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跟診日記2第36天:刺菠與董奉的杏林春暖

2021-02-12 中醫普及學堂

第36天,2017年8月31日,星期四,晴。

清晨,我和金寶坐在龍江亭的石凳上,不知名的蟲子唱著歌,小鳥亮著它伶俐的嗓音,微風拂面,感覺很愜意。

我問金寶,上課的高品質是什麼?

金寶脫口而出,靜悄悄呀!

我說我們的音頻錄音裡有很多你的笑聲喲。

金寶點了點頭,意識到問題所在。

今天老師會和我們分享哪味草藥呢?

每天我們都是滿滿的期待滿滿的收穫。

老師問我們昨天講梔子這味草藥可以評多少分?

我們有人說99分,有人說100分,有人笑而不語。

老師說昨天的都是零分,今天是100分,光輝的過去像塵埃,迎著今天的朝陽才是未來。

我們要具有一切從零開始的能力。

就像蜘蛛網被風吹壞,蜘蛛們仍不停歇不怕失敗繼續織網。

從零開始的精神,比一切成就都管用。

是啊,有些人失敗後從此一蹶不振,而有些人哪裡跌倒,就從哪爬起來,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從而成為東方不敗。

老師每講一味新草藥,都會先給我們複習昨天所講的內容加深我們的印象。

因為他知道我們聽完課後,筆記就不會再翻,學習草藥在於量,同時也要有質,溫故而知新,這是老師不斷強調的學習方法。

今天老師講到的草藥叫刺菠,當地人叫三月菠,因為它的果實在農曆三月份左右盛產,小紅果酸酸甜甜,味道絕不亞於桑椹。

一提起這果實,我就特來精神,因為在今年陽曆五月份的時候,我帶女兒回到山裡和婆婆拔紅殼竹筍的時候,漫山遍野都是刺菠,紅紅的果實,大的真有像小燈籠(誇張了)的感覺。

我和女兒在山上敞開肚皮吃了不少,熟透了的刺菠果實特甜,還散發著誘人的果實清香。

當時根本就不知道它還有藥用價值,也叫不上名字,只知道這果實味道特好!

今天聽老師這麼一講,才發現它的藥用價值很廣泛。

莖細弱,有刺,有柔毛,花開白色,喜歡長在山坡,野地草叢中,給人一種與世無爭的感覺,遠離人們的視線。

它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消腫涼血的功效。

金昌叔家的孩子,不管是肚子痛,還是高熱發燒,昌叔從不抱孩子去醫院輸液。

他說孩子生病發燒肚子痛就兩個原因,第一吃天涼太撐,第二不消化,食物全部囤積在胃腸裡發熱而引發發燒。

這時,昌叔就會去房前屋後,採上一把刺菠,算盤子(又稱野南瓜,山金色刮,饅頭果,是退燒,消化不良的神奇藥),搗爛用第一泡洗米水熬水,兌糖喝下去就退燒,止肚子痛。

這方子,昌叔反覆臨床運用了二三十年,收到的效果也是有口皆碑。

老師說,一個方子用得好,可以保一方小孩的身體健康,保一生平安。

像咽喉疼痛,牙痛,頭痛,用刺菠根加上引經藥各20克, 搗爛煎水喝就有效果。

特別是蛀牙疼痛入骨,用刺菠根,兩面針各20克,煎水含漱,止痛效果不可思議。

因為兩味藥都帶刺,帶刺的植物有三大特點:見腫消,見風驅,見痛止。

這是帶刺植物的共通性,把握好此共性,天下帶刺的植物都可以唯我們所用。

刺菠治療尿道結石,鮮為人知,車前草可利小便,結石的破開需要用帶刺的植物,用刺菠,刺莧(在珍仔圍,有專門種植刺莧,出售給香港人,因為香港人很喜歡用此草治療膽囊炎,肝炎,結石)搗爛後,煎水喝。

體內的結石被開破後自動碎掉,然後,利用車前草一點點排出體外。

所以中醫用草藥先碎石,再排石的思路,絕不亞於西醫的機器碎石。

現在頸肩腰腿疼,風溼痺症非常普遍,用刺菠根曬乾泡高濃度的白酒。

七天後,就可以用,怎麼用?

頸酸就把藥酒拍在頸部周圍,然後用空心掌或空心拳在局部不停地拍打,直至皮膚發紅。

腰酸的話,也用此法。

如果會喝酒,可喝上一杯此藥酒,對一切局部腫痛都有效果。

另外,對於肝炎轉氨酶偏高,扁桃體炎,頸部淋巴結髮炎,刺菠都有很好的效果。

小孩食積,長時間挑擔後導致肩部皮膚破損發炎,刺菠的治療效果看得見。

老師說,我們學醫之人,每天都要有一個定課。

每天30-50個伏地挺身,不簡單堅持三到五年,就不一樣。

第一有持之以恆的精神,第二功力上去了,第三從事推拿工作有體魄,有體力。

學習任何一門技術,不是比誰學得快,而是比誰堅持得久。

每天30-50個伏地挺身,堅持3-5年,汗,我連三個伏地挺身都做不起來。

我想問,可以用背後七顛百病消來代替嗎?

答,可以,必須每日堅持200下。

這兩天義診,老師除了開處方,用草藥,還會教病人做一些簡單的健身方法。

今天有兩個頸椎肩疼的,老師用拍打法為他們治療。

老師說,治病要不拘用藥,還要會外治之法,拍打,按摩,導引,吐納都可用上。

兩個病人在老師空心拳拍打下,皮膚很紅,但拍完之後,她倆都說肌肉沒那麼僵硬酸疼感,肩頸處熱辣辣地,但也挺暖和。

老師說,用刺菠根曬乾後泡酒,七天後就可以使用這藥酒,自己拍打,或者請家人幫忙,不一定非得吃藥。

我們看後,也開始香附拍打起來,雖然動作不嫻熟,拍起來生疼,但我們會找到適合讓被拍者舒適的力道。

老師準備開展拍打治病方案。

我們又多學到一招,可讓人不吃藥,治好病的拍打法。

下午,去到農場,田的溝渠裡還有未完全利出去的水。

老師用鏟子把溝渠又修通了一遍,水慢慢地被利出裡溝。

老師指了指路的一邊,對我們說,現在下午過來,我們先把未開荒的田裡雜草割下,到時,我們會把這條路加寬,種上木瓜,宣木瓜入肝,治腳氣並水腫,咋就冒出我腦中呢?當然此木瓜非彼木瓜,我們要種的是水果木瓜,而不是藥用木瓜。

木瓜樹下,我們會放一排石凳,方便我們休息。

我們聽後,點點頭,以後過來農場,就不會覺得老師道路很平整光滑。

老師接著又問我們,你們還記得早上杏林春滿的故事嗎?

三國時期,著名中醫大夫董奉,每天免費為人治病,經常手到病除,病人要給他送禮,他堅決不收,只要求病人在他門前種一顆杏樹,時間長了,他房子周圍種上了10萬棵杏樹,這片林被稱為杏林。

春天花開十分漂亮,每逢杏子熟時節,董奉張榜公告,凡是到此買杏者,不收銀錢,而是用稻穀換取,一鬥稻穀換一鬥杏。

董奉又將用杏換來的稻穀全部用來救濟貧民百姓。

老師講完後說,你們談談董奉杏林春暖這故事的想法。

金寶說,我們醫者要向董奉學習,學習他的醫術與大愛。

靚姐說,醫者要心懷天下蒼生。

小美說,現在全國各地,有很多大藥房就是以杏林春暖作為招牌,同樣意味著,藥價親民,童叟無欺。

我不吭聲,因為我要說的都給他們說了。

老師說,道無術不行,術無道不久,董奉之所以為被我們後人所稱頌,甚至提到董奉,就會想到杏林春滿,看到杏林春滿就會想到董奉。

除了他醫術高明,心懷天下外,還有精神,品德醫技的修行。

道是術的基礎,術是道的表現,有道才能成更高的術。

而精神,品德就是道,道法自然,即是道應該合乎人理,天理。

你們平時要多讀聖賢書,提高道與德的修行,每一味草藥都要深入地去研究,你們為人治病時才能夠運籌帷幄。

我們聽後點點頭。

天綠草經過前段時間的鋤草,鬆土,培土,長勢喜人,有些還開出細小而鮮豔的花來。

老師說,紅薯藤和天綠香,你們可以摘回去煲湯涼拌著吃,過段時間,我們可以買一些蔬菜種子過來,到時就有綠色無公害的青菜食用了。

我說,種小白菜吧,要不種紅菜苔也好。

老師說,你們喜歡吃什麼菜就種什麼菜,到時把種子買來給你們種,看你們誰的青菜種得好!

我們聽後都哈哈地笑了。

天黑了,我們收拾好工具回去。

路口,靚姐說,別做飯了,我們一起去吃五經富的特色拌麵,味道挺不錯的!

嗯,難得有人陪著晚上吃麵,就腐敗一回吧.

相關焦點

  • 董奉與杏林
    在民間華佗名氣最大,因為他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寫進了《三國演義》,而在沒有網絡、電視的古代,百姓平時茶餘飯後的談資,就是這小說中口口相傳的故事;而在醫學界,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當然是張仲景,其他兩位沒有留下醫學著作,張仲景寫下了中醫四大經典的《傷寒雜病論》,被後世醫家尊稱「醫聖」。而董奉留給我們的是杏林,杏林代表了醫界,杏林又代表了高尚的醫德,杏林更代表了高超醫術。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杏林的故事。
  • 「杏林」是中醫學術界的名稱,出自江西廬山,廬山真的有杏林嗎?
    「杏林」是中醫的名稱,人們用「杏林春暖」、「譽滿杏林」等詞來讚美醫德高尚的醫生,有的醫院甚至以「杏林」命名,有的醫案匯篇也叫《杏林醫案》,杏林和醫生關係如何?杏林與董奉有關,董奉(220-280),福建福州長樂古懷鎮人,相傳董奉醫術高超,與當時的華佗、張仲景齊名,被稱為「建安三神醫」,據《三國志土燮傳》記載,膠州刺史杜燮三日前去世,即將下葬,董楓聽到這個消息,就把三粒藥丸塞進杜燮的嘴裡,讓家人搖著杜的頭,過了一會兒,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去世三天的杜燮睜開眼睛,像做夢一樣看著親人。
  • 2020寧夏公務員考試備考文化常識——杏園、杏林、杏壇
    2.杏林   「杏林」是中醫界常用的一個詞彙,該詞產生於漢末。醫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杏林之家」即指一家人都是醫術高超的醫生。   據傳東漢時期福建籍醫生董奉,與張仲景、華佗齊名號稱「建安三神醫」。
  • 《佛州漢唐跟診日誌》作者林大棟見證倪海廈中醫傳承
    近日,倪海廈弟子林大棟撰寫的紀實作品《佛州漢唐跟診日誌—師從倪海廈先生見聞錄》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正式出版。隨著圖書出版拉開帷幕的還有一項中醫界盛舉,以紀念經方大師倪海廈為主題的「見證倪師傳承」活動正式啟動,中醫同道可以通過關注「深圳問止中醫」公眾號,點擊「見證倪師傳承」頁面參與紀念活動,主辦方將每日隨機抽取10名傳承者贈送《佛州漢唐跟診日誌—師從倪海廈先生見聞錄》書籍,以網絡薪火相傳的形式讓更多中醫同仁見證倪海廈精神、了解倪海廈學術,感受源自倪海廈思想的中醫人工智慧技術,傳承中國中醫瑰寶。
  • 醫德高尚,中醫大家,歷史名醫的得操
    隨著肺炎疫情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對中醫比較重視起來,在多數人的眼中中醫是神秘的,總是充滿著一些玄幻色彩,然而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中醫的作用明顯超出了人們的想像,那麼我國中醫的發展史是怎樣的呢?中醫是我國5000年文化的瑰寶,目前有部分人認為中醫是不可靠的,我並不知道這是從什麼方面考證的結果,但很明顯這種說法是沒有道理的,我國古代上到達官貴人下到販夫走卒,凡是有了一些疾病,都是通過中醫治療的,能夠傳承幾千年之久,也證明了它確實有著一定的獨到之處。
  • 林必忠:杏林「藥王」
    作者 林必忠據西晉陳壽《三國志·吳志》與東晉葛洪《神仙傳》記載:東漢建安年間的中醫名家董奉,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為人治病,不受謝,不受禮,只要求治癒者在他房前栽杏樹作為紀念。重症愈者種五株,輕者一株。人們非常感謝他,送他「譽滿杏林」「杏林春暖」等與杏有關的匾額。這些讚譽之詞成為醫術高明的雅稱。唐代著名醫藥家孫思邈,重視醫德,堪稱典範。在他的醫學巨著——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千金方》中,對病人「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聲言:「人命至重,有貴千金。」孫思邈認為,醫生須以解除病人痛苦為唯一職責,其它則「無欲無求」。
  • 丁一一《那時杏林春暖》開機 挑戰雙重性格女醫師
    近日,演員丁一一新劇《那時杏林春暖》在寧波象山影視城開機,丁一一在劇中飾演端莊美麗的女醫師依華。此次出演新劇,是丁一一第二次出演古裝劇,此前,她在《親愛的藥王大人》中通過出色的表演得到了觀眾們的認可,而出演新劇《那時杏林春暖》即是對故事的認可也是對角色的喜愛。
  • 古風醫戀劇《那時杏林春暖》開機,無二影業再添「反差甜」力作
    無二影業(寧波)有限公司製作的中醫題材古風愛情網絡劇《那時杏林春暖》在寧波象山影視城正式開機。本劇由嚴紹根先生、火雲先生共同擔任總製片人。同時需要特別感謝寧波市影視協會、象山影視城在拍攝過程中給予的全程支持。本次拍攝無二影業聘請了行業內資深導演古川擔任本劇的總導演,聯合導演則由經驗豐富的新生代導演巴晨旭擔任,兩位導演強強聯合,之後必當為觀眾呈現出一部完美的影視作品。
  • 「杏林」與「杏壇」一字之差,所指的並不是一回事
    在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之際,衷心感謝奮戰在疫情前線的醫護工作者,人民不會忘記,祖國不會忘記,杏林們忘我的犧牲精神將載入史冊。這裡的「杏林」,指的就是醫護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有一個詞「杏壇」,「杏林」、「杏壇」一字之差,但其意思卻差別很大,雖然都與杏樹有關,但所指的並不是一回事,而是兩個不同的職業。「杏林」原是中醫學界的代稱,也是常用的一個詞彙,典出東漢時期福建籍醫生董奉。
  • 河北保定萬寶堂:門面的「杏林」、「橘井」,你知道是啥意思麼
    五開間的店面房,木製的朱色門窗,浸透著歲月的滄桑和成熟,與人們觀念當中的一種共識不謀而合——中醫的一切,就是越老越值錢。「H」型建築兩端高起處應該是辦公或生活用房吧,中間凹陷部是一個平臺,前端設有護欄。整體建築的這種設置給人以放鬆、通透的感覺——現在人如果再設計店面,絕對是不會這樣來的,畢竟空間有限啊,捨不得這麼幹!
  • 文史知識:「杏林」與「杏壇」的區別
    有人好奇,「杏林」與「杏壇」是不是一回事,本人通過查詢資料說一點自己的見解,權當探討。首先,這個「杏林」是用於醫學界的。中醫學源遠流長,其中「杏林」一詞在民間有著崇高的美譽度,稱頌醫家高尚的醫德醫風常用「杏林春暖」、「譽滿杏林」來形容,將技藝精湛的國醫大夫譽為「杏林大師」,那麼這個「杏林」佳話出自何處呢? 它最早來源於東晉著名的道士、煉丹家和醫藥家葛洪所寫的《神仙傳》。
  • 杏林春暖泰安堂—江岸區泰安堂中醫診所
    武漢江岸區有一家中醫診所叫泰安堂,進入江岸區逢人一問就知道了位置所在,或許您會問道,一家診所有這麼大的名氣嗎?回答是肯毋庸置疑的!   走進泰安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醫國粹」四個字,這裡的調理項目都是按照傳統中醫的六大法寶進行的。
  • 中醫跟診日記2第48天:能夠四通八達的葛根
    第48天,2017年9月12日,星期二,晴。我問,老師,該怎麼辦呢?我女兒由我媽媽照顧,我真的有些不放心。
  • 省中醫院「杏林尋寶」12年,今年8種中醫絕技羊城亮相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 通訊員 查冠琳 莊映格 何明坤)11月12日,「杏林尋寶——第十二屆全國中醫藥特色技術演示會」在羊城上演,延續以往11屆演示會的精彩,中醫特色絕技登臺亮相。2009年,廣東省中醫院啟動了「杏林尋寶」活動,廣邀有一技之長、掌握特色療法的名家能人到現場展示交流。此後,省中醫院更加系統、全面、深入地開始了大江南北中醫特色療法的尋寶曆程,並專門成立傳統療法中心,承接尋回來的寶。杏林尋寶活動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民間獻寶人前來,成為醫院挖掘中醫特色療法的重要渠道,以及搶救散落在民間瀕臨失傳中醫絕活的有效途徑。
  • 「那時杏林春暖」來襲,男主王浩歌曾演「雙世寵妃」?女主丁一一引...
    "那時杏林春暖"來襲,男主王浩歌曾演"雙世寵妃"?#雙世寵妃3#近日,又有一部愛情劇殺青了,這是一部古裝甜寵劇,它就是《那時杏林春暖那這樣就沒有什麼看點了,從官方透露出的消息可以看到,這部劇除了甜甜的愛情,還會將中醫結合進來,女主角是個聰明睿智的醫生,而男主角則是她的病患,兩個人之間碰撞出的火花還是蠻讓人期待的。飾演女主角的就是丁一一了,這個女孩子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是出道之後已經出演過不少的電視劇了,最出名的就是《親愛的藥王大人》了,在劇中可愛單純的板藍根仙獲得了很多觀眾的喜愛。
  • 牧愚跟診日記:虛勞病一例
    前兩天碰到老客戶楊阿姨,有大半年沒有見過了,雖然依舊瘦,但精神狀態很好,跟去年4月開始就診的時候判若兩人,開朗多了。
  • 【中醫典故】董奉治好瘋癲得嬌妻
    屈縣令曾聽聞過董奉許多神奇故事,便擱下公務,放下尊嚴,親自來到龍門溝杏林草堂,懇請董奉施法救治堂妹,並鄭重許諾,若能將病治好,便將堂妹許配董奉為妻,侍奉於草堂。董奉說,修道之人行醫濟世乃是本分之事,豈需私利交換,於是隨縣令一同來到鄱陽屈府。
  • 兒童劇《山海經·杏林傳說》藝術教育實踐系列課程暨啟動儀式在京...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0年度資助項目,兒童劇《山海經·杏林傳說》藝術教育實踐系列課程暨啟動儀式日前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舉行。《山海經·杏林傳說》是融合藝術策劃並製作的《山海經》經典神話兒童舞臺劇系列的第二部,延續了第一部《比翼鳥》的創作思路,依然以中華傳統文化典籍《山海經》作為素材來源,選取其中具有教育性和啟發性的內容,運用傳統樂舞的元素加以藝術性的舞臺形式進行創作,寓教於樂的予以呈現。
  • 傳統的中醫藥為什麼被稱為「杏林」?
    神醫董奉因為他是和華佗、張仲景齊名的「建安三大神醫」之一!中醫藥行業千百年以來被稱為「杏林」,竟然也是由於他的原因!四天之後,杜燮開始對家人說起了他斷氣之後的經歷。就這樣,杜燮供奉了董奉有一年左右。終於有一天,董奉來向杜燮辭行。杜燮哭著苦苦挽留,董奉也不答應。杜燮又想送給董奉一艘大船,董奉笑著說,「我一個人,哪裡用得著什麼大船?只要一口棺材就行!」第二天中午,董奉突然就死了。杜燮把他收殮進棺材,好好地安葬了。
  • 中醫跟診日記2第98天:神通廣大的小柴胡湯與千講萬論計劃
    第98天,2017年11月1日,星期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