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臺灣人民,真的不淡定了!

2021-02-15 臺北女孩看大陸

1

臺灣人民,其實平日是非常波瀾不驚的。

2016年,作為一個快奔三的菁英白領人士,周圍跟我相似年齡的同事們開始討論起人生大事──買房、換輛車、努力造娃。而彼時咱們這位於北京五環外、被北京市民唾棄的經濟開發區,房價妥妥地直逼六萬。跟身邊的臺灣朋友說,他們呆呆地問,六萬臺幣哇?

等他們無知的小腦袋換算完,往往眉毛一挑,那北京城裡多少錢?天啊,比臺北市可怕啊!

噢,大陸同胞果然水深火熱。然後他們下一個問題更天真了──那誰買啊?

如果你跟臺灣青年講,自己是如何咬牙艱苦在北京買了房,如何辛苦地養育娃兒為國貢獻,因為父母逼婚又如何忍受身旁那個狐臭口臭的相親對象,大多會換來一句客套地「哇,你好厲害喔」或是「喔,好辛苦喔」。但是,這些聽你絮叨的臺灣青年,通常內心都會翻個白眼──真無聊,這麼辛苦買房幹嘛?這麼痛苦生娃幹嘛?人生苦短結婚幹嘛?

什麼,你媽要你結?你都幾歲了,這麼聽你媽的話幹嘛?

臺灣民眾經歷過十多年經濟停滯的洗禮,面對大陸朋友時的名言通常是「那又怎樣」,學區房,買了又怎樣;結婚,結了又怎樣;離婚,恭喜,離了又怎樣?通常只有四個話題能掀起臺灣青年的聊天欲望:吃美食、談戀愛、電視劇、養只貓。

但是,此刻,不少臺灣民眾發現,自己內心產生一股難得一見的火苗,熊熊燃燒,燒的抓耳撓腮,燒的焦慮異常。但在表面上,大家還裝作淡定,因為畢竟,這是不太能拿上檯面、在公司一起討論的話題。

那就是,總統大選要到了。

2

別懷疑,臺灣民眾是否「選舉狂熱」,端看那屆選舉夠不夠精採好看。2008年、2016年的選戰都堪稱無聊的典範,輸者贏者一目了然,幸運的是,本屆選戰非常好看──這是繼十多年前的兩顆子彈後,難得能翻拍成電視劇的。

它創下了一個歷史紀錄──過去真沒有一位候選人,能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支持度從倒數第一上升為天下第一。

2016年11月,一群年輕人跑到位於臺北市的民進黨中央黨部抗議,因為「一例一休」,政府沒有完成在競選時許諾人民的「兩個完整休假日」,事實上在5月蔡英文上臺後,就為了這一天休假日之差,勞工與政府撕了一年。

吵啊吵啊的,勞工煩、小英也煩了。2017年1月,某一位記者不長眼地嗆她「還我休假日」,小英終於說了那一句名言──你別跟我說,跟你老闆說啊。此話一出沒多久,她的民調譁啦啦跌到不能再低。

2017年8月,全臺無預警發生大跳電,沒冷氣吹、民怨沸騰那都是小事,甚至有人因為點蠟燭引發火災受傷。那之後各地都開始曬出空氣汙染的照片,2018年臺灣社會「支持核能發電」的比例佔到快六成──而在2014年反核聲浪風起雲湧時,反對核能的比例,也是佔到快六成。

2018年,空汙、勞工、缺電、臺大校長管中閔事件.一篇一篇負面新聞盤旋在媒體版面上,時不時還來一個斷交,小英步上了老馬的後塵,眼袋越來越重、表情越來越嚴肅,昔日的意氣風發磨滅殆盡。那年要地方選舉,民進黨內候選人的廣告廣告牌上少出現她的身影,記者、候選人,私下稱她為票房毒藥,相比之賴清德笑得像一隻老狐狸,頗有精神地上竄下跳。

2018年年底地方選舉結果出來,國民黨大獲全勝,韓國瑜收割了南部基層民眾的支持度,那一瞬間,國民黨人終於揚眉吐氣,一起高喊「我不賣臺,我賣水果」。連他們都沒有想到,民進黨也才上任三年,權力的權杖竟然又可能回到他們手上。

於是,在此刻,國民黨人飄了、另一黨的賴清德也跟著狂了,眾人喜孜孜地想著:英倒了,下一個是我了。

2019年4月,小英喊話賴清德:現在確實國民黨、柯文哲的民調都高於我,「但如果我們合作,我們就贏了」。這個喊話別具意義。因為不管是陳水扁還是馬英九,做得再爛,現任執政者基本都不會承認「現在局勢危險」──開玩笑,承認局勢危險、不就代表我做得太爛?因此這次喊話後,賴清德更顯容光煥發、笑容日益燦爛。

6月初旬,蔡英文與賴清德的民調中,賴清德仍然小贏一些,當她對上國民黨與柯文哲時,她仍勝算略低。沒想到,局勢在短短十天內翻轉。

賴清德的這場政治春夢,結束得很快。民進黨初選民調前幾天,香港抗議爆發,抗議爆發那天,所有賭「賴清德會贏」的政治記者們都在辦公室捶桌子。她不只贏了賴清德,在後來的二十多天、不論藍綠媒體做的支持度民調中,她都是第一。

賴清德哭了,國民黨緊張了。國民黨,就如同一堆寫分析的政治記者一樣蒙逼── 一兩個月前民調都還輸人的人,怎麼一下子就成為第一了?陳水扁的狡猾已屬天下無雙,但在當年也沒這麼猛啊?

直到這時,我才意識到一件事情── 一件我過去想都未曾想的事情。。

我告訴一位臺灣資深政治記者,「我算錯了,曾幾何時,臺灣人對中國崛起的恐懼、對『以後被統怎麼辦』的煩悶無奈,已經大過於對候選人能『改善經濟』的期許。因為他們不相信經濟問題能被解決,相較之下對岸的可能侵略,更可能發生。

「你覺得,臺灣選舉靠什麼?」那位資深記者問我。

「靠政策、靠網紅、靠討好民眾、靠譁眾取寵!」

「錯」,他笑笑「臺灣選舉,都是靠『恨』。」

恨,不只是恨自己的對手,畢竟許多事不過是藍綠圈子裡的小遊戲:早上相瞪扔去一菜刀,晚上牽手共飲合巹酒。

恨,是你得找一個目標,讓民眾去恨,或是去恐懼。

1950年代,小小的金門島在數十天內被四十多萬砲彈轟炸,留下斑斑歷史傷痕。為什麼金門菜刀有名?因為是用砲彈碎片所制,又稱砲彈鋼刀。

數十年過後,金門人用此笑談過往雲煙──金門廈門門對門,大炮小炮炮打炮。諷刺地,時至今日,金門成為臺灣親中的代表。

臺灣老一代看淡兩岸愛恨,對岸熊熊崛起的當下他們此生已無太多願望,只希望兒女安好。臺灣年輕一代則對自己的父母「恨鐵不成鋼」──你們知不知道「棕國」現在多危險?!

沒有當過兵的、沒有打過仗的、看延禧宮略的、身邊都有親朋好友去上海的,開始陷入深沉的恐慌、虛無與糾結──經濟前景不好就算了、沒有升職加薪的空間也隨便,我可以享受30K與小確幸,但是,千萬不能被統啊!

臺灣人在此刻確實非常不淡定,儘管臺灣社會都嘲諷這不過是「選舉綜合症」。但沒有人說得清,臺灣啊臺灣,究竟是政黨塑造出來了恐慌、還是人民的恐慌塑造了政黨?

3

在臺灣的臺灣人不淡定,那麼,在大陸的臺灣人呢?

不少在大陸常駐的臺灣人,常常自詡「世界公民」,說這詞是化解尷尬──我不是眼裡只有「中國」,我可是胸懷世界,「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嘛。

他們夾在臺灣與大陸之間。在大陸,老是賭氣「反正我也不是這裡的」;回臺灣,又想著「過段時間得回上海了」、「到底什麼是幹垃圾啊」。

對於在大陸的臺灣人而言,臺灣議題,又愛又怕。愛的是,多數人當然希望家鄉能更好、能看到一點轉變。怕的,是對家鄉的恨鐵不成鋼(特別是在上海陸家嘴/北京中關村上班的那票小菁英臺灣人,總替家鄉擔憂得緊),或是在「抗中」氛圍中自覺尷尬。

正因又愛又怕,其實許多在這兒的臺灣人不太看家鄉的新聞,比起家鄉,更會關心中美貿易戰在打什麼。

有鑑於此,臺灣北漂是一群就算在選舉季節、也挺淡定的物種。他們遠離藍綠政治、更遠離了「選舉綜合症」。縱使每次總統大選就會傳出有便宜機票的消息,但蹭著便宜機票回臺灣的人也未必會去投票。2016年時,不少人直到投票日前一天晚上十一點,才跳起來驚覺──噢,明天要選舉啊!

但是在今年出現了一絲微妙的變化。在聚會的場合,講著講著,就會有人冒出一句感嘆──唉,2020,真的不知道會是誰啊!

這票人(特別是年輕人)眼中的2020其實大致是這樣:知道臺灣抗中情緒高漲,也大概能理解同胞的心情,但也多少知道網上對於「中國」的一些說法不太正確。

他們能理解臺灣民意,但也深刻明白兩岸關係搞太差對臺灣沒好處。他們或許不太喜歡這裡的政府,卻也知道大陸對臺灣各方面的影響已是註定。

於是這屆臺灣北漂,不斷告訴自己「其實選誰都一樣」、「反正我也不在臺灣,就看著吧」,然後一面偷偷地(翻牆)關注一下現在誰比較熱門。因為縱使再遲鈍的人,也都察覺了臺灣已經走到一個奇妙的交叉點── 一個已經將「抗中」放大到極致的蔡英文,一個臺灣首富,一個喊著「發大財」的怪怪韓國瑜,一個不藍不綠、不親中又親中的柯文哲。

哪有比這次更好看的選舉呢?

於是,在大陸奮鬥的臺灣勞工們,紛紛拿起望遠鏡,一邊不斷說服自己「沒關係啦,誰上都一樣,反正對我也沒影響」,一邊又隱隱焦灼最後成果不如自己預期。想到最後,往往在家喝著啤酒、一跺腳──哼,如果是XXX上,還真不能回臺灣了,真可怕。

4

最後,臺北笨蛋想告訴大家,自己寫了這麼多臺灣政治文章的心裡話。

我的某位同事曾跟我說,你老罵蔡英文,是不是因為你家是公務員,他們砍了妳爸媽的退休金?退休金該砍,不然下一代沒錢了。

我說,打從蔡英文上任那一刻,我就看她會不會做一件事情,她做了我就投給她。同事問,是什麼?

「上任後自砍半薪,並且跟公務員說一聲,辛苦了,國家無法做到過去的承諾,但是我們現在都面臨困難,所以我帶頭,砍一半薪水。因為,唯有這樣做,才能化解那群被罵『肥貓』的公務員心中的不平。社會才不會分裂。」

若真有財政困難,最高領導人該做的,不是該從自己做起嗎?

臺灣領導者,集所有資源於一身,每個月的工資,相比之下九牛一毛。如果我真的如此愛臺灣,我希望它能真的凝聚。我不清算國民黨、不塑造對立、更不會慫恿人民去對抗大陸,因為我會想;如果把大陸惹火了,臺灣遭殃了,美國會出手嗎?我要把臺灣帶到這樣被動的局面嗎?

我不塑造恨,更不會塑造出只知道仇恨的年輕人──去仇視公務員,去仇視父母輩,去仇富,去痛恨那些與自己立場不同的人。

因為我知道,臺灣多數人民,就算是我爸那樣的韓國瑜腦殘粉,也都希望能被政府善待,也都希望社會能夠一團和氣。

因為我知道,這才是臺灣多數人民,臺灣多數人民根本不想去恨誰。人民都是最卑微的,只祈求政府在分利益之餘,對自己、對這個地方,有一絲念想。

但是她沒有。這三年多看到的,是能撈的人繼續撈,是赤裸裸的選舉勾心鬥角,是「你不投我,難道你投國民黨嗎」的驕傲自大,是蠻橫無比地利用政治正確,將臺灣內部惡狠狠地一刀刀切分。我身旁有太多在大陸的臺灣人,屢屢用「唉,那些人就是跟黨學的,學的還是數十年的老招」來自嘲、來化解內心的痛。

此刻的臺北笨蛋,一邊喝啤酒一邊告訴自己「沒關係啦,誰上都一樣,反正對我也沒影響」,一邊又隱隱焦灼。臺灣北漂,遠離了政治,融入了一線城市,但是我們永遠會是臺灣人──表面小確幸,實則對未來「不敢太期待」的臺灣人。

我不買房,是因為我希望父母把這輩子積蓄存在身邊,他們奉獻半輩子的的「國家」無力照顧他們的老後。我在北京必須努力,是因為我也只能自己照顧自己,我不指望「任何國家」照顧我。


我曾經以為自己擁有足夠的權力,一回頭,猛地發覺自己已經被政治「調教」得這樣好,不能指望、不敢指望,一切靠自己。

若說,臺灣選舉政治就是靠恨,否則別無辦法。那麼,我,一個焦慮的臺灣選民,一個在某些人眼裡有「賣臺嫌疑」的北漂臺勞,也只能盡我所能地,攻擊這個恣意操縱「恨」的人。就算力量微薄。

因為我相信,政治不是靠恨,政治一定還有另一種玩法,只是我們「想也不敢去想」罷了。

對,這次選舉,我真的不淡定了!

(看完點「在看」或打賞,都是搭建兩岸友誼的美好橋梁~~)

相關焦點

  • 不愛臺灣的蔡英文 註定被臺灣人民拋棄
    4日,「反關臺、挺中天」在高雄左營果貿小區戶外開講,國民黨籍民代許淑華抨擊民進黨當局,如果進口美豬是多一個選擇,按照這邏輯,中天新聞臺為什麼一定要關?民眾不是有選擇的權利嗎?國民黨籍高雄市議員陳美雅、邱於軒也聲援中天,要民進黨當局不能用殘暴的手段去壓制任何一家媒體。
  • 青你3首批選手曝光,網友評論不淡定,這屆啥都輸央視綜藝了吧?
    選秀節目現在在娛樂圈內還真的是層出不窮,本意就是不斷的給新人機會,也是不斷地給觀眾加入一些新鮮血液,但是選秀節目總是一波又一波,真的讓人感到有點疲倦了,畢竟現在經歷了選秀這麼多不公平的現象,都不敢真情實感的去支持一個人了。
  • 不愛臺灣,蔡英文註定被人民拋棄
    編輯:小馬2016年進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之中,蔡英文以較大優勢當選,這在當時引起了國內媒體的熱議。為什麼一個初出茅廬且在政治上沒有任何建樹的新人能夠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呢?很多島內的「文青」被蔡英文的表態所打動,開始到處宣傳「為勞工發聲」的政治理念,這對蔡英文的最終勝選起到了很大幫助。然而蔡英文的狐狸尾巴很快就露出來了,上臺不久她就廢除了臺灣勞工的七天節假日,在隨後的「勞基法修法」過程中蔡英文及其下屬更是全面倒向資方,給為數眾多的臺灣勞工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 臺灣人的淡定,連豪雨也無法阻止了
    婦女淡定地吃著包子。她說:只要下雨就淹,習慣了:做預備動作 這座有300多年歷史的廟宇,由於正好坐落在河床中,也被淹沒。當然,這不是選址的問題,而是當年河水改道了,使廟宇正好位於河床中。一名烘焙店老闆拿出幾百隻麵包,「只送不賣」,要送給不便購買食品的受災人員,而另一名女子拿了一些麵包後,又分送給孤寡老人。兩人的行為被上萬名網友點讚:
  • 第五屆湖南藝術節:觀眾當評委 人民的節日人民評
    戲劇由於具有用舞臺表演的方式敘述故事這一特點,也比抽象的詞語更易於實現跨文化交流,如詮釋中韓兩國人民友誼,中韓合作話劇《泉涸之魚》作為紀念抗日勝利70周年應運而生的作品,其跨文化探索是值得鼓勵的,藝術的還原呈現也將更好的拉近兩國人的心靈,達到情感共鳴。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不論評獎結果如何,我們都應該致敬和感恩所有的演職人員。
  • 臺灣人民的抗日戰爭
    不過曾幾何時,為保衛祖國神聖領土,臺灣島的軍民也曾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對割讓臺灣的抗日戰爭,史稱「乙未戰爭 」。由於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朝戰敗,隔年清朝便同日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的正約第二款規定:清朝要割讓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
  • 羅智強批這事「不需要英文」:不要太侮辱臺灣人民智商
    臺媒資料圖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妻子陳佩琪,質疑蔡當局衛生主管部門向WHO(世界衛生組織)示警新冠肺炎是「牽強」,而民進黨臺北市議員簡舒培則是認為陳拉低市府團隊表現成績,引發2人隔空互嗆,成為「舒琪大戰」。
  • 龍明彪副主任在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暨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
    (中國臺灣網 陳文韜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4日廣州訊 4日上午,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暨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活動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啟動並舉行開營儀式。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出席活動並致辭,以下為致辭全文。  尊敬的張新副省長,各位嘉賓、青年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 人民藝術家許昕再上線 網友們又不淡定了
    要說網友的智慧聚集地會在哪,那當然就是每篇新聞熱點後面的評論區了~大家好,精彩神評論又和大家見面啦~一起來看看,對於下面的熱點話題【人民藝術家許昕再上線】,網友們又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神評論呢~如果你有更獨到的見解,趕緊在評論區留言吧~2020
  • 大陸對臺灣「大選」態度「淡定」 到底折射出什麼意涵
    臺灣「大選」已進入最後白熱化的階段,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按既定規劃訪臺,著重文教經濟的交流,避開政治議題,並且重申大陸既定的不介入臺灣選舉的主調。大陸對於臺灣大選這種「淡定」的態度,到底折射出什麼意涵,引發人們的關注和興趣。  大陸的這種淡定,或許可以首先被解讀為「不在乎」。
  • 你真的看見臺灣?
    時常在說「看見臺灣」?每個人對看,見,臺,灣,這四個字有不一樣的解釋,怎麼樣去看見呢?什麼才是臺灣的特徵?夜市,日月潭,101大樓?     景觀界如今提出一個「治癒自然」的理念。有這麼一張海報,一片治癒的綠色會讓你一時在繁華忙碌的捷運地鐵站裡駐步,仿佛身臨其境,閉上眼眼前就是田野。抑或是一片純潔的玉山雪山,乾淨的美瞬時忘記什麼是華燈璀璨。
  • 網友不淡定了,事實真的如此嗎?
    起因是一微信名叫卓偉的人(是否是卓偉本人還未知),在其朋友圈爆料古仔——古天樂近年來做假慈善,詐捐,一石激起千層浪,讓所有喜歡古天樂的粉絲和吃瓜群眾不淡定了。這差別可不是一星半點啊,卓偉先生爆料之前是否先去自己實地考察一下再來噴呢?
  • 唐山5年最大地震:人民淡定、預警先進、房屋抗震,知識仍需牢記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從多位唐山市民處了解到,這場地震震感明顯,但對「身經百戰」的唐山人民而言,豐富的避難減災經驗,精細的城市管理細節,也讓他們在地震面前,淡定從容多於恐懼慌亂。「這點地震嚇不到唐山人民」「沒事,這點地震嚇不到唐山人民。」
  • 如今的臺灣政治讓人智熄,「臺灣人民被氣到神經質」
    這回鬧笑話的是臺「衛福部長」陳時中,他在島內一場防疫活動上稱臺灣人氣質好,可以靠氣質打敗病毒。奇葩言論一出,引來島內輿論和網友群嘲。有網友稱,臺灣人民已經被氣得神經質,簡稱「氣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民進黨當局的全力「造神」下,作為疫情中心指揮官的陳時中走上了人生巔峰,成為島內人氣最高的政治人物。
  • 臺灣政界大佬揭批「反滲透法」:蔡英文不顧臺灣人民死活!
    蔡英文在18日、27日進行的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兩次電視政見會上一再喊話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務必要在12月31日通過「反滲透法」「三讀」並立即執行,引發臺灣政界大佬紛紛揭批。他們認為蔡英文此舉為了撈取個人選票,違背臺灣「憲政」,刻意破壞兩岸交流,蠱惑臺灣民眾「仇中(陸)」,更是為了一己之私,不顧臺灣人民死活,將臺灣推向危險境地。
  • 臺獨大佬範光棣公開信:統一是對臺灣人民最好的 !
    其實臺灣選誰對臺灣的將來影響不大,因為臺灣的將來不決定在臺灣手中,而在中國及美國手中。 韓國瑜,郭臺銘,柯P……任何一位都可以保證4年臺海和平。蔡英文再當選,天也不會掉下來,也不敢宣布獨立,連獨立公投都不敢,就像現在一樣。他們都在談拼經濟,但拼經濟是騙人的,兩岸關係沒搞好怎麼拼經濟?
  • 國民黨:把臺灣人民當白痴?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4日出席「凱達格蘭基金會」募款餐會,面對臺中監獄不上臺等「四不原則」,陳水扁帶了肥皂臺擺在舞臺前向支持者敬酒,再度掀起爭議。國民黨發言人洪孟楷批評,中監要求陳水扁不能上臺,他卻自備箱子,「到底是把全臺灣人民當白痴、還是看準蔡英文不敢開罰」?
  • 第40屆臺灣吳姓宗親懇親大會
    吳伯雄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國共兩黨要有共同振興中華民族的使命感,兩岸同胞有責任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義的貢獻。2015年5月,明確表態不參選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吳敦義吳奚,曾任臺灣光復後南投縣第1屆農會幹事、第1屆縣議員,「2.28事件」受難者;夫人蔡令怡,曾任「中華婦女聯合會」高雄分會理事長。
  • 獲"麥格塞塞獎" 臺灣菜販陳樹菊淡定摸黑批菜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新網7月2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獲「麥格塞塞獎」肯定的菜販陳樹菊,昨天依舊淡定,凌晨兩點半起床,摸黑到菜市場挑菜、砍價、進貨,即使臺東縣長黃健庭到菜攤祝賀,也被她晾在一旁,因為她要先招呼客人,好多賺些錢助人。
  • 臺灣媒體人聲稱大陸人民飢餓,只能去挖田鼠吃!
    可李正浩嚴肅的說:真的啊!看到李正浩這番表演,老編實在是沒法去吃田鼠,只好默默地吃了一碗羊雜湯壓壓驚。看到李正浩的表演,你有什麼感覺呢?感覺現在很多的臺灣人,真的是呆在井裡面從來沒有出來過。特別要注意的是這個李正浩口口聲聲說中國而不說大陸,所以呢這就是一個臺獨分子。而臺獨分子最喜歡做的就是無底線的對大陸進行造謠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