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忘了把孩子培養成家庭生活的「三好生」

2020-12-24 澎湃新聞

「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沒有成為『三好學生』(身體好、性格好、生活習慣好),就很可能成為學校的『差生』……無論教師與校長多麼能幹,也很難改變孩子『差生』的命運。」這是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對日本1443位家有小學二年級至六年級孩子的母親做了問卷調查後得出的結論。2007年,他出版了調查報告式著作《階層是會遺傳的》,指出「父母的生活習慣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父母能做的就是改善孩子的生活習慣」。

我們印象中的「三好生」是學校評選的,只有一部分孩子能達標。而社會學家眼中的「三好生」更接近生活,接近我們將來對兒子要娶回家的兒媳、女兒可以嫁的女婿的要求。把孩子養得「身體好、性格好、生活習慣好」,既是每位父母的初心,也相當於給孩子存儲了豐厚的家庭文化資本,堪稱家庭教育的「吉祥三寶」。

父母的生活習慣

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習慣,就是千萬次重複之後固化的行為,長期逐漸養成、一時不易改變。比如戴口罩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洗手要像做作業一樣認真;打噴嚏、咳嗽要用紙巾或胳膊肘擋住嘴;聚餐用公筷,餐具不混用……都是習慣,不假思索,自然而然。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如果沒有一個好習慣,就意味著有一個壞習慣。沒有認真洗手的好習慣,就有敷衍了事的壞習慣;沒有聚餐用公筷的好習慣,就有混用餐具的壞習慣;沒有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就有起居無規律、熬夜睡懶覺的壞習慣。當然,所有的習慣都是在與父母朝夕相處中模仿然後逐漸習得的。

作為社會學家,三浦展觀察到的現象很有意思——媽媽晚上願意為孩子做飯的,孩子的學習成績好;父親的知識面與孩子的成績有關,夫妻感情好壞也與孩子的學習成績成正比;父母的生活時間不規律,很難一家人一起享受晚餐和交流的樂趣,這樣的家庭孩子的成績比較差,而父母孩子都偏肥胖;成績好的孩子,母親比較有條理又有趣,有計劃且動作利落;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於是,三浦展提出了一個「下層化」的概念,並指出其特徵不單指收入較低,也包括學習意願、工作意願與生活意願較低,對整個的人生目標無法產生積極的態度,而孩子則是父母「下層化」的受害族群。

「孩子是家庭的過客」,是全國律師協會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佟麗華的觀點。乍一看不太習慣,越琢磨越有道理。

從法律的角度,父母承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職責只有18年時間,孩子這個「過客」只在父母家裡住18年,成年之後終將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所以父母要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有效期」,抓住機會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正如猶太人鼓勵孩子從小做家務,養成獨立解決生活問題的習慣,因為他們認為僅僅思考只能獲得「知識」,通過實際行動去體驗才是真正的「知道」,所以父母代勞其實是剝奪孩子自我實踐和探索的機會。

美國心理協會的前主席斯騰伯格認為,在分析性智力、生活智力、創造智力等三種成功智力中,生活智力是基礎,對此,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家庭教育專家孫雲曉解讀為「自理能力弱的孩子,以後成了家,往往不知如何生活、不會照顧孩子,甚至會帶來婚姻問題」。

身體好的孩子精力充沛,

做事積極主動

幸福童年應該什麼樣?孫雲曉認為,童年幸福的孩子一定是一個玩童,是一個很愛玩、很會玩的人,是一種充滿興趣、生機勃勃的狀態。在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心中,幸福童年的樣子是「皮膚黑、牙齒白、眼睛亮、有力量」,我覺得還有「腰板直、笑容多」。

生活中我們很容易觀察到,身體好的孩子精力充沛,反應靈敏,活潑好動,做事積極主動。但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國性調查數據,「00後」中小學生普遍睡眠不足、運動不足、閱讀不足,何來「皮膚黑、牙齒白、眼睛亮、有力量」「腰板直、笑容多」的身體?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認為,「多運動的孩子,情緒很少會抑鬱」。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項少年兒童快樂指數的調查顯示,「朋友多、愛運動的孩子更快樂」。

孩子身體好有很多綜合因素,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從小生活環境不單調,有豐富的感官體驗。比如國際兒童遊戲權協會列舉的兒童10歲前應做的32件事:在河邊草地上打滾;捏泥團;用麵粉捏小玩意兒;採集蝌蚪;用花瓣製作香水;在窗臺上種水芹;用硬紙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樹;在院子挖個洞穴;用手和腳作畫;自己搞一次野餐;用顏料在臉上畫鬼臉,用沙子「埋人」;做麵包,堆雪人;創作一個泥雕;參加一次「探險」;在院子裡露營,烘蛋糕;養小動物;採草莓;玩丟棍棒遊戲;能認出5種鳥類;捉小蟲子;騎自行車穿過泥水坑;做一個風箏並放上天;用草和小樹枝搭一個「窩」;在公園找10種不同的葉子;種菜;為父母做早飯並送到床前;和人小小地打一架……就像美國人類學及心理學博士阿什利·蒙塔古總結的那樣,「玩耍的能力是孩子心智健康的主要評判標準之一」。

大量心理學和腦科學研究發現,自由玩耍、角色扮演、嬉戲打鬧等創造性活動,是孩子健康生活的核心活動,對孩子的認知發展、社會情感能力和社交能力都非常重要。童年「沒有玩夠」的孩子,不僅難以有個好身體,社交、情感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都會受到影響。

愛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兒童真正的快樂和刻苦精神就表現在觀察、幻想、創作、遊戲和自由的表達等忙碌的過程中,自由玩耍不僅有消除焦慮、緩解壓力的作用,玩耍中培養的專注力、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遷移到兒童今後的學習中。幼兒園裡最活躍、貪玩的孩子,到了小學往往是學習最積極的學生。

以色列學者莎拉·斯米蘭斯基研究發現,隨心所欲的玩耍能讓孩子擁有更好的認知創造力、更好的語言理解力、更好的解決能力、更強的好奇心、更高的智力、更好的社會情感活動能力,讓孩子減少攻擊行為、更富有同情心、更有效地克制衝動行為,讓孩子擁有更佳的情緒和社交調整能力、更富有創新、更富有想像、注意力持續時間更長、更具責任感……

在生活節奏緊張、外賣一點就來的今天,還有一個影響孩子身體的因素是父母不給孩子好好做飯。廚房猶如家庭的心臟,餐桌時光是最輕鬆自然的家庭教育課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經做過全國小學生的家庭教育狀況調查,關於「哪些家庭的孩子學習好」,其中一個指標就是「父母每周能跟孩子一起吃三頓以上晚餐的家庭」,值得關注。

社會情緒能力

人際交往智能

是核心競爭力

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父母是否看重書本知識學習忽略生活常識?比較捨得為孩子花錢,還是捨得花時間陪伴孩子?教育孩子這件事更多指望學校和老師,還是經常反省、提高自己?……每一個選擇都折射出自己的兒童觀、教育觀和人才觀。也就是說,父母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按照心中的目標塑造孩子的未來,為孩子的核心競爭力賦能。

腦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韋鈺認為,「孩子今後能否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人生能否幸福快樂,是由情緒能力(而不是智商)決定的」「但目前大部分家長卻只重視孩子的知識學習,忽略了情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社會情緒能力,即正確地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理解他人的情緒,引導自己的思維和行動,類似於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多元智能中的人際智能和內省智能,在人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在三浦展眼中,自我封閉、不喜歡與人接觸、樂於一人獨處,是「下層社會」的特點,而「溝通能力強的人,比較容易找到工作,比較容易獲得高收入,也更容易擁有美好的婚姻」,雖然描繪的是日本的情形,也值得中國的父母深思。

社會情緒能力和人際交往智能還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業發展。華東師大崔允教授曾追蹤調查1765名學習困難學生,發現87%困難學生不是智商或學習能力缺失而是存在心理問題,比如厭學、考試焦慮、恐懼、憂鬱、青春期煩惱。

遺憾的是,孩子的很多煩惱卻來自父母簡單粗暴的養育方式。「傻瓜、沒用」「你簡直是個廢物」「住嘴!你怎麼就是不聽話呢」「我說不行就不行」「你可真行,這種事都做得出來」,這些話仿佛刻印在孩子心中的傷痕,給孩子的人生留下諸多缺憾。

請記住語言是有能量的,要麼是賦能和祝福,要麼是詛咒和摧毀。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渴望被看見、被認可、被尊重,滿足這種精神需求也許並不難,比如做到心理學家建議的5個「每天至少一次」:一次完全沒有手機幹擾的對話,和孩子一起瘋狂傻笑,一次擁抱、親吻等身體接觸,放下「教」孩子的念頭跟隨孩子玩,看著孩子的眼睛說「我愛你,我喜歡和你在一起」。

作者:中國教育報記者 楊詠梅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2020年10月15日第9版 版名:家教周刊

圖片來源:微信封面圖來自包圖網

本文只為傳遞信息,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等資源使用不當的情況,請聯繫中國教育新聞網。

原標題:《別忘了把孩子培養成家庭生活的「三好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孩子別忘了我
    我理解你對廣電專業的不喜歡,但正如那天教授對你說的,影視學習的經歷讓你對中文的閱讀不再扁平化;美學的培養讓你的文字也越來越精彩;攝影的構圖不也讓你在演唱會現場成為了美圖擔當了麼。我和教授都相信你一定會在某一處開花結果的(好吧,我承認我對你有時候太打壓自信了,以後堅決避免,堅決避免。)大概現在的孩子都比較外冷內熱吧,以前老覺得你的心怎麼也捂不熱。
  • 別忘了,我們也曾是孩子
    該書作者提醒我們大人,別忘了我們曾經也是孩子。面對孩子時,請用心靈去感受,用實際行為去支持,付出時間去陪伴孩子慢慢長大,而不是拔苗助長似的成長。 孩子喜歡動物,我們陪伴他馴養一種喜愛的動物,付出你的感情,才能明白孩子有多喜愛。 有一次,妹妹玩弄了姐姐養的魚,被姐姐發現後,大哭大鬧,非打妹妹不可。
  • 別忘了: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孩子必須具備為人基本的道德和教養類似的情況在生活中偶有發生,有的家長甚至會教唆孩子去偷東西。曾經發生過這麼一件事,某寄存點的快遞頻頻丟失,報警後查看監控得知,有一對母子曾在附近逗留。警方調查後發現了真相,原來是媽媽騎電車載孩子到快遞寄存點附近,讓他過去拿快遞,之後孩子迅速跑回來上車,母子倆騎車離開。看到這一幕,相信你也會覺得荒誕可笑:這位媽媽簡直就是在親手培養一個小偷!
  • 平凡的生活裡,別忘了微笑
    只是,重複毫無新意的生活,總會讓人漸感平淡,情感愈覺乏味。日復一日,便難免對這平穩的幸福,感觸愈發麻木。但其實,在這樣平凡的安穩中,不是幸福不再,而是雷同的幸福,讓人的精神,不再那麼容易為之振奮。單身時,總想找個人陪。卻苦於緣分遲遲未到,喜歡的人總也不來。身邊有了某人以後,蜜戀期,總覺得時間過得飛快。
  • 黃馨瑤《想看你微笑》開播 三好生杜念呼聲高
    黃馨瑤在劇中飾演「杜念」,是個學習好、長得好、前途好的優秀「三好生」,也就是傳說中大家所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想看你微笑》改編自網絡人氣作者紫魚兒同名小說,以「世界這麼大,只想看你微笑」為主題,講述了一個治癒系共同成長的溫暖故事,被稱為今夏最甜偶像劇。
  • 孩子學習不自覺,多半是這個原因!僅四招,幫你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假期中,向我諮詢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孩子學習不自覺、學習效率低,問我有沒有解決方法。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詳細的講了孩子學習效率低,需要培養五個好習慣:培養預習的習慣,培養整理的習慣,培養認真聽講的習慣,培養思考的習慣,培養做完作業要自查的習慣。孩子有了正確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 「孩子別怕,媽媽去打怪獸啦」:疫情之下,別忘了告訴孩子這些
    新冠病毒爆發後 第一時間奔赴前線 逆流而上的就是可愛又偉大的醫護人員 然而別忘了 他們除了是救人性命的白衣天使 也是某個孩子的爸爸
  • 誰是演藝圈「三好生」?《星星的密室》60明星迎大考
    誰是演藝圈「三好生」?《星星的密室》60明星迎大考 2014-09-29 15:31浙江衛視官網 「我們給明星關主的定義是他藉由一個遊戲,表明他內心對這個行業或者對生活的態度,某種意義上說他有點像這5位選手的精神導師,他在給予別人機會的時候不是隨機性的,背後會有他自己的人生經歷和見解。而且關主的每一次介入,都是給節目帶來一種轉機,一種逆轉,一種未知的可能性,但是能否把握這些機會,就要靠每個選手自己的控制力去努力。」
  • 這5類孩子,天生就是「學霸」,父母好好培養,別毀了孩子的將來
    這5類孩子,自帶「學霸」基因,父母要好好培養,別毀了孩子的將來一、獨立自主當今社會由於家長對孩子的溺愛越來越嚴重了,很多孩子從小就享受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感覺,導致孩子年紀輕輕就喪失了生活能力。因此這類孩子往往更容易成為學霸,將來就算步入工作也會特別努力認真,而知道努力的人,運氣永遠不會太差。像我在孩子3歲多一點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最初給他報名了幾個專注力訓練班,但是價格昂貴,效果有沒有很明顯,於是我便自行購買了一些訓練工具,在家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 有了孩子卻忘了如何做夫妻?千萬別讓孩子成為愛情的墳墓
    孩子終究會長大,會有自己的生活,最後過日子的還是我們夫妻兩人。,更忘了該如何做夫妻!正因為孩子對婚姻和家庭意義重大,所以大多數家庭都會選擇要孩子。那麼,有了孩子以後,婚姻會發生哪些變化呢?生活重心圍繞孩子進行正如胡可在節目中所說,兩個孩子佔據了她絕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夫妻的日常生活,完全圍繞孩子而進行。
  • 如何培養聰明孩子?提高孩子「記憶力」很重要,家長應注意這4點
    最近有個寶媽跟我吐槽:「我家孩子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但是因為這次疫情還沒來得及去學校,所以在家我就想先教教孩子簡單的英語單詞,一天8個,早上還記得下午就給忘了,下午再教晚上也給忘了,不要說等到第二天了,全忘乾淨了,你說我家孩子是不是真的不聰明啊,學了就忘,到時候去學校可怎麼辦啊,現在孩子的競爭那麼大,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鍾嘉玲:兒童藝術教育的核心是培養熱愛生活的孩子
    很多家庭雖然會讓孩子學習藝術,受到藝術的薰染,但真正臨近考學,又會轉向更實用且更具社會競爭力的專業,那麼藝術在成長當中,核心價值到底是什麼?除了培養藝術家,它對於最終不會走向藝術之路的孩子,可以帶來什麼?
  • 父母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太依賴別人
    家長總喜歡對孩子進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教育,無論大事小事都讓孩子嘗試自己處理,家長從來不會插手,也不會幫孩子的忙。或者這樣的方式會漸漸地培養出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平時孩子的起居飲食都是自己來,閨蜜是從來不會幫忙的,這樣也形成了孩子獨立的性格,反正一個人出門在外絕對沒有問題,自己照顧自己完全可以。獨立性對於孩子來說,真的很重要,俗話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確實如此。很多家長都注重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其實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好處?
  • 家長可以試試用生活小遊戲去培養孩子收納整理的好習慣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在宅家的這段時間裡,寶貝們能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相信你們會越來越棒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兒童應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4歲能將玩具和圖書放回原處,4-5歲能整理自己的物品,5-6歲能按類別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 繪本推薦 | 停課的日子裡,怎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但是換個角度想想,這麼長的一個假期,不正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好時候嗎?那麼,應該給孩子看什麼書呢?肥媽這就來給你們推薦推薦! 首先,咱們要明確一點,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適合閱讀的書目是不同的。如果選錯書,比如讓小月齡的孩子閱讀文字較多的繪本,很容易讓他們對閱讀失去興趣。所以接下來,我將根據年齡來給你們分門別類地推薦繪本。
  • 生活中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財商?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下手
    兒童財商教育是很多中國父母最需要卻最缺乏的,財商是個人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影響著孩子對賺錢和花錢的認識,孩子的「財商」跟智商、情商一樣重要。《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就說過:「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會有其他人取代你。如果讓債主、奸商、警方甚至騙子來代替你進行這項教育,各位家長一定會付出慘重的代價。」那生活中到底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財商呢?
  • 培養孩子的情商、智商,但「逆商」培養更為重要
    現今家庭, 父母對孩子的智商 、情商的培養 特別關心, 卻忽略了對孩子逆商的培養, 網絡報導過很多叛逆孩子事件,都能告訴我們.逆商的培養 對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 。很多父母只重視孩子智商情商的培養, 忽略了對孩子逆商的培養, 心靈逆商的培養 對孩子是有意義的 ,得到逆商培養的孩子才能遇到環境的時候不走極端 ,才能夠做到不圖一時的快樂 ,不做一時的衝動 。
  • 中秋將至,聽哭了所有人的歌:品冠《孩子別忘了我》—澳洲華人電視臺新聞20170925
    情歌王子品冠新歌《孩子別忘了我》:聽哭了所有人在中秋到來之際,「暖心情歌王子
  • 培養孩子就是要培養孩子的血性
    培養孩子就是要培養孩子的血性,任何東西要他自己去爭取。教育離不開閱讀,閱讀離不開小說這樣的體裁。小說給人的啟發往往是刻骨銘心的。我覺得只要孩子愛看書,什麼書都可以給孩子看除禁書外,很多父母往往要限制孩子的閱讀範圍我覺得這樣對孩子的人性太壓制了,閱讀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多的是讀者與書中主人公的人性產生共鳴或者產生強烈的對抗觀,所以從主人公的精神層次講閱讀更多可以釋放人性,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塑造人格。
  • 智能時代,別忘了他們→
    智能時代,別忘了他們→ 2021-01-09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