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圍場「青山追夢人」40年堅守見證中國綠色巨變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石家莊3月12日電 題:木蘭圍場「青山追夢人」40年堅守見證中國綠色巨變

中新社記者 魯達 李茜

曾是清代皇家獵苑的木蘭圍場,如今成為拱衛京津的綠色生態屏障。60歲的林業育種工人袁德水在這裡的深山區堅守40餘年,培育的種子播撒到「三北」防護林、國家儲備林建設區等重大項目工程,見證了中國從黃沙遮天日到綠水青山,成為林業產業大國。

袁德水所在的河北省木蘭圍場國有林場龍頭山種苗場國家落葉松良種基地(以下簡稱「良種基地」)位於河北最北部,毗鄰塞罕壩機械林場,是國家重點落葉松良種基地。

1977年,剛到種苗場上班的袁德水被安排到深山區工作,這裡海拔平均在1200米到1500米,被稱為「苦寒之地」。袁德水說,當時他們吃的是玉米面窩頭加菜湯,喝的是溜鍋水,住的是土坯房,點的是煤油燈,在零下30℃的嚴冬裡幹活,取暖設備也只有一個簡單的泥火盆。袁德水的右手食指在一次山中作業時凍傷,造成指甲全部脫落,至今仍有傷痕,活動不便。

據袁德水介紹,林木育種是一項周期長、見效慢的工作,有時一個品種選出來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見效,需要有耐心和預見性。但育種工作又講究時間性和季節性,特別是落葉松雜交育種授粉期只有兩三天的選配時間,一旦錯過最佳時期,可能會再等上一年。為此,一到育種授粉關鍵期,袁德水吃住全在山上,有時忙起來,兩三個月不回家。

1983年,袁德水被安排去山西恆山搜集良種資源並採集優樹種條。當時,由於從山西省渾源縣城到恆山還未通汽車,山上又無地可住,他便在一天之內徒步往返60公裡,完成採集任務。

據不完全統計,40餘年的時間裡,經袁德水記錄的基礎調查數據、文字檔案、配置圖等檔案材料達316卷計1.42萬頁420餘萬字,而這些寶貴的資料多是夜間整理。這位把大量時間獻給荒山深漠的男人,在妻子眼裡,卻是一個不守信用的人,經常因為工作推遲回家時間。而工作環境的艱苦,讓他的同行者越來越少。袁德水說,有時,也會感到孤獨。

袁德水稱,他參加工作之初正是中國大規模建設時期,需要大量木材。因此一段時間,中國的林業發展以增加木材產量、追求經濟效益為主。後來,隨著中國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林業發展方向轉變為追求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原來我們這個良種基地荒山禿嶺較多,春季沙塵暴嚴重。現在一畝的空閒地都找不出來了,全種上了樹。」

據袁德水回憶,在良種基地建設初期,林業專業人才極度匱乏,只有高中學歷的他只能在工作中學習,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如今,中國的很多知名院校和研究所開設林業專業,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林業人,袁德水也被跟他實習的碩士生、博士生親切地稱為「良種土專家」。

經多年大膽實踐和科學摸索,獲得20多項林業良種繁育科研成果的「土專家」袁德水,不但獲得中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更在海外期刊發表論文。

截至2018年年底,良種基地共為京津周圍風沙源治理工程區、「再造三個塞罕壩林場」項目、「三北」防護林工程區及國家儲備林建設區提供3.92萬公斤落葉松良種。根據概算,這些良種可造林7.6萬公頃,產生的經濟效益逾15億元人民幣,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不可估量。

今年將退休的袁德水說,如今國家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國家發展總體布局,無疑給林木良種建設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而國家提倡的「工匠精神」,也給了像他一樣紮根在基層的「土專家」施展自己的舞臺,「如果身體允許,將繼續堅守在這片林海」。(完)

相關焦點

  • 周仲明主持召開塞罕壩生態開發集團與圍場木蘭集團合作推進會議
    5月12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主持召開塞罕壩生態開發集團與圍場木蘭集團合作推進會議。市長常麗虹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秘書長傅海旺出席會議並講了具體意見。周仲明指出,塞罕壩精神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一個典範。
  • 木蘭圍場中國馬鈴薯之鄉 霜皇3號殺菌劑救活半死薯苗產量翻倍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位於河北省最北部,是1999年國務院命名的「中國馬鈴薯之鄉」(馬鈴薯,又名土豆、山藥蛋、番仔薯等)。圍場馬鈴薯又是2009年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的「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最大特點是澱粉含量高。
  • 木蘭圍場名字的由來
    木蘭圍場」既今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清初為蒙古科爾沁、敖漢、翁牛特諸旗牧地,東西150餘公裡,南北100餘公裡,總面積達一萬多平方公裡。北部是平均海拔1400米的壩上高原,南面是丘陵地帶。氣候屬於北溫帶的東亞季風區。雨量充沛,森林密布,河流縱橫。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綠色奇蹟塞罕壩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文|趙狄娜如今的圍場,「苗木長起來、錢袋鼓起來」成為現實。以塞罕壩林場百萬畝森林為代表的「綠水青山」,已經成為當地農民的「綠色銀行」。一代接著一代幹,從拓荒、傳承到攻堅,三代塞罕壩人創造了從一棵樹到百萬畝林海的綠色奇蹟:1993年,塞罕壩被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7年5月,塞罕壩通過國務院審定被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7年,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榮獲「地球衛士獎」……如今的塞罕壩,森林覆蓋率由建場初期的11.4%提高到80%,其所在的圍場縣被評為「中國天然氧吧」,每立方釐米空氣中含負氧離子2000至5000
  • 白雲飛:「塞罕壩上第一拍」用鏡頭傳播大美的綠色追夢人
    在與這些人士不斷接觸後,他才知曉,木蘭圍場早在80年代已被攝影界的名家和大腕們所發現和認識,香港、廣東等地的著名攝影家每年都多次到壩上採風創作,以壩上風光為題材的攝影作品在九十年代多次在國內國際影展上獲獎,木蘭圍場也因此聲名鵲起,不僅成為攝影人的天堂,也逐漸成為生態旅遊的聖地。
  • 《如懿傳》木蘭圍場取景地,大氣養眼!網友一致好評
    看《如懿傳》的時候,相信很多人會對其中的木蘭圍場感到有興趣,因為這個圍場的景色真的非常的優美。而且在這部電視劇開拍之前就已經聽說,劇組為了拍這一場戲花費重金布置實景,將乾隆在外出打獵時候的木蘭圍場,進行了最大程度地還原。
  • 大清國江河日下,嘉慶帝作《木蘭記》,追懷木蘭圍場秋獮歲月
    #木蘭記碑當大清王朝統治者的接力棒傳到嘉慶手裡,已經舉步維艱。康乾盛世不在,木蘭圍場生態進一步惡化,由於管理鬆弛,偷獵、盜伐嚴重,「以致鹿只驚逸傷損」。他在位期間「敬循舊典,歲詣木蘭行圍」,以木蘭秋獮名義巡幸塞外十八次,入圍場狩獵十一次。然而,能力平平的他不可能挽回大清王朝的頹勢,至道光四年(1824)諭令停止秋獮。歷時143年的木蘭秋獮制度終於畫上了句號。
  • 「理想家·追夢人」央廣中國家居70年70人巡禮——綠森林硅藻泥孫...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風雨兼程,70年滄桑巨變。艱苦奮鬥的70年裡,中國大地上湧現出無數平凡而又偉大的「追夢人」,他們奉獻著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譜寫著「追夢人生」,見證著祖國的發展變化。
  • 圍場哈裡哈鄉扣花營要被拍成電影,村名引起了爭議!
    電影以命運多舛的農村姑娘桃兒在外打拼多年後,選擇回家鄉扣花營創業的故事為主線,描寫了近年來我市在脫貧攻堅、綠色發展中發生的一系列變化,是一部講述牢記使命、艱苦奮鬥、綠色發展,反映當代農村生活的主旋律電影。
  • 見證一個中國女子的驚人力量!2020版《花木蘭》正在熱映!
    見證一個中國女子的驚人力量!2020版《花木蘭》正在熱映!   打開江蘇有線   《花木蘭》正在熱映   和劉亦菲一起   用全新的戰士造型   見證中國女性的力量吧   作為迪士尼公主系列裡   唯一的中國公主   花木蘭也是唯一一個   沒有公主裙的「公主」   但她心中有花,手中有劍   戰袍美過「公主裙」
  • 綠色奇蹟|好一個大「林子」,河北塞罕壩55年發展歷程速寫
    曾經這裡是清代木蘭圍場的中心地帶,主要用於「肄武、綏藩、狩獵」,清廷鼎盛時期幾乎每年秋季都要舉行聲勢浩大的儀式,並列入國家典制,即「木蘭秋獮」。那時「美麗的高嶺」究竟有多美?《圍場廳志》記載,當年這一帶,「落葉松萬株成林,望之如一線,遊騎蟻行,寸人豆馬,不足擬之」。
  • 傳奇的木蘭圍場,美麗的景色也不遠,這美到了極點
    大家都聽說過木蘭圍場,清朝的皇家獵苑。有什麼能比炎炎夏日到草地上縱馬馳騁更令人愉快呢?現在,傳說中的木蘭圍場成了今天的烏蘭布統景區,在夏天,這裡是天然的避暑勝地。烏蘭布統景區南面與河北圍場相連,距承德僅260公裡,因此交通十分便利。今年夏天,烏蘭布統景區成為北方人躲避城市喧囂的最佳去處。第一個問題,公主湖。烏蘭布統景區內青草叢生,北面是著名的公主湖,這裡流傳著藍齊兒公主的故事,據說當年她與親噶爾丹,在這裡流淚成湖。王妃湖的湖水非常清澈,天空的白雲和周圍的風景倒映在湖面上,給人一種西方油畫般的朦朧美。
  • 改革開放40年徵文丨無奮鬥不青春!看40年滄桑巨變
    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些變化的背後是一代又一代默默奮鬥的人共同努力的結果,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中國共產黨在奮鬥的偉大實踐中淨化靈魂、磨礪意志、堅定信念,發揚大無畏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以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探索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條中華民族實現復興夢想的偉大道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
  • 從風沙漫天到草長鶯飛,還曾是皇帝的狩獵場,堪稱中國綠色奇蹟!
    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面積有20029公頃,在歷史上就頗負盛名呢。歷史上的塞罕壩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地方,在遼、金時期稱作「千裡松林」,曾作為皇帝狩獵之所,曾一度變成是風沙漫天的荒地,現今卻草長鶯飛,有著「水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的美譽,看成是中國的綠色奇蹟!塞罕壩全天開放,適宜遊玩的季節就在夏秋冬三季,可遊玩1-2天哦!
  • 圍場 · 美麗的金蓮花
    塞外無竹梅,炎天映日開」這是清康熙大帝在木蘭圍場狩獵時,即興做詩對壩上金蓮花的讚美。 浩瀚長空立身於曠野草原追隨著千年的風花雪月四野蒼茫秋黃夏雨練就不屈的身骨於茫茫草原生息輪迴見證著萬年的歲月滄桑為了保證金蓮花資源的持續供應,公司早在1991年就開始了金蓮花人工種植試驗,選用內蒙古阿爾山金蓮花為父本,選用圍場縣紅松窪金蓮花為母本,經過十幾年的提純、雜交,終於攻克了金蓮花人工種植的技術難題,成功培育出金蓮花第一代雜交品系」中華一號」,並獨家掌握了種子發芽的核心技術,天原藥業因此成為金蓮花種植第一人。野生金蓮花多數每株只開一朵花。
  • 「理想家·追夢人」央廣中國家居70年70人巡禮——榮星電器燃具...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風雨兼程,70年滄桑巨變。艱苦奮鬥的70年裡,中國大地上湧現出無數平凡而又偉大的「追夢人」,他們奉獻著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譜寫著「追夢人生」,見證著祖國的發展變化。
  • 致敬共和國科學家 爭做新時代追夢人——京劇名家走進中國工程院...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指出,要向每一位科學家、每一位工程師、每一位「大國工匠」、每一位建設者和參與者致敬;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2019年,有機遇也有挑戰,大家還要一起拼搏、一起奮鬥。此次活動正是一次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美麗邂逅,正是一次向共和國的科學家們致敬的盛大演出,正是一次「追夢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展現。
  • 堅守深山老林40年 這支警察隊伍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但在那個年代,森林公安民警兢兢業業、無怨無悔,始終堅守在大山深處,戰鬥在崇山峻岭之間,不計個人得失,為守護林區安寧默默奉獻。一樁樁磨滅不掉的從警往事,一段段刻骨銘心的從警生涯,恍如發生在昨天。1987年,「北方一把火,南方一把斧」是當時森林資源保護的真實寫照。
  • 玉林巾幗脫貧行動 | 興業縣林海燕 張秀必 :青山不負追夢人
    玉林巾幗脫貧行動 | 興業縣林海燕 張秀必 :青山不負追夢人 2020-09-30 2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擔使命 聚同心 促巨變 | 生態促脫貧 「綠色」惠民生
    擔使命 聚同心 促巨變 | 生態促脫貧 「綠色」惠民生 2020-12-07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