的駐村工作人員中,我只是其中一個縮影。
  • 【脫貧攻堅】稱多上賽巴村第一書記巴代松毛
    【脫貧攻堅】稱多上賽巴村第一書記巴代松毛 2020-06-22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路上的「筒靴書記」:追憶高石村扶貧第一書記夏強
    「為了迎接市級和國家脫貧攻堅考核驗收,也為了切切實實解決村民們在生產生活中的困難,讓大家過上好日子,夏書記帶著我們,已經連續三周堅守崗位。」郭敘偉告訴筆者,12月18日下午,夏強就說他身體有些不舒服,但依然堅持忙完手中的工作才和大家一起回城,一路上大家還又說又笑,「國檢大考」即將結束,大家也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休息一下了。
  • 樂山馬邊:白巖灣村第一書記帶領村民脫貧攻堅
    群眾主要收入來源為務工收入、農業收入等,2014年白巖灣村被列入省定貧困村。  白巖灣村黨支部看在眼裡,急在心頭。村黨支部牢記十九大精神,始終堅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努力建設一支充滿朝氣、求真務實、奮發有為、勇於創新的支部隊伍,帶領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創造美好幸福生活。
  •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上下同心 合力攻堅——內蒙古全力...
    內蒙古為切實加強各級黨委對脫貧攻堅的領導,按照自治區負總責、盟市旗縣抓落實、蘇木鄉鎮和嘎查村抓實施的要求,制定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五級書記抓脫貧攻堅工作職責》,對自治區黨委書記、盟市黨委書記、旗縣(市、區)黨委書記、蘇木鄉鎮黨委書記、嘎查村黨組織書記脫貧攻堅工作職責進行了明確。實行省級領導幹部聯繫貧困旗縣工作,36位省級領導「一對一」聯繫貧困旗縣,幫助基層推動脫貧攻堅。
  • 第一書記在東平|張玉群:我與「宸洋」的脫貧攻堅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2019年4月28日,我作為山東省水利廳第四輪第一書記來到了東平縣商老莊鄉沈堤口村。沈堤口村190戶543人,是東平湖庫區移民村、省級貧困村,村內就業機會不多,絕大部分青壯勞力外出務工,村裡留守婦女兒童老人較多,是典型的「三八、六一、九九」村。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是省派第一書記的三大任務。
  • 曹虎:第一書記助力脫貧攻堅
    王豔紅曹虎是省工信廳駐甘南縣甘南鎮富強村第一書記,工作中,他把黨建引領作為凝聚力量的保障,建立了以村「兩委」周例會為載體的黨建引領村級運行新機制、「零距離」服務群眾新模式,他的目標是既要讓富強村富起來,也要為全縣的脫貧攻堅工作助力。
  • 電影《駐村第一書記》舉行首映式講述脫貧攻堅真實故事
    11月22日下午3時,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視中心、河南晨曦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相關單位聯合拍攝的獻禮脫貧攻堅戰、記錄偉大時代變革的主題電影《駐村第一書記》在河南省人民會堂舉行首映。影片由康紅立擔任編劇、導演,知名演員趙濱、趙成順、於根藝、萇哲濤、李丹翼、底玲衝、張清、巴寧聯合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