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的家長卻吐槽,有些看似無害的動畫片,卻給孩子帶來了不良影響,比如對《小豬佩奇》的爭議,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家長A:自從孩子愛上《小豬佩奇》,下雨天也要吵著到外面玩,專門找水坑跳,學著動畫片裡的樣子跳來跳去,怎麼呵斥都不聽。
家長B:孩子愛模仿,天天在家裡模仿動畫片裡的人物,還強迫全家人跟著配合,一家人都被娃用「豬」來命名,豬爸爸、豬媽媽叫個不停。出門在外也這樣叫,在陌生人面前很尷尬。
家長C:娃把家裡的床和沙發都跳壞了,樓下的鄰居也多次找上門來,表達不滿。
但在部分家長眼裡,《小豬佩奇》這種類型的動畫,卻是備受追捧的佳作。
看動畫片也存在「鄙視鏈」?不交流還真不知道
寶媽璐璐今年給孩子報了鋼琴特長班,送孩子去上課時,一群家長在教室外面的休息區聊天,璐璐才知道,不同的家庭階層,連看動畫片都在不同層次,在這群大部分處在「中產階級」的媽媽們中間,動畫片也是有一條明確的「鄙視鏈」的。
頂層第一階層:
小豬佩奇的英文原版,探險活寶、開心漢堡店、咱們裸熊、倒黴熊等最新、最流行,沒有中文配音版的各種英文原版動畫片。
第二階層:
迪士尼、海綿寶寶、託馬斯小火車、汪汪隊立大功、海底小縱隊、小馬寶莉等歐美日韓引進的動畫片。
底層第三階層:
喜洋洋、熊出沒、豬豬俠、大耳朵圖圖等國產動畫片以及小豬佩奇中文版。
說到底,家庭收入與消費觀念不同,給娃的教育選擇也不同。
不少家長的直觀感受是,能幫助孩子與國際接軌的,就是好的。尤其在《小豬佩奇》上表現得極為明顯。英文原版的被放在最上面,而中文配音的就被放在鄙視鏈的最底層。
《小豬佩奇》是給家長看的,描繪了最理想的教育圖景
1)一個溫柔不急躁,情緒穩定的媽媽
豬媽媽無論遇到多麼緊急、多麼令人抓狂的情況,都能平和而溫柔地解決,從沒有對兩個孩子發過脾氣,而一個情緒穩定不焦躁的媽媽,對孩子的安全感塑造至關重要。
2)一個高質量陪伴孩子的爸爸
豬爸爸總是一副嘻嘻哈哈迷迷糊糊的樣子,經常能和孩子們玩鬧成一團,連佩奇的朋友們都喜歡他,這樣高質量的陪伴,給孩子的童年注入了很多歡樂。
3)輕鬆和諧親密的二胎關係
對二胎家庭來說,佩奇和喬治的關係應該算是完美的典範,親密無間,一起嬉鬧玩耍,重要的是,媽媽爸爸對兩個孩子的愛都溢出了屏幕,真正做到了「一碗水端平」。
4)甜蜜恩愛的夫妻關係
豬爸爸和豬媽媽的愛情也毫不忌諱地在孩子們面前表露,夫妻恩愛,孩子的安全感得到滿足,婚戀觀也會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發展。
5)善於啟發引導的老師
動畫片中的羚羊夫人,非常善於啟發和引導孩子們,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求,能儘可能地滿足,孩子們犯錯後,能幫孩子認識到錯誤,並且給予寬容和鼓勵,不失為一位好老師。
國產動畫一定不好嗎?如何給孩子挑選好動畫?
比較起來,國產動畫的內容其實並不比國外引進的差,只不過很多家長「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仍然認為國外的就一定是好的。
國產動畫中優秀的作品很多,更適合本土孩子吸收營養。比如《超級飛俠》系列,就融合了科學、外文、地理、人文、歷史等綜合文化和知識,包羅萬象,幫孩子們打開了視野,看到更遼闊的世界,而且啟發孩子的想像,對情商的塑造有積極意義。
給孩子挑選動畫,應該遵循2個原則:
1)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生動有趣
沒有暴力傾向,積極陽光,價值觀正確,並且不乏童趣,生動可愛,富有想像力,畫風要求符合孩子的審美。
2)有教育意義,有啟發性
從國外引進的一些動畫,有些充滿了暴力或是懶散的價值取向,並沒有多少教育意義,缺少啟發性,內容質量遠遠不夠,只是單純地搞笑、消遣而已。
反而國產的很多動畫都寓教於樂,更貼近孩子的生活。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後語:希望大家閱讀後在右下方「在看」處點個讚,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