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氏】我的家族發展史

2021-02-08 百家姓數據統計中心


✉收集家族信息點擊進入





起源一

出自姬姓, 伯州犁居 鍾離故曰鍾離,即鍾氏, 鍾子期即其後。


起源二

源於贏姓,為複姓鍾離所改。出自周王朝時期 伯益後人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周王朝初期, 周武王姬發將遠古東夷族首領伯益的後人封在鍾離邑,後建有 鍾離國,亦稱童鹿國,是一個很小的諸侯國,子爵,國君稱鍾離子。鍾離國最初的國址在山東地區,後來在東周初期遷到淮河中遊流域(今安徽蚌埠)。到了春秋中期,鍾離國被強大的楚國在周景王姬貴七年(楚靈王熊虔三年,公元前538年)攻佔,鍾離國滅,楚靈王分改鍾離國故地為濠州、舒城,鍾離子被迫成為楚國的下臣。後楚靈王又允許其復國,但成為了楚國的附庸小國,鍾離國君的爵號降為「君」,國境限於鍾離城一帶(今安徽蚌埠小蚌埠鎮雙墩村)。


起源三

源於 羋姓,楚公族鍾建封於 鍾吾國,其後為鍾吾氏,後簡寫為鍾氏。東周時鐘吾子爵封地,建立「鍾吾國」,在今江蘇新沂市。宿遷為鍾吾子國,後歸附楚國。公元前512年鍾吾國被併入 吳國。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1年),又被楚國奪回。


起源四

源於 羌族和 吐谷渾部落等,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西漢甘肅臨洮的鐘羌,以族名漢字音譯為姓。


北魏高祖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執政時期,有羌族人內附,北魏孝文帝特賜其姓鍾氏,全名為鍾豈。其後裔子孫世代為鍾氏至今。 秦漢以後,北方部落逐漸強大,不斷南侵擴張,到魏晉南北朝時,北方戰火連年不斷,中原政權頻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進入中原,中原百姓南遷東移,南北朝北魏吐谷渾部落的羌族、唐朝川北岷山的羌族中均有鍾姓

起源五

源於 畲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少數民族中鍾氏最多的是畲族,傳說是高辛氏後裔伯夷的後代。傳說,畲族的始祖盤瓠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別姓盤氏(盤庚)、藍氏(藍光輝)、雷氏,一女名叫龍郎公主。後來,有一個叫鍾志深的漢族青年入贅,與龍郎公主結婚,因而由漢族改為畲族,並將漢姓鍾氏帶入畲族,鍾志深遂成為畲族鍾氏的始祖。 隋朝嶺南臨賀的俚人有鍾姓,臨賀大概在今廣西鐘山和賀州地區。畲族鍾姓的先民,這些少數民族與漢人長期混居,逐步同化,漢化程度較高。


畲族鍾氏一族主要分布在閩、浙、贛、粵、桂數省之地。


起源六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鍾吉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撫順(今遼寧撫順)、烏魯特(今內蒙古東南部興安盟地區)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onggi Hala。


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鍾吉氏所冠漢姓即為鍾氏。


起源七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宗佳氏,亦稱周佳氏,或音譯作鍾吉氏,滿語拼音為Jonggiya Hala,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輝河(今黑龍江上遊或嫩江一帶),後多冠漢姓為鍾氏、周氏等。


⑵.滿族覺羅氏,滿語為Gioro Hala,後有冠漢姓為鍾氏者。


起源八

源於彝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彝族鍾氏,源出狄俄米安家支的鐘裡氏、鍾拉氏。後在名時期的改土歸流運動中省改為單字漢姓鍾氏,世代相傳至今。


起源九

源於 裕固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裕固族,起源於唐朝時期遊牧在鄂爾渾河流域的回鶻民族,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的丁零、公元四世紀的鐵勒和居住在色欏格河和鄂爾渾河流域的回紇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該民族曾稱自稱為「撒裡維吾爾」。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據其本民族的意願,確定以同明朝時期的稱謂「堯呼爾」諧音相近的「裕固」(漢文富裕鞏固之意)為民族稱謂。1954年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在甘肅省建立了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裕固族鍾氏,源出賀郎格家部落鍾鄂勒氏族,世居甘肅南部,在清末民初改漢姓為鍾氏。


起源十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在今白族、回 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鍾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布不論是複姓的「鍾離」還是單姓的「鍾」,都是發源於今安徽省境。」先秦時期,鍾姓主要活動在楚國境內的湖北、湖南以及山東一帶。 [4]


漢晉南北朝時鐘姓已經向東播遷到江浙皖贛、中原地區,其中穎川鍾氏後來成為全國各地鍾氏的主要來源。


隋朝時由於嶺南 俚人的鐘姓在廣西和湖南交界地區的勢力,隨後兩廣地區的鐘姓發展迅速,當地的土著均紛紛加入漢族。唐朝時兩次中原南下移民福建。宋元明時鐘姓實際已經成為南方的著名姓氏。


宋元明600餘年,鍾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中國重新形成了以江西為重心的南部和東南部鍾姓人口聚集區。


從清乾隆帝開始,閩、粵鍾氏陸續有人遷入臺灣,後又有人遷往海外。 


門楣題詞

「知音遺範」典出鍾子 

期的故事。鍾子期,春秋時楚國人,精於音律。 俞伯牙乃春秋著名琴師,二人不期相會,伯牙鼓琴一曲志在高山,子期聽而知之,再一曲志在流水,子期聽而知之。子期死,伯牙謂世無知音,乃絕弦破琴,終不復彈。


「越國流芳」源自 鍾紹京。鍾紹京,唐代 興國人(當時屬贛縣,後析出)曾是 唐睿宗的宰相,中宗時任官苑總監,後輔佐唐玄宗剷除 韋皇后與武則天之侄武三思組成的篡權集團,為其後唐室中興立了大功,族譜雲「平內難」即指此事。因此,鍾紹京當即拜為 中書令,加 光祿大夫,封越國公。這種職務後世均稱為宰相。據查考,鍾紹京是江南的第一位宰相。「越國流芳」即頌揚鍾紹京之風範。


「墨瀋流芳」表的是鍾繇。鍾繇是三國時期魏國大傅,著名書法家,尤善於正、隸,與胡昭並師劉德升草書,世傳「胡肥鍾瘦」。贛南鄉賢鍾兆麟在《鍾氏三修族譜》新序中稱鍾繇書法「飛鴻舞鶴,舉世稱為絕筆」,前敘鍾紹京則是鍾繇的第十五世孫,也是書法家,因書法而入仕,專門為朝廷題寫宮殿門榜匾額。「墨瀋流芳」源此。 [7]


郡望堂號

郡望

潁川郡:戰國時期秦國滅韓國後,以所得韓地於秦王 嬴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潁川郡,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許昌一帶地區。東魏時期遷治潁陰(後為長社,今河南許昌)。隋、唐兩朝為許州潁川郡。


竟陵郡:秦置郡,治所在今湖北潛江西北.西晉時分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今湖北鍾祥)。南朝宋相當今湖北鍾祥、天門、京山、潛江、沔陽等縣地。 [8]


堂號

潁川堂:以望立堂。

竟陵堂:以望立堂。

四德堂:春秋楚國、鄭國交戰的時候,楚國鍾儀被鄭國俘虜獻給了晉國。晉國公贊他不忘本是仁,不忘舊是信,無私是忠,尊君是敬。他有這四德,給他的大任務必定能辦得很好。」於是晉景公以對外國使臣的禮侍他,叫他回楚國談判和平。 [4]

宗祠楹聯

四言

望居長社;

源自鍾離。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出鍾姓的郡望和源流。


千秋士表;

一代人師。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晉代 御史中丞 鍾雅,官御史中丞,直法繩違,敢於制裁違法犯罪者,忠心侍衛天子,以身殉職,追贈 光祿勳。下聯典指東漢學者 鍾皓,隱居在 密山,以詩律教授,門徙千餘人。與 陳實、 荀淑、韓韻並稱為「 潁川四長」。


飛鴻舞鶴;

流水高山。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 鍾繇,工書法,書若飛鴻戲海,舞鶴遊天,形成了由隸入楷的新貌。下聯典指春秋時楚人鍾子期精通音律,善辨琴。 伯牙鼓琴,他能分辨是志在高山還是志在流水,因被伯牙引為知音。


書成舞鶴;

孝足感烏。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三國魏·鍾繇事典。下聯典指宋·鍾伷,性至孝,父喪盡哀,有群烏鳴墓前,人名其墓曰:「感烏堂」。


詩書悅性;

山水知音。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東漢·鍾皓,隱居密山,以詩律教授,門徒千餘人。下聯典指春秋·鍾子期聽俞伯雅鼓琴,有高山、流水之音。


潁川世澤;

詩書家聲。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南朝梁·鍾嶸,作《詩品》。下聯典指三國魏·鍾繇,書法大家。


潁川世德;

大傅家聲。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鍾氏宗祠「潁川堂」聯。


在家敬孝;

為國盡忠。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成都市 柏合鎮萬畝 梨園村鍾家大瓦房「琴墨堂」聯。


五言

高山流水第;

舞鶴飛鴻家。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春秋楚·鍾子期事典。下聯典指三國魏·鍾繇事典。


聯苑稱聖手;

藝壇號 全才。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清代廩生 鍾耘舫,長期從教,工詩文辭。尤以聯語名於後世,被譽為「長聯聖手」。著有「振振堂集」。下聯典指清代女文化名人鍾若玉,能詩、工書、善畫。說者謂:「其詩宗 韓柳,字效鐘王,畫臨雀白,閨閣中不易得之全才也。」。


穎川列四長; 

龍南號一峰。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東漢學者鍾皓事典。下聯典指元代 雷州學正 鍾柔。字元卿,龍南人。篤學,融貫經史,下筆千言。晚授於鄉,從者數百人,鹹悅服,稱「一峰先生」。著有《諸經篡說》等。


潁川家風遠;

汀州世澤長。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 廣東省饒平縣 黃岡鎮鍾氏宗祠聯。


穎水千年秀;

川流萬載長。

——佚名撰廣東省 南雄縣 梅嶺山 珠璣巷鍾氏宗祠聯。

七言

金生 麗水千年秀;

重如 泰山萬古存。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鶴頂格嵌典繁體字「鍾」(鍾)姓的析字聯。


流水高山懷古調;

秋霜春靄觸孺思。

——鍾近光撰鍾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江西省萍鄉縣城關鍾氏宗祠聯。上聯典指春秋時楚國人鍾子期善於聽琴故事。下聯表示後代子孫對先人的追念,因古代子孫於春秋之季感於時令變化而祭祀祖先。


一曲琴音留太古;

八分書法冠群倫。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春秋楚·鍾子期事典。聯典指三國魏·鍾繇事典。


三年耀武群雄服;

一日迴鑾萬國春。

——唐·鍾謨撰鍾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唐代翰林學士、詩人 鍾謨集句聯。


四牧守受成李母;

兩夫人媲美王門。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東漢·鍾瑾四子事典。下聯典指晉·王渾妻鍾氏、其弟 王湛妻郝氏事典。


穎川名門出大儒;

越國世第仰書家。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東漢學者鍾皓事典。下聯典指唐代書法家 鍾紹京。


有客去遊丞相宅;

無人來訪孝廉船。

——宋·鍾伷撰鍾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江西省 龍南縣關西圍屋鍾姓宗祠聯。


十一言及以上

記室儒臣,掌文章以光上國;

金陵才士,中科甲而隱南山。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南朝 齊梁間文學批評家鍾嶸(469-518),齊梁間任安國令、西中郎、晉安王記室等職。所撰《 詩品》,品論漢魏以來一百多位詩人的作品,為五言古詩,作了總結。下聯典指宋代隱士鍾輻的事典。中科甲後隱居不仕。


墨沛毫端,擅飛鳴舞鶴之勢;

琴鳴指下,賞高山流水之音。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三國魏大臣、書法家鍾繇事典。下聯典指春秋時楚人鍾子期善辨琴。伯牙鼓琴事典。


荷籠承庥,仗祖宗在天之福;

恩明誼美,卜子孫奕世其昌。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江西省龍南縣關西圍屋鍾姓宗祠「荷恩堂」聯。聯以鶴頂格嵌「荷恩」堂號名。


潁地發祥,山水知音,系本 鎮平興事業;

川源瑞氣,鶴鴻書法,支分臺島振家聲。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臺灣省鍾氏「潁川堂」堂聯,聯以鶴頂格嵌「潁、川」堂名,表示鍾氏郡望。上聯「山水知音」,典指春秋時楚國人鍾子期善聽琴的故事;「鎮平」,典出本支鍾氏是由廣東 蕉嶺(舊稱鎮平)遷往臺灣的。下聯「鶴鴻書法」,典指三國時魏國大臣、書法家鍾繇。


功業煥唐皇,拜相封公,豫省惟吾先祖始;

賢聲昭越國,建祠肇祀,古城闢爾後人基。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 江西省贛州市衛府裡鍾氏宗祠聯。


章貢水環流,祠建古城瀠洄,秀抱雞心嶺; 

崆峒峰聳翠,堂開衛湖則列,雲垂 馬祖崖。

——佚名撰鍾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江西省贛州市衛府裡鍾氏宗祠聯。


家譜文獻譜名編者及編纂方式藏地穎川郡鍾氏族譜(清)鍾鰲編輯,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南開大學圖書館浙江蕭山錢清鍾氏宗譜六卷(清)鍾廷燦輯,清鹹豐七年(公元1857年)承啟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浙江鄞縣鄞東鍾氏家譜二卷(清)鍾和禎纂修,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追遠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湖南平江鍾氏族譜三十卷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松霞閣木刻活字印本,存第三十卷湖南省圖書館廣東新會鍾氏族譜一卷(清)鍾淇增輯,木刻活字印本廣東省新會縣修志會四川成都鍾氏族譜(清)鍾人紀、鍾德超等纂修,清同治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三冊四川省圖書館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鉛印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四川成都蜀西鍾氏族譜(清)鍾翼達修,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冊四川省圖書館(另有一部僅存一冊)、重慶市圖書館鍾氏宗譜(清)鍾廷賢、鍾萬福編修,清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中國國家圖書館鍾氏族譜(清)鍾賓鴻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臺灣鍾氏三修族譜三十二卷(清)鍾瑞戮纂修,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穎川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冊中國國家圖書館鍾氏族譜(清)鍾炳江修,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中國國家圖書館浙江金華鍾氏三塘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六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江西萬載深塘鍾成公支譜(清)鍾華朗等修,清同治年間穎川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江西萬載鍾氏族譜(清)鍾國英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鍾氏族譜三十卷著者待考,清光緒癸卯年(公元1903年)穎川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江西萬載鍾氏福房支譜十三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緒丁酉年(公元1897年)思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興國岑口鐘氏三修族譜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鍾氏重修族譜著者待考,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中國江東鍾氏族譜(民國)鍾愈、鍾人傑重修,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天津華新印刷局鉛印本八冊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河北大學圖書館、上海市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江麻常州毗陵鍾氏續修宗譜二十二卷,首一卷(民國)鍾守忠等纂修,民圃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冊中國國家圖書館浙江蕭山錢清鍾氏宗譜十二卷(民國)錢福球等重修,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承曾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中國國家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浙江鄞縣新江鍾氏家乘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鍾昭滄、鍾穆寶等纂修,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樹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浙江浦江浦陽潮溪鍾氏宗譜十二卷(民國)鍾士瀛總理,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愛敬堂木刻活字印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浙江常山定陽鍾氏宗譜(民國)鍾法茂重修,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浙江省常山縣金源鄉井河村(有兩部)湖南藍山鍾氏八修族譜十二卷(民國)鍾才濬、鍾才讓等纂,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長沙排印本,存第一~十一卷湖南省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湖南益陽鍾氏八修族譜四十八卷,首二卷、末二卷(民國)鍾懷德、鍾發正修,鍾達輝等纂,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今僅存卷首二卷、卷末二卷湖南省圖書館廣東鍾氏家譜鍾興會修,木刻活字印本五冊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廣東南海大瀝龍腹鄉鍾氏家譜七卷(民國)鐘相彥、鍾北麟續修,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廣東省中山圖書館四川成都鍾賃氏宗譜一卷(民國)鍾永成、鍾正常等纂修,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成都石印本一冊四川省圖書館(有兩部)、重慶市圖書館四川內江新修鍾氏瑞齡公派下支譜(民國)鍾高榜、鍾俊明纂,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排印本一冊重慶市圖書館四川內江鍾氏族譜四卷(民國)鍾炳先續修,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石印本四川省內江縣凌家鄉街村四川內江鍾氏復周祠族譜六卷(民國)鍾澤南修,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自貢明光石印社石印本六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四川內江威遠鍾氏族譜(民國)鍾永玉纂修,民國年間石印本四川省圖書館(僅存兩冊)四川資州西鄉大有場鍾氏族譜六卷,首二卷(民國)鍾肇芬編,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資州木刻活字印本五冊南京大學圖書館四川雲陽鍾氏家乘十六卷(民國)鍾漢章修,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大宗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河北大學圖書館四川儀隴鍾氏族譜一卷(民國)鍾培植、鍾喆修,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篡修,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木刻活字印本四川省儀隴縣檔案館香港新界元朗大旗嶺穎川鍾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鍾振業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江西萬載昌田鍾氏福房支譜十二卷,首一卷、末卷上下兩冊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鍾氏族譜(民國)鍾家勤編,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華陽鍾氏石印本一冊南京大學圖書館江西萬載昌田鍾氏壽房支譜(民國)鍾吉良等修,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江西萬載鍾氏壽房支譜(民國)鍾吉良等修,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湖南益陽鍾氏九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江西萬載昌田鍾祠牌譜(民國)鍾天樂等修,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雲陽鍾氏家乘十六卷(民國)鍾漢章纂修,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大宗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鍾氏復周祠族譜六卷(民國)鍾澤南纂修,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石印本六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鍾氏族譜(民國)鍾應光纂修,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鉛印本四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鍾氏族譜(民國)鍾人紀纂修,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鉛印本四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鍾氏三修支譜十卷著者待考,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穎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鍾尚公祠牌譜五卷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穎川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鍾氏九修族譜一百零一輯(三十卷,三編)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印本,今僅存二十七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江西興國贛縣鷺桃溪鍾氏聯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石印本八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鍾氏九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冊,缺少第二~五卷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江西萬載昌田鍾祠牌譜五卷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思孝堂鉛印本五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江西萬載昌田鍾氏寧房譜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冊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鍾氏四修支譜十一卷,首末一卷共十六冊著者待考,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光裕堂、大宗堂、愛敬堂、樹德堂、承曾堂、慎德堂、思孝堂、孝思堂、穎川堂、松霞閣、追遠堂、承啟堂、木刻活字印本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鍾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排印本四川省圖書館(僅存一冊)


字輩排序地域字輩湖南桂陽楊柳及桂陽石馬雲生從世德。美尚繼先賢。朝廷寶國定。榮華富貴全。山東滕州文武世家,以汝繼承,懋昭令德,永延昌明,思本贛源,安康相傳,志堅道盛,立建新業湖南祁陽惟思仁(潤)萬(志)漢(瑄)廷(定)榮(瑞)友(大)成(賓)志(世)應(鳴)上(養)天(秀)三(士)永(笙)五(奇)仕(紹)德(漢)大(名)人式貽經裕正賢崇元開履泰孝友本家傳湖南零陵惟思善文定經(純)天橋(賓)尚友鉻連美鳳(子)生集仕學鉅求榮炳基銑浩楚列垂錦洪材煥域欽治業勳培湖南祁東道龍彥思友世廷興鼎明天良方大成文學上國之光功業昭楚漢分法紹前人乃祖家聲遠多士永懷珍湖南藍山念少嫩六榮文原以永世富貴萬子福德正大立朝良才華國積學含弘存心秉直攸敘彝倫高標器識振武昭平匡時贊翊克紹崇光允作儀式運啟昌隆慶延兆億湖南新化炳導房炳元先廉遷文升永應朝承正大上獻佳玉葉發香鷓鴣塘炳元鎮泰璽萬尚榮華興良世氣開大佳玉葉發香湖南衡陽守國鳳朝儀傳家仰祖芳文華開景運世德有餘光明禮禎英俊繼賢祚昆昌智孝財仕奇榮強永興旺湖南衡山大海生金國泰聯榮紫受龍應祖景系廷時朝明日本立邦寧道超德裕發達文清世澤廣遠敦厚繼承慶登靈瑞秀拔奇英湖南寧鄉紹廷世國子啟家邦昌大文明賢才振興鴻儀耀彩玉德增英詩書繼美先澤維新科甲永遠湘寧長隆孝修培亦緒承顯裕經綸湖南平江恢振連科甲承修定熾昌魁星高北鬥名士耀南唐禮樂家聲遠詩書世德長文章輝上國富貴永傳芳湖南鍾湛清溪五世下應慶谷智淑一廷仕玉成文才遠天收湖南醴陵正明裕文瑞開發紹家聲為善培根本敦書道義崇英賢欽繼起萬世慶昌隆湖南瀏陽四維六念萬日明國益青源伯錫文福傳書受善名學優昭世訓道德振家聲繼紹期宏久賢能定可成湖南益陽世澤廣遠敦厚繼承慶登靈瑞秀拔奇英肇祥有自錫福維鈞宏功允著蔭翼昌義敷志能昭敬方聲定啟賢典章隆代守孝友合家傳修業希名士懷才會盛年高科逢上選光顯煥宗先湖南桑植白族寶珠珍琥旺慶曙、瑄明、大吉廣生預兆禎祥丕振先德世澤延長英雄繼起用佐安邦觀光上國孝友文章湖南益陽八裡峽綱紹……紀繩綿紾湖南益陽桃江敷志能昭敬芳聲定啟賢典章隆代守孝友合家傳修業希名士懷才會盛年高科逢上選光顯煥宗先湖南益陽、沅江鍾氏湘、鄂合派源文大啟士學校允宗支祖德傳芳遠榮名及世嗣家聲恆克振立品自逢時燕翼光昌盛詩書萬代貽湖南湘鄉昌大文明賢才蔚興羽儀聖朝光輔紫震詩書繼美先澤維新科第承遠湘寧長隆湖南邑中應景善遠虔裡叔永世華仲子定懋吉宏敷盛道觀光騰文蔚起先德益鴻章衍慶家聲振祥開運會長興隆承國泰英才顯大邦俊秀逢時發崇倫必久昌入湘一支大海生金國泰聯榮紫受龍應祖景系廷時朝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立邦寧道超德裕發達文清世澤廣遠敦厚繼承慶登靈瑞秀拔奇英江西興國祖德綿延遠孫支似績長傳家惟孝友繼世有文章懋聵昭秦漢豐功耀晉唐調元思越國贊化仰平陽智勇宏謀濟明良庶事康勳猷標宇宙品望重鄉邦正直清仁讓端方篤敬莊修齊崇治道節義迪前光允協撈謙吉旋佔祝履祥融和聯族誼諄睦敘倫常宗法千秋在嗣徽萬載芳潁川垂厚澤奕葉慶榮昌江西靖安子孫永昌宗先福長順龍有慶發榮萬方江西瑞金應景善遠虔裡叔允世華仲子定懋吉宏敷盛道觀光騰文蔚起先德益鴻章衍慶家聲振祥開運會長興隆承國泰英才顯大邦俊秀逢時發崇倫必久昌江西寧都志仲伯叔大宏金見文明啟發聖人盛德奇英道達世榮賢良君臣交泰永享高福昌隆承先繼前裕光騰蔚鈺國仕廉傑卓譽令正慶昭傳江西贛縣華依萬世昌四川內江高山德俊世守傳芳元會衍慶貽呈有光蘭勝桂發鳳兆麟祥嘉樂申錫泰華永章四川隆昌文世代榮昌,吉星高紅照,宣德有應彰,永遠發達長四川江津澤永昭崇德源長立世芳光前繩祖武裕後發禎祥四川自貢仲從庭德廣天錫鳳翱翔永興君國泰萬代賜榮昌道統延先澤洪圖正大幫綱常明禮儀文學世尊光四川元盛世為茂忠訓顯遠久毓壽再加增福大萬年有承繼業宏昌克儉族興旺春催浪濤湧廉助賢良光擇捷登科峰學思定吉祥瀕傳智慧路永恆序安康裕煜篤丹青繁茂照群芳金鵬展翅宇鴻鵠創輝煌功勳振五洲仁倫流遠長德孝謙恭讓楷模後世仿入川鍾氏百代元能毓奇壽榮鍾正興發芳名應遠兆福大萬年有先人家道訓族眾喜氣洋建勳立業旺齊獻增國強潁川源流地閩汀武平居修譜乃廷鳳毅密剛察裕子文啟汝志豪華富貴昌億代傳祖德功祿永安康勤學高賢士俊傑振倫常繼承需詩禮吉祥同天長湖北利川丙應佑元來文生宇明大復朝世以開逢吉向智才孝友登倫己詩書守義方興科龍選拔立國慶管光樹正規範遠詩仁德成章永皆平雲仲太永定年長湖北麻陽盛德傳芳遠奇才世澤新照朝隆選拔萬代美賢名仕昭高宏楊裕厚廣多生芝蘭常毓俊金殿顯光榮湖北枝蓋湖清溪五世下應慶谷智淑一廷仕玉成文才遠天收湖北清溪五世下應慶谷智淑一廷仕玉成文才遠天收本友聲大志道顯仰昌期德以敦修懋行田植定基榮名歸盛世美譽重熙時丕顯輝煌啟賢才作育宜秉義建邦治尊賢立國長昂和延壽慶吉善有繩良詩書揚名遠尚武功輝煌厚培潁川澤奕葉萬年昌浙江鄞縣一德貽昭穆家齊全百福懿修法聖功大雅崇儒月良倫克尚尊親行能敦作肅學高世可經道裕容鹹淑祖述得英材孫繩勤茂毓嘉謨永乃傳吉兆承天祿浙江遂昌國成世泰邦奠朝熙德建功揚恩崇慶錫河南許州恢振連科甲承修定熾昌魁星高北鬥名士耀南唐禮樂家聲遠詩書世德長文章耀上國富貴永傳芳士人立志孝順宜先克敦大本明德久傳繼起裕善錫慶斯聯世濟其美祥發英賢江蘇靖江成憲賓廷錫澤樹勳榮永休昌允降祥瑞重慶江津正國興家大有明孝儀芳積善常富貴福祿現榮光鍾金玉系金崇貴銘鍾音良邦華秀宣應英彥仕聲傳萬世(代義)昌銀河星鬥現義順趙家祥茂德朝廷盛永遠觀國光鍾崇響系崇勝信惟孟鐘鳴守遠久毓受載嘉增福泰萬言有承宗思德厚嗣緒景純良英俊升朝選文華上國光鍾氏寶溪堂

英饒士可思仲端世高應承汝元享象問學振邦良瑞起榮宗彥廷有國華揚祥開家自茂敬祖久詩昌」。

山東臨沂鍾氏字輩:「方起士相右繼成


歷史遺存大林 鍾氏宗祠位於福建省福安市 坂中畲族鄉大林畲村,為土木結構,建築形為懸山頂,穿鬥減柱造,共二進,前進為戲臺,後進為大廳,通進深30餘米,通面闊15米。始建於清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現存建築系 光緒八年(1882年)重建。祠堂大廳中間及兩側設有祖龕,用於陳列祖牌,俗稱「龍牌」;內有起自大林開基始祖「元處士十四老祖考清公、妣吳氏」神牌,迄於林鐘氏卅世神牌,四百餘面,祖牌為光緒十二年(1886年)進龕。神牌造型大率相似,但具體裝飾略有不同,或雕龍、或刻鳳,或縷花卉,或鑿人物。文字均清晰可識。一律鑲金箔,造工細膩,雕刻精緻。1991年7月15日,大林 鍾氏宗祠被福安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人口統計

宋朝時期,鍾姓大約有12萬餘人,約佔中國人口的0.16%,排在第一百位。鍾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中國鍾姓總人口的31.7%。在中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南、湖北、江蘇,這四省的鐘姓大約佔鍾姓總人口的83%,其次分布於安徽、四川、浙江、河南,這四省的鐘姓又集中了15%。鍾姓的重心在江南,中國已形成了以江西、湖南為中心區的南方鍾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鍾姓大約有37餘萬人,約佔中國人口的0.4%,為明朝第六十二位大姓。宋元明600年中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鍾姓人口增長高於中國人口的增長速度,鍾姓人口純增長率是200%,比宋朝淨增加了25萬。這個超常的增加的數字與湖南地區的南方土著鍾姓大批漢化有關聯。江西仍為鍾姓的第一大省,約佔鍾姓總人口的39%。在中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廣東、浙江,這三省鍾姓大約佔鍾姓總人口的72%,其次分布於甘肅、湖南、安徽,這三省的鐘姓又集中了15%。


當代鍾姓的人口約624萬,排在中國第56位,大約佔中國人口的0.35%。在中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於廣東、江西、四川、廣西四省區,大約佔鍾姓總人口的65%。其次在湖南、福建、重慶、浙江,這四省市的鐘姓又佔了19%。廣東居住了鍾姓總人口的26%,為鍾姓第一大省。中國形成了兩廣、湘贛閩、川渝三個鍾姓聚集中心區。在600年間,鍾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由東部向華南、四川遷移成為主流。在粵桂瓊、贛閩、浙江南端、湖南大部、貴州東南、湖北東南端、四川東南、黑龍江與內蒙古北段交界地區,鍾姓一般佔當地人口比例在0.6%以上,其中中心地區可達2.5%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3%,居住了大約64%的鐘姓人群。在雲南東部、川貴大部、重慶、湖南北部、湖北中部;安徽南部、浙江大部、江蘇南端、上海、臺灣,鍾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3%一0.6%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3.2%,居住了大約22%的鐘姓人群。


姓氏名望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鍾姓歷代名人85名,佔總名人數的0.19%,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101位;鍾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22%,排在並列第九十一位;鍾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21%,排在並列第八十七位;鍾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26%,排在並列第七十七位。 [13]


鍾烈(公元前334年-公元前250年),鍾姓受姓始祖,戰國時期宋國末代君主 宋康王之子。公元前318年,宋康王自立為王后封烈公為「鍾邑大夫」。公元前286年,宋國滅亡,烈公逃到豫州鍾離山定居,因宋康王曾封烈公「鍾邑大夫」,所以烈公就以封地「鍾」為姓,成為鍾氏烈系受姓太始祖。


鍾離春,戰國時期 齊國人,她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才取勝的皇后。相貌奇醜無比,40歲了還沒有嫁人。於是她自己去見 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的狀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後被 齊宣王採納,並立為王后。


鍾明亮,元代前期農民起義領袖。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冬﹐在福建 汀州(今福建長汀)起義,至元二十七年﹐鍾明亮病逝﹐起義趨於失敗。


鍾繇(151年-230年),字元常,三國魏大臣、大書法家。潁川長社(屬今河南長葛)人。東漢末 舉孝廉,累遷廷尉正、 黃門侍郎。與晉 王羲之並稱「鐘王」。臨終時授子會曰:「吾精思學,學其用筆,每見萬類,皆畫像之,其專摯如此」。


鍾子期,春秋時期楚國人。精音律。相傳 伯牙鼓琴,他能分辨是志在高山還是志在流水,因被伯牙引為知音。他死後,伯牙在他的墓前彈了一次琴後就不復鼓琴。


鍾會(225年-264年),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省 長葛市)人。三國時魏國謀士、將領,曹魏大臣 鍾繇的兒子


鍾嶸,中國南朝文學批評家,字 仲偉,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人。曾任參軍、記室一類的小官。 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年)以後,仿漢代「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寫成詩歌評論專著《 詩品》,《 隋書·經籍志》又稱之為《詩評》。


鍾紹京, 鍾嶸之弟 鍾嶼的玄孫,唐代宰相、書法家、藏書家,善書直鳳閣,時號 小鍾。


鍾芳,(1476年-1544年),字 仲實、中實,號筠溪。是明代著名的學者、政治家,學問精而兼博,著作涉及政治、經濟、文化、醫學、軍事等領域。


鍾若玉(1737年-1802年),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女,字文貞,號元圃。工寫墨梅。畫臨 崔白,字學鍾、王,詩宗韓、柳。以鬻字自給,腕力蒼老,不類閨閣人書。晚依婿家藩氏,以訓女生為業。


鍾天緯,江蘇 華亭人,清代著名翻譯家,譯書數十種,著有《則足集》。


鍾榮光,廣東 香山人,清光緒22年加入 興中會,並創辦宣傳革命的報紙。1928年 嶺南大學收歸國人自辦,任第一校長。次年改任嶺南大學榮譽校長。


鍾世銘,直隸天津人,字蕙生。清光緒進士。光緒三十二年留學美國 哈佛大學,獲碩士學位。回國後,充直隸高等工業學堂英語教員、教務主任。1921至1925年間,先後任 北洋政府鹽務署署長、財務處長及總代長。後調任 奉天交涉員,未幾辭職。


鍾芳禮,清代廣西人,一說廣東花縣人。一說原名芳球。入 拜上帝會, 金田起義後,為御林侍衛。 鹹豐三年,在天京被封為丞相。


鍾穎,清代滿州 正黃旗人,愛額覺羅氏。曾充四川陸軍小學工程處提調,光緒三十三年繼任四川陸軍第三十三混成協統,兼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總辦。 辛亥革命後奉調入藏,為辦事長官。數年後回川。


鍾契夫,原名鍾西萍,1925年10月生,江西萍鄉人,中共黨員,經濟學家,生前歷任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 宏觀經濟管理教育學會會長、名譽會長,中國投入產出學會顧問, 中國數量經濟學會顧問。


免責聲明:本文只供參考。如果您對本文有任何專業領域的建議,我們強烈建議您獨自對內容的可信性進行評估,並諮詢相關專業人士。溫馨提示:《百家姓數據統計中心》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或有其它問題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讚賞   



403人已讚賞


 長按二維碼   查看更多家族資料

相關焦點

  • 中文書院,鍾永偉,《世界鍾氏宗譜》,《中華緣:來華外國人簡史》,《中華文明史》,《鍾永偉文集》卷六,2016-10-23
    吾以為,新修《世界鍾氏宗譜》依託現有科學技術,則錦上添花,藉助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人聯網四網合一之力量,則可將全世界鍾氏宗親團結起來,《世界鍾氏宗譜》把握幾條原則:一是跳出歷史看歷史,跳出宗譜修宗譜。雖則為編修《世界鍾氏宗譜》,但需結合中華百家姓之其他外姓宗譜為參考佐證。因了鍾氏家族與其他姓氏有婚配關係,信息有重疊部分,可以作為考證。
  • 溫柔乾淨的鐘氏女寶寶名字大全
    前面為大家介紹了鍾姓男孩的名字,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溫柔乾淨的鐘氏女寶寶名字大全,一個比一個好聽,一起來看看吧!可、菲、潔、筱、瑋、晨、欣、佳、言、諾、妍、優、璇、可、佳、琦、雨、菱、惜、蕊、凝、琦、晟、夢、婧、蕾、煦、青、賢、心、彤、本文由起名育兒首發,關注我,
  • 【王孫】我的家族發展史
    ✉收集家族信息點擊進入王
  • 【甄氏】我的家族發展史
    ✉收集家族信息點擊進入甄氏
  • 【左氏】我的家族發展史
    源出七源於回族,出自明朝時期海南回族海氏家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回族左氏,源於回族海氏大族,出自海南回族海氏家族。海南回族海氏,其先祖為海答兒,於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從軍徵至海南,後渡海落籍於瓊山左所(今海南海口),後裔子孫多為海氏,如著名清官海瑞,就是海答兒的五世孫。
  • 淺談擁有300多年發展史的美國超級家族,羅斯福家族
    相信在美國歷史長河中出現的四大政治家族,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今天我就帶大家看一看四大家族之一羅斯福家族。作為研究家族譜系的學者,富蘭克林·羅斯福曾說過:「關於我國羅斯福家族的起源問題,我只知道一點,那就是所有具有這個姓氏的支系顯然都來源於一個叫做克萊斯·馬頓曾·范·羅斯福的人,他是在1648年——甚至這個年代也是不確定的——以前的某個時候從荷蘭遷來的。我不知道他從荷蘭的什麼地方來,也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誰……」。
  • 【羅氏】我的家族發展史
    2.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黃金家族中」的內蒙古翁牛特旗孛爾只斤氏,是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溫之後裔,多冠漢為羅氏,趙氏。3.蒙古族哈榮古德氏,冠漢姓為羅氏。源流五源於突厥族,出自唐朝時期西突厥阿史那部斛瑟羅可汗,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 中文書院:鍾永偉,《世界鍾氏宗譜》,《中華緣:來華外國人簡史》,《中華文明史》,《鍾永偉文集》卷六,2017-06-22
    我族歷史悠久,人才興旺,世益彌遠,族益滋大,人益滋繁,長幼尊卑,不識倫次,宗親見面,每多不識,同姓為婚,忽視優育,族內同名,不計其數,遷徙外地,不知所處。蓋由家中無族譜所致。學官田鍾氏自安平公始,已歷二十三世,其譜牒自十四世祖印備公創譜始,經十五世祖道榮公,十七世祖文輝公及十九世祖成祥公等先祖熱心傳承,至今各房家譜保存完好,房系分明,為我輩重修鍾氏族譜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 【蘇氏】我的家族發展史
    五言通用聯乾坤容我靜;名利任人忙。——蘇曼殊撰蘇姓宗祠有用聯此聯為近代學者蘇曼殊(1884-1918)自題聯,現懸於浙江舟山普陀寺。蘇曼殊,字子谷,廣東中山人,生於日本,父中國人,母日本人。有《蘇曼殊全集》。漢室忠臣第;宋朝學士家。
  • 中文書院:鍾永偉,《論語》《中華緣:來華外國人簡史》《中華文明史》《世界鍾氏宗譜》《鍾永偉文集》卷十,20200901
    自強不息,齊家興邦;承我族德,光我郡望;同心協力,源遠流長。中文書院:鍾永偉,《中華緣:來華外國人簡史》,《中華文明史》《世界鍾氏宗譜》《鍾永偉文集》卷十,20200831中文書院:鍾永偉,《獎學》,《中華緣:來華外國人簡史》,《中華文明史》《世界鍾氏宗譜》《鍾永偉文集》卷十,20200830中文書院(南山)庚子年秋季國學啟蒙和研學中心開始招生啦!
  • 中文書院:鍾永偉,《中華緣:來華外國人簡史》,《中華文明史》《世界鍾氏宗譜》《鍾永偉文集》卷十,20200831
    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Confucius'sjudgment of former worthies who had kept from the world.
1.中文書院:鍾永偉,《百花園》,《中華緣:來華外國人簡史》《中華文明史》《世界鍾氏宗譜》《鍾永偉文集》卷十,20200828【中文書院獎學助學倡議書】尊敬的各位鍾氏宗賢和鄉賢達貴親朋好友們:    鍾氏一家親,鄉賢鄉土情!
  • 中文書院:鍾永偉,《愛在三清山》,《中華緣:來華外國人簡史》《中華文明史》《世界鍾氏宗譜》《鍾永偉文集》卷十,20200919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  一曰慈,  二曰儉,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  舍後且先﹔死矣。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 福建賴世綱經典919發展史
    福建賴世綱經典919發展史,貴州賴家茅酒的傳承與發展,追溯到清道光六年,賴氏先祖於貴州茅臺村所創辦「茅臺燒春」酒坊,鹹同大起義中酒坊毀於兵亂後,先祖賴宗貴(賴世綱的曾祖父)遷於貴陽開設「賴興隆商號」,後其子賴嘉榮(賴世綱的祖父)開設「賴興隆錢莊」,成為貴州首家私營錢莊,為恢復祖業夯實經濟基礎,也為賴家茅酒行銷全國奠定了堅實的渠道基礎。
  • 了解中國文字發展史,鎖定安陽電視臺!
    了解中國文字發展史,鎖定安陽電視臺!中國文字博物館隆重推出《中國文字發展史》系列視頻,將帶您認識漢字、了解漢字、愛上漢字。《中國文字發展史》由安陽市委宣傳部監製,中國文字博物館和安陽廣播電視臺承制,共21集。
  • 5本修真家族種田文,主角帶領家族發展壯大,開篇就被迷住了
    《沈氏家族崛起》——作者:神木金刀最近很火的家族式修仙,家族流+種田慢熱,土著男主,天生神魂比別人強一點和有煉丹天賦,沒其他金手指了,家族內只有族長是築基,外面還有個在門派修行的築基族人偶爾幫村,要功法沒功法要資源沒資源,附近還有其他家族虎視眈眈,看的我瑟瑟發抖,還好作者給主角開了個有大氣運的光環,寄託了全村期望的主角不但自己成功築基還給家族淘弄了不好好處。
  • 【樂高產品發展史特別篇】樂高恐龍發展史
    恐龍是一個伴隨了樂高產品二十餘年的主題,其實在一年以前就有這樣一個計劃完成樂高恐龍發展史的相關內容,但是由於當時其餘平臺不具備相關條件,所以直到一年之後才有「木頭鴨子」平臺實現。樂高恐龍的推出,擴寬了樂高套裝的種類多樣性,也為後續系列商品主題產生了相當的影響。
  • 榮思淺談日本動漫發展史
    今天,榮思就帶領您領略日本動漫的發展史,一睹漫畫大國的風採。榮思大膽的借鑑了陳奇佳先生的《日本動漫藝術概論》中對於日本動漫產業發展史的大致分類,將日本動漫的發展分為六個時期,分別為:萌芽時期(1917-1945)、探索時期(1945-1962)、全面振興階段(1963-1978)、黃金時代(1978-1989)、世紀末的輝煌(1990-2000)以及新世紀(2001年之後)。
  • 陳姓起源及陳氏家族的歷史
    陳氏天下一家親 陳姓起源及陳氏家族的歷史 陳姓歷史 榮辱與共 陳氏家族 盛衰並存
  • 電影發展史的走向
    中外電影的發展史電影藝術萌發期1895-1907年在電影的萌芽時期,存在兩種不同的攝影趨向,一種是以盧米埃爾兄弟為代表,主要在現實中捕捉生活場景銀幕上展現的就是人們身邊的所示;一種以梅裡愛為代表,主要記載舞臺上已經加工的虛擬的生活圖畫。
  • GUCCI 發展史|不幸中的萬幸
    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古馳的品牌發展史!相信大家對這個牌子都不陌生,早在2014年的福布斯全球品牌價值100強榜單上,古馳就以排名第39的咖位讓愛馬仕、卡地亞、香奈爾等品牌望塵莫及!它的創牌史和其它品牌區別不大,但它的家族史,翻拍成電影時長一定超過復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