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式轉型:當前女性主義影視劇創作思考

2021-01-10 中國婦女報

·閱讀提示·

當前女性主義影視作品廣受關注,意味著傳統影視作品中概念化、類型化的敘事範式已經難以有效承擔起講述當前社會語境中的女性故事、思考女性命題的文化責任。本文作者認為,敘事範式轉型成為創作者必須面對的重要命題。而進行敘事範式的轉型,保持創作視野的現實性、前瞻性、敏銳性則是其關鍵所在。創作者應首先將女性作為一個活在具體現實環境中的完整生命來看待,對未來有可能成為新的創作熱點的題材進行判斷與篩選。

■ 李攀 陳亮

女性主義影視作品是基於女性主義立場的影視創作,其建立在對女性議題進行集中且深入的呈現和思考的基礎上。近年來廣受關注的《嘉年華》《找到你》《送我上青雲》以及最近熱播的《不完美的她》等都可歸為女性主義影視作品。這些作品雖然也是以女性為敘事核心,但是在所持性別立場上更加關注女性作為主體在新的社會環境中所面臨的各種生存與發展問題,其敘事範式相較於「大女主」式、「瑪麗蘇」式的敘事範式已經產生了明顯的轉向。

超越傳統敘事範式的偏狹空間

託馬斯·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認為,「範式」意味著對所觀察對象進行考察的核心總方式,範式決定了我們對問題進行關注和表現的總體方式。當傳統的考察方式發生危機乃至失效之後,新的範式就會被催生出來,隨之而來的就是考察觀念、視角、方法的更替。

在影視創作領域中,範式轉型則主要意味著其對表現對象觀照視野的革新與升級。具體到以女性為敘事核心的影視創作來說,在當前社會語境中,女性生存與發展空間所面臨的多維度、多向度、多角度的現實狀況從根本上決定了其生命寬度、厚度、廣度都已經大大超越了傳統敘事範式所預設的偏狹空間。舉例來說,按照宮鬥劇的敘事範式,劇中女性往往依附於男性權威,她們只有在男性的坐標空間中才能找尋到自身的價值定位,而當女性被男性權威所拋棄的時候,她們往往絕望地走向自我毀滅。「瑪麗蘇」式的都市言情劇,女性生命空間也完全被感性情感所填充,劇中女性似乎只有談戀愛一件事可做。從這樣類型化、概念化的敘事範式中生成出來的女性只能是一種感性存在。這樣的敘事範式本質上仍是在強化男性(理性)-女性(感性)的二元對立的等級關係,仍是對女性生存空間的擠壓。

實際上,對於當前社會環境中的女性來說,其生命世界的豐富性、複雜性要遠遠超出愛情、親情、友情等有限的社會倫理範疇。如《嘉年華》就展現出了對女孩成長中的性安全與身份認同問題的關注,不僅突破了傳統女性敘事範式,更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回應了相關的社會熱點話題,影片與社會問題形成一種有益的互文關係。《找到你》深入剖析了現代女性被家庭與職場兩大場域來回拉扯的生存困境,片中作為都市精英的律師李捷與來自農村的保姆孫芳各自所面臨的生存兩難實際上正是對現代女性生命重心的選擇這一議題的深刻集中的思考。同樣,在《送我上青雲》中,對女性內心深處由原生家庭所造成的心理創傷的表現實際上也能夠引起廣泛的社會共鳴。影片在治癒人物心理創傷,實現人物自我和解的過程中為觀眾提供了新智慧。而在最近熱播的《不完美的她》中,影片則將女性還原為一個完整的生命歷程而非一個固態的形象切片。遭受虐待的女童蓮生和從小被生母拋棄的林緒之所經歷的苦難與挫折都呼喚著全社會對女童的關注。

通過對上述作品的分析不難發現,不同於傳統女性題材影視作品中對相關議題所採取的浮光掠影式的呈現,女性主義影視作品的敘事範式是對相關女性議題進行的精準聚焦、深入剖析,使這些性別議題從以往為觀眾所消費的視覺景觀蛻變轉型成為真正觸及女性生命肌理,感受女性生命溫度,表達女性生命關懷的佳作。

女性敘事範式轉型應具有現實性、前瞻性、敏銳性

正如前文所述,創作者對女性觀照視野的革新升級是敘事範式轉型的關鍵所在。具體來說,創作者應當具有現實性、前瞻性、敏銳性的創作眼光,從實踐的角度上主動地參與到敘事範式轉型與革新的過程中去。

從現實性的角度來說,創作者對於女性命運的觀照應當擺脫諸如「犧牲」「奉獻」「溫柔」等各種概念預設,而首先將女性作為一個活在具體現實環境中的完整生命來看待。這意味著,女性作為活生生的個體具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與主動性。從現實的角度去思考女性主義影視創作在此或許意味著適當打破施加在女性身上的各種道德枷鎖,掙脫各種社會關係的糾纏進而從女性個體生命、自我精神的角度去擴展新的敘事空間。當前現實題材的女性敘事多是以當代都市為空間背景,如《都挺好》《安家》等,而以廣大農村為空間背景的相關影視創作還比較少。這啟發我們,要擴寬對女性身份、女性空間的認知。當前社會語境中的女性不等同於都市高知女性,廣大農村地區的女性同樣應該進入創作者的視野範圍。而且對生活在農村地區的廣大女性的表現同樣應該擺脫固有想像,去真實呈現她們在新時代語境中的精彩生命。

從前瞻性的角度來說,創作者要在聚焦最鮮活社會現實的基礎上對未來有可能成為新的創作熱點的題材進行判斷與篩選。當前,從國家到個人都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這種現實背景從客觀上將催生新的社會話題,而對於影視創作來說,新的創作空間也必然孕育其中。當前我國正處在抗擊新冠病毒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廣大女性醫務工作者則是這場戰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她們的抗疫經驗同樣應該以更加生動的形式被講述。對於創作者來說,應當儘快將此類素材納入創作視野的前景中,通過敘事範式的轉型升級去拓展女性主義影視創作的空間。

敏銳性的創作眼光則意味著創作者要具有足夠的創作勇氣去革新觀眾固有的期待視野,去觸及那些尖銳的、急迫的相關社會問題。《嘉年華》聚焦於女童被性侵的社會話題,《不完美的她》對虐待女童的問題進行了大膽表現。此類影視作品不僅豐富了女性主義影視的創作格局,而且很大程度上挑戰了既有的敘事範式。但是,上述影視作品依然缺乏對所探討話題充分、集中的闡釋。這說明敘事範式的轉型升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系統、漫長的文化工程,需要對諸如女性年齡焦慮、產後抑鬱等尖銳話題的深刻觸及與持久關注。對於女性主義影視創作而言,坦然擁抱此類尖銳的社會問題恰恰是敘事範式轉型的應有之義。

從最近流行的女性主義影視作品中不難發現,當前社會已經逐漸表現出新的文化需求。敘事範式的轉型升級已經成為女性題材影視創作所必然要面對的重要命題。對於創作者而言,採取一種現實性、前瞻性、敏銳性的創作視野則是走上敘事範式轉型道路所應具備的必要條件。

(作者單位:山東女子學院文化傳播學院)

相關焦點

  • 當下中國女性藝術的形態與女性主義藝術的發展
    中國當代女性藝術的三種形態當前中國當代女性藝術的面貌大致呈現為三種形態:第一種形態是傳統意義上女性化的藝術。大多為表達女性細微的感覺、內心情緒,感性印象大於理性思考的作品。這些作品以愛、仁慈、美、生活之趣以及傳統 民族風的題材居多,以傳統女性藝術的輕靈雋秀、柔和親切為特色。
  • 「技術、媒介與人文:跨學科研究範式多元轉型」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2020年12月4—6日,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與首都師範大學跨文化跨媒介研究中心舉辦的「技術、媒介與人文:跨學科研究範式多元轉型」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70餘位專家學者圍繞技術、媒介與人文的關係問題,延伸到人工智慧的影響、大學教育形態、電影範式轉型、哲學範式轉型、現代性起點的反思、人類學範式轉型、文學範式轉型、網絡電影以及各種技術文化形態的新境地所帶來的對藝術認識的技術路徑的拓展,還有新的技術語境下中外文化間交流模式的更新等問題展開研討。
  • 阿里雲:大數據時代比較教育研究範式的轉型
    [1]在科學研究中,存在著不同的範式,正是這些不同的範式為人們提供研究的視野和參照框架,規約著研究者的信念、規則和技術。範式是多元的,也是歷史的、發展的,帶有時代的烙印。科學技術的發展過程總是伴隨著以新的信念、規則和技術取代另一種信念、規則和技術,即舊範式的崩潰和新範式的崛起,也就是庫恩所說的「科學革命的結構」。
  • 女性主義不等於「女性的」主義
    女性主義不論是作為一種社會思潮,還是一種價值追求目標,在當今中國學界都已被越來越多學者所關注。當前它已跳出爭取與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權、參政權、工作權或就業權的階段,而在世界範圍內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 後女性主義語境下的女性文學研究
    1985年,託裡·莫伊指出,在解構早期女性主義二元思維的過程中,後女性主義宣告了女性主義的終結。20世紀80年代初,後女性主義被大眾媒體再次提及,給青少年女性打上了「後女性主義一代」的標籤。到了90年代,後女性主義開始在學術和媒體領域流行,媒體認為後女性主義的時代已然到來,並稱之為第四次女性主義浪潮。娜奧米·伍爾夫甚至斷言,第二波女性主義使女性成為受害者且誇大了女性的苦難與兩性間的不平等。
  • 女性主義
    在我成長的前十幾年中,女孩更被老師喜歡、被家長疼愛,雖然心裡不覺得是男生受了委屈,但是當女性主義在國內引起激烈爭論時,我一開始是不太理解的。我想,真的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嗎?農村吃飯女性不能上主桌,老一輩重男輕女等等,這些可能過於極端。但當我來到上海讀書,接觸了全國各地的同學,思考問題更全面更深刻了,也借著各種機會越來越接近成人社會時才逐漸有所體會。
  • 《小婦人》上映:我們為什麼需要「新女性主義」?
    好萊塢用「新女性主義」重塑了經典名著《小婦人》,而我們近年來的影視劇也塑造出一批新女性。在整個社會對女性主義還未形成共識前,我們要和女性創作者——《上海女子圖鑑》女演員王真兒、《送我上青雲》編劇兼導演滕叢叢、《找到你》編劇秦海燕,一起聊聊中國的女性主義究竟是什麼。V:女性何以成為母親?你覺得女性的母性是天生的,還是後天長成的?
  • 穿越、甜寵加「女尊」,女性題材影視劇如何成爆款?
    《傳聞中的陳芊芊》完結之後,騰訊視頻上線《酋長的男人》,同樣也是一部女尊題材的影視劇,講述珠寶獵人被原始部落女首領搭救的故事。可以預見,打著「女尊」旗號的影視作品可能成為今後熱門的創作類型。女尊文一度是網絡文學創作平臺上風靡的類型,如今勢頭衰微。正如女尊文盛極而衰的命運。
  • 《福爾摩斯小姐:失蹤的侯爵》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女性主義故事應該有新範式
    如果是傳統守舊的的角色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可以,但小11明明都有能力和兇手硬碰硬,挨了巴掌身體反應就應該直接反手還一個巴掌才對;然後被抓回去上學,在一個全是女性的學校裡不說沒有任何逃跑的嘗試,連反抗規訓的行為都沒有,最後非得讓男主來英雄救美。5.
  • 女性主義藝術 Feminist Art (之一)
    她們的作品即非陳述女性在歷史上的情況,也無法辨識出是女性所做的作品。60年代的反文化潮流,啟發了創新與進步的社會分析,主流再也不被認為是中性的。女性主義理論家的特殊關注是藝術史上對精緻藝術與工藝的偏見。對傳統上被貶為最卑微的藝術形式,包括花布、波斯地毯、美式那瓦喬毛毯產生的新興趣,最終造成了「圖案與裝飾」運動。至1969年女性主義藝術作品開始出現,女性主義的各種議題也紛紛被提出。
  • 《摩天大樓》的女性主義,不只在鍾美寶的故事裡
    圖源:新浪微博@網劇摩天大樓作為一部懸疑劇,《摩天大樓》不僅做到了叫好又叫座,還被網友們稱為是「真正站在女性主義視角、以女性共同體為內核的國產劇」。劇中圍繞鍾美寶一角,發生了許多女性互相救贖的動人故事。
  • 《摩天大樓》的女性主義,不只在鍾美寶的故事裡
    劇中圍繞鍾美寶一角,發生了許多女性互相救贖的動人故事。女性在職業發展中遭到的質疑,面臨的婚姻、生育壓力,還有性侵、家暴的威脅,都是這部劇所涵蓋的議題,但這並不是《摩天大樓》中女性主義的全部體現。警察師徒在調查案情的同時,將女性主義的討論推向更深的層次。《摩天大樓》創新的單元劇模式,也給了更多實力派女演員展現自己的機會。
  • 《荒城紀》:新女性主義視角下個體和群體利益關係的哲學思考
    電影中帶有一些新女性主義的啟蒙色彩則顯得尤為可貴。新女性主義區別於現在全球熱火朝天的女權主義,新女性主義的訴求主要在於自我和獨立,而不是外界的認可,也不是簡單的和要和男權社會進行「平權」和「平等」。因為你一旦要求「平權」就意味著女權主義其實還是沒有逃脫自卑的自我身份定義。現在的女權主義就充斥著這種「矯情」。
  • 電影《小婦人》的女性主義書寫
    「溫柔自有千鈞之力」——電影《小婦人》的女性主義書寫作者:李燁涵八月末,由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長篇小說《小婦人》改編的同名電影在我國上映,講述了南北戰爭時期美國一個普通家庭四個姐妹之間的生活瑣事。其中閃耀的溫情力量、女性主義光輝,在觀眾中引起了廣泛討論。
  • 科幻中的女性主義書寫
    但即便如此,許多的黃金時代作品仍藉由構造不同種族與性別的「他者」也就是外星人形象以及放置在未來的烏託邦或反烏託邦敘事,來隱晦地探討性別權利,尤其是女性主義的議題。  自1880年「女性主義」這個詞被發明以來,對於它的定義與理解可以說跟對「科幻」的定義和理解一樣紛繁複雜。
  • 巖井俊二電影中的女性主義特徵
    關於女權主義「女性主義」最初是針對社會中男女不平等的一系列社會問題而提出,是當人們(首先是女性)意識到「兩性的不平等」而產生的女性主義思潮。女性主義有兩種形式:一是發源於 19 世紀後半葉,20 世紀初期達到高潮的第一次女性主義浪潮,由於對女性權利的強調被稱作女權主義,這是基於現實社會是以男性權力為中心的這一基本事實。因此,作為實踐的女性主義運動,其首要的、最主要的意思是支持女性,理解女性為何被歷史貶值,並被否定與男性平等的地位;二是 20 世紀中期以後,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已經興起。
  • 女性主義藝術 Feminist Art (之六)
    女性主義理論家的特殊關注是藝術史上對精緻藝術與工藝的偏見。對傳統上被貶為最卑微的藝術形式,包括花布、波斯地毯、美式那瓦喬毛毯產生的新興趣,最終造成了「圖案與裝飾」運動。至1969年女性主義藝術作品開始出現,女性主義的各種議題也紛紛被提出。主導70年代的是以各種媒介創作的自傳性作品與儀式性的表演。到了80年代,回歸傳統媒介的風潮,鼓勵著女性主義藝術家創作帶有觀念與異議傾向的藝術品。
  • 影視劇優秀女性只能被出軌、離婚?
    從《甄嬛傳》熱播開始,著重描述女性成長曆程的「大女主戲」開始走進觀眾的視野。後來,「大女主戲」不再局限於古裝劇,現代劇裡的大女主形象也越來越多。然而,不少國產現代劇卻將「大女主戲」簡單地刻畫成被出軌或離婚女性的崛起,通過貶低異性的方式凸顯女性獨立、自信一面。時代變遷,我們不禁思考成為一位優秀女性就得必經被出軌或離婚嗎?
  • 女性電影論壇|女性主義影像的視角、再現和遠景
  • 《三十而已》:成功的女性沒有標準,幸福的女人沒有範式
    有人說,是《三十而已》徹底帶火了女性題材劇。關注熟齡女性的生存現狀——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到電視劇《三十而已》,2020的夏天是全民拜倒在「姐姐」石榴裙下的夏天。 早在前幾年,風行一時的「大女主」題材熱播劇在熒幕上屢見不鮮,大批有個性、有能力、不一味追求「傻白甜」、打破傳統範式的特立獨行的女性形象出現在公共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