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戰爭明顯比熱兵器戰爭更加熱血,熱兵器殺傷力更大、更殘酷,但是缺乏冷兵器戰爭那種拼殺時敵人的血濺一臉,慘叫聲不絕於耳的視覺和感覺的直接衝擊。中國古代的冷兵器,殺傷力也不小。以下就會介紹幾種殺傷力最大的冷兵器!
1.鴛鴦鉞
鴛鴦鉞乃是清代武術名家董海川發明的,為「八卦門」獨有暗器。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日月乾坤劍。兵器的長度不到一尺,卻能殺人於無形,常用於暗殺、水戰。
使用這件冷兵器,需要一套獨特的武功,不是什麼人都能用的。它講究步法,按照乾坤八卦的方位進行位移、在運動中消滅敵人,有點類似於段譽的凌波微步。此兵器集多種功能於一身,能切能鎖能剮能擋,還能當飛鏢扔向遠處。它小而精,一雄一雌,開合交織,一人舞動可抵擋三四人。拋擲出去,疾如閃電,削人首級輕而易舉,比血滴子更加陰邪,有人形容他為清代版的「花醉三千客」。
2.乾坤日月刀
乾坤日月刀是流傳於民間的一種奇異兵器。由於受傳統觀念和封建思想的束縛,該刀系代代單傳因而流傳不廣,多年來武壇罕見其械。
乾坤日月刀是四門拳械具有代表的器械之一。全長約兩米左右(可根據習練者本人的身高可長可短), 它由兩頭相同的弧形刀和中段一對護手月牙組合而成,故又稱護手雙頭刀。也有叫六合雙頭刀。其兩端弧形利刃取象為日器械中段一對月牙護手取象為月,乾坤象徵天地陰陽故取名乾坤日月刀。六合雙頭刀來歷因此刀為雙頭在實戰運用時以左右手刀法相互結合運用,技法以前後左右上下攻防,故也稱六合護手雙頭刀。
此刀據民間傳說創於明清時期,由一位武術家根據雙頭棍、雙頭槍、雙鉤等兵器而創編的,但是傳說有待進一步考證。
3.馬槊
是槊的主要形態,中國古代冷兵器之一,是重型的騎兵武器,是長矛的重型精品版。馬槊分槊鋒與槊杆兩部分,槊鋒刃長達50-60CM,遠遠長於普通的槍、矛類武器。馬槊為了適應漢末以來越來越強大的重裝騎兵、披甲戰馬。
馬槊鋒具有明顯的破甲稜,上好的槊也會同寶劍一樣,有八個面。普通的魚鱗鎖子甲、鐵圜甲、明光鎧,在破甲的槊之下,一擊而破。
4.流星膽
流星膽亦稱乾坤袖膽、流星鎖,曾在東北綠林中秘傳,其技法由雙頭流星武器和鞭類武器演化而來,與「雙節棍、流星錘、萬力鎖」同為利用離心力,靠兩端進行有效打擊的軟兵器。在明清時期,流星膽被歸為奇門兵器類,多被用作暗器,為鏢師、綠林漢所使用,當時中華各地均有習練,其中關東地區最盛。
流星膽的長度應為習練者本人肩頭到手腕處(一隻胳膊長),,重量在一斤到三斤之間,應注意按照習練者自身的條件進行定製,兩端多為「瓶膽形」、「圓柱形」和「紡錘」的實心鋼製「膽體」,鏈子的樣式比較多樣,其中古法打造的流星膽為「萬向節式」,目的在於,這是因為考慮到了當時的打鐵技術,通這種機構的設置,盡最大可能的提高流星膽的靈活度。在膽體與鏈子的連接處,無論古器還是新品,都一定要用軸承式連結才能保證其運行中的穩定性和靈活性,防止意外纏繞,影響正常習練,避免習練者自傷。
5.環首刀
環首刀,近身冷兵器,誕生於戰國時期,是由鋼經過反覆摺疊鍛打和淬火後製作出來的直刃長刀,也是人類歷史上具有非凡意義的一種兵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環首刀將匈奴打敗,並間接促成了當時的歐亞民族大遷徙。
環首系的刀(刀柄端帶金屬環),是漫長 華夏文明中的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武備種類。它一度在相當 長的時間裡作為主力近身格鬥武器保衛著華夏文明的繁衍和輝煌。而環首的出現應該是出於實用和美學的雙重原因,既可以起到平衡配重效果、又可連繩套掛手穩定握持、還能墜掛飾物和刀穗。環首刀最初是作為騎兵的劈砍武器來取代原本的漢劍。漢劍由於雙面開刃而不利於馬上作戰、不利於劈砍、易折斷,這在對匈奴騎兵的近身戰鬥中非常不利。而環首刀單面開刃、厚脊,在當時而言是最利於砍殺的兵器,加上強弩鐵戟的長短程配合,大大加強了漢騎兵的攻擊力(當時世界上尚未出現馬鐙)。
6.狼牙棒
狼牙棒是古兵器之一,是一種打擊兵器,有長短之分,並且歷史久遠。棒頭為橢圓形錘狀,錘面布滿鐵刺;棒柄為堅木,長約2米,棒頭裝於其上;鑽為鐵製,下有尖,裝於棒尾,既可以保護棒尾不致破裂,又可以擊敵和作地上插立。狼牙棒在宋以前未見於軍旅,宋以後多有使用者,大抵如"骨朵"、"敲棒"之類的擊打類兵器,都是由北方少數民族傳入中原的。狼牙棒的種類有很多,基本的擊法主要有劈、砸、蓋、衝、截、攔、撩、帶、挑、掄、旋、磕等。
狼牙棒其實原本是鹿的下頜骨武器,不帶升支部的鹿的下頜骨形似棒槌,因帶有全部後槽牙,故稱鹿牙棒,用作擊打武器。古時有一種麡狼很像鹿,古人有時鹿狼不分,故又稱狼牙棒。金屬武器出現後,骨武器逐漸淡出,僅名稱在民間口頭流傳,後來的狼牙棒當是依此名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