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成功的女性沒有標準,幸福的女人沒有範式

2020-11-09 熱心村民愛拍照

導言:女人應當活出怎樣的姿態,沒有標準答案。我們終其一生不是為成為「幸福女人」,而是在身為女人的一生中體會幸福,成就自我。《三十而已》,並非有關職場亂鬥或兩性和諧的教育片,而是一場引導我們回歸「自己」的心靈旅程。

有人說,是《三十而已》徹底帶火了女性題材劇。關注熟齡女性的生存現狀——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到電視劇《三十而已》,2020的夏天是全民拜倒在「姐姐」石榴裙下的夏天。

早在前幾年,風行一時的「大女主」題材熱播劇在熒幕上屢見不鮮,大批有個性、有能力、不一味追求「傻白甜」、打破傳統範式的特立獨行的女性形象出現在公共視野,大獲成功,贏得大批觀眾的青睞。而女性在電視劇市場中所佔據的更多主權,又推動著這一類作品的創作與推廣。

姐姐們的乘風破浪,「三十而已」的吶喊,都極大地體現了社會對於女性價值的重視與回歸,同時也是對於傳統觀念的再一次撼動與挑戰——不定義女性,不強加標準。這一切,都令《三十而已》始於話題,卻不止於話題。

三十歲,是女人一生的門檻,三十以前浮躁,三十以後邁向成熟。如同劇中王曼妮所說「三十歲了,該注重品質了。」 三十歲,面臨著姿容的消逝,事業的瓶頸,生活的壓力,家庭的枯燥,三十歲是在女人身體精神的薄弱處安放的一道關卡,如同劇中鍾曉芹上司的一席話「跨得過,一路上升,跨不過,一路到底。」

少女的期待和幻想猶存,現實的重擔又狠狠地掌摑下來,對生活的掌控力逐漸的流失,在兩性關係中逐漸處於弱勢,該做選擇了,又耽誤不起,開始的已然開始了,後頭真的是岸嗎?有追求的三十歲女人每天所要維持的,是為人妻母的體面、都市麗人的光鮮,即便是像劇中顧佳這樣能力優秀的女性,也會在現實裡碰壁。

婚姻維繫、生育選擇、職場晉升,哪件不是人生大事?

年齡危機,性別歧視,社會偏見,哪樣不是人生難題?

在這三位性格迥異的女性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伴侶的痕跡都或曾在她們身上很重。二十歲的愛可有可無,但三十歲的歸屬不可或缺。王曼妮的尋找等待、鍾曉芹的抉擇取捨、顧佳的破繭重生,都是她們在愛的隱蔽下走過的很長的路程,最終她們都脫離了伴侶的「價值半徑」,完整了自我,尊重內心的選擇,也創造了各自的精彩。成長主題的體現在於此。

傍身的技能與內心的力量,遠遠勝出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顧佳對於家庭的幻想,王曼妮對於伴侶的幻想,鍾曉芹對於生活的幻想,夢醒後,才能擁抱人生。

全民沉浸在對海王梁正賢,綠茶林有有,渣男許幻山的口誅筆伐的狂歡中…生活並非偶像劇,沒有完美偶像,沒有一秒逆襲,有的是複雜的人性,和如琢如磨的砥礪。因為真實,所以扎心。生活有很多不如意,需要去面對它。

幸福的人生並無範式,成功的女性沒有標準。在屬於自己的「私訂」人生裡創造價值,迎接挑戰。廚房不是女性的生活半徑,家庭也不是女人的最後戰場。

看過《三十而已》驀然懂得關於三十歲,我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咪蒙化"的範式,又給女人貼上販賣焦慮的標籤?
    《三十而已》!!!劇內三位女主那鮮明的性格特徵,是30+女人中最具特色的三個,小乾巴拉巴拉時間到。鍾曉芹:相親結婚沒有自我的普通女孩在撕開現實痛點的基礎上,又是否陷入&34;的範式,貼上販賣焦慮的標籤?從《粉紅女郎》到《歡樂頌》,再到《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國產影視劇中的女性群像劇正當紅,那麼為何女性群像成為講述女性故事的重要方式呢?什麼樣的群像作品更能打動人心呢?
  • 看《三十而已》顧佳其人:婚姻幸福不是衡量女性價值的硬性標準
    竊以為婚姻幸福不是衡量女性價值的硬性標準。是為記。01《三十而已》熱播以來,作為三位女主之一的顧佳基本穩居話題中心。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背負複雜人生角色的女性在現實的洪流中難掩迷茫,此時,太需要一位富有理想色彩的榜樣女性的出現,在眾多女性於殘酷現實尋覓美好自我的途中,提供一種價值參照,製造更多一種可能性。顧佳其人,就是一種新坐標。如果說女性該照著某一種樣子去活才算是成功,那照著顧佳去活,絕對是非常漂亮的一種。
  • 童瑤 女人這一生沒有標準答案
    正在東方衛視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以三位不同身份的30+女性視角展開,講述了都市女性在生活中遭遇多重壓力並積極尋找解決方法的故事。其中,童瑤飾演的顧佳本是活在美好婚姻裡的全職太太,能照顧好家庭,又能協助丈夫打理公司,但卻在自己以為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時候發現丈夫出軌,毅然選擇離婚尋找自己的人生。
  • 《三十而已》:女人可以沒有男人,但一定不能沒有閨蜜
    我在看《欲望都市》的時候就已經明了,一個女人可以沒有男人,但一定不能少了閨蜜。也可以說,沒有女人會選擇這麼幹。即使退一萬步,男人們也很難了解女人那種微妙的心理。當社會把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女性成長後就會發現,女性的成長總是少不了好閨蜜的幫忙和扶持,大家一起互幫互助,互相打氣加油
  • 《三十而已》:沒有獨立女性,只有物慾橫流和階級固化
    作者丨餘雅琴 全文共 2779 字,閱讀大約需要 6 分鐘 女人三十,是一個敏感的話題。過了三十歲,仿佛就意味著青春不再,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在熱門電視劇《三十而已》觸及的就是這樣一個話題。
  • 熱劇《三十而已》,是的只是三十而已,沒有最晚的開始
    又一部關於女性的都市劇上映了!我們在追劇的時候,會感覺裡面的某個角色,簡直就是自己的縮影。先從江疏影櫃姐說起,現在有很多這樣的單身獨立女性吧!雖然她們會被親朋好友催婚;參加別人的婚禮時,她們也會心生羨慕;她們會被形形色色的男人追求。
  • 《三十而已》教會女人:這個世上沒有救世主
    《三十而已》終於大結局了。這部從開播以來就熱搜不斷,每更新一次,必然就有話題被熱議。作為女性爽劇,《三十而已》一路以來都挺讓人很不爽,還挺氣。三個女人可以說都擁有了更好的人生,也算是圓滿結局。女人啊,只有自己才能做自己的避風港,無論是事業,愛情,還是婚姻。這個世上沒有救世主。30歲的王漫妮和很多北漂,滬漂的女孩一樣,沒有任何家庭背景,獨自在大城市闖蕩,一個人風雨飄搖的日子,讓很多人淚流滿面。
  • 《三十而已》裡沒有獨立女性
    《三十而已》的評分不是崩了,而是退回到了一個合理的水平。上一次出現這種狀況,我記得還是韓劇《迷霧》的爛尾。王漫妮在上海八年了,一心幹著奢侈品銷售的工作,沒有轉行,沒有進修,也沒有用閒暇時間培養第二技能。實在是沒有看出她太大的野心,以及想要留在上海的決心。她遇到海王之後,就戀愛腦上身,甚至為了能和海王朝夕共處,放棄多年經營的事業去香港。當海王有女人的情況曝光後,王漫妮因為正室來店裡鬧事,臉面抹不開,決定辭職離開M店。
  • 再談30+女性,宋茜《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能超越三十而已嗎?
    再談30+女性,宋茜《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能超越三十而已嗎?但當我們接近30歲或是已經30歲以後,才發現這些看似成功的成語真的只是四字成語。30歲,也就30而已,也允許我們不那麼成功,況且我們的人生才過了一半,我們還有更出彩的40歲,50歲,60歲……宋茜小姐姐是很有觀眾緣的人,一看就很喜歡。
  • 《三十而已》導演:它不是爽劇 不定義女性也不強加標準
    劇方供圖中新網上海8月7日電 (記者 徐銀)自7月17日播出以來,都市情感劇《三十而已》隨著劇情的發展引發觀眾熱議,相關話題霸榜多個社交平臺,成為今年的一大現象級熱劇。「《三十而已》展示都市女性的困惑與挫折,是希望傳遞尊重女性多樣選擇,不定義女性,不強加標準的觀念」,該劇導演張曉波6日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
  • 《三十而已》:被圍觀的「女性規範」
    一時間,三個女人的一臺戲,成為了社交網絡平臺上的熱議話題。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一書中對女性有一段這樣的認識和界定:「人類是男性的,男人不是從女人本身,而是從相對男人而言來界定女人的,女人不被看作一個自主的存在」。
  • 《三十而已》告訴我們 比起對幸福的渴望 女人的獨立意志更重要
    影視市場長期對大齡女性的忽略及歧視在近幾年討論聲頗為激烈,有大批網友為年過三十但樣貌、業務能力都更勝一籌,卻沒有片約沒有展現自己舞臺的女藝人抱不平,於是《乘風破浪的姐姐》應運而生,使得更多人真實的明白大齡女性也有很多可能性,年齡對有上升欲望的人來說不過是個數字。
  • 三十而已的升級版,《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攜手四位30+姐姐來襲
    最近都市女性群像劇《三十而已》的播出贏得了觀眾廣泛的好評與關注,也持續創造了不少的微博熱搜話題。《三十而已》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於其通過大量真實可信的人性細節,將梗概式的「人設」轉變成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獨特人物形象。
  • 《三十而已》熱播之後:我們需要怎樣的成熟女性劇?
    《第二性》討論女性問題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她認為對女人的各種指控和標籤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由女人的處境造成的。我們沿著這個思路來觀察新世紀以來的中國女性,發現花木蘭困境仍然是觀察其生存處境的有力視角。而且由於社會狀態的複雜變動,當代中國女性的花木蘭困境也呈現出更纏繞和極端的狀態。首先,對女性的雙重標準導致網絡輿論對女性更強烈的雙重不寬容,比如一邊是視頻網站上點讚數過萬的鄙視楊麗萍沒有孩子就是不幸福的言論,另一邊則是papi醬因為孩子冠父姓同樣遭到網友討伐。
  • 《三十而已》He或Be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費女性」又成功了
    而是一部開篇打著30+女性有多種可能,編劇說想「寫出這個時代的女人,生龍活虎的漂亮姿態」的劇,一路走向自我降維。「女性主義題材」,又一次變成了「消費女性題材」。作為一種階層衝突的「可視化文本」,完全可以把這個設定作為揭示不同階層女性生活不同的一個點。在國產影視劇的女性主題中,女性獨立的話題已是老生常談。《三十而已》的這一步,原本已經絲毫不掩飾三個女性對於階層躍遷的野望,也已在開局描繪了現代社會「女性階層躍遷焦慮」的序幕。
  • 《三十而已》全職太太算獨立女性嗎?網友互撕|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這兩天,熱播劇劇《三十而已》引出全網熱議的話題,全職太太算獨立女性嗎?童謠在《三十而已》中飾演的全職太太顧佳,活得有頭腦有格局,生活精緻有追求,內外兼修,相夫教子更不在話下,簡直是個完美主婦。隨著這個人設的走紅,童謠發布了一則微博。
  • 範式轉型:當前女性主義影視劇創作思考
    ·閱讀提示·當前女性主義影視作品廣受關注,意味著傳統影視作品中概念化、類型化的敘事範式已經難以有效承擔起講述當前社會語境中的女性故事、思考女性命題的文化責任。本文作者認為,敘事範式轉型成為創作者必須面對的重要命題。而進行敘事範式的轉型,保持創作視野的現實性、前瞻性、敏銳性則是其關鍵所在。
  • 《三十而已》:沒有她們的勇氣,我們的《三十而已》只是而已
    最近,《三十而已》大火。不管是鍾曉芹和陳嶼的追妻火葬場,王漫妮的吸渣體質,還是顧佳的漫漫離婚路,都讓人對之欲罷不能。但真正讓大部分女性慾罷不能的不是三人的感情之路,而是她們過得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如果我們沒有她們的勇氣,我們的《三十而已》只是而已。
  • 《三十而已》:女性並不完美,也不需要完美
    如果用託爾斯泰在其《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經典名言來描述《三十而已》中三位女性的生活,那或許就是「幸福的生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在劇中,無論是宣稱作為全職主婦的顧佳,還是朝九晚五工作的王漫妮和鍾曉芹,在她們看似各自不同的各種「不幸」遭遇或生活中,其實都潛在地隱藏著一個「相似的幸福生活」標準。
  • 《三十而已》後又一部女性群像劇,《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看點多
    但這麼多年來,她從愛豆轉型到演員還是挺成功的,上半年的電視劇《下一站是幸福》的收視就還不錯。這個劇情可能會讓還沒有走出剛播完的《三十而已》的觀眾們,有些過敏。因為光看簡介,這部劇是說幾位三十歲左右的女性,在最繁華的城市上海,經歷的故事,有親情有愛情,有高端人士,也有普通白領……這不就是《三十而已》的第二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