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2021-02-13 瓷房子


關於銀子到底價值幾何,今人大多毫無概念,經常犯錯誤。很多電視劇經常出現主人公動輒使用幾十兩,甚至幾百、幾千兩銀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有些人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千上萬兩銀票這些闊綽的行為。

在很多古裝電視劇裡,銀子的購買力很低。經常出現幾兩銀子一碗湯,一個小物件幾十兩的情節,這肯定是不正確的。看看古代人寫的筆記和文獻,一兩銀子顯然是不小的一筆錢。

一般的平民百姓倉促間是拿不出幾兩銀子的現錢的。很多做小本生意的人,一年掙不了幾兩銀子。而一兩銀子,到底等於現在的多少錢呢?

曾經有的網友用大米做參照,認為明朝的時候,一兩銀子可以購買大米二石,也就是188.8公斤大米,現在一般的大米在一公斤3元至6元之間,我們就取個中間價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等於人民幣800多元,其實這是不太準確的。

因為古代和現代社會生產力的不同,同一種物品的價值也有很大差別。我國是在袁隆平院士發明了雜交水稻之後,大米產量才激增,才能讓中國的大部分家庭把大米作為基本食糧。

據老人們說,在他們小時候,一般的人家不是只吃大米的,在吃大米之外還要配上許多雜糧。換言之,現代的米價和古代的米價比起來是是偏低的。因此用現代的米價為基礎來推算古代的銀子的購買力是片面的。

之所以犯錯誤的原因,主要是有個誤區:就是人們下意識地認為「兩」這個單位等同於今天的「元」,認為古代一兩銀子就等於今日的一元錢。

其實,我國一直是一個稀有金屬缺乏的國家,而那些為數不多的銀礦還多半都帶有雜質,這直接導致歷朝歷代的白銀產量都低得可憐。

我們翻翻史書就可以發現,一兩銀子的貨幣價值相當的高。

兩漢至南北朝時期,銀礦開採量都很低,直到唐朝進軍南方後,白銀的開採量才漸漸提升。

到了兩宋時期,宋朝政府為了滿足給「遼、金、西夏」等國上貢的巨大需求,開始一邊加大白銀開採力度,一邊瘋狂提高煉銀技術。

於是宋代的白銀產量突飛猛進,高峰時期一度達到平均每年約20萬兩左右,但這樣的產量依舊少得可憐。

明嘉靖七年《山樵暇語》卷八中記錄,當時一畝地價值十兩銀子。

在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戚繼光手下的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不足一兩。要知道萬曆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而且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後才有這樣的數字。

清代稍貴點,主要是鴉片戰爭前後貿易順差大,白銀大量外流後,銀價下跌造成的。

後來大量賠款後,銀與銅的比價又上升了。一兩銀子等於制錢一千文(清初)到一千六七百文(清道光以後)。而直到清末,一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

肉類,糧食等食品價格,會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不斷下降,而土地價格跟社會價值一直都很接近,所以參考現今一畝地的租價,一兩銀子是800多人民幣。

所以準確點的結論是,清光緒年間,一兩銀子,就是現在大多數地區800多人民幣的購買力。

而平常老百姓使用最多的,應該是銅錢,而很少用銀子作為日常交易用。許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見過銀子。所以口語中表示手頭不充裕時會用「沒錢了」(銅錢)而不說「沒銀子了」。

不過在各種年代劇裡,銅錢的價值簡直低得不得了,賣東西找錢,零頭都是幾十文。然而銅錢價值真那麼低嗎?應該不是。清中期的時候,一文錢可以買一壺酒,或者一碗燒豆腐。三文錢就可以買一盤炒雞蛋。

而到了清末,魯迅的《孔乙己》裡面寫道,十幾個銅錢可以買到一碗黃酒和一樣葷菜。而現在一樣酒一樣葷菜至少是十幾元。所以,一個銅錢應該跟今天的一元相等值。

所以在鴉片戰爭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銀子都是相當保值的,有幾十兩銀子就是大款了,能夠買上十幾畝良田。

其實還有一種算法比較直觀,今天的銀價差不多4元一克,50克為一兩。而清代的一兩差不多在30克左右;按照當時的生產力限制,我們可以認定的是:

清朝時期一兩銀子肯定不會低於人民幣120—200元。

在古代社會,哪怕一個年份,相隔不遠的不同地區,由於人口結構、水旱災害,甚至行政特色,都會帶來諸多的不同,在今天我們看起來應該大致均平的物價,在古代社會可能隔著一道山就天差地別。

更重要的是,由於物流流通的發達程度,以及貨幣投放量的不同,也會產生看似匪夷所思的結果,哪怕是離我們更近一些的明清社會,也一樣如此。

 - END -

    世界很大  從南到北。

   不敢海納百川,盡可豐富多樣

   瓷房子等你回家。

本篇材料由

本公眾號原創轉載註明出處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之所以犯錯誤的原因,主要為兩個誤區:一是以為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日的一元錢;二是以為古代的銀票就是今日的鈔票或者支票了。其實,古代中國銀子缺乏,看過一些古籍就可以發現,一兩銀子的貨幣價值相當的高。一兩銀子等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後)。而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1.2市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幾
  • 古代的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那麼,一兩銀子值多少文銅錢呢?我們一般有個通俗的假設,即一兩黃金=10兩銀子=10貫(10000文)銅錢,即1兩銀子=1000文銅錢,但是實際上這個假設不能成立。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價,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
  • 漲姿勢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之所以犯錯誤的原因,主要為兩個誤區:一是以為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日的一元錢;二是以為古代的銀票就是今日的鈔票或者支票了。其實,古代中國銀子缺乏,看過一些古籍就可以發現,一兩銀子的貨幣價值相當的高。一兩銀子等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後)。而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1.2市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
  • 古時候的一錠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看武俠小說,主角經常動不動就掏幾十兩銀子出來,那麼,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呢?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現在多少錢?
    清代西寧府董鵬九銀錠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現在很多人其實是毫無概念的。郭靖就算傻,但窮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錢的價值,黃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這一宰吧。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鬥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鬥,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幣。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天多少錢?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現在很多人其實是毫無概念的。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
  • 古時的一兩銀子到底能換多少人民幣?看一下你的月薪是幾兩銀子吧
    古時的一兩銀子到底能換多少人民幣?看一下你的月薪是幾兩銀子吧 古時的一兩銀子到底能換多少人民幣? 你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古時候的一兩銀子能到底能換多少人民幣?銀子和人民幣之間應該如何換算呢?
  • 古代的一兩銀子,放到現在能值多少錢?別說你不會算
    那麼很多人會問,古代的一兩大概是現在的多少錢呢?其實這是很模糊的一個概念,在電視中我們看到一些江湖人士,他們在吃完飯後會在桌子上留下一些銀兩,有時候為了省麻煩還會說「不用找了」,可是還有一些人會因為這幾兩銀子賣兒子女兒。今天就來和大家分析一下古代的一兩銀子的概念吧!首先從銀子的本身價值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銀子相當於貨幣,而貨幣是商品交換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天多少人民幣?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現在很多人其實是毫無概念的。 計算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
  • 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 古代1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現在每月工資,能換幾兩銀子?
    今天和朋友聊天,聊到一個有趣的話題,現在每個月努力賺的錢,在古代能換多少銀子?
  • 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搜索:陽光琥珀 關注我們後就可以收到我們發布的最新的琥珀消息以及文玩類知識帖。由於《紅樓夢》故事雖以清朝為原型,生活狀況卻以明朝為藍本,姑且以明朝的銀兩價值計算,劉姥姥拿到了一萬三千多元的過年費,當然很高興了;而郭靖則付出了超出一萬二千元人民幣一餐飯錢,還是在張家口這樣一個小地方,太誇張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窮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錢的價值,黃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這一宰吧。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了。
  • 中國古代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多少錢?看完你可能不敢相信
    現在我們國家發行的人民幣中最大面額的是100元鈔票,在古代人們用的則是銀子,皇親國戚用的還有金子。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
    一兩銀子在古代歷朝到底可以買多少東西?到現在很多人還是沒什麼概念,在很多電視劇中,常常會出現一個地主或者俠客從兜裡甩出幾十輛上百兩銀子打賞小廝或者吃一頓飯,更誇張的用出了上萬的銀兩單位?現代人看個有趣,殊不知這有多荒謬。今天,我們來扒一扒,一兩銀子到底在古代有多少的購買能力。
  • 古代一兩銀子在今天值多少錢?中國各朝代白銀購買力有什麼變化
    古代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是怎麼算的呢?我們下面來看一看。明清時期,一兩約37克,以現在每克白銀約4元左右的價格,明清時一兩白銀約值148元人民幣。但這樣單純用銀價來衡量銀子的價值也不是很合理,因為古代科技遠沒有現在發達,白銀的開採和冶煉比現在要困難得多。要搞清楚古代白銀的價值,就要用購買力來衡量,而不是單純地用銀價作對比。
  • 大唐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沒想到這麼值錢!
    一兩銀子能夠買多少東西有個什麼樣的價值呢?我們知道每一個朝代銀子的價值就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說最值錢的時候就應該是唐朝了。在唐朝最鼎盛的時候,一兩銀子可以換算成現在我們國家的2000到4000元。現在我們計算銀子的價值是按照大米的價格去計算的,一是因為大米是常見的農作物也是人民的糧食比較容易得到,二是大米是國計民生,大米的價格如果不在一個特殊的情況是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的,所以也比較方便計算。
  • 古代的一兩銀子是多少,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看完明白怎麼計算了
    我們在看古裝影視作品的時候,總能看見電視電影裡拿銀子消費購買物品結算價格的場景。有時候買東西給幾十文的,有時候給一兩二兩的。那到底他們講的這些兩、文是什麼意思呢?他們那時候的一兩銀子的價值在現在能買到什麼東西呢?
  • 水滸傳一兩銀子等於現在的多少錢?
    那麼問題來了,在水滸傳這本書中,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對於這個問題,我看過網上有兩個答案,一個是一兩等於360元,一個是等於900元,兩個答案的作者當時都算得很細緻,有理有據:如果是一兩360多元,那宋江給的手筆(十兩)就是3600元。如果是900元,就是一次給個9000元。大家覺得是哪一個呢?
  • 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郭靖一頓飯竟然吃掉上萬塊
    我國自漢代到明清,長期實行銀兩制,即以銀子的重量計值,直到1933年「廢兩改元」後正式消失(但民間仍沿用)。不過,銀兩雖然是主要貨幣單位,但直到明清時期才成為市場流通貨幣,而此前則主要作為大宗貨物結算貨幣,百姓通常以銅錢為主。那麼,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呢?由於歷朝歷代經濟發展程度和白銀保有量等原因影響,其實並不固定。
  • 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算算你一個月薪水有幾兩銀子
    銀很久以前便已經是一種硬通貨,那麼一兩銀子究竟等於多少人民幣?你現在月收入又值得多少銀子呢?首先我們按照單純的價格來看,國際上的銀價是按金衡制,也就按照每盎司(33.10克)來計算的。2019年12月30日,一克白銀等同於3.65元人民幣的價格。而如今一兩等同於一斤的十分之一,也就等於50克。那麼一兩白銀也就抵值18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