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圍場」既今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清初為蒙古科爾沁、敖漢、翁牛特諸旗牧地,東西150餘公裡,南北100餘公裡,總面積達一萬多平方公裡。北部是平均海拔1400米的壩上高原,南面是丘陵地帶。氣候屬於北溫帶的東亞季風區。雨量充沛,森林密布,河流縱橫。適宜北溫帶大陸生長的動物應有盡有。
木蘭是滿語「哨鹿」的意思,「哨鹿」打獵時獵人頭戴假鹿頭,以木製的長哨吹出仿效雄鹿求偶的聲音,引誘雌鹿出現,以便圍獵。圍場是漢語;意思是按預先選定的範圍,合圍靠攏形成一個包圍圈狩獵。
康熙帝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巡視塞外時,蒙古諸部把這片土地獻給清廷,由此開闢了「木蘭圍場」,共設72圍。到嘉慶25年(1820年)前後140年共舉行「木蘭秋獮」105次。1690年康熙在這裡舉行了著名的平定噶爾丹叛亂的烏蘭布通戰役。現在還保留著東廟宮`乾隆打虎洞、石刻、古長城說碑等十幾處清代皇帝行圍狩獵和北巡圍場的文物古蹟,以及點將臺、將軍泡子、十二座連營等古戰場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