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兩銀子究竟等於多少人民幣,現在很多人其實沒有概念的。特別是以當代電視劇為極端,居然出現兩個饅頭一碗湯5兩銀子,一個少奶奶一次賭博輸掉一千萬兩銀子等等荒唐透頂的情節。同時也表明了中國部分的創作人的無知和不負責。
下面小編帶大家了解下,古代一兩銀子到底等於多少人民幣?
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不同的朝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也不相同。古代中國銀子缺乏,看過一些古籍就可以發現,一兩銀子的貨幣價值相當的高。一兩銀子等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到三千多文。而到了清末,二十文錢就能買一斤豬肉,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幾兩銀子、幾十兩銀子就是件大事情,有百兩銀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夠買上十幾畝良田。
通過查閱資料大致可以知道以下各朝各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的數據:
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
在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800元;
在北宋朝中期價值600元-1 300元(或1000-1 800元);
在盛唐時期價值2000-4000元。
下面再提供一-些古代數據,提高一下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些當官的,哪個家裡沒有個幾千萬的?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臺需要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噹噹,明碼標價。
曾有人以大米為衡量單位,嘗試推算過銀子的價值,雖然換算數字不一定準確,換算方法卻值得參考。
比如: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如果當時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等於人民幣660.8元。
又如唐太宗貞觀年間一鬥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可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 元的購買力。
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鬥,也是一兩銀子等於2065元人民幣;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志》「每鬥(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1兩銀子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