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玉群 山東省水利廳調水管理處處長(省引黃辦公室主任)、一級調研員、高級工程師,省派第四輪駐山東省東平縣商老莊鄉沈堤口村第一書記
「俺年輕時,除了種地收糧食就沒掙過什麼錢;現在老了,在家門口做針線活還能掙大錢,真是做夢也沒想到啊!」。當山東省東平縣商老莊鄉沈堤口村70多歲的沈大娘領到第一個月工資時,再也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向我說出了心裡話。---故事是這樣的:
2019年4月28日,我作為山東省水利廳第四輪第一書記來到了東平縣商老莊鄉沈堤口村。沈堤口村190戶543人,是東平湖庫區移民村、省級貧困村,村內就業機會不多,絕大部分青壯勞力外出務工,村裡留守婦女兒童老人較多,是典型的「三八、六一、九九」村。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是省派第一書記的三大任務。經過抓黨建,村黨支部的戰鬥力、凝聚力明顯增強了,村兩委幹事創業的勁也卯足了。如何乘勢而上、在脫貧攻堅上實現突破,擺在了我的面前。
產業扶貧是實現精準脫貧的有效途徑。村裡有個「無紡布廠」,屬個體經營企業,用工不足10人左右。進村後,我多次與村支書交流,打算以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等方式與「無紡布廠」合作,一是能夠促進集體經濟發展、開闢收入來源,二是能夠擴大村民就業、帶動增收致富。我倆躊躇滿志,約「無紡布廠」老闆談了幾次,但多方原因沒有成功。出師不利,讓我感覺到了做事的不易。
時間來到了2020年。
新春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了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無紡布廠」也在其中。疫情以來,「無紡布廠」市場萎縮、舉步維艱。為應對疫情的不利影響,山東省成立了「四進工作組」,幫助企業排憂解難。我作為省派第一書記,能為「無紡布廠」做點什麼?我似乎找到了著力點,決心再顧「茅廬」,又與村支書一起找到了「無紡布廠」老闆,表示對「無紡布廠」儘可能提供幫助,共度難關。但出乎我倆所料,老闆已心灰意冷並決定關門不幹了!猛然,我感覺到了市場的殘酷,也充滿了迷茫與惆悵。
「無紡布廠」的經歷深深地刺痛了我,那幾天坐臥不寧,努力嘗試找回可能,熱切期盼柳暗花明。
一個不眠之夜,我撥通了村支書的手機,提了一個想法,兩人一拍即合。第二天一大早,村支書找來村主任、會計、計生主任等,我們一起商量,共謀發展大計,最後決定共同努力,藉助村裡的傳統加工技術和人員優勢,想方設法把「無紡布廠」的廠房盤活!
首先,我們充分利用村裡的現有資源和第一書記政策,多方籌措資金,把廠房「盤」了下來。但是,怎樣讓廠房「活」起來呢?
第一書記與村兩委研究盤活廠房
一個熟悉的名字浮現在我腦海——「宸洋」。
「宸洋」是「泰安宸洋工藝品有限公司」在行業內的簡稱,2015年就與山東省水利廳第二輪第一書記們聯手助力脫貧攻堅,我曾在2019年8月與山東省水利廳第四輪第一書記們到「宸洋」總部觀摩學習,印象深刻。
若能邀請「宸洋」到村裡來辦廠,廠房就能盤活!確定了這個想法,我就立刻撥通了「宸洋」總經理的電話,表達了邀請她到村裡來看看、謀求雙方合作發展的願望。幾天後,「宸洋」考察組來村,後來彼此又來往了幾次,「宸洋」最終同意合作發展。我大喜,第二天與村支書請了幾個內行(hang)一起到「宸洋」總部參觀考察,座談交流具體合作事項。回村後,壓茬推進招工、廠房整修等。辦廠的喜訊很快在村裡傳開,全村群情振奮、喜氣洋洋,村民見人就說「開廠子這事辦得好!」。
經緊鑼密鼓地準備,7月7日雙方籤訂合作發展協議,宣布 「泰安宸洋工藝品有限公司沈堤口分廠」 成立,8日沈堤口分廠投產運行。沈堤口分廠從籌劃到投產不到1個月時間,足見雙方合作的真誠。古人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由此,我徹悟。
村兩委與「無紡布廠」籤訂購房協議
村兩委與「宸洋」商籤合作發展協議
「宸洋」主要經營玩具、服裝、鞋帽、勞保用品、針紡織品製造與銷售、紡織品批發與零售。產品主要面向國外市場,訂單加工,客戶穩定,銷路暢通。沈堤口分廠運行至今,約60名婦女從田間地頭走進車間、成為分廠員工。分廠招工優先考慮貧困戶和特殊困難戶家庭成員,實行彈性工作時間,設立生產標兵獎、考勤獎;對初級工,每人每天享受40元保底工資加計件提成的優惠薪酬制度,每人每天可獲得50元以上收入,平均月收入1500元左右,年可增收2萬元左右;對正常熟練工,實行計件提成薪酬制度,每人每天可獲得90元以上收入,平均月收入2500元以上,年可增收3萬元以上;為村集體年增收3.5萬元,承擔了2個公益崗位。
省派第一書記觀摩車間
節日發放福利
2020年,國慶節與中秋節結伴而至,沈堤口分廠員工們第一次領到了米麵油等節日福利品。村支書高興地說:「村集體經濟發展、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終於找到了!」。村民們更是讚不絕口---「宸洋工藝品、幫村民脫貧」。
生產車間場景
衣食豐而禮儀顯。「宸洋」惠及沈堤口村是多方面的,沈堤口分廠成立並投入運行,還提升了鄉風文明程度和村莊治理水平。現在,村民們聚在一起談論最多的是如何儘快掌握工藝品加工技術、提高熟練程度、增加計件數量,鄰裡團結和睦、互幫互助的明顯增多了,坐在家門口曬太陽、搖蒲扇、談東論西的人不見了,沈堤口村這個大家庭越來越溫馨了。
省派第一書記與「宸洋」交流生產經營
沈堤口分廠運行後不久,我曾託人在分廠側面牆上寫了「發展特色產業 帶動群眾致富」12個字,近幾天我又託人在分廠正面牆上寫了「發展致富 工藝品鋪路」9個字。我注視著這9個鮮紅的大字,充滿感慨和欣慰。現在,到分廠「走走轉轉」成了我每天工作的規定動作,不知不覺地成了習慣動作,工作也越來越有勁頭了。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收官之年。我來沈堤口村一年半多了,已經深深地愛上了村裡的一草一木、一池一水。一路走來,尋尋覓覓,就想給村裡留下點兒能使村集體村民都受益、能促進村持續發展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成立沈堤口分廠,緊密結合了村情民意,發揮了傳統加工技術和人員優勢,找對了發展致富的路子。沈堤口分廠持續正常運行至今,我從父老鄉親們的笑容笑聲裡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山東省水利廳領導調研
泰安市、東平縣領導調研
2020年,國家有關部委發布了關於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的通知,「宸洋」沈堤口分廠的步伐與時代召喚相契合。如今,各級領導已多次來沈堤口分廠調研和檢查工作,領導們的關心支持,更為分廠發展壯大注入了動力。我堅信,沈堤口村的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