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臺灣名品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曉文
編者按:創業徵途上沒有捷徑,前行路上沒有鮮花,唯有坎坷,只有在跌撞中越過坎坷,忍受著傷痛繼續前行,有決心、有方向、有目的地的人才會走向理想的彼岸,或、巳離岸不遠!
在釆訪臺灣名品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曉文時,筆者巳找到了這位山區伢子擠身老闆行列的無奈和不易,貧困落後的家庭迫使他11歲就得為生計奔波,為擺脫家境貧窮而義無反顧嘔血前行。為出人頭地、為光宗耀祖、為人生價值一路挑戰自我,從童年打工開始到旗下擁有員工數百,他,終於闖出了一條前景輝煌,創富有為的通途。
新化石衝口鎮位於新化縣轄區與冷水江、新邵的分界地。是一個盛產石墨的鄉鎮,石衝口人受傳統蚩尤文化的影響,民風純樸,尚武剽悍,羅曉文1985年出生在這裡。
80年代,廣大農村隨著責任制到戶開始脫貧。可、羅曉文家因人多年少,地處山區,母親長期疾病纏身,日子過得很不寬裕。年少的羅曉文對讀書也沒多大興趣,現實告訴他,要想出人頭地,只有學門手藝去賺錢。
據羅曉文回顧盤點自己的創業發展經歷時說:11歲那年我告別了學校,進入汽車修理行業開始學徒,從童年到少年時代中的五年時間是與汽車零配件、修車工具、廢棄機油打交道渡過的。五年後,長成了身強體健的青年,學會了修車技術。
羅曉文先生與《三湘兒女》編輯部記者合影
16歲那年,進入了有思想有抱負懂事的年齡,大人們總說:有志男兒在四方,決定走出去闖一闖,看看外面的世界。深圳一家製衣廠成了以後我進軍服裝行業的樓梯和行業鋪墊。在製衣廠學徒一年後,就開始做半成衣加工,由裁剪車間裁剪後,我們就負責縫製,工資是按件計酬,屬代工性質。剛開始我們由幾個人慢慢發展到了幾十人,最後發展到了四百多人,大家來自天南地北,南腔北調的人都有,因為都是年輕人,思想活潑,手腳幹煉,心無其它雜念,一心就是多幹活多賺錢,大家都是家境不太富裕的人,所以幹活特別買力。在這個代工團隊裡,我算是老大哥,大家認為我夠朋友重義氣,大家很尊重我,也就都成了好朋友好兄弟。
在近10年製衣行業裡,使我收蕕到了行業的所有套路和完整技術和銷售方式,沉積了大批進出貨客戶及優秀技術團隊。
2013年,為了結束打工生涯,在各方面成熟的基礎上註冊成立了臺灣名品服飾有限公司。因為擁有整套核心技術,深識各項運作方案和一起成長起來的優秀團隊。儘管如此,公司還是經歷了幾許起死回生的過程,其中,因當時運作資本不夠,公司投入資金60萬元左右,在深圳布吉虧了一百多萬元,爾後,每天只能吃快餐,為了彌補損失,讓企業儘快重生,流過淚、因為,我的企業不比其它大企業,虧了就沒有資金來填補,挺不過去就會導致十年打工積蓄泡湯,還有借款無法償還。唯有霸蠻想辦法,不要命的拚命奔波。團隊成員一起幫忙,齊心合力度難關。回想過往創業途中經歷,真是苦中有樂!苦的是無錢難為巧婦之妻,企業不能運轉會導致全軍覆沒。樂的是自己能用不倒精神和志同道合團隊終度難關。當時的經歷和成長,在深圳認識我的朋友圈內,大家都是知道的。有了教訓,總結了經驗後,名品服飾在以後運作中發展得順風順水。
2016年,因思鄉深徹,也許是少小離家太久,遠離父母和家庭時間太長,
奉承人以孝為先,有一種特別很想回家的感覺,人不論成不成功有沒有成就,可,桑梓之地,父母養育的胞衣地,兄妹能團聚的故鄉時刻在心中索繞。當年為了長見識學知識、圖發展遠赴他鄉。如今,心中裝有技術,手裡有資源和客戶,更有家鄉招商引資大好政策"迎老鄉、回顧鄉、建家鄉"的感召,天下何處無芳草,家鄉同樣能發展。我把生產廠搬回了冷水江市,同時帶回了一支100多人的技術團隊。把在深圳打拼了十多年的臺灣名品服飾有限公司招牌搬回了自己的家鄉。名品服飾照舊遍地開花,全國有市場。
5月16日筆者和同事再次前往新化縣臺灣名品服飾有限公司探訪。公司展廳內各類式樣衣服掛滿樣櫃。正趕上廣西河池幾位老客商在廠要貨。試問客商對該公司的衣服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問題。客商告知:我與名品服飾公司羅曉文在生意上打了十幾年交道,由當時的商客成了長期合作的朋友。他說:我能與羅總長期不離不棄合作,在長期的交往中首先肯定了他的為人厚道和創業敬業精神。第二服飾廠過硬的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及企業信譽。我付給他的是真金白銀要貨鈔票毛爺爺,他付給我的是衣服產品,一路走來從當時的供貨地深圳再跟隨他到湖南要貨。從不認識到認知,從客商到朋友,這是一種認可。而這種認可是建立在誠信、仁慈、理智、高尚的信譽之上而形成的。
今年33歲的羅曉文,是一位後起之秀年輕創業者。打開他的創業故事,巳是一位沙場老將。從11歲到現在屈指數來巳有22個春秋。二十年來,從一無所有到打造臺灣名品服飾,從求知路上遠走廣東,帶著盡孝美德,帶著滿腦子知識重回故鄉,其德可頌,桑梓情懷可歌。
贊是一種鼓勵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