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頌2》就要大結局了,儘管大家紛紛吐槽劇情如此狗血,人物造型如此浮誇……但其中總有那麼一兩處有意思的地方,才讓人耐著性子追到了現在。
我在看劇時想到了一個問題:同樣是談戀愛吵架,為什麼安迪和小包總越吵越恩愛,樊勝美和王柏川卻吵到分手了?
真的純粹是因為主角光環或作者開了金手指嗎?不盡然。仔細回顧一下兩對情侶的吵架歷程,就能看出不同來了。
在第二季裡,樊勝美和王柏川這對衝突出現得更早。他們第一次吵架是在第11集,樊母被親家一嚇,就把生活費都交出去了。轉頭卻向女兒放狠話要她再打錢來。樊勝美的第一反應是給王柏川打電話,但他想了幾個招數都被樊勝美生氣地否了:「拜託,你這都是什麼廢話啊」。
丟下這一句後,樊勝美生氣地掛斷了電話。
▼
樊勝美的吵架套路:末日四騎士
婚姻研究專家John Gottman發現,在衝突中有4種最容易導致關係破裂的行為,可謂「末日四騎士」:
1. 批判。動輒上綱上線,攻擊對方的人格和性格,常用句型「你總是……」「你從來不……」「你就是那種人……」
2. 防衛。把自己看成受害者,逃避責任,把過錯推到對方身上,讓自己理直氣壯。
3. 輕蔑。羞辱、諷刺、嘲笑對方。翻白眼,撇嘴,用鼻孔發出「哼」!
4. 築牆。遠遠離開,拒絕討論。
我們再來看看樊勝美:
你這都是什麼廢話啊(輕蔑)
我是讓你來幫我解決問題的,你倒好,給我出難題是不是(防衛)
為什麼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總是不在我身邊呢(批判)
掛電話(築牆)
所以兩人的不歡而散,樊勝美自己有脫不開的責任。
再看第二次吵架,樊勝美從朋友那裡得知王柏川給包氏提供的樣品明明沒有通過,以為他和安迪聯手欺瞞自己。但她沒有直接去詢問王柏川,而是在對方來接她下班時,裝作不經意地刺探。
▼
輕蔑:親密關係裡的死穴
王柏川努力辯解,卻遭到了更猛烈的火力攻擊。
我們會發現樊勝美每次在面對和王柏川的衝突時,最後總習慣性地採用一種反應:輕蔑。
「你這車不是又是租的吧」(Bingo!正中王柏川死穴)
樊勝美的殺手鐧為何威力如此強大?根據Gottman的研究,在「四騎士」中,對關係最致命的就是輕蔑,因為它往往是一種居高臨下的羞辱,徹底否認了對方值得尊重和被平等對待。
對此王柏川並非毫無察覺,他忍不住去問安迪:
那聽完安迪的解釋之後這種情況有改觀嗎?到了第33集,他倆的衝突更嚴重地爆發出來了。
極品哥嫂把不能動的樊父扔到了王家門口,王柏川再也沉不住氣了。
面對驚慌失措的父母和無賴至極的女友家人, 這一次,換他氣急敗壞地指責樊家哥嫂是要訛詐王家,而焦頭爛額的樊勝美當即懟回去:
你是我男朋友,你不幫我想辦法,你逼我是不是
這句話眼熟不?當著眾人的面,其潛臺詞無異於直接扇了王柏川一耳光:你無能!你窩囊!才要女朋友我在這裡擔驚受怕!我要你有什麼用!(批判、防衛、輕蔑、築牆……末日四騎士再次呼嘯而來)
Gottman觀察得出,一旦夫妻反覆陷入這樣的衝突模式,那麼預計他們離婚的可能性將高達91%。
▼
為什麼她只會這樣破壞性地應對呢?
研究神經科學的Antonio Damasio指出,人類的大部分行為,都是由情緒驅動的。而引發情緒的是我們過往經歷形成種種信念。當現實生活中遇到與自己的信念、假設或期望不符的事情時,就會激發出負面的情緒。
表面上看,樊勝美幾次生氣,都是因為「你是我男朋友,卻不替我出主意」。其背後反映出來的信念是:男朋友必須幫女朋友解決一切煩惱。在她看來,這才是正確的表達愛的方式。
而安迪對此卻有截然不同的信念。這決定了她和小包總雖然也有衝突,但每次衝突過後感情反而升溫了。
在第22集,強勢的包母不由分說的要幫兒子找媳婦把關, 跟蹤安迪到公務聚會。怎麼應對這位有恃無恐的「準婆婆」呢?安迪選擇去找小包溝通,平靜地說明情由,表示自己並非故意冷落,然而包母的行為可能影響自己的職業聲譽 ,請他協助處理。
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她沒有像個受氣小媳婦一樣暗自委屈,也沒有不分青紅皂白地對男友興師問罪。安迪將包母的行為和小包分開對待,聽完解釋後表示諒解男友,但不代表會向包母妥協。
我們由此可反推安迪的邏輯:對不起,這是你媽與我之間的問題,雖然與你有關,但不是你造成的,你只需做你能做的。
可以看出,在安迪信念中,自我和他人有一條清晰的責任邊界,男友能幫上忙固然很好,幫不上也純屬正常,本來這就是我自己的事。
▼
樊勝美和安迪的思維差異在哪裡?
從認知角度來說,她們的不同在於責任歸因。
如果你像上文中的安迪一樣願意把對方的行為當作無心之過,是由於外部的不穩定的因素造成的,就更容易諒解對方,並樂觀地認為這個矛盾有解決的辦法,雙方都去建設性的努力。
如果你像樊勝美一樣傾向於認為對方是出於內部的穩定的原因(處心積慮隱瞞真相、無能、窮得買不起房),就會把問題理解為是不可改變的,更悲觀恐懼,也更憤怒。
不過人的情緒會波動,責任歸因模式並非永遠都一成不變,也有例外的時候。關鍵看如何去應對。
雖然安迪大多時候表現得比較冷靜,但也有被觸及底線失控的時候。一次是由於小包失口向母親說出了安迪不欲公開的身世。兩人越說越僵。
失望之下,安迪將此歸結為「我們的步調確實不一致」。
這句話很嚴重了。但第二天平靜下來之後,他們很快和解。
更重要的是,雙方之後沒有繼續陷在內部穩定歸因這種一條路走到黑的模式裡,而調轉方向,避免將罪責都歸到對方頭上,互相反思自己的過錯。
包奕凡:我太衝動了……
安迪:你為我付出了很多,是我自己不夠人道,真正的情侶應該一起解決問題……
所以,如果你與伴侶也會吵架,不要害怕,衝突在任何一段感情中都是難以避免的。即使是在經常吵架的情侶中,也存在滿意而穩定的關係。
前文提到的Gottman以研究證實:只要情侶之間的積極互動(歡笑、凝視、擁抱、支持)超過消極互動的5倍,兩人的關係就足以繼續前行。
而回顧樊勝美和王柏川的相識相處過程,這樣溫情脈脈的瞬間不是沒有,但是她始終沒有安全感。真的只是因為對方沒買房嗎?
小說裡,在買房夢最終破碎後,樊勝美幡然醒悟:她以愛為名綁架了王柏川為她奮鬥。放手,是給這段感情最大的尊重,也是給自己堂堂正正地活一次的機會。
樊勝美笑道:「王柏川,這半年來,非常非常感謝你。今晚請客,需要特別感謝的是你。我怕兩個人單獨面對面很難正經說話,尤其是我又鬧性子說不出來,所以請了我們22樓的姐妹們列席監督。這半年,你給了我最大的心理依靠。我哥出事,我爸中風,我哥坐牢,我媽討飯,等等,我每次都在最走投無路的時候,總是可以想到,找王柏川,他一定在,我可以把所有的事都扔給他。可我都沒替你想想,憑什麼……」
大家都聽得驚住了,這一回連曲筱綃也收起她一貫對樊勝美的不屑,拿正眼看向樊勝美。曲筱綃不知樊勝美最終想說什麼,但,總之,這是大實話。眼見著樊勝美淚光閃閃,背過身去,暫停說話。「噯,這回應不是虛情假意。但,為什麼?為房子?」曲筱綃始終提著一根警惕的弦。
樊勝美:「王柏川,你我一樣年齡,一樣出身,一樣掙扎在海市立足,我憑什麼對你要求這麼多,把我已經絕望的事情推給你做,勒令你一定做好做到我滿意。我現在才明白了,我是把你當作救命稻草,死死抓住你不放。我綁架了你。對不起。我欠你一個巨大人情。」
王柏川:「你肯讓我做事是看的起我。 」
樊勝美:「對不起,王柏川,我一直拿你當救命稻草,但這不應該,必須結束這種病態關係。我家的事應該由我自己承擔,而不能以愛的名義綁架你。如果有可能,來日我們可以重新開始,但必須以各自獨立的姿態重新開始。」
面對樊勝美的坦白,王柏川漠然:我明白了,再見,保重,默默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