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物古蹟滄桑,品冀州歷史風情。我們今天走訪的地方,為河北灤州老城。在這裡,讓我們一起穿越到八十年代,感受時光倒流。
在40年前的七八十年代,這裡曾是河北灤州最熱鬧的商業中心,如今老城於八十年代中期西遷,繁華不在,不過當年的許多老房子都保留了下來,有些居民還在此居住或經商,今天我們慕名尋訪的是位於老城的一家老文具店。
這家門店還原始地保留著80年代老供銷社的樣子,57歲的店主劉先生介紹說,自打接手那天起,門店樣子從來沒改動過,他說他在此已經營了近30年。
那麼讓我們穿越到40年前,進店來看看。
從外觀看去,這家店所在的整條街為2層,房子老舊,與裝飾過的隔壁,形成鮮明對比。
來看看劉先生經營的這家店鋪,抬頭望去,2樓老牆斑駁發黃,有的玻璃已破碎,高高的牆頭草在寒風中搖曳,像是無人居住,廢棄很多年。
劉先生的店鋪,一層門面玻璃兩側是流行於80年代初的帶門板的,周邊的牆是水磨石的,已發暗發黑。
破爛的老木門,被兩扇鏽跡斑斑的鐵柵欄圍在中間,門口地面已破爛不堪。
然後,進入主房環顧下四周,整個房子大約70平米左右,給人第一印象仿佛回到了七八十年代,許多室內布局還是當年老供銷社的樣子。
店主人劉先生正在看電視,房間比較混暗,最明亮的是散發著黃光的小太陽,屋子沒有暖氣,靠小太陽來取暖的。
劉先生介紹說,這是80年代時留下的老供銷社的房子,他原來在百貨商場工作,單位解散後,他就承包了下來,一直以來沒怎麼修繕過,已在此經營了近30年。
一起來看一下劉先生的屋子,都有哪些老古董。這是當年老供銷社留下的玻璃木櫃檯,在裡面賣貨。
這些室內的桌椅都是老古董了。
劉先生拿出來一般人不認識的2件老古董,一個為試口琴的,一個為小時候人們玩過的遊戲華容道。
劉先生說,當年賣口琴時,不能用嘴試,都是拿它來給顧客試的。
不知道年過50的北方人,是否還認識這個,是否有玩過。
轉圈的木頭貨架上擺放著各種辦公用品,最上面的貼畫是當年留下的,已褪色,很有年代感。「天津制本廠」幾個大字很醒目。劉先生說,當年,當地賣的本子,大多為天津制本廠出的。
櫃檯上劉先生正在看的電視,他說也有30年了,是臺彩電。如今,這臺電視已不多見,劉先生說這電視機一直沒犯過啥病,皮實著呢。
劉先生說,他承包了這個商店後,沒想到一幹就是30年,如今房租已由原來的年千元漲到1萬多。
我們感慨老房子的風雨滄桑,更為像劉先生一樣默默堅守老城的人而感動。
也許出於對老家的難捨,也許出於一份情感,或是還有其他原因讓他們一直在此,可無論如何,是他們的執著與孤獨相守,才讓這些老房子依然煥發生機。
對於這些老房子該不該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