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衛視播出的《人間世》,由主創團隊歷經2年的時間,走訪上海大大小小的醫院,通過鏡頭向受眾展示了一場「有灰度」的生死課堂。這部豆瓣評分9.7的紀錄片,並不是只是向人們展示生老病死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而是通過展示真實的醫患關係,讓大家真實地了解現中國的醫療情況,這背後是對良好的醫療環境與善意的醫患關係的期盼。
1 |敘事結構
《人間世》自2016年開播,至今已經播出了兩季。每一季10集,每一集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講述著不同的病例。採用了多線性敘事方式,但是始終貫穿著一個主題。《人間世》裡面的人物身份從醫生-病患-家屬輪番切換,真實記錄對醫生、家屬、病患的訪談內容,但旁白的冷靜與克制,使得畫面在充滿人情味的同時履行著紀錄片傳遞信息的本職工作。
紀錄片的敘事也未必只是平淡的,毫無波瀾的。在敘述病患個別事例時,敘事節奏就會變得如同坐過山車一般,讓受眾心驚膽戰。得了塵肺的父親前一天還有好轉,第二天突然情況惡化使得醫生和護士進出病房無數次;一個身患骨癌的小男孩,在失去一條手臂後,聽到醫生說自己病好了,開心的去裝假肢,實際是醫生願孩子剩下的日子可以過得開心而說的「善意的謊言」。
毫無修飾的鏡頭,真實地展示著醫生為了每一個病患拼盡全力的樣子,認真的對待每一例病例。但醫生不是神仙,他們不可能救活所有人,醫術的局限性也使得他們經常心灰意冷地走下手術臺,用顫抖的手遮住鏡頭,默默地說:「不要拍了」。讓觀眾感受到醫者的無可奈何,同時也理解醫生在見慣了生死離別後,面對死亡時的那份冷漠。
2 |凸顯社會問題
真實是紀錄片的生命,紀錄片展示的真實的情感,可以讓受眾清晰感受到鏡頭展示的情感世界。而紀錄片作為媒介傳播的一種方式,正確引導受眾的價值觀是非常必要的。
現今,國內的醫療體系還不夠完善,老百姓飽受「看病難,看病貴」的折磨,這樣一來對於醫護人員的工作評價也就是產生了很大的歧義。拿著高薪,不給病患好好看病的這種思想充斥在大部分老百姓的意識中。但是通過《人間世》這部紀錄片,從客觀的角度,審視病患的關係,讓受眾加深對於醫護人員的理解與他們的不為人知的痛苦。
如第二季第四集《命運交響曲「理解」是醫生的奢侈嗎》中家屬大鬧醫院,醫生靜下來心來解釋情況,同時告訴家屬。「我沒有不負責任,我一隻手黑,一隻手白,就是因為分院有問題,我就要騎車過去。有樹蔭遮的那隻手就白,另一隻手是被曬黑的。」家屬聽了醫生的話,也逐漸平息了自己的情緒,不再那麼狂躁。
在這個鏡頭之前的一個鏡頭中,警察在拉著鬧事的病患,解說詞用及其冰冷的聲音說:「這是我拍的第100個鏡頭,這種混亂的場面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種情況的反覆出現,就是因為醫生與家屬之間沒有一個相互換位了解對方的心情,家屬太過盲目的將醫生尊為神人,出現問題首先沒有冷靜,而是急於找醫生的麻煩。
通過《人間世》這部優秀的醫療紀錄片,受眾在極度冷靜,客觀的心態下,以第三者的立場上觀看也許曾經也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去對醫護人員的工作以及患者,家屬本身的行為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同時也反省自己的過失。
3 |結語
古人云:「醫者,父母心」任何一位醫護人員,都想盡力去救治任何一位病患。但是醫術不等同於神力,不等同於完美。每一行業都有相應的苦衷,需要社會產生共識,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紀錄片鏡頭中,時常出現的東方明珠,就像是諷刺當下的社會只懂得向上仰望而不懂得體察民間疾苦的鞭子,鞭打著社會各界要更加關注民生,弘揚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