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不一定會知道真相,但每個人都能成為真相。—— 魏大炮
《燃燒》不是一部刑偵劇,而是一部以刑偵為背景的人情劇。如果你抱著單元性刑偵破案的期望來看這個劇,或許你難免會失望。劇中陸陸續續的案件時間線長達30年之久,歷經三代人的糾紛,其實講的更多的卻是人情與不可控的內心世界。所有衍生案件的誕生與發展,其實都是圍繞著三十多年前的一場爭議定案而展開,在故事開篇,你就很容易猜到這個核心謊言的真相,但是,你卻很難完整還原這一連串謊言背後的人為操作過程。
雖然演員表排序為一番男主高風、二番女主許佳桐,但事實上,全劇現實部分講的卻是馮凱與趙月娥的博弈,回憶裡講的是高四海、高建設、周偉、趙月娥的布局與解謎。全劇中,馮凱與高風使用的是同一套邏輯推理方式,高風更像馮凱的影分身,去代替馮凱完成跳脫出警察身份的操作與謀劃。而第三代的青年們(高風、許佳桐、劉青葉、周浩宇),他們之間的感情確實有影響到劇情的發展與走向,但更多的是作為連通幾代人因果關係的線索與橋梁,又不得不為上兩代的糾紛付出慘痛的代價。
【嚴重劇透,建議追完全劇後閱讀】
一、愛的盡頭是利用。—— 趙月娥 & 許家福 (崔天星)
二、真相到底有多重要?—— 高四海 & 魏大炮
三、女人的愛究竟有多深?—— 高風 & 許佳桐 & 周浩宇
四、最後一根稻草。 —— 周偉
五、默契盡在不言中。 —— 高風 & 馮凱
很多人都以為萬惡之源來自那場詐死,卻萬萬沒有想到,一切罪惡的源頭竟是一句女人的謊言。
許家福是深愛趙月娥的,毋庸置疑。一直以來,支持許家福在異國他鄉打拼攀爬的動力,就是他對趙月娥沉甸甸的愛。為了把他的妻兒孫女一起接到南國,為了全家都能過上富裕的生活,他一次次地降低自己的底線,一次次地在妻子的安排中妥協,一次次地去捏造更多的假象,去殺更多的人,去圓那個天大的謊言。
趙月娥是愛許家福的麼?愛過,但她更愛許軍,這大概是很多母親慣有的心態。許家福攜款潛逃,並不在她的預料之中,但是,她和許軍卻深受村民們的詰責之害。該受的罪都受了,趙月娥看透了「大難臨頭各自飛」的人情冷暖,她不想要村民們一句輕飄飄無關痛癢的道歉,所以,她捏造了通緝令上人命的謊言,要的是許家吃下這筆巨款,要的是改善許家的經濟條件,要的是把那些喜歡雪上加霜的人玩弄於股掌之間。
邪惡,就是一顆種子,一旦發芽,就會讓人一次次為此妥協,終究愈演愈烈。
趙月娥的身上,其實還是有母性光輝的,她做的這一切雖然是錯的,但也並非完全為了自己。在她心中,許軍與許佳桐的地位,一定是在她自己與許家福之上的。她寧願冒著風險給許軍造一個企業家的夢,也不願意簡單粗暴地直接把他送到南國;她願意在事發之後盡最大可能擔下一切罪責,也要徹底洗白許佳桐。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她作為母親,為這個家籌謀良多,然而,兒子與孫女真的會打心眼裡領情麼?恐怕,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下輩子投胎換個好人家吧。
有些時候,刨根究底還原真相的初衷是好的,然而,這個正義的舉動卻在不知不覺中推動了更多邪惡的誕生,更多的人參與其中,更多的人被牽連殞命。
魏大炮知道內鬼是誰,但他沒有說,即使在多年後案件重啟的調查時,依然咬定「只信證據」。魏大炮知道高四海在調查自己,他沒有像另一名同事那麼激動,只是靜靜地收拾好一切,撤離這個漩渦。
高四海追求真相,沒有錯。但是,耗費大半生的精力,號召局裡省裡各位領導開棺驗屍,發動全家祖孫三代調查真相,這一切真的值得麼?我想,沒有人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我想,如果當年在這個位置上的人是魏大炮,或許就不會有開棺驗屍,即使有,或許開棺驗屍就是這件事的終點。趙月娥退休後去南國頤養天年,許軍開開心心做著企業家之夢,許佳桐兢兢業業發展著自己的龍星佳桐,高風去了上海做了大律師,兄弟二人愛著同一個女人的故事在上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裡拉開序幕,這又是另一個故事。
在第一集裡,高風致力於轉行遠赴外地,卻又為了維護父親的名譽而留下,他說,「爺爺的形象已經崩塌了,他很怕父親的形象也崩塌,他更怕警察這個職業形象在他心中崩塌」。四零五一案,伴隨著高風的成長,也在他的成長中留下了一片片陰影。爺爺的叨叨,父親的殉職,母親的離婚與改嫁,他只能跟叔叔一家更親近。
如果有一臺時光機,讓高四海穿越回過去重新選擇,看到劉志堅、高建設、周偉、高風、周浩宇的結局,他還會選擇這條路麼?我想,會的,但是,至少會有所遲疑。可惜,沒有「如果」。
故事的開篇,高風與許佳桐已分手多年。
許佳桐一直是愛高風的,而高風呢,也未必對許佳桐徹底斷情。高風與許佳桐分手的原因,是因為爺爺病了,這其實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導致他們分手的根本原因,是因為高風開始認同爺爺的那番言論(「如果許家福沒死,怎樣面對許佳桐」)。愛,是感性的;是否合適,是理性的。劇集前期,高風看不見劉青葉,也是因為他的心中還有許佳桐的位置。
一通電話告白,徹底粉碎了高風對許佳桐最後的情分。雖然事實上殺手並不是許佳桐派去的,但因為許佳桐知情不報又無視縱容,在高風的視角裡,就是認為殺手是許佳桐派來的。劉青葉的及時救援,高調地闖入高風的視線,捅破了一直以來備胎的窗戶紙,在關鍵時刻彌補了高風內心深處愛情的空白。至此,風葉戀正式登上舞臺,風桐戀徹底淪為歷史。
周浩宇的追求,許佳桐是看得見的,她一直沒有回應,也是因為她還對高風抱有幻想。英國酒店,雖然是為了探查消息,但我覺得許佳桐是在假戲真做,接受一個愛她的人,是她與高風徹底決裂後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但這依然是一條可行之路。許佳桐對周浩宇絕對是有感情的,她之所以沒有向奶奶明確底線的問題,是因為周浩宇並非刑警出身,對她們秘密的窺探或分析深度有限,她是真的沒有想到奶奶會對一個邊緣人物痛下殺手,所以,浩宇出事後,她找到了奶奶,也明確表達了不滿,雖然這一切已經於事無補。
大結局裡,許佳桐選擇縱身一躍,她真的累了,與她愛的人結仇,與愛她的人陰陽兩隔,她以為泯滅了良知就能守住一個完整的家,然而,一切的一切都事與願違,竹籃打水一場空。她真的倦了,這條路不是她主動選擇的,亦不是她心中所盼的,既然一切已覆水難收,不如讓她自己來主動終結。她,終究為自己做了一次選擇。
PS: 這三位的愛情是劇情必要的,是為了推動劇情而存在的。因為許佳桐與高風交好,才會有高四海不斷在兩家之間反覆強調405案件,導致兩個家庭三代人都格外重視。因為周浩宇愛許佳桐,所以才不顧一切的陪伴許佳桐直至最後殞命,是周浩宇的死坐實了趙月娥的罪行,也警醒了一直打算粉飾太平的周偉。
趙月娥能夠說得動周偉,其實是合情合理的。魏大炮說,有些問題雖然不承認,但並不代表它們不存在。周偉在高家的壓力很大,寄人籬下,不敢去跟老爺子直接叫板,為了討好老爺子選了自己不喜歡的職業方向,養母在彌留之際互換的還是親生兒子的名字,讓他突然發現自己始終都是這個家裡的「外人」。當幸福感正常的時候,這些細小的問題都不是個事兒,然而,當負面心態過度累積後,這些瑣碎的不滿就如同決堤的洪水,一發而不可收拾。
周偉誤解老爺子,他一生中只衝動了一回,沒有給老爺子解釋的機會,這其實也是由於成長中負面壓力的不斷積累,他對這個家庭的不滿終於有了可以宣洩的缺口。而後,一失足成千古恨,為了這個謊言,他不得不去修修補補地搞小動作,卻連累高建設搭上了性命,這一刻,他突然間就清醒了,因為他對高建設沒有任何不滿,都是愧疚。
周偉與許軍,其實都是虛榮的人,因為曾經失去過太多,所以總是希望自己呈現出來的一切盡善盡美,不允許自己的形象存在任何汙點。許軍心中的虛榮,是他們許家正直善良的形象,是與他父親截然不同的正義感,是打破鄉親們對許家黑歷史的記憶,所以,他的虛榮,督促著他做個好人,即使女兒最後懇求的時候。周偉的虛榮,是希望得到養父的肯定,是希望得到眾人的讚揚,不像高建設那般破罐子破摔,所以,他隱瞞了自己多年前的與虎謀皮,只是反覆同周浩宇強調反對其與許家來往,卻始終不肯說出背後的故事。周偉說,浩宇是被他害死的,千真萬確。
高風與馮凱,其實用的是同一個人設,但編劇很巧妙的利用年齡與職位的差別,讓這兩個內核相似的角色默契配合,如影隨形,卻又不讓人感覺到重複。高風與馮凱有衝突,這個衝突就是圍繞身份職位的差別而展開,需要配合的時候,又有劉青葉在其中穿針引線作潤滑。馮凱把許家福偷渡的猜想,完全甩鍋到高風身上;高風暗示李顯打電話,算計馮凱有事求自己;馮凱暗示劉青葉把握機會,爭取高風。大家以為是高風神勇,破了驚天大案,卻不料其背後也有個穩坐中軍帳的操盤手。全劇的人設關係,其實是環環相扣的,如果非要說有什麼多餘的設計,大概就是馮凱自己的那對兒cp吧,不是特別的有必要。
我很喜歡最後的大結局,三代人在宣誓中定格,警察世家的風骨,在血液中燃燒。
(全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