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瑞芳㈡|「紅姐」張瑞芳

2021-02-07 澎湃新聞

【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

今年6月15日,迎來著名電影藝術家張瑞芳的百歲誕辰,而6月28日則是她六年前逝世的日子。對這位生於1918年,把藝術當作生命、把生命獻給理想的中國演藝界「老大姐」,吾輩滿懷著敬仰、崇拜之情。在紀念她百歲誕辰和懷念她逝世六周年的非凡時刻,我不由回到為老人家編導紀錄片《瑞草芳華——張瑞芳的故事》的精神狀態,於是,關於她的種種往事就像一個個特寫鏡頭,猛地推到面前……

2010年11月,在上海影城隆重舉行的「瑞草芳華——張瑞芳銀幕生涯70年暨中國電影文化傳承論壇」系列活動仿佛就在昨天。那一次,回顧了這位上世紀40年代重慶話劇舞臺上名聞遐邇的四大名旦之一、主演過《松花江上》《家》《李雙雙》《泉水叮咚》等經典佳片的傑出電影明星、中國電影藝術表演學會名譽會長、上影演員劇團老團長的精彩一生,首發我編導的那部紀錄片,並與她的電影代表作DVD一起,作為贈送來賓的禮品。記得老人家在「特別激動和感謝」之餘,與其榮獲終身成就獎時謙虛地表示「我是一個幸運者」一樣,反覆強調:「我拍的戲數量不多,談不上多大的成就,大家給我的榮譽太沉了,年輕人比我強……」

通過編導紀錄片,我對張瑞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覺得她與其他表演藝術家最大的不同,不是在表演上多麼高不可攀,而是她有著引以為傲的紅色經歷,堪稱「紅姐」……

一、北京,有著紅色靈魂的張家老宅

在籌拍紀錄片之初,與張瑞芳有著親屬關係的朱楓導演就告訴我,張瑞芳小時候在北京住過的老房子——鼓樓東法通寺10號,是一個革命者活動的據點。於是,委託朋友去實地勘察並拍攝,卻見那地方已成「華豐胡同23號」,面目全非,被許多中央戲劇學院的學生「割據」著,只有她當年的那間臥室還保留得相對完整。

張瑞芳住過的北京老家主臥  周雅婷 攝

1949年,張瑞芳與姐姐張楠(右)、妹妹張昕(左)在北京重逢。

那次採訪張瑞芳的時候,她身體欠佳,住進了華東醫院,顯得有點遲鈍,但說起往事立刻精神一振。她說,南京發生「下關慘案」後,他們舉家遷到北平,母親杜健如(後改名廉維)為了擺脫因參加北伐的丈夫殉國和幼女病亡造成的極度悲傷,用一部分積蓄在偏僻的北城買下了梅蘭芳的一座舊宅。「一二九」學生運動爆發後,這裡經常會來一些神秘的「陌生人」,是她姐姐張楠帶回家的「同學」——彭真、姚依林、蔣南翔等等,還有黃敬(解放後天津第一任市長)。當年幼的張瑞芳知道這些都是領導學生運動的北平地下黨幹部後,就懷著崇敬的心情,透過自己臥室的紗窗,看著他們一個個走進東邊的屋子。一整天,那裡悄無聲息,卻能根據母親守在門口「把風」的行為判斷出,那扇門裡正在進行著神聖的事業,心中便亮起了一盞燈。

這情景後來在張瑞芳和金焰、張翼、秦文等人一起主演的電影《母親》中得到再現,她扮演的正是為革命者「守門」的母親。這部以張瑞芳母親的革命經歷為藍本的電影,往往被人們忽略,但在她心裡,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電影《母親》1955年,張瑞芳飾母親,金焰飾老鄧

不久,張瑞芳的母親就成為中共黨員,直接受黃敬領導,就像後來在重慶張瑞芳直接受周恩來領導那樣。在母親和姐姐的影響下,「抗日救亡」的意識迅速佔據張瑞芳的腦海,她加入了由北平地下黨領導的青年團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積極參加遊行和左翼電影戲劇工作者組織的演出,在獨幕話劇《黎明》中扮演失業工人的妻子蓮香,由此認識了兩位重要人物:此劇的男主角崔嵬和編劇陳荒煤。在這兩位的引領下,她走上了一條革命文藝的道路。

張瑞芳和崔嵬共演抗戰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影響深遠。

二、奔波,充滿紅色浪漫的移動劇團

「七七事變」爆發一周之後的7月15日,以宣傳抗日為宗旨的「北平學生戰地移動劇團」成立了,團長是張瑞芳的同學郝龍,成員包括榮高棠、楊易辰、程光烈、她的姐姐張楠等等,還有已經是中共黨員的24歲的陳荒煤。說起這段坎坷又有趣的經歷,張瑞芳會突然振奮,因為她把跟隨劇團開始「移動」的這一天作為自己參加革命和走上專業文藝工作道路的日子。

張瑞芳和姐姐張楠、榮高棠、陳荒煤四人計劃先到天津,再乘船去上海,辦理好相關社團手續後再回濟南,和劇團其他成員會合,然後一路南下。為了安全起見,她和姐姐穿上花旗袍,扮成小姐。榮高棠一身對襟小褂,像是來接她們的男傭。陳荒煤則穿著洋裝,裝成她們的表兄。他們在天津等了兩天,終於登上英國「太古號」輪船,前往上海。

船在煙臺海面上漂了幾天後來到青島,在舅舅杜經田的幫助下他們才抵達「中轉站」濟南。當他們和黃敬、楊易辰等人會師後,一致決定先去南京造聲勢,以獲得當局的認可,然後才好順利展開宣傳活動。他們發揚風格,在列車上「佔領」了最後一節運牲口的敞篷車廂,可過了徐州突然大雨傾盆,車廂裡積滿了水。榮高棠大聲喊道:「女士們就別客氣了,不能坐在水裡呀,就坐在男同學腿上吧!」張瑞芳一轉身就坐在了楊易辰腿上,她姐姐坐在榮高棠腿上,一幫人緊緊擠在一起,避雨又取暖。細心的陳荒煤發現頂篷上積了很多水,就用棍子一頂,水譁啦啦從四邊傾洩而下,大家鬨笑著湊起了打油詩——哈哈哈,提起這段往事,張瑞芳就連說帶比劃地笑出聲來。

到了南京,在沈鈞儒先生的斡旋下,他們見到了時任教育部長的張道藩,這才獲得演出機會。劇團首推陳荒煤新編的《打鬼子去》,講述日本鬼子如何在淪陷區欺凌、侮辱中國人的慘劇。張瑞芳扮演的張大嫂被日軍玷汙後痛不欲生,但懷中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當她無意中摸到一手鮮血,發現孩子已死,便慘叫一聲,跌跌撞撞衝下舞臺……

張瑞芳摔倒在後臺的蘆席墊上,還在瑟瑟發抖。記者問她怎麼演得那麼真實?她答不上來,只記得用棉花浸滿自製的「血水」塞在「嬰兒」肚子裡,幫助自己調動情緒,非常有效。後來有人總結說,她這種方式就是「體驗派」。

當局允許他們公開演出了。於是,他們的漂泊和戰爭一樣剛剛開始,邊走邊演,很革命,也很浪漫……

三、重慶,記載輝煌成就的紅色舞臺

張瑞芳跟隨移動劇團到達西安,正要奔赴嚮往已久的延安時,劇團「幹事會」考慮到她的身體狀況和演藝前途,決定讓她去重慶。為此,張瑞芳曾經耿耿於懷,用她的話說就是「眼淚刷刷地流」。她沒有,也不可能料到,重慶會成為她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城市。

在重慶,她演過《全民總動員》《上海屋簷下》《國家至上》《女子公寓》《國賊汪精衛》《北京人》《秋收》《棠棣之花》《屈原》《家》等無數舞臺劇,以及電影處女作《火的洗禮》;其中《屈原》最為轟動,那段日子,重慶到處都有人在學戲裡的「雷電頌」,「炸了吧!炸了吧!」大大激發了民眾的抗日熱情,作為「四大名旦」之一,張瑞芳名副其實。更重要的是,她在重慶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並直接由周恩來領導,一直延續到解放後。

那年夏天,周恩來在重慶《新華日報》社的接待室裡單獨約見張瑞芳。他先是靜靜地聽她說,出身、家庭、演戲,一切的一切。張瑞芳說,「從小到大,無論在哪裡,大家都對我很好。」周恩來笑了,說,「大家都對你挺好,那是因為你對大家也一定不錯。」周恩來鼓勵她「多交朋友,向優秀的前輩們學習,在演劇上精益求精,做共產黨的好演員」。周恩來的這句話,張瑞芳牢牢記了一輩子。

1963年,周恩來祝賀張瑞芳榮獲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中為周揚。

為了更有利於為黨的文藝事業工作,周恩來親自部署,讓張瑞芳「淡出政治圈」,「隱蔽」下來。周恩來表示,他工作非常忙,所以可能做不到定時頻繁地與她見面,但只要有必要,他會與她聯繫。於是,張瑞芳連黨的組織生活也不參加,並對原來熱心參與的一些事情故意表現出冷淡,心裡則是又彆扭又痛苦,還不能跟任何人說,只能靠不斷地演戲來充實自己,忘卻隱瞞黨員身份的不爽。

儘管如此,張瑞芳還是有幸無數次走過那條蜿蜒的小巷,前往曾家巖50號,那幢三層的小樓房——周恩來的住處。當她站在高處,俯瞰滔滔的嘉陵江以及兩岸的景色,不由感到一陣心曠神怡,原來淤積於胸的愁緒也就消失殆盡了。和大家一樣,張瑞芳也喜歡叫周恩來「大哥」,多次聆聽「大哥」描繪抗戰勝利後建設新中國的宏偉藍圖,品嘗「大哥」親自下廚做拿手菜「紅燒獅子頭」,她感到幸福無比。

在每一個成長的關鍵時刻,張瑞芳都會受到周恩來的鼓勵和支持。她一刻也不曾忘記「周大哥」的教誨,「在演劇上精益求精,做共產黨的好演員」,踐行終身。

《南徵北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好人張瑞芳
    說明來意後,嚴處長有些為難地說,張瑞芳最怕別人來找她寫文章,現在她正忙,等以後再說罷。既然如此,我想也不便為難人家。就這樣,在幾個月中,我定期向張瑞芳及丈夫嚴勵問候,也沒有提寫稿子的事情。有一次,張瑞芳主動打電話來,囑我到她淮海中路的寓所去一次。此後的30多年,我們就居然成了常有往來的熟人。那時還不興叫「老師」,我一直叫她「老張」。
  • 上百市民冒酷暑送別張瑞芳 感嘆:那個時代漸行漸遠
    今天上午,我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張瑞芳遺體告別儀式在滬舉行。6月28日,張瑞芳在上海逝世,享年95歲。(點擊查看東方網高清組圖)   東方網記者曹磊、實習生楊依霏7月3日報導:著名表演藝術家張瑞芳6月28日在上海逝世,其告別儀式於今天上午10時在上海龍華殯儀館大廳舉行。有500多群眾自發冒著酷暑到現場送別。很多群眾感嘆,張瑞芳的離去,讓他們這一代人能懷念的人越來越少了。
  • 張瑞芳的愛情和婚姻故事——紀念張瑞芳誕辰102周年!
    1993年,張瑞芳獲得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榮譽獎 。2003年,張瑞芳獲得第9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2007年,張瑞芳獲得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 。張瑞芳經歷了三次愛情和婚姻。張瑞芳的第一次婚姻,是她在私立女子第一中學的時候。
  • 「李雙雙」張瑞芳的三段婚姻
    張瑞芳在《李雙雙》中飾李雙雙在開拍前一年,張瑞芳就下到河南林縣體驗生活。她跟著當地一位叫劉鳳仙的婦女隊長,同吃同住同勞動,白天跟著劉鳳仙下田鋤地、澆水、施肥,晚上跟著她學納鞋底、擀麵條,常在一個帳子裡促膝談心,正因有了這樣的體驗生活,才使張瑞芳對李雙雙角色塑造有了真實的底氣。
  • 《闖關東》鮮兒被紅姐救兩次,「坑」兩次,還把紅姐當恩人
    今天紙蝴蝶跟大家說一說,一直被鮮兒視為恩人的紅姐,是如何「坑」了鮮兒。紅姐的坎坷命運,小編在上一篇文章《紅姐:內心善良、心胸豁達,但只能做皮肉生意》中,已經做了介紹。紅姐一介女流能在當時的亂世中,日子過得滋潤、周旋於各種男人之間,就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 臺灣自由行 | 臺北-瑞芳,九分、十分、平溪線一日遊
    臺北車站我們今天的行程是從臺北搭火車到瑞芳,走平溪線有2條不同線路,瑞芳是中轉站,每次玩完都要回瑞芳:上午:臺北-瑞芳  瑞芳-十分-平溪-青桐(火車)下午:瑞芳-陰陽海-九分(公交)晚上:瑞芳-花蓮(火車)
  • 從話劇名旦到電影明星,張瑞芳不止是「李雙雙」
    她就是張瑞芳(1918年6月15日-2012年6月28日),名副其實的新中國電影界最資深的前輩,從抗日戰爭時期的話劇明星,到新中國的電影明星,她橫跨了中國近代史與現代史最重要的節點。張瑞芳1918年出生於河北保定的一個名門家庭,父親曾是保定市陸軍軍官學校教官
  • 101歲張昕桃李滿天下與姐姐張瑞芳是「影壇姐妹花」
    她還有姐姐張楠、張瑞芳(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著名表演藝術家),哥哥張伯弨等親人。張瑞芳的第一段婚姻是餘克稷,兩人是在拍話劇《心病者》時因戲生情的,但這段婚姻由於花花公子金山的介入等原因,兩人五年後分手;第二段婚姻是著名演員金山。1942年,在重慶排演話劇《屈原》時,金山與張瑞芳分演屈原和嬋娟,此時,她和餘克稷的感情幾近破裂,兩人便走到了一起。但後來,張瑞芳難以忍受金山的生性風流,勉強過了七八年後離婚。
  • 節目|從嬋娟到李雙雙,張瑞芳如何成為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
    她是話劇《屈原》中的嬋娟,她是電影《李雙雙》中的李雙雙,她是電影表演藝術家張瑞芳。身為河北保定的富家千金,張瑞芳為何走上藝術之路?在追尋藝術的道路上,張瑞芳經歷了哪些艱難險阻,成長為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
  • 紀念電影表演藝術家張瑞芳誕辰101周年 —— 電影集錦
    張瑞芳電影集錦  視頻製作:cotton500張瑞芳(1918年6月15日—2012年6月28日),原籍北京市,出生於河北省保定市。《南徵北戰》張瑞芳表演集錦1993年,張瑞芳獲得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榮譽獎 。2003年,張瑞芳獲得第9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 。2007年,張瑞芳獲得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 。2012年6月28日,張瑞芳因病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4歲 。
  • 張瑞芳被指定主演《母親》舒繡文因身體原因被凌子風換角
    張瑞芳(1918-2012)在電影《母親》中扮演為革命者「守門」的母親。這部影片以張瑞芳母親的革命經歷為藍本。)當時指定要張瑞芳主演,他有充分的理由:「母親」的原型就是張瑞芳的母親杜廉維,母親的人生經歷和革命事跡,成了張瑞芳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不必擔心找不到革命母親的感覺;在此之前38歲的張瑞芳從來沒有演過這類角色,所以可能演出獨到之處。
  • 臺北傳統戲劇團進駐瑞芳高工校園傳承歌仔戲傳統戲曲藝術
    華夏經緯網1月8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是大家對於表演藝術的第一印象,為了結合劇場的元素並展現學生語文方面的天賦,臺灣瑞芳高工應新北市至善學生關懷協會之邀,特別敦請頗負盛名的臺北傳統戲劇團至校園共同推廣傳統戲曲,努力同心提升歌仔戲的欣賞和學習的人口,進而活躍本土劇種
  • 「四大花旦」張瑞芳:感情坎坷一生無子女,賣房只為建養老院
    再加上各自忙著各自的事業,缺少溝通,所以張瑞芳對自己這段婚姻始終都是憂心耿耿。後來,張瑞芳的姐姐張楠,來重慶看望張瑞芳,此時的張楠已經有了幾個月的身孕。金山開會猛烈的追求張瑞芳。婚姻失敗,外面有一個人送溫暖,很容易就迷失自己。張瑞芳心動了,但周圍的人都勸說張瑞芳,因為金山真的不是一個值得託付的人。一個兩個都在這麼說,所以張瑞芳聽進了朋友的建議。
  • 三和「女神」紅姐:流浪是她能做到的最大反叛
    所有修車話題裡,總少不了紅姐的。紅姐像一個傳說,有人宣稱修過她,有人炫耀請她吃過飯,與她偶遇都會成為談資。 和大水[4]一樣,紅姐也是廉價的代名詞,與三和的逍遙快活緊緊捆綁在一起。她是性工作者。人們說她廉價,說她髒;也有人說她俠義,說她是三和大神的女神。 一端地獄,一端天國,紅姐被分裂成兩個人。
  • 《闖關東》紅姐:內心善良、心胸豁達,但只能做皮肉生意
    自此,紅姐的名聲壞了,連村子裡瞎子、瘸子都不想娶紅姐。  封建禮教下,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屬品。男人可以花心,可以有三妻四妾。但如果自己的女人,與別的男人有丁點兒牽扯接觸,男人卻無法容忍、接受。    看透人心的紅姐,不再奢望嫁出去。她開始報復,把一個又一個有家室、道貌岸然的男人拖下水,直到被抓住,被綁著扔到河裡。獨臂老把頭救了紅姐,自此以後,紅姐就開始跟著老把頭闖山場子。  紅姐在山場子做什麼?不是燒水做飯,而是做起了皮肉生意。這部劇沒有靠演繹紅姐做皮肉生意的場面來吸睛,只是在紅姐和老把頭對話時,隱晦地說出了紅姐的職業。
  • 張瑞芳:一生3次婚姻,婚姻坎坷終身未育,晚年在養老院度過
    而張瑞芳更是成為無數觀眾心目中的人物李雙雙。,因為兩人性格上的極大反差,五年後結束第一段婚姻,而後張瑞芳又全身心投入到了話劇表演事業中。(張瑞芳與金山)第三任丈夫嚴勵,他雖然身為編劇,可是他並沒有用所謂的甜言蜜語去換取張瑞芳的歡心,而是真摯付出,給了她家的味道
  • 臺灣寫真:瑞芳老礦區煥發新活力
    中新社臺北4月10日電 題:瑞芳老礦區煥發新活力  中新社記者 鄭巧 董會峰  臺灣知名導演侯孝賢的電影《悲情城市》,讓鏡頭裡的九份小城聞名遐邇,幾乎成為到臺灣的遊客必去之地。而同屬瑞芳區的金瓜石、水湳洞,近年來也有了特殊風貌,讓整個老礦區煥發了新活力。
  • 張瑞芳:一生3次婚姻,一生未懷育,晚年辦老院,94歲去世
    不然的話,在以後的事會很難造成男女平等現象,所以從小的時候,張瑞芳就刻苦學習。兩人離婚之後,張瑞芳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了事業當中。當時他們在出演一部影視作品時,張瑞芳遇到了金山,張瑞芳在劇中不自覺的就被金山所吸引。後來他們在拍攝一部影視作品中,裡面有吻戲環節兩個人也正是因此擦出了愛情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