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冷兵器】倭刀術

2021-02-23 金石齋



      倭刀術即以倭刀為武器的刀法,據傳,倭刀術的創始人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

      所謂倭刀,是指明末到清代使用的一種戰刀,該刀以日本刀的弧形刀身為刀身,中華劍的劍柄為刀柄。既能使出日本刀的招式,又能運用中華刀的技巧,這種刀以劈砍術見長,重視攻擊,可以雙手握刀,依靠身體的力量砍劈,也可使用手腕的技巧進行變化。

      據傳,倭刀術的創始人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嘉靖年間,一批來自日本的流浪武士,匪徒,與明朝沿海地區的奸商,土豪和海盜等勢力相互勾結,襲擊沿海城鎮村莊,四處劫掠,人稱倭寇。戚繼光受命成為參將,組織武裝力量討伐倭寇,時浙江多被倭患,而舊軍素質不良。戚繼光招募農民和礦工,組成新軍。新軍組建時間短,而且成員大多為平民出身,沒有武術根底,戰鬥經驗和戰鬥技巧缺乏,而中原武功招式複雜,虛招花招過多,實戰意義不大。而且講究繁多,難學難練,見效緩慢,同時各派傳人觀念保守,不願廣為傳授。如何傳授士兵簡單有效,易學好練的功夫就成為新軍的當務之急。在與倭寇的戰鬥中,戚繼光發現倭寇使用的倭刀和刀法招式簡潔,出手狠辣,於是受到啟發,用一年時間收集日本刀法理念,結合中華武術優點,創造出了融合中日特色的武術:倭刀術。

倭刀刀身狹長,適合砍劈。倭刀術招式簡單明了,刀走直線,刀勢兇猛,基本以進攻為主,套路包含大量砍劈動作,刺擊動作極少,同時又融合了中華刀法「攻守兼備」的理念,適當增加了招架和迴旋的動作,揉合了日本刀的快速,鋒利以及中國大陸沉厚圓渾功夫。打鬥時主要憑力量,速度和反應,對技巧要求不高,招招攻敵要害,極具殺傷力。所以該刀法易於學習和傳授,適合軍隊這種大規模的人群練習和普及;同時該刀法實用價值高,在戰場上有重要的實戰意義。

隨著時間推移,世事變遷,倭刀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據推測原因如下:一、清代時期,清軍作戰以騎兵為主,倭刀更適合步戰,因而騎兵不使用倭刀。二、倭刀多由輕裝步兵使用,在對抗騎兵方面並無太大優勢,無法與配備長柄武器的重裝步兵相比。三、倭刀術可以對輕裝步兵造成有效殺傷,但倭刀刀身狹長,刀法以劈砍為主,對重裝步兵效果較差,刀具易損耗。綜上所述,倭刀及倭刀術主要對抗倭寇這種流竄型非正規武裝力量,且頗具優勢。但在由騎兵、重步兵、遠程兵種乃至攻城戰組成的正規戰場上,其作用有限。結合當時政治軍事局勢變化,倭刀術漸漸失去存在意義,加之其「夷邦外道」的身份,使倭刀術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

 中國的刀劍技法隨著兵器製作技術傳入了日本。從現存日本正倉院藏的唐大刀就可以清楚看出,日本刀與中國具有很深的淵源。

經過日本武士長時間的發展,在鍛造技術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創造出以技法樸實嚴整、勁力充實流暢為主要特點的日本刀法。

到了明代中期,倭寇擾境時,日本刀法作為其主要戰鬥技術手段,開始在中國出現。

同時,中國的傳統武術到明朝,而且已有部分實用性向藝術性發展的趨勢,出現了許多表演性的花招。日本刀法出現後,這些花拳繡腿面臨著很大挑戰。

在經歷了一階段殘酷的血戰後,日本刀法引起了明軍將領、傳統武術家等各界人士的注意。當時文獻留下了很多關於日本刀法的真實記載,摘錄一些以供窺豹: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帶兵在第一線和倭寇搏殺的明軍名將戚繼光的兵書《紀效新書》在浙江首次刊行。書中稱到:「長刀自倭犯中國始有之,彼以此跳躍光閃而前,我兵已奪氣矣。倭喜躍,一迸足則丈餘,刀長五尺,則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身多兩斷。」寥寥幾筆已經把源於實戰的甘苦之言表現得淋漓盡致。

以文武雙全聞名於世的明朝軍事家、詩人何良臣在軍事名著《陣紀》卷2《技用》中說到:「日本刀不過三兩下,往往人不能御,則用刀之巧可知。」

明朝茅元儀在其軍事百科性的重要兵書《武備志》中稱:「長刀,倭奴所制,甚利於步,古所未備。」

明末清初一代武學大師,《手臂錄》的作者吳殳所寫《雙刀歌》有一句:「島夷緣海作三窟,十萬官軍皆暴骨。」

明末清初一代武學大師,《少林棍法闡宗》的作者程宗猷(即程衝鬥)在倭刀術教材《單刀法選》講到倭刀用法時稱:「左右跳躍,奇詐詭秘,人莫能測,故長技每每常敗於刀。」

此外,一些文人詩歌作品,如唐順之《日本刀歌》、湯顯祖《倭王刀子歌》等歌頌日本刀精良之作,在明朝也達到了頂峰。因不涉及技術程面,略去不摘。

近代歷史學家陳懋恆在考證作品《明代倭寇考略》中說:「手舞雙刀,刀長五尺餘,手腕運動,開鋒甚長。其刀飛,通身如雪,無間可擊。」

由此可看出,在倭寇橫行時,中國傳統武術遇到了日本刀法的強大衝擊。

由於與唐宋以後中國流於花式的一般刀劍相比,日本刀法確有太多技術優勢。在[經歷了正面衝擊的慘痛教訓後,優秀武術家們開始不拘一格,學敵所長,彌補自短。

其中,戚繼光具有篳路藍縷之功。

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繼光在台州之役的戰場上得到日本刀法的倭夷原本《隱流之目錄》,繼而「從而演之」,結合刀法自創演練法用以訓練士兵,史稱「辛酉刀法」。萬曆十五年,戚繼光重修《紀效新書》時刪除幾乎大量武術內容如拳法經典《拳經捷要》等,卻增收了日本刀譜及自創的演練法。

後浙江劉雲峰學到了日本刀法,得之真傳。安徽的少林武術宗師程宗猷見到劉雲峰,認為劉雲峰刀法與南北皆聞的刀法名師郭五相比,「勝於郭多矣。」遂向劉學習倭刀法,學成後寫成《單刀法選》。

另一位江蘇的軍旅武術家石電(即石敬巖,武學名家,擅長槍術、雙刀、倭刀等,徵戰四十餘年,六七十歲時戰死沙場)也學得日本刀法。其傳人中比較著名的有在崇禎初年傳授的陸桴亭、吳殳。吳殳將倭刀術寫成《單刀圖譜》,收入其武學名著《手臂錄》中。

除了以上幾位武術大家的結合,還有民間也間接從朝鮮和葡萄牙傳入了一些日本刀法。

晚明期間,日本刀法仍十分活躍。屈大均、溫睿臨等寫抗清事跡的文字多次出現使用倭刀的將領,王邦畿紀實性詩《日本刀歌》則是從清軍角度贊日本刀鋒利助清軍殺戮,稱:「殺人論功不及刀,寶刀爾亦空徒勞。風乾人耳一百斤,為君致謝日本人。」應該來說,南明殘餘力量和清軍用倭刀和倭刀術的數量應該還是不少。

清朝以後比較少見,原因不詳。估計清軍八旗主力尚騎兵,日本刀比較適合步兵。

清末,河北連鎮楊氏在東北向一遊方僧學得一神秘刀法——苗刀法,後傳於吳橋桑園鎮的謝晉汾和謝晉德兄弟二人,二兄弟一次在西街大運河碼頭見劉玉春大敗腳行數十人,深為敬服,故邀為上賓,遂將苗刀、左把槍等盡相傳劉玉春,劉玉春則將通臂二十四式傳於二兄弟。

時間到了民國,曹錕在保定練兵,聘劉玉春、任相榮等教授苗刀法,其武術營又被稱「苗刀營」。郭長生就是劉玉春的高徒。

民國十六年,經張之江倡導,馬英圖和郭長生參考古譜,創編了「二趟苗刀」。

苗刀,是源於此刀刀身修長,似禾苗,故稱苗刀,並非指西南少數民族苗族的刀法。

很多學者包括苗刀的傳人認為這種神秘的苗刀法與戚繼光有著密切的淵源,且與程宗猷、吳殳等倭刀術也有不少貼近之處。很可能就是發展過的倭刀術。

這並不僅僅是推測,根據中國歷史檔案館保存的重要資料《苗刀考證》中,這樣寫道:「苗刀用以衝鋒陷陣,遠勝單刀及其它短兵。迨明季戚繼光將軍,改鑄精絕,傳之於其部下,殺敵致果,斬將擎旗,賴以刀法,威震華夏。程宗猷字衝鬥者,編著成冊,流傳至今。」把苗刀和倭刀術的淵源講的十分清楚。

由於中國傳統武術仍多為口傳親授,師承缺乏記載,真相可能永遠也無法確切得知。但從技法特點看,苗刀技法的源頭可能傳自程宗猷,或直接傳自劉雲峰。

《浪客劍心》中的倭刀術,在和月伸宏的漫畫《浪客劍心》中,劍心前妻雪代巴的弟弟雪代緣流落上海灘,找到了失傳已久的倭刀術,並針對劍心的飛天御劍流進行了改良,招式如下:

蹴擊刀勢:斬擊對手下盤同時,猛踢其刀,乘斬擊之勢,踢腳加上了體重,威力增強不少。

回刺刀勢:以刀柄檔格對手的劍招,借力轉身,乘勢猛刺對手,施展反擊。此招與龍捲閃相近。

掌破刀勢:揮刀劈向對手上盤同時,以另一掌再向刀身一推,加強攻擊威力,堪稱蹴擊刀勢的上盤攻擊法。

朝天刀勢:刀插地面,借刀柄為腳踏,手拿柄頭繫繩,縱身躍起,讓刀子一帶,直削自己頭上的敵人,屬對空迎擊技。

虎伏絕刀勢:倭刀術絕技,反手持刀放於身後,身子一沉,閃避對手攻擊後,借沉身之勢,揮刀往上一挑,直刺敵方。

戰嵐刀勢:沉下身子,全身猛力旋轉,軸心腳交換移動同時,揮刀橫掃,屬移動攻擊技。

疾空刀勢:跳躍和落下速度配合得天衣無縫,利用身體動作和刀子的反彈力,淩空疾跑,同時揮刀斬擊。 (來源網絡,不當之處歡迎吐槽)



相關焦點

  • 傳說中的冷兵器—鬼頭刀
    ▲資料圖:西人著作中所繪的鬼頭刀▲明代鬼頭刀 鬼頭刀冷兵器延伸的其他含義        一些用具、一些角色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在歷史中湮沒,但或多或少會留下些蛛絲馬跡。  從鬼頭刀的興衰,衍生到語言外延的延長,中華悠久的人文歷史,儘管只是其中很小一個點面,也總會在一些地區,被原汁原味地保存著,並在不經意間閃現。
  • 合法防身「冷兵器」盤點,最後一個你肯定沒見過
    是的,在如今的社會中,冷兵器不應該成為我們施暴的工具。但是,如果它可以給我們一些安全感,帶上一把防身又未嘗不可呢?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因為我國相關法律,刀具類型的我就不盤點了,我也知道管制刀具好用,還有化學類的,如噴霧辣椒水也不在盤點範圍內。當然我盤點的不全歡迎各位粉絲給我留言補充,我會推送精選留言的,大家也可以關注下留言。
  • 冷兵器戰爭題材劇集推薦:《騎士隕落-Knightfall》
    《劍橋插圖戰爭史》節選-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圖說西洋甲冑武器事典》節選&《歐洲武器與盔圖甲》&《長兵器》節選-西洋中世紀刀劍簡述>不得不收藏 - 中外刀劍格鬥電影精彩片段集錦國外經典冷兵器題材專題片三部:《刀劍傳奇》 & 《武士刀傳奇》 & 《刀鋒斬劍刃》視頻:CCTV紀錄片《 古兵器大揭秘 》 1-10百家博物館&
  • 冷兵器適合哪些人呢?看了你也會眼饞吧
    中華兵器博大精深,俠士用刀、俠客用劍、兵役用槍、和尚用棍。乃至跟多形形色色叫不出名字的兵器出現在歷史上。
  • 唐刀可以被稱之為「冷兵器之王」嗎?
    2019-12-12 13:02:45 來源: 中華冷兵器 舉報
  • 為什麼清刀被稱為中國冷兵器史上最巔峰的冷兵器
    但是清刀卻也是最為中國冷兵器歷史的終結點,其集前人之精華、收各國之特色,所以才會被稱為中國冷兵器史上最巔峰的最後冷兵器。 為什麼一個落後王朝做出來的兵器卻能被稱為巔峰呢?
  • 《明日之後》冷兵器配件升級順序 第三季冷兵器搭配攻略速Get√
    《明日之後》冷兵器配件升級順序 第三季冷兵器搭配攻略速Get√時間:2020-12-11 16:49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明日之後》冷兵器配件升級順序 第三季冷兵器搭配攻略速Get 明日之後冷兵器怎麼搭配?
  • 《魔域》&全甲格鬥引爆冷兵器熱血時代
    熱血PK網遊《魔域》聯合國際全甲格鬥錦標賽中國代表隊萬獅堂舉辦《魔域》萬獅全甲格鬥挑戰賽激燃開戰,並請到「中國唐宋甲冑復原第一人」溫陳華老師坐鎮,打造專屬《魔域》的中式鎧甲——「鐵血魔甲」,全甲格鬥雙重出擊,引爆冷兵器熱血時代。
  • 古代歷史上冷兵器排行榜,第一名被稱為冷兵器之王,你知道嗎?
    在古時候的冷兵器最開始是由農作工具改良以後誕生的武器,在悠長的歷史長河中這些冷兵器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這些各種各樣的冷兵器也是因為戰爭而慢慢誕生出來的產物。通過對古代遺蹟的考古發現,冷兵器最早出現在了距今46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從此也拉開了冷兵器在戰場上的應用。那麼古代冷兵器最厲害的五個你都知道是什麼嗎?
  • 中國古代殺傷力最大的6種冷兵器,比血滴子更加陰險毒辣
    冷兵器戰爭明顯比熱兵器戰爭更加熱血,熱兵器殺傷力更大、更殘酷,但是缺乏冷兵器戰爭那種拼殺時敵人的血濺一臉,慘叫聲不絕於耳的視覺和感覺的直接衝擊。中國古代的冷兵器,殺傷力也不小。以下就會介紹幾種殺傷力最大的冷兵器!
  • 古代的冷兵器有哪些?
    千百年來,無論是保家衛國還是開疆擴土,我國古代士兵使用的都是一刀一劍、一槍一戟這樣的冷兵器。直到宋朝,火藥廣泛使用於武器製作,才出現了火器,但火器並未完全取代冷兵器,到清末冷兵器還是武器中的主角。古代有「十八般武藝」之說,其實指的是弓、弩、槍、棍、刀、劍、矛、盾、斧、鉞、戟、殳(音同「書」)、鞭、鐧、錘、叉、鈀、戈這十八種不同種類的冷兵器。今主要介紹矛、鉞、戟等幾種不常見的武器,淺窺這些冷兵器的精巧構造和鏖戰時的使用技法。
  • 盤點老祖宗的冷兵器
    現在戰爭是熱兵器的戰爭,也甚至是超視距的戰爭,冷兵器在戰爭中的作用越來越小!但中華五千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冷兵器的時代,及時到現在冷兵器也有著它獨特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老祖宗那些讓人看了都肉疼的冷兵器!
  • 世界史上的奇葩冷兵器,造型很獨特,中國這件被稱為冷兵器之王
    導語:世界史上的奇葩冷兵器,造型很獨特,中國這件被稱為冷兵器之王一說到兵器,人們就會聯想到戰場。畢竟戰場上就是兵器的極樂之府,有了戰場的出現,兵器的存在才會顯得有意義。在世界史上就有很別致的奇葩武器,造型很獨樹一幟,在中國就有這麼一件在其中被稱為冷兵器之王,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全球5大奇葩武器。1.鯊魚刀。這把刀很鋒利,造型像一隻鯊魚一樣。攻擊性很猛,作戰時戴在手上,在交手中能把敵人撕成條,就像鯊魚捕食魚類那樣,如被猛獸撕咬,重傷後極其痛苦。2.三刃飛廉。
  • 中華苗刀-高錳鋼雙槽龍脊刃
    中華苗刀-高錳鋼雙槽龍脊刃 . 「苗刀」又名「戚家刀」,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創造的雙手長刀。它集中了刀、槍兩種冷兵器的特點,既可單手握把,又可雙手持柄,威力極大。
  • 《繡春刀·修羅戰場》冷兵器簡析
    原文連結:《繡春刀·修羅戰場》武器解讀:一起來get冷兵器的魅力作者:蔡小馬(對,就是我)期待了3年,《繡春刀2》果然沒有讓我失望。相比於第一部的驚豔,《修羅戰場》選擇了更宏大的主線,但也選擇了更平穩的敘事。兩部《繡春刀》的主題都是一樣的,就是關於小人物在亂世中的生存問題。
  • 怪異冷兵器,「鯊魚刀」外形霸氣,中國這款被稱「冷兵器之王」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幾款打破常規,卻比常規武器恐怖得多的「怪異」冷兵器,堪稱冷兵器越怪,死得越快。1.鯊魚刀:刀如其名,形似鯊魚。我們所熟知的刀,是後面有一個刀柄,前面是一片利刃,而這把刀卻打破常規,是套在手上的。把刀套在手腕上握住中間的刀柄,就可以操縱這把刀。張開手的時候,「鯊魚」的嘴也隨之張開,握住刀柄的時候,鯊魚的嘴也隨之合上。
  • 【冷兵器專場拍賣】民國重器——五獅刀
    預展信息:時間:2018 年 6 月 22 日(星期五)12:00-17:30,6 月 23 日(星期六)10:00-17:30 地點:北京冷兵器文化體驗館(朝陽區十裡河美聯居尚文化園三層) 拍賣信息:時間:2018 年 6 月 24 日(星期日)10:00 地點:北京冷兵器文化體驗館(朝陽區十裡河美聯居尚文化園三層) 諮詢及購買圖錄:電話: 15210178261微信:請掃描下列二維碼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