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異形:契約》(Alien: Covenant)的製作人馬克·哈夫曼談起這個項目時,提及了導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和劇組的第一次對談,據說導演一上來就放了一句狠話,大致是這麼個意思:我們要拍一部不容質疑的限制級電影,需要大量的紅酒(做血漿),要把所有人嚇到尿褲子。
1979年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用1100萬美元,創造了一部好萊塢驚悚電影的奇蹟。全球1.8億美元的票房,讓這部作品在隨後的幾十年不斷被商業市場追捧和翻炒。在繼《異形2》(1986)《異形3》(1992)《異形4》(1997)以及異形前傳《普羅米修斯》(2012)之後,即將上映的《異形:契約》可以算是這個系列的第六部作品,鼻祖導演雷德利的再度掌鏡,讓這個IP的走向繼《普羅米修斯》之後,得到了血統的延續和純正。
本部《異形:契約》的故事設定在斯科特2012年的作品《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事件的十年之後,一群太空人乘坐著「契約號」飛船前往遙遠的星系尋找新的殖民地,人類的自信和狂妄,使其企圖在群星間建立新的文明。於是,太空船契約號搭載著2000個休眠人類,1000個人類胚胎,在生化人沃爾特(麥可·法斯賓德飾)這位強調服務屬性的生化人的帶領下,飛向遙遠的外太空進行人類歷史上超大型的星際殖民任務。當然,這項看似高精準的旅途,必然在中途遭遇了不可預計的變數,並與異樣的怪獸不期而遇。
這部熱賣強片系列拍到第六部,延續了斯科特一貫的強悍女主角的傳統,當年西格妮·韋弗塑造的雷普利是可以被寫入電影史的女性英雄之一。本片的女主演凱薩琳·沃特森是一位在舞臺和影視方面雙雙有所建樹的演員,她剛剛領銜的《神奇動物在哪裡》為其在商業電影市場積累了足夠人脈,勇敢女性的角色設定也恰好順應了好萊塢這波女性崛起的風潮,讓本片具備了更好的市場賣相和面貌。本片男主演法斯賓德已經是和導演在《普羅米修斯》和《黑金殺機》(The Counselor)之後的第三次合作,他的自身特點也高度符合《異形:契約》在商業和藝術均沾的姿態。
總之,除卻演員的陣容,最重要的是本部《異形》用最新的科技和最大化的資本支持,彌補了原先版本以如今觀眾的刁鑽眼光審視下,視覺表現以及節奏上的諸多短板。各類大場面的展示極度滋養了視覺和獵奇心。當然,作品仍舊繞不開駭人的嶄新怪物,《異形:契約》中異形卵、破胸體、抱臉體和完全長大的異形成熟體在觀眾恣意敲打著觀眾的視網膜。事實證明,已逝的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H.R. 吉格爾(H.R. Giger)創造的原始異形那鉸鏈般的下顎、精瘦有力的姿態,仍舊具備著不朽的黑暗美學體驗。
無論怎樣,《異形:契約》是一個新時代風格包裝下的老傳說。雷德利·斯科特在《異形》第一集採取的是恐怖片類型的套路,心理上的緊繃、小空間造成的幽閉恐懼,血腥異獸的驚鴻一瞥。一切的一切,在上世紀70年代看來都充滿了先鋒和前衛。但這些套路早就被視聽語言一代看膩了,於是將故事推進太空,將淵源深化於神話,《異形:契約》的一切都在經典、史詩同時兼顧商業、娛樂的道路上走得穩紮穩打,讓新老觀眾可取所需。
當然,這也會令人感到些許遺憾,畢竟怪獸片在光影史的最初始一直承擔著不羈逆子的形象。上世紀 50年代可以算是怪獸片井噴的時代,《海斯法典》的管控下,A類片只好委屈與保守的思想,唯有恐怖、科幻類的B級電影卻可以逃過審查,於是,怪獸片一直用打擦邊球的方式,嘗試變換著不同的風格。讓怪獸片一直帶著叛逆的烙印以及不屈於大眾市場的獨斷。這也是《異形》這個IP一開始最能觸及觀眾靈魂,並讓眾人迷戀多年的原因。
不得不承認,《異形:契約》我行我素的稜角已然有點被打磨,但它的材質依舊堅挺。又用一部精緻硬氣的作品,娓娓道來這個巨大謎團的一角。仍舊將主題直指人類誕生和存在的意義,創造和歸順的、宗教與科學.用最有尊嚴的方式在順應和抵禦著眾口難調的商業電影市場。
在各類IP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電影宇宙,並奮力用娛樂詼諧的方式,無限將門檻低齡化的時候,異形拍攝到第六部,仍舊秉持著一貫的高傲和深刻。總之,萬變不離其宗,這一部《異形:契約》仍舊熱衷於對異形之母起源的解密細讀,警世思想的凝重展現。談起此片的宗教內涵也好、哲學思辨也罷,衍發的各樣倫理討論之背後的展現的現實卻異樣的清晰:將這個滾燙了快40年的IP再度扔進如今的商業市場試水,探其究竟是否還能在資本的熱潮中繼續興風作浪。而想想看,其實這件事情也和異形的本質一樣,無比殘忍卻也相當刺激。
Q=iWeekly
A=《異形:契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異形:契約》主演麥可·法斯賓德
Q:我們注意到《異形:契約》的主題比之前的作品要更宏大一些,涉及異形以及人類的來源,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個關於異形的題材呢?
雷德利·斯科特:異形第一部作品是1979年拍的,之後的三部作品也沒有解釋底是誰創造了這個怪物呢?而人是從哪裡出來的?我想到要用這樣一個方法,即用前傳的方式解答這個疑問,所以《普羅米修斯》裡面就提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到底它是怎麼出來的?在《異形:契約》裡逐漸回答這個問題,而下一步,還有一部片子繼續探討這個疑問。
Q:片中,我們看造物者造出來的物種有很大的敵意,這是對造物者失望還是想要來主宰造物者呢?
雷德利·斯科特: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是一個不可知論者,有沒有一個更高層的生命體存在呢?我認為絕對有,不可能銀河系只有我們人類,這是我的一個信仰和底線,到底這個生命體是什麼呢?我想可能不是一個單一的個體,而是一個更高等的物種。
Q:你在電影中飾演的兩個仿生人,一個叫做大衛、一個叫做沃爾特。他們非常不同的,你覺得他們最有意思的差異是什麼?對你來說,扮演這兩個角色有什麼樣的樂趣?
麥可·法斯賓德:其實再度重演大衛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在之前扮演大衛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它是一個AI的原型,一個仿生人,它有一些人性的元素,擁有這些元素是很好。沃爾特是《普羅米修斯》的故事,發生了十年之後的仿生人,已經改變了一些AI的結構,人性的特色讓一個仿生人太過於像人,其實是讓人比較不舒服的,所以沃爾特的特質比較服從,它製造得比較直接一點,更像一個機器一樣。同時扮演這兩個角色,可以看到他們在這十年當中有哪些變化。
Q:講到不同的特徵、不同的性格的話,你扮演的兩個仿生人,他們的儀態、舉止,口音都不一樣,你要怎麼扮演這兩個角色?
麥可·法斯賓德:大衛有口音,他染了頭髮,他喜歡一些浮誇的東西,開始使用的是南非的口音,後來又變了,因為我覺得南非的口音我演不下去了,後來還是用了英國的口音,沃爾特是比較美國的口音,而且也比較像是一個機器人、比較邏輯性的一種存在,而不是像大衛比較人性化的機器人。
Q:這一次的主題講到造物者,還有被造出來新物種,他們之間會有敵意的,就你的觀點來看,AI會有靈魂嗎?
麥可·法斯賓德: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們講到造物者與被造物之間的敵意,從宗教來講人也是要敬畏上帝的,有一種罪惡感,或者有一種恐懼心。
雷德利·斯科特:我認為萬物是有一個等式的,你要設計一個AI,你要設計的到底能計算多少,如果你給他的信息太多的話,這個信息會構成很多複雜性,複雜性就會有情緒,如果AI有情緒的話,你就控制不了它了,人類也是很危險的,會造成很多的情緒。
Q:你覺得它對我們人類是有敵意的嗎?
雷德利·斯科特:你看動物的話,其實動物比我們所知道的更加複雜,狗能夠有心電感應,你如果觀察狗的話,這個人還沒來,它就先感應到了。我們觀察動物的時候,我們可能在動物裡頭相對來講是比較高等的,但是海豚比我們可能就更高等,我們只是其中一種哺乳類而已,我們沒有覺得高等,這些獵食者,每一種動物裡頭都有人,而且人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獵食者。我們好像能夠掌握這些原則,但是其實我們看到人類之間,其實人的自傲、驕傲其實也是非常地危險的,而且我們一直覺得我們是最高等的生物,如果外星人來的時候,他們可能並不是這樣覺得,而且他們對人不感興趣,他們也許是要跟金魚來去交流的。
麥可·法斯賓德:所以不見得說我們會被外星人所消滅,大家一直在思考說到底外星人來了以後,會對人有什麼樣的影響。我們老是想著自己會遭遇什麼樣的狀況,其實像在任何的地方一樣,只要不同的族群相遇的時候,他們總會有敵我之分,大家都有一個自己的部落要保護,同樣的觀念也適用於地球和其他的外形生物,都有敵我之分,一定要有一個你死我活。
Q:你覺得外星人都是有敵意的嗎?
雷德利·斯科特:我覺得外星人就在我們中間。
麥可·法斯賓德:他(雷德利·斯科特)就是一個外星人,所以他能拍出外星人的電影。
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
編劇: 麥可·格林 / 約翰·洛根 / 傑克·帕格恩
主演: 麥可·法斯賓德 / 凱薩琳·沃特斯頓 / 比利·克魯德普 / 丹尼·麥克布耐德 / 德米安·比齊爾
類型: 科幻 / 驚悚 /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7-06-16(中國大陸)
片長: 116分鐘(中國大陸)
1. 請在留言裡聊聊你為什麼想看《異形:契約》?點擊閱讀原文上傳留言截圖,我們將選出15名讀者每人送出《異形:契約》電影兌換碼2張(請留意郵件通知)。
2. 《異形:契約》電影兌換碼僅限貓眼App使用,限兌60元以下場次,限兌《異形:契約》有效期:即日起-2017.7.16。
3. 本活動參與截止日期為2017年6月17日。
採訪、撰文:牟汀汀
👇點擊下圖訂閱全年雜誌即刻送出MUJI超聲波大容量香薰機(價值550元)一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