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農民卻沒有以前快樂了?

2020-12-23 英山人餘夢雲

為什麼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卻沒有以前快樂了?農村從最艱苦、餓肚皮的生活現狀,到溫飽有餘、吃穿不愁,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激發了農民嚮往美好生活的熱情,時至今日,農村的發展遭遇瓶頸。對比各行各業的如日中天、迅猛發展,給農民帶來心理不平衡。日益巨增的消費,給農民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與過去相比,農民的生活條件確實好很多,而農民卻快樂不了,造成農民不快樂有多方面的因素。

一、條件反差造成心理不平衡,而不快樂。以前農村窮的時候,大家都處在同一水平線上。好也艱苦,不好也艱苦,都是緊巴巴的過日子。沒有妒嫉、沒有攀比,有的是同患難、共扶持的心態。鄰裡之間和睦相處、互幫互助,濃濃的鄉情、融洽的氛圍,使農民雖苦卻快樂。

如今農村生活條件大有改善的同時,貧富差距也隨之凸顯。田地到戶後,農民自由了。各人的能力、機遇,不一樣了。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很多人憑智慧的大腦,把握住機會,遠遠的走在憑吃苦耐勞的精神、去創造美好生活的人的前面。心理不平衡,貧富的落差,攀比之風盛行給落在後兩的大部分人,造成經濟上的壓力、心理上的自卑,精神上的壓力,與日巨增,農民快樂不了。

二、農村生活條件好了,與整個社會的發展相比較,依然很不樂觀。改革開放以來,各行各業迅猛發展,物價也隨之猛漲。子女入學、就醫、住房、婚喪嫁娶等等的經濟支出,都成為農民無法承受之重。農民為改變下一代,為下一代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不得不為子女入學、住房、婚姻等方面考慮,而苦苦的拼博。

城鄉差別的日益加劇、貧富日益懸殊,增加了農民的危機感、緊迫感。一方面要為下一代著想,不想自己的子女輸在起跑線上。而無論怎麼努力,卻跟不上經濟的發展,物價的暴漲,心有餘而力不足,難以如願。另一方面農村生活條件好了,也僅僅只是比過去好了,要想更好卻很難。而且農民沒有養老金,是農民的後顧之憂。上要養老,下要為子女著急,中間要考慮自己老了怎麼辦。三重壓力之下,農民何來快樂?

總之,社會在發展、經濟在增長、農村條件日益改善,農民反而快樂不了。是因為農民依然是最低端的群體,飛漲的物價、生活必須的支出等等,都是農民無法承受之重。而為了適者生存,又不得不奮力為之。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妥,請留下寶貴意見。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探討三農問題,敬請關注三農優質創作者:英山人餘夢雲。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人卻沒以前快樂了?
    那時每個自然村都注有鄉鎮派來的工作人員,每天晚上社員記分,注村幹部要給社員宣講黨的政策,講各地的先進事跡,要求社員做好人好事,所以那時農民的道德風尚都很好。在八十年代初,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都幹勁十足地在自己責任田裡幹活,精耕細作,起早摸黑地幹,都希望自己田地裡有個好收成。勞動時生產隊的那種歡聲笑語沒有了,只是一個勁地埋頭苦幹。
  • 為什麼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卻沒以前快樂了?說出來你別不信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農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大部分家庭,蓋了新房,買了轎車,用上了各種小家電。居住舒適,出行方便,穿著時尚,按說農民朋友應該很幸福很快樂吧,在和他們交談的時候,大多數人的回答沒以前簡單快樂了。
  • 為什麼農村條件好了,人卻沒有以前快樂了?人和人越來越疏遠了?
    改革開放四十年,農村生活條件確實提高了,尤其是城市化的推動,讓農民有機會到城裡打工賺錢,少說一天一百多的收入,收入好的農民工,一天六七百也不稀罕。現在往往是,拼命打工賺錢,把家裡房子蓋得好,一磚到頂的樓板房,既有太陽能,還有空調,有些房上有太陽能電池板,家家都是網絡電視,家裡有電動車,摩託車,有些好些的,還有小汽車,可以說生活蒸蒸日上。但是人條件好了以後,感覺相互之間越來越疏遠了,人和人交流的時間少了,經常在農村的街道上,看不到一個人。
  • 現在農村種地的農民大部分是中老年人?為什麼呢?
    又是一年春耕時,這時候如果你去農村的田間地頭,就會發現,土地還是那個土地,種子還是那個種子,但是現在種地的場景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首先以前是原始的用牛耕田,現在是機械化作業;其次,以前種地的農民朋友比較多,現在春耕時期地裡的農民卻見不到幾個;再者,以前種地的農民以青壯年為主,而現在
  •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你願意回農村生活嗎?
    現在農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家家戶戶建了二層小洋樓,鄉村水泥路基本上戶戶通,私家車普及率達60~70%,農村比起上世紀確實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果真正願意回農村生活的人,我估計還是極少數,農村條件雖然好了,但這筆收入不是來自於農業本身,純碎是靠農民工在外面辛辛苦苦打工,賺回來的錢用於農村各方面的建設。假若靠種田種地,能解決一家人的溫飽都不錯了,更談不上建房和買車,如今,好多農民留守在農村種地,種一畝水稻除了化肥、農藥、種子、機械費,最多只有400~500元/畝,還不夠日常生活開支。
  • 為什麼農村以前感覺很有人情味,為什麼現在越來越沒有人情味呢?
    誰說現在農村沒有人情味?只不過現在人都外出打工了,農村留守老人不喜歡,也沒有能力去走親訪友,禮尚往來了,農村有「七十不留飯,八十不留宿」的說法,老人到了七十歲不會外出了。所以顯得農民人不像過去那麼樣熱情、淳樸、善良、大方和充滿人情味。一、人情味是什麼?
  • 以前日子苦離婚率不高,現在日子變好了,反倒離婚的多了
    以前日子苦離婚率不高,現在日子變好了,反倒離婚的多了農村地區發生的最大的變化就是生活,特別是對於50、60後的農民來說,他們之前所希望的是,只要管飽就可以了,現在農民的經濟狀況可以說是大幅度的提升,但是,農村實現的「突破」不僅體現在經濟層面,也體現在婚姻中,過去幾年農村地區的離婚率在大幅上升
  • 紅極一時的農村公路,現在成農民心中的「痛」,為什麼修那麼窄?
    為什麼我們國家在一直虧損的情況下,還要不斷的新建高鐵呢?因為高鐵對於經濟的發展真的是很重要,能夠縮減城市之間的距離,在通勤的時間縮短之後,肯定是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的,因此當我國高鐵布局完成之後,整體的經濟發展會更加的迅速了,這幾年國家除了在積極的發展城市之外,對於農村的發展也相當的重視。除了給予資金的支持之外,還有相關政策的支持,未來農村發展的潛力也是很大的。
  • 農村迎來的這個好消息,明明是好事,為什麼農民滿臉的不高興
    大家好,我是【楊紅說三農】,關注我帶你看更多的農村趣事和相關的「三農」知識。鄉村發展得越來越快,農民的生活也變得很現代化,很多農民家裡都有冰箱,空調,還有路由器,和住在城裡幾乎沒有區別。這件喜事也是今年在農村發生的,明明是好事,為什麼農民們還那麼憂心忡忡?這意味著農村電費的下降。鄉村發展速度如此之快,離不開農村通上電,自從鄉村通上電以來,農民的生活更加富裕,農民們也能接觸到外面的世界,晚上也能聚在一起聊天、看電視、睡覺,而唯一讓他們感到不舒服的是,農村的電費比城市貴。
  • 以前都稱呼農民為「農民伯伯」,現在為何稱「農民兄弟」?受益匪淺
    小編周末帶著孩子回家看父母,路過麥地,恰巧遇到幾位年輕人,打扮時尚,帶著孩子踏青,邊走邊給孩子講:地裡種的這些都是糧食,每天早上我們吃的小饅頭,其實都是農民伯伯種的糧食做成的……小編默默的在心裡給這位年輕媽媽點讚,這時突然有個小孩,用稚嫩的聲音,問媽媽:為什麼不叫農民爺爺,也不叫叔叔呢
  • 農村攀比風氣之下的過度消費,已經嚴重危害了農民的生活
    以前生活在農村的農民,雖然過得非常貧瘠,但是幸福感卻很好。唯一的壓力就是一家人能吃飽穿暖,只要土地能豐收他們就能實現,這個看似渺小又偉大的願望。後面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而糧食收入因為價格提不上去,人們開始進城務工賺錢。
  • 農村安裝天然氣是好是壞?農民有話說,網友:也是為難
    農村安裝天然氣是好是壞?農民有話說,網友:也是為難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農村的環保問題也開始被大家關注了起來,筆者感受最深的就是現在自己農村真的比以前乾淨了。當然亂扔垃圾只是一個方面,而且現在農民對於這種行為慢慢地在改變了,才會出現和以前這麼大的差距。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在於天然氣的安裝上,我們都知道,有很多的專家都把環境汙染的"帽子"扣在我們農民頭上,這都沒關係,但就事論事,安不安裝天然氣才是我們要討論的問題。到底安裝天然氣是好是壞呢?
  • 以前過年前除了殺年豬,還有哪些習俗?現在農村還會殺年豬嗎
    這首民謠所要表達意思,是當時農村孩童對過年的渴望,每年進入臘月這時節,農民們沒有什麼農活做了,都會為過年做準備,殺年豬就是其中一件。考慮到清時,皇帝是在京城,並且當時皇帝也是滿人,我想這殺年豬原本是屬於東北農村的習俗吧,不過也有人說到這是漢族才有的習俗。
  • 農村出現「新四害」不久後,「四大怪」出現,農民:發生什麼事?
    近幾年農村的發展是十分的快速,與時俱進,也正是因為這樣大部分的農民平時的衣著打扮越來越時髦,越來越漂亮,生活習慣更是越來越挑剔,農村的房子也是越來越高級,以前農村都是泥巴路,現在不光是修了水泥路並且還把廁所給重新建設了一番,環境也是大大提升,農民為了新農村建設,都是任勞任怨,在振興農村戰略中,國家是每年加大惠農惠民政策,在那些真實經歷過以往的苦日子的老百姓口中,對現在的生活和政策無不誇讚
  • 六七十年代,農村「拜把子」風靡一時,如今農民不願結拜,為啥?
    說到了「拜把子」,六七十年代的時候,農村「拜把子」曾經風靡一時,聽60後的農民講那時候不僅是兩個人可以拜把子,有時候一個村子四五個關係好的可以一塊拜把子,然後排個順序,以兄弟的名義相處。怎麼樣?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吧,有點像看的電視劇當中的劇情,但是很多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農民都有把兄弟,甚至在有些村子,要是哪個農民沒有幾個把兄弟,說話都沒多大的底氣。
  • 為什麼美國人更喜歡在農村生活,美國農村生活有哪些特點?
    一般來講,美國農村絕大多數都是那種一家一戶的別墅小樓房,門前還有一兩畝甚至更多的草坪綠地。這是很多"寧願得新冠,也要自由的"美國人更喜歡住在農村,而在城市工作的重要原因。另一個方面,美國的城鄉差別不是特別的大,在農村裡,生活條件不會比城市差太多。
  • 農村天地大有可為,為啥現在種田的農民越來越少?答案來了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和農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農村天地大有可為,為啥現在種田的農民越來越少?答案來了!
  • 為啥農村農產品沒有帶頭人,幫助農民銷售,導致農民種的東西滯銷
    有朋友可能就會感到奇怪,農民種的農產品,為什麼在地頭沒有人要,在市場上卻賣得很貴?為何農村種地的人,沒有像這個小夥一樣,為自己家鄉種的農產品代言,把鄉親們的農產品銷售出去呢?要說來農產品滯銷,其實我也是深受其害,我以前在家鄉也種過枇杷,但連續幾年行情不好,賣不掉,後來只能把果園送給別人去經營了,自己外出打工了。
  • 有人嚮往過去的農村生活,有人喜歡現在的,哪個時期幸福指數更高?
    我是筆者,一個在農村種植水稻和養殖河蟹的八零後農民,很高興來這個問題。問:有人嚮往過去的農村生活,有人喜歡現在的生活,哪個時期幸福指數更高。在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知道幸福指數是什麼。其實在我看來這個幸福指數應該是人們對於生活的滿意度和家庭鄰裡之間的關係程度。
  • 美國農民可上網 農村生活不遜色城市
    記得兩年前剛到美國不久,華盛頓外國記者中心一位官員就對記者說,「華盛頓並不代表美國,如果沒有到過廣大農村地區,那對駐美記者來說就不算是了解了美國」。記著他的話,記者一直盼望著能到一個典型的農業區採訪,並在一家有代表性的農場與美國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前不久,在美國農民協會的幫助下,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