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經濟社會剛剛起步,群眾法治觀念淡薄,森林資源保護面臨嚴峻形勢。為適應森林資源保護工作需要,安徽省歙縣森林公安應運而生。當時的森林公安隊伍和裝備,更是無法與今天相提並論。但在那個年代,森林公安民警兢兢業業、無怨無悔,始終堅守在大山深處,戰鬥在崇山峻岭之間,不計個人得失,為守護林區安寧默默奉獻。
一樁樁磨滅不掉的從警往事,一段段刻骨銘心的從警生涯,恍如發生在昨天。
1987年,「北方一把火,南方一把斧」是當時森林資源保護的真實寫照。為適應當時的社會需要,徹底扭轉皖南山區歙縣石門林場亂砍濫伐林木的混亂局面,成立了歙縣公安局石門林業派出所。提起派出所成立之初的往事,被授予「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榮譽稱號的退休森林公安民警王健激動不已,仿佛又回到了當年的激情歲月。
王健從教師改行到石門林業派出所工作,當時,派出所只有4名民警,3名民警是林場工人身份,只有他一個人是事業身份。王健說:「當時的辦公條件十分艱苦,大家擠在一間狹小的辦公室,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外出辦案沒有交通工具,大家靠走路,吃住在林場工區的簡易工棚。林場山場海拔都在千米以上,山高路險,違法犯罪案件經常發生在偏遠高山,摸排走訪、調查取證一大半時間花在走路上,有時一個案件辦結需要半個月才能回到派出所。」
退休民警汪順達是一名老森林公安,退休前在縣林業公安科、森林公安局負責內勤工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汪順達經歷了森林公安的數次變遷。看到見證森林公安發展歷程的畫冊,老汪激動不已,一有時間就會捧著畫冊回顧森林公安發展的艱苦歲月,帶給他更多的是回憶和留戀。
長期以來,森林公安作為行業公安的組成部分,是一支特殊的專業警種,是重要的刑事司法和行政執法力量,肩負著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安全,維護林區社會治安穩定,保障林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順利推進的歷史使命,是光榮的「森林衛士」和「生態鐵軍」。
雖然,直到今天,還有許多人不了解森林公安,在守護綠水青山的背後、在防控森林火災的前沿、在野生動物哀嚎無助的時刻,無不飽含著森林公安民警的艱辛付出。開展「春雷行動」,搗毀大梅口、小梅口盤踞一方的「鳥村」,歙縣森林公安讓破壞野生動物的違法犯罪分子膽戰心驚。集體二等功的榮譽稱號,是專案組民警與違法犯罪分子鬥智鬥勇的最好見證。在山火肆虐的嚴冬,廣大民警用堅毅挺拔的身軀,與無情的「火魔」展開殊死搏鬥,將火災肇事者繩之以法,「火魔」一時間被壓制。偵破盜伐林木犯罪團夥,專案組民警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循線追蹤,一舉將朱某等六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翠綠的青山又回到了往日的安寧。
自80年代初期成立以來,一代又一代的歙縣森林公安民警前赴後繼、只爭朝夕,為守護林區安寧,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讚歌。歙縣森林公安局先後被國家林業局、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局授予多項榮譽稱號,1名民警被公安部授予「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3名民警被上級森林公安機關榮記二等功。
40年來,全縣廣大森林公安民警不辱使命,始終牢記黨和人民的殷殷囑託,把林區群眾的冷暖安危掛在心頭,不斷加大平安林區建設,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打贏一場場綠色保衛戰。如今,林區治安環境由40年前的嚴峻複雜到目前的總體和諧穩定,林區治安實現了持續好轉;資源保護從當初的被動防守到現在的主動出擊,生態安全保護屏障堅不可摧。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推進行業公安機關管理體制調整,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政是政、警是警、企是企」的目標要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公安發展迎來了新紀元。對森林公安管理體制進行調整是一次系統性重塑、結構性優化,是順應時代變革的大勢所趨,是提升生態保護能力的優化組合,是維護林區和諧穩定的迫切需要,是更好履行森林公安職責的必然選擇。
新時代、新使命、新起點,更要有新作為!全體民警將始終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牢牢把握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總要求,適應新環境、立足新崗位、展現新姿態,建設更高水平的信息化、法治化、專業化森林公安隊伍,為維護全縣社會穩定和森林生態安全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