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 央視聯合微博推出紀錄片《武漢日記》,網友故事入選「國家記憶」
7月29日晚間,@央視新聞 聯合微博推出紀錄片《武漢日記》,匯集對央視新聞素材以及微博用戶對武漢疫情的真實記錄,整理成為一部真實、感人的 「國家記憶」,以此向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武漢全體市民,以及全國上下所有配合疫情防控的公民們致敬。
紀錄片《武漢日記》通過記錄一個個平凡人的生活,展現了武漢封城、全民抗疫期間最真實的畫面,這些內容很多來自於微博網友發自武漢抗疫現場的真實故事。從普通患者與病魔鬥爭的經歷,到醫護工作者不眠不休與死神搶時間的戰爭,再到社區工作者為居家市民的貼心服務,一個個真實的場景就發生在武漢每一位普通人身邊。
為了照顧新冠肺炎病情加重的外婆,主動進入火神山醫院的90後阿念(微博帳號@阿念2020年很幸運),在疫情期間通過Vlog記錄了自己和外婆的#武漢日記#,獲得了大量熱心網友的關注,外婆也因為阿念的「抗疫vlog」收穫了一大批「雲外孫」。雖然外婆最終離世,但她們樂觀、堅強的心態感染了很多人,尤其是成為火神山醫院首例主動捐獻遺體的家庭,為抗擊疫情作出突出貢獻,令人肅然起敬。紀錄片發布後,阿念也通過微博向網友表達及當時的真實感受,她寫道:「一開始視頻記錄自己時,想著無外乎兩種結局:我活下來了,讓大家看到一個新冠肺炎患者的痊癒過程;我死了,紀錄離世前最後時光……沒想到一通轉院電話,開始了一度恐懼和排斥的意外劇情。昨天,武漢客廳的方艙關閉了,照片很熟悉很催淚,覺得時間過去了很久,又好像就在昨天。」
截至7月30日15時,《武漢日記》的微博視頻播放量已近4000萬人次,互動量超過50萬人次。
疫情期間,微博作為公共社交媒體平臺成為了信息匯聚和分發的一大樞紐,構建起政府、媒體與民眾溝通的渠道。每天有2億多用戶在微博追蹤疫情,日均瀏覽120億次, 「抗擊肺炎」專區平均每天收穫7000多萬用戶的訪問量。微博成為人們了解疫情發展、參與討論、獲取知識、互幫互助的重要平臺。
正因如此,早在疫情發展初期,@央視新聞 就宣布聯合東方時空、微博徵集#武漢日記#,充分發揮微博的社交媒體屬性及央視的權威性,呈現最真實的武漢疫情。微博用戶帶話題發布圖文、視頻即可參與活動,優質內容將登上央視。例如,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的醫生@餘昌平醫生,在工作中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治療過程中,他用視頻日記分享自己從感染到康復的經歷和感受,在微博上吸引千萬次的閱讀,鏡頭裡的他樂觀、幽默、豁達,平實言語間他以專業角度和親身經歷透露出對於當代醫學戰勝疫情的信心,從醫院到網絡,他始終戰鬥在一線,樂觀豁達的態度也讓很多網友獲得了對抗疫情的勇氣。
視頻博主@蜘蛛猴麵包 在武漢封城的第一天就開始了記錄,短短二十幾天拍攝了系列紀實視頻《武漢日記2020》,這些視頻成為當時很多人了解武漢的一個窗口。在他的鏡頭裡,人們看到了一個受到衝擊而不亂的武漢:每天為醫護人員免費送餐的餐館老闆、三個孩子的媽媽志願者、有出院老人被老伴兒用輪椅推回家、也有離漢通道關閉後的超市、街道……雖然疫情讓這座城市街頭寂寥,但人們的生活裡,依舊有同心同向為抗疫的堅定。
今年4月,微博宣布將#武漢日記#裡醫護患者志願者的抗疫日記集結出版為《武漢抗疫日記》,以親歷者的第一視角,真實記錄2020年1月23日至4月7日武漢從「封城」到「解封」的76天實況。《武漢抗疫日記》出版所得收益,將全部捐贈#醫護後盾#公益計劃,致敬為抗疫辛勤付出的英雄們。截至當時,#武漢日記#共徵集了1008位醫護、235位患者、79位志願者、15位疫苗志願者等武漢一線同胞們的親歷故事。他們發布的11萬條微博被閱讀了90多億次、互動2500萬次,相關內容在@央視新聞 「東方時空」節目持續播出了66天。
此外,微博還成為國家圖書館「中國戰『疫』」記憶庫建設項目的共同參與者,保存特殊時期國民的集體記憶,完整記錄全民抗「疫」的真實情境,客觀反映中國模式的時代價值。作為珍貴的記錄材料,《武漢抗疫日記》一書也入藏國家圖書館。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發布的《新冠疫情中的信息傳播與創新產品研究》報告中指出,疫情期間,微博作為唯一的廣場式社交媒體成為疫情信息中樞,對疫情相關的信息傳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最新政策動態發布、肺炎患者救助、社會物資調配、公益項目推進和疫情謠言破除的核心平臺。
7月29日晚間,@央視新聞 聯合微博推出紀錄片《武漢日記》,匯集對央視新聞素材以及微博用戶對武漢疫情的真實記錄,整理成為一部真實、感人的 「國家記憶」,以此向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武漢全體市民,以及全國上下所有配合疫情防控的公民們致敬。
紀錄片《武漢日記》通過記錄一個個平凡人的生活,展現了武漢封城、全民抗疫期間最真實的畫面,這些內容很多來自於微博網友發自武漢抗疫現場的真實故事。從普通患者與病魔鬥爭的經歷,到醫護工作者不眠不休與死神搶時間的戰爭,再到社區工作者為居家市民的貼心服務,一個個真實的場景就發生在武漢每一位普通人身邊。
為了照顧新冠肺炎病情加重的外婆,主動進入火神山醫院的90後阿念(微博帳號@阿念2020年很幸運),在疫情期間通過Vlog記錄了自己和外婆的#武漢日記#,獲得了大量熱心網友的關注,外婆也因為阿念的「抗疫vlog」收穫了一大批「雲外孫」。雖然外婆最終離世,但她們樂觀、堅強的心態感染了很多人,尤其是成為火神山醫院首例主動捐獻遺體的家庭,為抗擊疫情作出突出貢獻,令人肅然起敬。紀錄片發布後,阿念也通過微博向網友表達及當時的真實感受,她寫道:「一開始視頻記錄自己時,想著無外乎兩種結局:我活下來了,讓大家看到一個新冠肺炎患者的痊癒過程;我死了,紀錄離世前最後時光……沒想到一通轉院電話,開始了一度恐懼和排斥的意外劇情。昨天,武漢客廳的方艙關閉了,照片很熟悉很催淚,覺得時間過去了很久,又好像就在昨天。」
截至7月30日15時,《武漢日記》的微博視頻播放量已近4000萬人次,互動量超過50萬人次。
疫情期間,微博作為公共社交媒體平臺成為了信息匯聚和分發的一大樞紐,構建起政府、媒體與民眾溝通的渠道。每天有2億多用戶在微博追蹤疫情,日均瀏覽120億次, 「抗擊肺炎」專區平均每天收穫7000多萬用戶的訪問量。微博成為人們了解疫情發展、參與討論、獲取知識、互幫互助的重要平臺。
正因如此,早在疫情發展初期,@央視新聞 就宣布聯合東方時空、微博徵集#武漢日記#,充分發揮微博的社交媒體屬性及央視的權威性,呈現最真實的武漢疫情。微博用戶帶話題發布圖文、視頻即可參與活動,優質內容將登上央視。例如,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的醫生@餘昌平醫生,在工作中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治療過程中,他用視頻日記分享自己從感染到康復的經歷和感受,在微博上吸引千萬次的閱讀,鏡頭裡的他樂觀、幽默、豁達,平實言語間他以專業角度和親身經歷透露出對於當代醫學戰勝疫情的信心,從醫院到網絡,他始終戰鬥在一線,樂觀豁達的態度也讓很多網友獲得了對抗疫情的勇氣。
視頻博主@蜘蛛猴麵包 在武漢封城的第一天就開始了記錄,短短二十幾天拍攝了系列紀實視頻《武漢日記2020》,這些視頻成為當時很多人了解武漢的一個窗口。在他的鏡頭裡,人們看到了一個受到衝擊而不亂的武漢:每天為醫護人員免費送餐的餐館老闆、三個孩子的媽媽志願者、有出院老人被老伴兒用輪椅推回家、也有離漢通道關閉後的超市、街道……雖然疫情讓這座城市街頭寂寥,但人們的生活裡,依舊有同心同向為抗疫的堅定。
今年4月,微博宣布將#武漢日記#裡醫護患者志願者的抗疫日記集結出版為《武漢抗疫日記》,以親歷者的第一視角,真實記錄2020年1月23日至4月7日武漢從「封城」到「解封」的76天實況。《武漢抗疫日記》出版所得收益,將全部捐贈#醫護後盾#公益計劃,致敬為抗疫辛勤付出的英雄們。截至當時,#武漢日記#共徵集了1008位醫護、235位患者、79位志願者、15位疫苗志願者等武漢一線同胞們的親歷故事。他們發布的11萬條微博被閱讀了90多億次、互動2500萬次,相關內容在@央視新聞 「東方時空」節目持續播出了66天。
此外,微博還成為國家圖書館「中國戰『疫』」記憶庫建設項目的共同參與者,保存特殊時期國民的集體記憶,完整記錄全民抗「疫」的真實情境,客觀反映中國模式的時代價值。作為珍貴的記錄材料,《武漢抗疫日記》一書也入藏國家圖書館。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發布的《新冠疫情中的信息傳播與創新產品研究》報告中指出,疫情期間,微博作為唯一的廣場式社交媒體成為疫情信息中樞,對疫情相關的信息傳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最新政策動態發布、肺炎患者救助、社會物資調配、公益項目推進和疫情謠言破除的核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