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新年快樂呀。去年年尾帶爸媽又去了一趟京都,算一算已經是五次了。
京都是日本快節奏中的異類。生活在這裡的人,似乎對時光的流動感,都和別的城市不太一樣。日本的城市我去過不少,大部分在拼命追趕「未來感」,一切事物在眨眼間就有了變化。但京都就像你的小時候生活的老家,可以10多,20年絲毫不變。人們講究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平靜又讓你著迷。
這次帶父母來,沒有刻意做攻略。就像小時候他們帶著我,在老家舊街隨意溜達,反而發現了幾家有意思的小店,分享給你們!
之前的詳盡京都攻略,參見👇
第四次來京都!穿越百年的夏天
33-6, 京都御所/烏丸/二條城地區,下京區,京都府
日本的酒店設計,總是看似平淡,卻處處從細節中帶來驚喜。
這次來京都住的是Maana Kyoto,坐落在下京區。「在地生活化的住宿形式」為主概念,也是Tomaruba公司旗下,50棟傳統日式町屋再生的酒店之一。
和京都大部分被翻新的舊町屋不同,Maana Kyoto從「無印良品綜合症」中解脫出來 —— 一切帶有靈魂的老物件都未被格式化。
提供一切現代便利之餘,最大化地保留了傳統建築的天然美。
Maana Kyoto 保留了最像一個家的元素,就是與觸手可及的便利之間,有一小段你能心甘情願接受的距離。
傍晚回家,最讓我期待的是主浴室。內設觀景風呂,和京都百年工匠純手工打造的傳統沐浴盆。
一邊像貴妃一樣泡著澡,一邊看著窗外被風吹得沙沙作響的葉子,夕陽餘暉的光影打在身上,是最舒心的settle down。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桃花源記》
美秀博物館 Miho Museum 建於1997年,是貝聿銘在日本留下的桃花源。Miho遠離京都都市,藏匿於滋賀縣的原始山巒疊翠中。
為了極力保護自然環境,近80%的建築都隱藏在地下。復行數十步,穿過一條金屬隧道和懸空吊橋才豁然開朗。隧道洞口的一頭,像是通往世外桃源的入口,櫻花季節皆粉紅。
而這條通往世外桃源的魔法隧道,也被熱愛建築的Louis Vuitton設計師Nicolas相中,18年早春系列的1000米T臺,就搭在此處。
Miho是日本最大的私立博物館,內藏主人小山美秀子(日本紡織業巨頭繼承人)從羅馬、埃及、中國等收藏的佛教藝術品和古董。
如果在京都看多了古舊建築,在這裡待上一下午,是完美的調劑。
這次來京都,踏訪了已知環境,在和它的斡旋中找到了更多樂趣。
最讓我驚喜的應該是D&Department,京都這家店的特別之處是,店鋪坐落在有著800年歷史的京都「本山佛光寺」內,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開在寺廟裡面的設計雜貨店。
這個季節去,就能看見寺廟內漫天金黃的銀杏。穿過去就能找到這家店,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寺廟內,走進店裡也有一種儀式感,木質家居配榻榻米地板,有種枯靜的美。
以Long Life Design為理念,店內有各種日式家居和京都工藝品,他們自己出版的雜誌也有賣。雜貨店旁邊就是dd食堂,提供日式茶點和定食,菜單也因季節而變化。「永續設計,一汁三餐」。
日本人對於味道總能做到極致,提到葡萄就能想到果汁軟糖,提到白桃就想喝一杯白桃烏龍,最出名的抹茶也是帶著極致的清苦,最後沉澱下來一種安靜的氣味。
我每次去京都,都會去Sanjo-kai 三條會商店街,自大正時代開業至今,早已超過一百年, 因為有天棚,也被稱為「365天晴天商店街」。
不同於觀光氛圍,這條街是京都人的家常氣息,有洋菓子老店、最便宜的便當店、也有抹茶冰淇淋創始店。
不管是護手霜還是潤唇膏,都有種真實的微苦果皮味,柚子肉的回甘又帶著一絲清苦,連吸油麵紙都能做成柚子味, 談吐呼吸間也有一絲柚香。
我發現有種惡性循環,每次去白鳳堂買刷子,都會因為價格貴就望而卻步,只買一兩把淺嘗輒止。但下一次又心不甘想入手,就再入一兩把,久而久之,我基本把他們家全套的刷子都入了。
有試過其它自製的刷子,但用著總覺得不順手,又缺了點什麼。我一直覺得,費盡心思找平價替代,就算我退而求其次買到「差不多」的東西,也還是會心心念我最初喜歡的。不如一步到位,以後也不會有別的想法再更換了。
而擁有的這幾把白鳳堂,與它們建立物質上的聯繫後,因為習慣和喜歡,我也用了很多年未曾換過。
白鳳堂原是做毛筆的老店, 百年歷史後,又憑藉化妝刷再次將設計注入生活,復古又革新, 刷具也成為連接文化和未來的紐帶。
這次去京都這家總店,其實剛進去的時候有種恍惚,這種空間立體感,店內裝潢素雅又清冷,視覺上不覺得是一家刷具店,反而有種家居店的感覺。
店裡也有中國店員,會根據產品不同,對刷毛的要求,非常詳細地介紹每把刷子的用處。
化妝本就是個享受的過程,為了喜愛而擁有不可替代的觸感,這種愉悅是無法替代的。
日本的茶道和糕餅技藝,自古深受貴族喜歡,而「什麼季節吃什麼東西」,也是我對京都人「活得有多講究」的第一印象。
秋冬是一年大補之時,最宜在茶館靜坐飲茶、品和果子。
紅葉季的一保堂了除了供給季節限定茶飲,最吸引我的是紅葉小點心。鬆軟清甜的綠豆沙泥,上面鋪著軟彈的紅葉果凍。
而且紅葉做的有多走心呢?一口大小的果凍造型,竟然還是秋葉漸紅的漸變效果。配上一口醇香稍苦的抹茶,暖意遍布全身。如果能任意選擇時間靜止,那一定現在!
京都賞楓的寺廟真的太多太多了,但要是能在人潮季找到僻靜之處,禪意地靜坐一角賞楓,那我敬你是個勇士。
這條小路算是誤打誤撞發現的出圖寶地。本來約好攝影師,在紅葉聖地永觀堂出組街拍。
當時還被攝影師嘲笑,說一定到處都是免費人肉背景板。我們就決定開門前倆小時就在外面等,一定能成。
結果, 現實叫醒你的方式總是殘酷又有新意,誒你能提早倆小時,就有人能一宿不回家 (微笑jpg.)。
於是攝影師把我們帶到了,南禪寺旁的一條小路。一個遊客也沒有,是我見過最美的一條路。高入雲天的嫩黃色銀杏樹,與楓葉在藍天下交織,美得像一幅油墨畫。
所以說旅行時不用做太完美的設想和準備,因為如願的機率也是蠻低的,而重振旗鼓後的探索,往往還更讓你難忘呀。
我發現日本人很會營造治癒人心的氛圍,能給任何平淡的事物鍍上儀式感。比如說,吃豆腐這件事。
清水寺的奧丹,是京都歷史最久遠的豆腐料理店。1675年開業至今,祖祖輩輩恪守豆腐製作工藝,無人怠慢。
製作時只靠手感和視覺把控,從不看鐘表和配料表(也是很亞洲了);甚至瘋狂到幾輩子匠人,連攪拌豆漿的次數都保持一致。
「湯豆腐」是店裡的招牌料理之一,其實就是清水煮豆腐,豆腐和湯本身沒有味道,需要配上醬汁、柴魚片等佐料加以錦上添花。算是典型日本料理吧,不做過度加工,小心翼翼地保留食材本人的天然味道。
但說實話,我估計大部分中國人是會嫌淡的,至少我在東北活了大半輩子的爸媽是這樣覺得的。畢竟京都是貴族古都,而當時對貴族而言,過度食鹽是勞力者的生活方式,所以他們口味都偏淡。
於是江戶時期豆腐料理興起,有個僧人還作了一句關於豆腐的雙關諺語Haiku,用來形容好豆腐,和好人。我覺得很可愛,分享給你們:
每一句都是雙關含義,大致翻譯成:「又勤勉(豆子),又正直(四方),又溫柔」 (豆子和勤勉日語讀音一樣)
或許正因為店家是個「勤勉正直又溫柔」的人,300多年豆腐料理才得以延續。尤其是當一個人不以盈利去做一件事時,往往都能作出更有意思的東西。
帶父母旅遊,是個「重新認識」他們的大好機會。
一定有某個剎那,他們會提出一個讓你匪夷所思的要求。然後從無數個「小要求」中,你會發現他們深藏了好幾個,你全然不知的愛好,還研究得挺深入。
到京都的第一天,我爸就提出要買鐵壺。上網搜了一圈,最後在一個略微滑稽的網站「tiehu520」(沒想到鐵壺同僚還真的是很多),搜到了京都百年老店——西村松壽堂。
素樸小店一間,不太起眼。門帘掀開,貨架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鐵器、茶壺。
西村松壽堂,是明治18年創立的,也是到現在極少傳承下來的鐵壺老店。之所以出名,是他家的鐵壺可以做到「透氣不透水」,被玩家稱為「會呼吸的鐵壺」。
「透氣不透水」,大概意思就是鐵壺內壁有很多微小的氣孔,煮水的時候能很好調水,讓水質軟化,煮出來的水泡茶更圓潤甘甜。
店內到處有中文注釋,也可用微信/支付寶付款,看來是廣受國內鐵壺同僚愛戴。推薦給帶父母逛京都的朋友,跨越三個世紀的頂級工藝老店,對痴迷懷舊的他們,一定是塊寶地!
第五次京都之旅就到這兒啦
新年大家都有什麼新心願嗎,
或是從9012年收穫了什麼?
想跟大家聊天兒!
評論區抽兩個小主,
送京都Yojiya的限量粉餅一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