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歷史學專業課:世界古代史名詞解釋匯總(下)

2021-01-11 考研幫(kaoyan.com)

摘要:暑假過去一半時間了,相信大家專業課的複習第一輪已經結束或者基本掃尾了,對於歷史學專業的專業課,知識點很多如果想看一遍就全記住基

  摘要:暑假過去一半時間了,相信大家專業課的複習第一輪已經結束或者基本掃尾了,對於歷史學專業的專業課,知識點很多如果想看一遍就全記住基本上是不太可能。今天幫幫為大家總結了世界古代史的名詞解釋,這次是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在文末會有連結哦。

  世界古代史是自人類誕生以來到文藝復興(14-16世紀)的一段時期。文明出現之前,人類經歷了漫長的史前時期。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原始社會逐漸被階級社會所代替,從五六千年前開始,在亞非的大河流域、歐洲的希臘和羅馬相繼誕生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出現了國家,進入了奴隸社會。在奴隸制度衰落和崩潰的過程中,封建制度得以發展和確立,社會經濟和文化緩慢地向前發展。

  在世界古代史時期,各地區各民族創造的古代文明為近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紅白玫瑰戰爭

  英國因1453年的英法戰爭失敗加之國內賦稅徭役的不斷加重,以及舊貴族(諸侯)的互相傾軋和對人民的掠奪,使得新貴族和城市資產階級對蘭加斯特王朝的政策不滿,約克公爵理查於1455年宣布攝政,但蘭加斯特族依靠西北部大封建貴族的支持,廢除攝政,雙方的長期混戰從此開始。

  蘭族和約族的族徽分別是紅、白玫瑰,所以此封建混戰稱紅白玫瑰戰爭。內戰結果導至:舊的封建諸侯自相殘殺殆盡,新貴族和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作用日益增長,都鐸王朝在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支持下日益鞏固。

  二、七國時代

  7世紀初葉~9世紀中葉,不列顛島上七國並立的時代。從5世紀中葉起,歐洲大陸上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和裘特人跨北海侵入不列顛島。在徵服當地克爾特人的過程中,許多小國逐漸合併為7個王國。

  南部有西塞克斯、南塞克斯和東塞克斯;東北部和中部有麥西亞、諾森伯裡亞和東盎格裡亞;東南部有肯特。相互爭雄,戰亂不已。埃格伯特建立起統一的英格蘭王國。七國時代結束。

  三、僧侶騎士團

  是一種宗教性的軍事組織,直屬教皇,不受當地統治者指揮。

  第一次十軍東徵後,教會為了鞏固十字軍國家的地位,先後組織幾個僧侶騎士團,派往東方,第一個「神廟騎士團」主要由法國騎士組成;第二個是「醫院騎士團」,主要由義大利騎士組成;後來在13世紀又成立了德國的「條頓騎士團」。

  四、《米蘭敕令》

  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米蘭發布的寬容基督教的敕令。313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錫尼合力徵服羅馬帝國東部,並與李錫尼在米蘭達成協議,籤署《米蘭敕令》,停止迫害基督教。

  宣布羅馬帝國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要求各地歸還被沒收的教產。至此,初步奠定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五、漢薩同盟

  德意志北部沿海城市為保護其貿易利益而結成的商業同盟。漢薩一詞日耳曼語原意為集團。同盟形成於1356年,中心在呂貝克。從12世紀起,北德意志商人為了同英國、佛蘭德進行貿易,曾組織「科隆漢薩」和「漢堡漢薩」。

  約12世紀中葉~13世紀中葉,德意志萊茵河流域的貿易活躍,對外貿易重心逐漸擴大到波羅的海地區。13世紀80年代,萊茵地區各商人組織互相合作以維護共同的利益,並與呂貝克及其他控制波羅的海貿易的北德城市結成同盟,防禦劫匪和海盜,確保貿易安全。

  六、《凡爾登條約》

  分割法蘭克人的加洛林帝國的條約。這一條約是加洛林帝國瓦解的第一階段,預示近代西歐國家的形成。840年路易死後,爆發了公開的戰爭。路易的第三子日耳曼人路易聯合查理攻擊長兄皇帝羅退爾一世。

  羅退爾在豐特努瓦敗北求和。843年8月,在凡爾登達成協議,羅退爾仍保持帝號,獲得中法蘭西亞,即包括今比利時、尼德蘭、德國西部、法國東部、瑞士和義大利大部的一個狹長地帶。

  日耳曼人路易獲得東法蘭西亞,即萊茵河以東的地區。查理獲得西法蘭西亞,即今法國的剩餘部分。

  七、《薩利克法典》

  5世紀時薩利克人的習慣法彙編。墨洛溫王朝的創始人克洛維統治後期(約507~511)頒布的。它在克洛維的後繼人統治時期曾兩度被重新頒布,而在加洛林王朝統治時期又經反覆修改和系統化。

  《薩利克法典》主要是一部刑法典和程序法典,列舉了各種違法犯罪應科處的賠償金。但它也包括一些民法的法令,其中有一章宣布女兒不得繼承土地。16世紀時,這一章被錯誤地引來作為婦女不能繼承王位這一現行法律推定的權威依據。

  八、丕平獻土

  丕平在位期間,開始了法蘭克王國自克洛維一世之後最大規模的徵服行動,他徵服了倫巴第人,並把亞平寧中部以羅馬為中心的土地獻給了教皇,這就是知名的"丕平獻土".751年,教皇史蒂芬二世親自來到巴黎,在聖丹尼斯教堂為丕平塗油加冕。丕平稱王,開創了卡洛林王朝。

  九、隸農制

  隸農於公元前2世紀在義大利出現。部分羅馬公民租種他人土地,成為隸農。租地需訂契約,訂約雙方政治上平等,都有權根據自己意願中止契約。租期一般為5年,地租用現金支付。

  3世紀時,由於奴隸佔有制開始衰落,勞動力日益缺乏,羅馬政府和大莊園主,逐步採用強制手段把隸農固著在土地上。4~5世紀,隸農的地位進一步發生變化。羅馬法律規定土地所有者是隸農的主人,隸農及其財產是莊園財產的一部分,對隸農的婚姻權以及處置和繼承財產的權利都作了限制,尤其限制隸農自由遷徙。

  但是,隸農不同於奴隸,法律仍然承認他們是自由民。在羅馬帝國晚期,隸農在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大、中莊園廣泛使用隸農勞動。

  由於對被釋奴授產使其從事耕作,加之大批「蠻族」俘虜以隸農身分定居於帝國境內,自治市裡的中、小土地所有者又大量破產,結果隸農的數量不斷增加。帝國後期隸農制的發展標誌著奴隸佔有制社會內部封建制生產關係的萌芽。

  十、徙志

  公元613年,穆罕默德開始公開傳教。麥加的部落貴族把他視一種威脅,因此多方迫害伊斯蘭教徒。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及其門徒被迫出走到麥加以北200公裡的麥地那,並考慮在那裡建立神權國家。

  伊斯蘭教將這一歷史事件稱為「徙志」,這是穆罕默德一生中的轉折點。他在麥加只有少數的信徒,但在麥地那,伊斯蘭教的力量得到迅速發展。

  穆罕默德依靠這支力量,與麥加貴族進行鬥爭。630年,穆罕默德兵臨麥加城下,麥加貴族被接受伊斯蘭教,並承認穆罕默德的權威。

  十一、穿袍貴族

  著資本主義生產的出現,兩個新的社會階級、即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產生了。資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代表,主要由資本主義工場主和農場主組成,也有一部分來自富裕農民和貴族。

  法國的資產階級主要經營包稅、貸款給國家或購買官職成為政府官員,他們有明顯的貴族化傾向,被稱為「穿袍貴族」。

  十二、監領地制

  又稱「恩準制」,與法蘭克的採邑制相似。政府將國家的和農村公社的土地分給公職貴族監領,終身享用監領地的租稅,不得世襲。監領主必須為國家服役,並按照監領地的面積提供相應的兵員為國家服軍役。

  監領主同時也取得對領地上農民(巴力克)的支配權。農民必須向監領主繳納租稅,並服勞役。後來監領主又取得領地的行政和司法權。監領地變成封閉型的封建大地產。普洛尼亞的實施暫時加強了國家和軍隊的實力,但潛伏著離心傾向,導致分裂割據的加劇。

  十三、胞族

  一個部落的兩個基本分支中的一個分支。希臘語稱phratry,意為兄弟關係。指原始社會同一部落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氏族結合成介于氏族和部落之間的社會組織。

  美國民族學家L.H.摩爾根使用此詞,用來表示一群有血親關係的、單系繼承的集團,或者非直系血緣以及血緣較遠的、但有著共同遵循的禮儀和親屬慣例(如內部禁止通婚)的氏族群。

  前者由一個基本氏族所派生出來的若干血緣氏族組成;後者可能是血緣較遠或不同血緣氏族合併而成的(即為保持各胞族中成員數目均衡而進行的調整)。隨著部落組織的發展,胞族的職能逐漸局限於宗教方面。

  十四、部落

  民族共同體發展中的一種歷史類型。由同一血緣的兩個以上的氏族或胞族組成。形成於原始社會晚期(即舊石器時代的中期和晚期)。有較明確的地域、名稱、方言、宗教信仰和習俗,有以氏族酋長和軍事首領組成的部落議事會,部分部落還設最高首領。

  美國民族學家摩爾根在《古代社會》中對處於母系制階段的印第安人部落形態作有詳細記述。古希臘荷馬時代,部落已建立在父系制基礎之上,有作為常設權力機關的議事會和掌握軍事指揮、祭祀、審判等權的軍事首長(巴賽勒斯)。

  古羅馬王政時代,每一部落須由十個庫裡亞(胞族)構成,並設元老院、人民大會、和勒克斯(王)。

  進入原始公社後期,因各種戰爭的日益頻繁,最終導致了血緣聯繫逐漸被地域聯繫所取代,出現了由若干部落的解體並結合而成的部落聯盟,成為原始公社瓦解的開始和新的民族共同體部族或民族出現的前提。

  十五、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Pyramids)建於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國王)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塊修砌成的方錐形建築,因形似漢字「金」字,故譯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發現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多建於埃及古王朝時期。

  在埃及已發現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於開羅西南面的吉薩高地上的祖孫三代金字塔。它們是大金字塔(也稱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與其周圍眾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為埃及金字塔建築藝術的頂峰。

  十六、胡司戰爭

  419年----1434年捷克人民反對德國封建主和天主教會的民族解放戰爭。因在胡司領導的宗教改革推動下,又因胡司的殉難為直接導火線,故名。十三世紀德國封建主和天竺教會勢力統治捷克,激起捷克人民的普遍不滿和反抗。

  十五世紀以胡司為代表,掀起反對德國封建主的民族解放運動。胡司就義後,1419年布拉格起義爆發,是為胡司戰爭的開端。1420----1431年德國與羅馬教皇先後組織五次十字軍鎮壓,均失敗。鬥爭中起義者分裂為兩派:塔波爾派和聖杯派。

  聖杯派在沒收教產與逐出城市中德國貴族後,害怕塔波塔波爾派爾派勝利會危及本身利益,1433年轉而同教皇,德皇妥協,共同鎮壓塔波爾派。1434年裡滂戰戰役,塔波爾派遭鎮壓,胡司戰爭基本結束,但是塔波爾派堅持到1452年。

  胡司戰爭給予捷克的德國封建主和天主教會勢力以沉重打擊,捷克獲得一定時期的政治和宗教事物的獨立,發展了民族文化,影響了歐洲宗教改革的爆發。

  十七、英法百年戰爭

  1337---1453年英法兩國斷斷續續進行的戰爭。十四世紀英法因爭奪富庶的佛蘭德爾和英王在法國的領地,矛盾十分尖銳。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法王腓力四世之子)死後沒有男性繼承人,他的堂兄腓力六世即位。

  英王愛德華以腓力四世的外孫的身份要求繼承法國王位並向法國發動戰爭。戰爭初期英軍獲勝,繼而從1369年開始的幾年內,法國大部分失地,但接著發生了封建主內訌,國力削弱。英軍於1415年再度入侵,以後佔領法國北部。

  法國人民激於愛國熱情,奮起反抗,終於收復除加來以外的全部土地,取得最後的勝利。

  十八、室町幕府

  336年(延元元年、建武3年)足利尊氏所開創的武家政權。至1392年(明德3年、元中9年)為止,日本一直停留於南北朝對立的時代,而其最盛期則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的應永年間(1394~1427年)。

  另一方面,也呈現出有力守護大名連合政權的態勢。然而,伴隨應仁之亂的發生,幕府的勢力乃逐漸衰退,最後退居成一介京都地方政權之類的存在。1573年(天正元年),15代將軍/足利義昭被織田信長所追放,幕府的政權乃隨之滅亡。

  十九、戰國大名

  戰國時代,割據於各地的大領主。作為室町幕府權力基盤的守護大名於應仁之亂以後,領國支配權次第被其家臣之守護代、國人層剝奪而逐漸地沒落。

  至戰國時代末期為止,仍能維持其領國規模的守護大名有武田氏、今川氏、大友氏、島津氏等數氏;追隨主家(主君)而成立的大名則有後北氏、長尾氏(上杉氏)、齋藤氏、淺井氏、朝倉氏、織田氏、長宗我部氏、龍造寺氏、有馬氏等眾家。

  這些戰國大名以國人、土豪層為給人,進而組織自己的家臣團,強化對農民的直接支配。這種專制支配遍及於領國一元內政治、經濟等各個層面,包括分國法(家法)的制定、城下町的建設、土地戶口的調查、工商業的保護統制、新田開發、灌溉治水、宿驛傳馬的整備等各個分野。

  因此,戰國的社會是較前代的社會更有組織且進步的社會。另一方面,這樣的進步社會也進而造就出能夠統合各個大名的新社會。換言之,在戰國大名相互激烈的鬥爭過程中,相繼出現如織田氏、豐臣氏的大業,並有德川氏承繼其後,塑造出近世的幕藩體制社會。

  二十、應仁之亂

  町時代末期,以京都地區為中心所發生的反亂。室町幕府對舊有的守護大名欠缺強有力的統御機能,特別是在中期之後,不斷地為有力守護大名的反亂所苦惱,加上連續的失政、腐敗、土一揆、德政一揆的發生,幕府的支配力顯著地衰退下去。

  另一方面,諸家的家門承繼鬥爭激烈,以將軍家、管領家(龜山家、斯波家)的繼嗣問題為發端,與兩有力守護大名細川氏(東軍)、山名氏(西軍)之間的勢力鬥爭結合在一起,1467年(應仁元年)天下被分為兩大陣營,發展成相互對立的局面。這樣的亂相延續了11年,並且從中央逐漸往地方擴大。

  1477年(文明9年),這個由中央所引發的亂事終告結束。由於這個戰亂事件,京都完全荒廢,幕府的威信盡失,更加速促進莊園制的崩壞。相對地,在地武士勢力不斷地強化起來,乃逐漸發展成「戰國大名領國制」。

  多數的公家(貴族)為了逃離戰亂,而暫時避居於地方,間接促成文化的地方普及化現象。

  二十一、鎌倉公方

  又稱為鎌倉御所、鎌倉殿。從1349年(正平4年、貞和5年)足利尊氏的次男基氏替代其兄長義詮進入鎌倉入主關東,乃至1455年(康正元年)足利成氏移居古河為止,史稱鎌倉府足利氏為鎌倉公方。從成氏之後,則改稱古河公方。

  二十二、南特敕令

  1598年4月13日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為結束胡格諾戰爭在南特城頒布的敕令。

  敕令保證不追究胡格諾戰爭中的一切行為,胡格諾派獲得信仰自由,有權建造教堂和召集教務會議;在法律上享有公民的一切權利;在審訊新教徒時組成新舊教法官混合法庭;在政治上與天主教徒一樣,新教徒有權擔任各種官職和向國王進諫;在軍事上允許胡格諾教徒保留100多座城堡,擁有軍隊和武器。

  這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保證宗教寬容的文獻。但天主教會和高等法院立即提出抗議。亨利四世去世後,敕令並未得到認真執行。

  二十三、德國農民戰爭

  1524----1525年德意志農民的大規模起義。主要領導人是閔彩爾,起義在土瓦本,法蘭克尼亞,薩克森和土林根等地區。全國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農民投入戰鬥,1525年3月,閔彩爾在謬爾豪森城領導人民起義,推翻了城市貴族統治,建立了民主政權。

  謬爾豪森城成為德意志中部的起義中心,它周圍的起義大軍攻佔城市,莊園,堡壘和修道院,分掉封建主的財產和土地。

  但由於諸侯兵力強大,起義軍寡不敵眾,最後失敗,閔彩爾也在一次戰鬥中被俘就義。這次起義沉重的打擊了封建主和天主教會,震撼了德意志的封建統治秩序。

  二十四、哈拉巴文化

  自20世紀20年代起,在印度河谷先後發現幾個古代城市遺址,知名的有哈拉巴和摩享佐?達羅,因此統稱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存在年限約為公元前三千年代中葉至前二千年代中葉。歷史學家一般都認為,哈拉巴文化的創造者,就是印度的原始居民達羅毗荼人。

  二十五、吠陀

  印度上古時期一些文獻的總稱。在印度歷來被認為聖典。「吠陀」的本義是知、知識。《吠陀》作為文獻名稱有廣狹二義。狹義只指最古的4部《吠陀》的本集部分,廣義則兼指本集所附加的其他上古文獻。

  本集中年代最久的作品可上溯到約公元前1500年以前,《吠陀》中年代最晚的文獻則為約公元前6世紀或4、5世紀的產物。《吠陀》的4部本集是:《梨俱吠陀本集》、《娑摩吠陀本集》、《夜柔吠陀本集》、《阿達婆吠陀本集》。

  二十六、瓦爾那制度

  由於雅利安人對達羅毗荼人的徵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內部貧富分化的結果,在雅利安社會中逐漸形成了一個森嚴的等級制度,這就是種姓制度。「種姓」一詞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爾那」,就是顏色或品質的意思。

  因此種姓制度又叫瓦爾那制度。在種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佔卜禍福,壟斷文化和報導農時季節,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剎帝利是雅利安人的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的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

  首陀羅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徵服的達羅毗荼人,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

  二十七、婆羅門教

  印度古代宗教。印度教的古老形式。它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前15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同許多後來的世界性宗教不同,它沒有明確的具體創教人,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哲學派別匯合而形成的宗教思想體系。

  所有這些不同的教義與思想派別都代表了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的文化內涵,又都在印度次大陸經歷過數百到上千年的繁榮,儘管人們可以籠統地以印度宗教文化來概括它。

  二十八、耆那教

  公元前6世紀興起於印度的宗教。創始人筏馱摩那。該教認為,世界是永恆的,無始無終,只有形式的變化。主張「業力論回」和「因果報應說」,奉持「三寶」,即正信、正知、正行。不殺生和苦行主義為其基本特徵。

  二十九、順世論派

  古代印度的一個唯物論哲學學派。順世論意為順行世間、流行於人民中間的論點。該學派雖然早在公元前10世紀前半期就已出現,但它活躍的時代為列國時代。在本體論方面,順世論派認為世界萬物都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構成。

  在認識論方面,認為感性知覺是認識真理的唯一源泉,直接的感性知識是正確的。其缺陷是他們否認推理是有效性。在社會觀方面,順世論派反對種姓制度,並與婆羅門教、佛教的觀點對立,反映了一般人民群眾的世界觀。

  三十、孔雀王朝

  古印度國家。約公元前324年,荼羅芨多在西北印度自立為王,而後向東攻佔摩揭陀首都華氏城,推翻難陀王朝的統治。隨著馬其頓駐軍的撤離,整個北印度在他的統治下基本統一。他利用人民的力量成為新王朝的統治者,因其出身於養孔雀的家族,故名。

  定都華氏城。孔雀王朝傳至阿育王時代,對南印度進行了大規模的徵討,除南印度的一部分以外,悉入孔雀帝國版圖。至此,孔雀帝國疆域廣大,達到極盛。

  三十一、阿育王

  古印度孔雀帝國第三代國王。又稱無憂王。賓頭娑羅王之子。18歲時,被任命為阿般提省總督。後又回到首都華氏城。約公元前273年賓頭娑羅王逝世,阿育王在大臣成護的幫助下,與其兄修私摩爭奪王位取勝。

  約公元前269年阿育王即位後,向外擴張。約公元前262年,開始大舉進犯南印度的羯陵伽。據銘文記載,在其當政第8年(約前261),羯陵伽國被徵服;有15萬人被俘,10萬人被殺,死傷數十萬。

  繼而,除邁索爾地區外,統一印度全境。他大力弘揚佛教,宣揚仁愛和慈悲,鼓吹宗教寬容和容忍,要人們尊重他人教派,還大力倡導非暴力。其統治時期成為古代印度史上空前強盛時代。

  三十二、大乘佛教

  佛教派別。公元1世紀左右形成於印度,而後傳播至中亞、中國、日本、朝鮮、越南、印尼以至斯裡蘭卡。它是北傳佛教的主流。

  大乘思想根源於某些早期部派,但有許多理論創造,如不僅講人無我,而且講法無我;強調菩薩理想勝過阿羅漢,宣稱人皆具菩提心可以成佛。大乘倫理中倡導慈悲一切眾生,力主以功德回向他人等等。

  三十三、克裡特文明

  是指地中海東部克裡特島的古代克裡特人創造的文明。約公元前2O00年,克裡特島產生奴隸制城邦。約公元前1700年,克裡特文明進入最繁榮的時期,以北部的克諾索斯城為代表。據說當地的米諾斯王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曾統治愛琴海諸島。

  20世紀早期,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發掘證明:島上手工業很發達,有青銅、金銀和寶石製成的各種工藝品,尤以金項鍊、手鐲等最為精緻;彩色陶瓶薄如蛋殼。

  已發掘的米諾斯王宮依山而建,佔地約二公頃,大多是三層建築、宮內有浴室、倉庫和庭園,有供水和排水設備。王宮千門百戶,階梯走廊曲折相通,在古代希臘神話中有「迷宮」之稱。

  王后的居室內排列著下細上粗的圓柱,地面鋪有平整石板,四壁繪有海濤飛魚、森林彩禽、搖曳著舞姿的少女和國王貴族行樂圖。北宮門外是一座劇場。

  克裡特人使用簡便的線形文字,為和邁錫尼的線形文字相區別,考古學上稱之為線形文字A,至今尚未釋讀成功。約公元前1400年,王宮突遭毀滅,原因不詳。有的學者認為是海嘯或邁錫尼人入侵所致。

  三十四、邁錫尼文明

  (約前1500-1100)是指以邁錫尼為代表的南希臘的邁錫尼、太林斯、派羅斯等地的早期文明,其創造者是希臘人的一支——阿卡亞人。其特點是墓地文化,邁錫尼文明時期,生產力發展迅速,金屬冶煉和手工業品的製造達到並且超過了克裡特文明時期的技術水平。

  邁錫尼國家的統治階級包括國王、將軍、貴族、官吏、祭司;政治機構有貴族會議和民眾大會;社會基層組織是農村公社,由長老領導。土地基本分為私有和公社所有兩類。

  奴隸多屬國王,但也有私人奴隸,他們從事手工業等生產性或非生產性勞動。其文字在考古學上稱為「線形文字乙種」。建築藝術也有很大發展。

  公元前12世紀初,為掠奪土地、財產和奴隸,邁錫尼率南希臘諸國攻打小亞西亞西北部的特洛伊城。邁錫尼等雖然獲勝,但力量大為削弱,約公元前1125年,希臘人的另一支——多利亞人從希臘半島北部南下,邁錫尼諸國滅亡,邁錫尼文明隨之消亡。

  三十五、荷馬史詩

  古希臘史詩。相傳為古希臘盲詩人荷馬所作。包括《伊利昂記》(一譯《伊利亞特》)和《奧德修記》(一譯《奧德賽》)兩部史詩。一般認為荷馬生於公元前9至前8世紀之間,出生地是希臘東部的某地。《伊利昂記》和《奧德修記》都是洋洋萬言的史詩,前者長達15693行,後者亦有12110行。

  兩部史詩最初只是一些零散篇章,其依據是古代的傳說;由於樂師們在民間說唱得以流傳,荷馬應該是初步將這兩部史詩定型的人。藝術上,荷馬史詩內容豐富,風格古樸自然,節奏感很強。2000多年來,西方人始終認為它是古代最偉大的史詩。

  ►上集回顧:2019考研歷史學專業課:世界古代史名詞解釋匯總(上)

  (實習小編:加油豬)

相關焦點

  • 2019考研歷史學專業課:世界古代史名詞解釋匯總(上)
    摘要:暑假過去一半時間了,相信大家專業課的複習第一輪已經結束或者基本掃尾了,對於歷史學專業的專業課,知識點很多如果想看一遍就全記住基   摘要:暑假過去一半時間了,相信大家專業課的複習第一輪已經結束或者基本掃尾了,對於歷史學專業的專業課,知識點很多如果想看一遍就全記住基本上是不太可能
  • 2013年碩士研究生考試歷史學專業課真題點評
    2013年碩士研究生考試歷史學專業課落下大幕,今年是全國統考與各學校自主命題並行的第一年。考研歷史學的真題也呈現於往年不一樣的特點。下面是文都歷史學李浩然老師為大家做的真題點評,包括歷史學統考及自主命題兩大方面,另外就2013考研歷史學考生後面的複試提出了重要的建議,最後針對於2014考研歷史學考生今後的複習也指明了方向。
  • 2021年全國研究生考試歷史學專業真題大全,22年考研必備複習資料
    考研問鼎必備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一年一度的研究生考試結束了,大家都可以輕鬆一下了。問鼎心中理想的雅典娜,只差一步!還是一年!今年歷史學考研真題,從網絡上進行匯總的。名詞解釋以常見內容為主,簡答題和論述對某個時期,較長跨度的內容有所涉及,這需要大家的整合知識點,加加以梳理和分析。一些學校出題比較難,考察了史學史的內容,如史學觀念(全球史觀、現代化史觀、革命史觀)。這對跨考歷史學的同學而言,頗具難度。2022年準備考研的同學需要注意,有意識的加強一下這方面複習。
  • 2021歷史學考研:專門史專業就業方向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考研>考研資訊>專業嚮導>正文2021歷史學考研:專門史專業就業方向 2020-03-06 19:16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2020歷史學考研:重要名詞解釋、簡答題大盤點(2)
    今日,幫幫給大家帶來的乾貨是歷史學重要名詞解釋以及簡答題,第二彈來襲
  • 2018年歷史學考研重點名詞解釋集錦(中國史、世界史)
    原標題:2018年歷史學考研重點名詞解釋集錦(中國史、世界史)
  • 2020湖北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考研備考經驗分享、專業課複習方法...
    藝術類考生國家對英語分數要求比較低,學碩考的是英語一,2019年是38分,如果是英語基礎不好的,就從準備考研開始最早學習。考研英語是有解題方法的,並不是單純的英語好就能取得高分,所以我建議報一個單詞運用課和閱讀解題課,我選擇的是新祥旭一對一,因為一對一答疑比較及時,針對性比較強。
  • 2014年考研歷史學各校真題(非統考)
    一、名詞解釋  1.安西四鎮  2.琦善  3.四平戰役  二、史料分析  1.嚴復的《群己權界論》關於"自由"的文言文 問:作者是誰、哪部著作  復旦大學歷史學綜合  一、名詞解釋  1.三家分晉  2.安西四鎮  3.南懷仁  4.《籌辦夷務始末》  5. 秋瑾  6.中山艦事件  7.
  • 文都名師李浩然全解析2013考研歷史學真題
    文都名師李浩然全解析2013考研歷史學真題 http://kaoyan.eol.cn    文都教育  2013-01-10  大 中 小     中國教育在線訊 2013
  • 歷年考研英語國家線是多少
    2019年考研國家線還沒出,先來跟山東中公教育小編一起了解下歷年考研英語國家線吧 歷年考研英語國家線是多少?目前,2020考研英語國家線尚未發布,以下是山東中公考研小編為大家準備整理的「2008-2018年曆年考研英語國家線匯總」,希望對考生有幫助!
  • 大一到大三同學如何準備考研?匯總考研掃盲和分年級備考建議!
    作為考研小白,應該了解以下內容:(一)名詞解釋學碩 / 專碩:學術型碩士,側重於科研能力的培養;專業型碩士,側重於實踐能力的培養。考試大綱具體分為兩類:即公共課考試大綱和專業課考試大綱。公共課考試大綱即考研政治、考研英語、考研數學考試大綱,每年由教育部統一公布,時間一般在 9 月。
  • 2019年中國人民大學英美文學考研經驗分享及20考研應對攻略
    準備基礎英語貫穿了整個考研過程,特別是翻譯,也給自己嚴格的限定了時間,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每個版塊的優劣合理分配時間。英美文學推薦書目:常耀信《美國文學簡史》》,刁克利《英國文學史和選讀四本》陳世丹《美國文學史和選讀》用來補充後現代知識,吳偉仁的文學史寫的很好,選讀裡面的注釋也很重要,參考書有《英美文學精要問答》,不過我感覺太零散,回答也不系統,沒用上,也就翻一翻,《環球、星火》可以都買來看看,看人家是怎麼回答的,再自己匯總。
  • (名詞解釋)神話(考研筆記166)
    神話(考研筆記166)學生李清文 編輯毛澤東說:「神話中所說的矛盾的互相變化一、說在前面的話:1、這是一個學生寫的考研複習筆記,是學習過程中所做的摘錄、記錄,還有一點兒自己的隨想隨感。文中所錄的參考答題,也只是參考。
  • 2022考研:考研人必知的十大事項
    目錄   一、考研備考日曆   二、考研初試介紹   三、關於考研名詞解釋   四、英語、數學的區別   五、考研地區的劃分   六、不同學歷考生的報考要求   七、四六級與考研的關係   八、你的讀研成本是多少
  • 專業課267!雙非學姐跨考復旦上岸,靠的只是高顏值?
    可以把每章要考的名詞解釋和簡答題列出來,這樣子方便複習。1️. 建議從8月份就開始背誦,我是按照艾賓浩斯曲線背誦的.每天背誦幾頁,然後跟著背誦App複習前面。必須不停複習前面的,因為遺忘的速度非常快。2. 背的時候不要把戰線拉的太長,要快速背誦,不要糾結於幾個字,大致意思背熟即可。
  • 致22級考研er:全國專業課真題都在這裡!
    距離今年考研只剩最十幾天啦!21級的考研大戰即將收官,22級的考生可以進場啦!為了給22級的考研鵝們開路,我們—— 首先,幫你鎖定目標院校的考查科目,助你準確應考。下面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例:01 學碩首先,從科目一872新聞傳播史論來看,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學碩專業課真題題量並不大,但是考查範圍卻很廣,包括新聞理論與新聞史、傳媒經濟、傳播學研究方法、傳播人物及經典理論等內容。
  • 大三專業課和備戰考研能平衡嗎?
    1、如果你考研時不跨考,那麼你大三的專業課則是你考研初試的重要內容。2、辦證完成大三的專業課,是你準備考研的基礎。如果你專業課掛科,那會使你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質疑,會造成自信心不足,再往嚴重了講:不能順利畢業。那麼你還這麼參加考研呢?
  • 廣西藝術學院:影視編導藝術考研難度、參考書目、考試難度分析
    #廣西文都,懂廣西考研,更懂你!#2020年考研廣西藝術學院廣播電視專業下的影視編導藝術方向,在2019考研廣藝的招生專業目錄中叫廣播電視編導藝術。更名後其研招情況是否發生了改變?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廣西藝術學院的影視編導藝術吧。
  • 2019年中山大學考研複試分數線已公布
    2019考研中山大學複試分數線已公布!相信接下來很多2019考研考生都會關注34所考研複試分數線及考研國家線相關信息。中公考研小編整理了「2019年中山大學考研複試分數線已公布」文章,希望能對2019考研考生有幫助~中山大學 2019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複試基本分數線 類別 報考學科門類(專業) 總分
  • 【新東方直播】2021考研歷史學基礎答案及真題解析
    2021考研歷史學基礎已於今年中午考完了,相信很多朋友想一睹2021考研中醫綜合答案和真題試卷,每年新東方在線的老師們都會出一版2021考研歷史學基礎答案及真題解析,今年也是不例外的,小編也將在整理完文本資料後發布出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