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銀子」這個詞。
作為古代貨幣的一種,它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直到清朝割地賠款時都是用的銀子。
雖然我們在影視作品中見到銀子,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銀子可以換多少錢。
就拿一兩銀子來說,人們不知道它放在現代值多少錢。
想要知道一兩銀子的價值,咱們必須要追溯銀子的歷史,了解它在不同時期的情況。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先使用貨幣的國家,歷史足足有5000年了。初期,人們會用貝殼等東西當貨幣。後來,隨著人類的進步,貝殼已經滿足不了人們,新的貨幣銅錢就誕生了。
再後來,隨著銅錢不斷的發展,也有點滿足不了人們,銀子就出現了。
到了唐宋之後,銀子在市面上是最重要的貨幣之一。
對於一兩銀子,我們現代人似乎沒有太多概念。
就拿北宋時期來說,一兩銀子可以買一頭牛,兩隻羊,八百斤大米。如果將買的這些東西換成人民幣,怎麼著也得5000塊錢。
由此可知,一兩銀子在當時價值非常高。
到了明朝,銀子變化比較大,更有價值了。就拿《武林外傳》中的夥計們來說,他們一般都是一個月兩三錢,一兩等於十錢,也就是說他們每個月能拿到0.2兩銀子。換到現代,在酒樓打工的人怎麼著也要3500左右。
粗略的計算一下,明朝時期的一兩銀子,等同於現在的15000左右。
到了清朝就開始下滑了,銀子貶值,中後期,一兩銀子也就換百斤大米吃。如果換算成現代人民幣的花,也就是值300塊錢左右。
總的來說,在各個朝代中,銀子的價值不一樣,有時候價值高,有時候價值低。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其實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歷朝歷代的經濟發展情況不一樣。
北宋時期,雖然是出現了紙幣,但是市面上流通最多的還是銀子。一片繁榮景象,銀子作為主要流通貨幣,自然價值比較穩定。
明朝因為賦稅和戰亂,導致銀子成為硬通貨,自然也就會升值。
清朝中後期,價值大大降低,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直到後來列強打過來,銀子才逐漸呈現出升值狀態。
總的來說,銀子的價值高低取決於當時的環境,戰亂的時候自然價值高,太平盛世,家家戶戶都生活比較好,銀子自然也就毛一些。
作為我國歷史進程中的重要貨幣,它給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現如今,雖然流通貨幣不再是銀子,銀子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它的衍生品還存在,像銀器、銀首飾等等。
就拿普通城市來說,北宋和明朝的一兩銀子都能滿足基本生活,但是清朝的一兩銀子就不行了。
所以,一兩銀子在每個朝代的價值不一樣,在每個朝代換算的人民幣也就不同,不能固定來說等於多少。
三國混亂了60年,異族為何不趁勢入侵?要等西晉建立才五胡亂華?
古代能快速止血的金創藥,為何後來失傳了?只因缺少了一味主藥
「去魯迅化」將近10年,魯迅作品被逐步移出教材,到底要去掉什麼?
古埃及開始建造金字塔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在幹嗎?處在什麼階段?
趙雲單騎救少主,為啥得不到劉備提拔?連後主劉禪都不重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