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木蘭圍場,你會想到什麼?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水的源頭,雲的故鄉,珍奇異獸的天堂!其實木蘭圍場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標籤,那就是清朝皇家獵苑。清朝前半葉,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來這裡舉行狩獵,史稱「木蘭秋獮」。
古人崇尚狩獵,達官貴族借其娛樂,山民百姓更有憑此謀生。但隨著現代文明的進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漸入人心,「狩獵」似乎站到了「保護動物、尊重生命」的對立面,常與「非法」「嚴禁」等詞聯繫在一起。但其實,國內外都存在合法的狩獵場地。尤其是國外,狩獵不僅是控制動物種群數量的有效手段,由此而帶動的狩獵產品和狩獵服務,已形成了一個成熟的、規模不小的特種旅遊產業。
每年狩獵期,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前往烏幹達、肯亞、波札那、西班牙、匈牙利等國家體驗狩獵,但由於費用高昂,而且對身體及心理素質要求極高,一直以來,狩獵旅行被稱為「富人的遊戲」。
01 狩獵體驗:小眾的豪華特種旅遊
人類初期,原始人就通過石頭、棍棒等簡單工具進行狩獵,從而獲得衣食等生活必需品。隨著狩獵工具和手段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狩獵效率越來越高,但狩獵謀生的生活方式也逐漸被農耕生活所取代。狩獵逐漸演變成為各國王公貴族用來顯示其武力或娛樂的一種方式。自十九世紀中葉,歐美一些發達國家開始重視對野生動物的科學研究和保護,提出將有序的、控制性的狩獵作為一種管理野生動物的重要手段,並開發出狩獵旅遊這樣一種相比傳統旅遊更具刺激性、參與性的特種旅遊形式。
在經濟發達國家,狩獵愛好者相當可觀。他們視狩獵為高尚的娛樂活動,不惜耗費巨資長途跋涉以從事狩獵旅遊。為迎合此種需求,一些國家和地區專門開闢天然狩獵場以事招徠。薩伊南部大草原即是著名的狩獵旅遊者的樂園;納米比亞境內的納米布—諾克盧夫特天然狩獵場是世界上最大的狩獵場。各國政府對狩獵場都採取了嚴格的行政管理措施,規定獵期和獵取量,準獵證售價高昂,盜獵會受到嚴厲懲罰。
管理嚴格、收費高昂,狩獵旅遊這樣一種特殊的戶外運動形式,只有具有一定社會地位、財力豐厚的人才能有機會體驗。他們通常是各地「狩獵俱樂部」的會員,這種俱樂部是各獵場派駐當地的代理人,用以宣傳和爭取國外狩獵旅遊者,他們會為每一位會員量身定製適合的狩獵行程。
通常,每一趟狩獵旅程至少要花費5萬人民幣以上。狩獵全程會配備專業導獵提供狩獵指導和協助,另有專業跟蹤者、專業獵物處理人、私人翻譯、攝影師相隨。最後「獵人所得」會被製成獵物標本,運輸回自己的國家。但作為一個成熟的旅遊產業,「狩獵」只是行程中的一個體驗,通常還會有其他的活動安排,比如深海捕魚、象背之旅等有趣的環節。
02 發展曲折:中國狩獵走向階段性終結
在中國,偷獵、非法狩獵等行為一度相當普遍,尤其是前些年,並經常被司法案例及媒體提及,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國也存在合法的狩獵場地。
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六條規定:禁止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但同時也規定:因科學研究、馴養繁殖、展覽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捕捉、捕撈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向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特許獵捕證;獵捕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向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特許獵捕證。《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九條規定:獵捕者應當按照特許獵捕證、狩獵證規定的種類、數量、地點和期限進行獵捕。
1984年,我國在黑龍江建成第一個國際狩獵場——桃山國際狩獵場,到2010年,我國已經建立了25個國際狩獵場。據了解,狩獵場的申辦手續極其繁雜,與國外相比,為數並不多。這些狩獵場多分布在西北、東北等地,狩獵物種涉及盤羊、巖羊、馬鹿、扭角羚、野犛牛等十幾種野生動物。
早期,國內狩獵場主要接待國際獵人,資料顯示,我國自1984年第一家國際狩獵場——桃山國際狩獵場開業後,截至2005年底,一共接待國際獵人1101人次,狩獵野生動物總數1347頭(只),每隻動物是誰打的都有花名冊記錄。但這一期間,國內狩獵場是一種隱秘的存在,國家林業局會在每年底或者第二年初批准發放來年春秋兩次國際狩獵的額度,這種審批未見公開材料。
直到2006年,中國第一次計劃通過拍賣方式,發放289隻(頭)野生動物的狩獵額度。隨之而來的是動物保護組織和社會各界的譴責和爭議,「殘忍」「人類中心主義」等質疑出現,最後拍賣會被叫停,外國人來華狩獵項目也被暫停,直到2011年才重新啟動相關評審。
在許多行業人士看來,中國並沒有真正的狩獵業。首先狩獵以屠宰為樂,與中國傳統的儒家仁義背離。另外,中國缺乏完善的管理政策、市場體系以及監督機制,難以實現「以獵養護」。而且在中國,允許捕殺的動物種類相對較少,只有少量「巖羊」這類外國罕見的物種,會吸引部分外國人前來捕獵,製成動物標本後運回國內。
此前,中國狩獵場的發展就不樂觀,除個別實力突出的獵場,大部分已經倒閉或者改行做生態體驗、觀光旅遊。如青海省第一個對外開放的狩獵場——都蘭國際狩獵場,就在2014年改為國際野生動物觀光園。疫情之後,國內本就不成氣候的狩獵產業,勢必會進一步收縮。今年2月起,中央到地方陸續發布相關政策法規,重申嚴格野生動物保護,北京、天津等地都已經發布通知,全域全年禁止狩獵,目前國內狩獵場皆已處於關停狀態。由此看來,無論從政策上,還是民眾的心理接受上,疫情之後,國內狩獵特種旅遊的發展都不容樂觀。
03 走向海外:富豪歡欣的「木蘭圍場」
在國際上,殺死一隻獵物的許可證價值往往高達幾萬美元,加上相關的服務費,花費更為巨大,遠遠高於獵物本身的經濟價值。但對於很多富豪新貴來說,身穿猩紅的獵裝,頭戴黑氈帽,騎著駿馬,獵犬引路,策馬揚鞭,追逐獵物,是一種品位的象徵和財富的證明。
因為國內狩獵旅遊的空間非常有限,渴望體驗狩獵旅遊的部分中國富豪只得通過「國際狩獵俱樂部」走向海外狩獵場。盧彬是一位國際狩獵經紀人,2004年來到中國,開始從事國際狩獵經紀業務,2009年在北京成立「我愛狩獵俱樂部」,至今已帶領70多名中國人赴非洲打獵。
前往海外狩獵的中國富豪們,要支付5到68萬元人民幣不等,才可以到國外狩獵,獵物是從黑熊到大象大小不等的動物,最終獲得熊皮到象牙等各類「戰利品」。2014年,馬雲豪擲3.6萬鎊赴英狩獵在社會引起廣泛爭議。事實上,此前就有資料顯示,在2012,國內就有100名左右的中國富人參與過海外狩獵,並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狩獵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有國際狩獵經紀人表示,去海外打獵的中國人,多是富豪級的,通常四五十歲,有經濟實力,愛開越野車,喜歡戶外運動,沒有開槍心理障礙。在很多國際狩獵經紀人看來,「與西方狩獵者看重戰利品相比,中國富豪狩獵者絕大部分是以炫耀為目的。」
各國富豪的熱愛,極大推動了國際狩獵旅遊的發展。部分國家將狩獵作為一項重要產業進行開發,這不僅為這些國家提供了一定數量的就業和稅收,也是一些發展中國家賺取外匯的重要來源。
2002年美國漁業和野生動物管理部門的統計資料表明,在美國,狩獵對當年經濟影響超過650億美元,狩獵產生的直接收益為220億美元,解決了70多萬人的就業問題,當年參加狩獵的人員超過1400萬,每15個美國人就有1個人從事狩獵活動。如果將這些個體的狩獵者合成一個公司,他們的稅收將排在美國500強企業的第35位。
烏幹達早在1962年就組建了「野生動物資源擴大再生產和開發利用公司」。1963年,該公司就從接待國外獵人中獲得25萬英鎊的外匯。到70年代初,烏幹達國家公園面積已佔全國土地面積的3.75%,佔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面積的5.25%。每年接待國外旅遊者的人數也增加到7.4萬人,獲得外匯高達1500萬美元,佔國民收入的第3位,僅次於出口咖啡和棉花的收入。
據相關機構估計,當前南非、波札那、肯亞、盧安達、坦尚尼亞、烏幹達和尚比亞等非洲頂級野生動物旅遊目的地的狩獵業每年創造約124億美元的收入。
但疫情之下,全球旅遊業進入寒冬,跟野生動物有著密切關聯的「狩獵旅遊」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據在線旅遊平臺safari本月對300多家旅行社進行的一項調查,近93%的旅行社表示,受疫情影響,預訂量至少下降了75%,取消訂單的數量在激增。上個月,南非當地旅遊機構對南非狩獵中心地帶的近500家企業進行了調查,90%的企業認為,即使邊境立即開放,企業也無法生存,超過三分之二的公司解僱了員工。
從整體的國際走勢來看,世界範圍內的動物保護和環保觀念不斷增強,人們對生存環境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狩獵旅遊」在世界範圍內都已經處在衰減時期。加之如今的疫情影響,狩獵旅遊業不僅會遭受巨大的、直接的經濟損失,還將要面對疫情過後,人們對自然、對野生動物產生的新的認知,很可能人們對開槍、屠宰等行為的心理接受度會越來越低,政府管理部門也會隨之做出進一步的調整。
04 激烈爭論:以獵養護還是以獵為恥
關於狩獵,現代社會上一直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方認為:野生動物作為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應該被保護和關心,而野生動物作為可再生資源,應該合理利用;讓自然自身去控制、去動物生態種群平衡,往往比由人類通過狩獵活動來控制,更為殘忍和損害更大,如在美國的黃石公園,許多野生動物在自然狀態下被凍死和飢餓而死,其情形比狩獵更讓人心痛;因而,持此觀點的贊同對野生動物進行狩獵,認為這樣既可以開發國家野生動物資源,還可以起到控制野生動物種群,維持自然生態平衡的作用。另一方則堅定地認為:人類沒有權力使動物遭受痛苦和處死動物,除非是不可避免的需要;殺死動物、殺死有生命的生物是可恥的。
兩種觀點的爭論一直持續存在,一些狩獵活動盛行的國家則強調,控制性狩獵和掠奪性狩獵是不同的:真正威脅物種生存的狩獵是那種為了經濟利益過度捕殺野生動物的掠奪式狩獵,如捕鯨者、獵象者,這種狩獵是一種滅絕性的狩獵,無論大小雌雄,一律捕殺;而控制性、有序的狩獵,是管理野生動物的重要手段,這種狩獵活動通過政府的正確引導,不僅不會造成物種的瀕危,而且能使物種的種群正常健康生存,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比如,有些地方部分物種種群過分增長,超過環境容納量和威脅其它物種的正常生存或者威脅人類的人體健康和安全,通過科學家的專業論證,列出特定的物種、特定的狩獵額度,然後獲得了狩獵許可證的獵場就可以在特定時間有計劃地組織獵人捕獵。控制性狩獵的目標,只能是非重點保護動物,而且嚴格遵循殺公不殺母、殺老不幼、殺殘不殺壯的原則。
事實上,區分控制性狩獵和掠奪性狩獵,要建立在嚴格的保障機制上,才能實現「以獵養護」。首先,要保證對野生動物數量、種群等的嚴密監控。2008年,加拿大瀕危野生動植物狀況委員會(COSEWIC)的評估顯示,7個北極熊亞種群比較穩定或處於增長中,4個受到了過度捕獵,2個數據不明。之後,加拿大迅速減少了過度獵捕的種群配額。另外,狩獵收取的高額費用,大部分收益應再反哺給大自然,用於野生動物種群的壯大上。數據顯示,上世紀80年代,巖羊在國際肉類市場價格僅為45美金,而美國通過狩獵方式獲得一隻巖羊則需要支付5900美金,其中一定比例會流入當地牧民手中,由此也就促進了當地牧民積極主動保護巖羊,以獲取利潤。
狩獵旅遊作為一種小眾的特種旅遊形式,有其存在的歷史原因,也有其存在的現實需求,對商家來說,還有巨大的利潤誘惑,但一路走來,也伴隨著各類危機和爭議。如今,由於此業態與大部分公眾的天然道德情感相牴觸,故而近年來一直不被看好,疫情之下,又增加了新的打擊,所以,未來必將要面臨諸多的不確定性。至少在中國,狩獵旅遊的進一步發展,已相當不容樂觀。而國際上,「狩獵特種旅遊業」如何挺過這一關,發展空間幾何,還有待觀察。
延伸閱讀——
部分海外知名的狩獵場
01. 南非「尚黛爾」豪華獵場
南非五星級獵場,擁有5000公頃的原始混合灌木叢,是熱帶丘陵稀有樹種混合的狩獵地帶。尚黛爾獵場為來自世界各地的狩獵愛好者們提供高達40餘種可狩獵的獵物,並且還能夠為遊客們安排深海捕魚、象背之旅等各種有趣的行程。或沿著風景秀麗的花園大道(Garden Route)去往著名的葡萄酒莊園品酒,或欣賞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遺產,體驗當地風土人情。
狩獵期:全年狩獵
可以狩獵的動物:黑背豺,狒狒,小羚羊,疣豬,黑斑羚,大羚羊,紅,直角羚,黑角馬,藍角馬,斑馬,伊蘭羚羊 ,旋角羚,水羚, 長頸鹿,羚羊藍色, 白紋大羚羊, 林羚, 野豬,扁角鹿,紅小羚羊,山羚,驢羚,猴子,山小葦羚,尼亞拉,豪豬,短角羚,黑跳羚,跳羚(普通),白色跳羚。
02. 「獵人納米比亞」家族獵場
一家有著納米比亞最高國際聲譽的家族獵場,擁有超過80平方公裡的原始狩獵區,提供高達30種獵物,家族成員一直以來參與納米比亞狩獵委員會,為納米比亞建設民辦學校,並親自參加了與納米比亞政府在各個層面上的互動。2005年家族成員出席前納米比亞共和國總統Dr. Sam Nujoma在溫荷克舉行的晚宴,2011年獵場主獲得在德國紐倫堡舉行的世界射擊大會大使獎。「獵人納米比亞」是歷任國際狩獵俱樂部的主席歷來狩獵的獵場。美國著名狩獵作家CraigBoddington在「獵人納米比亞」狩獵之後,他的文章和書籍中就多次提到這些旅程。
狩獵期:8月1-10號和9月1-10號
可以狩獵的動物:黑背豺,狒狒,非洲野貓,羚羊(普通),小羚羊,疣豬,跳羚(卡拉哈瑞),黑斑羚(南部),大羚羊,紅羚,直角羚,黑角馬,藍角馬,斑馬,旋角羚,伊蘭羚羊,水羚(普通),長頸鹿,獵豹,花豹,馬羚。
03. 加拿大「勞倫」獵場
「勞倫」獵場位於加拿大魁北克,世界上久負盛名的獎盃麋鹿和紅鹿狩獵之地,這裡被稱為「運動者的天堂」和「弓獵人的天堂」。勞倫獵場營地位於奇妙的森林地區,擁有彩色的硬木,大型的花崗巖巨石,多條小溪匯成一個個淡水湖泊。從獵場營地只需要30分鐘車程就能到達北美東海岸最大的度假勝地——翠湖山莊。這是加拿大最富有盛名的小鎮之一,它以其獨有的多元化和時尚氣息而聞名。翠湖山莊提供滑雪、高爾夫球場、賭場、釣鱒魚、直升機觀光等眾多遊玩項目。
狩獵期:8月底-11月底
可以狩獵的動物:黑熊,北美野牛,紅鹿,黃古鹿,麋鹿。
04. 南非四星級「赤兔」獵場
一所由家族經營的高級狩獵場。一望無際的曠野上,分布著眾多的大象、獅子、犀牛、羚羊、長頸鹿、野水牛、斑馬、鱷魚、河馬、豹、獵豹、牛羚、黑斑羚、鳥類等多達40多種獵物。遊客在專業獵導的陪同下在南非自由州及大部分西北地區,以徒步狩獵為主,越野車狩獵為輔,帶客人走進最原始的非洲荒野中,體驗激情與快樂的狩獵之旅。在這裡,狩獵之餘,還有彩彈球,多功能沙灘車,騎馬,高爾夫球等豐富的娛樂休閒活動。晚間,遊客們圍坐在篝火旁一同享受野味,在漫天繁星下高談闊論和暢飲。
狩獵期:全年狩獵
可以狩獵的動物:黑背豺,羚羊(普通),小羚羊,疣豬,跳羚(卡拉哈瑞),黑斑羚(南部),大羚羊,紅娟羚,直角羚,黑角馬,藍角馬,斑馬,旋角羚,伊蘭羚羊,水羚(普通),長頸鹿,馬羚,花豹,大羚羊(白色),白紋大羚羊,林羚,野豬,扁角鹿,山羚,驢羚,山小葦羚,尼亞拉,跳羚(普通),黑跳羚,白跳羚,轉角牛羚,非洲水牛,非洲大象,河馬,白犀牛,羅安,鴕鳥,小葦羚(常見)。
05. 阿根廷「科達德瑞斯」豪華獵場
數以億計的鳥類讓阿根廷成為全世界最棒的鳥類射擊之地,「科達德瑞斯」獵場是南美洲最好的鳥類射擊獵場之一,位於阿根廷恩特雷裡奧斯省,這裡是阿根廷鳥類數量最為集中的地區,獵場的建築風格集當地風貌和內部的奢華配飾於一體,所有客房都配有兩張大號床,暖氣和空調,私人浴室和陽臺以及優良的設施。每一天狩獵結束之後,可以圍在篝火旁邊,喝著餐前的雞尾酒和品嘗各種豐盛的歐式開胃小菜。
鴿子狩獵期:6月1-12號,6月21-30號,7月14-22號,8月16-24號
鴨子狩獵期:5月-8月
實習編輯:周瓊、冉誼
責任編輯:王月
主編/監製:施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