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天,2017年8月31日,星期四,晴。
清晨,我和金寶坐在龍江亭的石凳上,不知名的蟲子唱著歌,小鳥亮著它伶俐的嗓音,微風拂面,感覺很愜意。
我問金寶,上課的高品質是什麼?
金寶脫口而出,靜悄悄呀!
我說我們的音頻錄音裡有很多你的笑聲喲。
金寶點了點頭,意識到問題所在。
今天老師會和我們分享哪味草藥呢?
每天我們都是滿滿的期待滿滿的收穫。
老師問我們昨天講梔子這味草藥可以評多少分?
我們有人說99分,有人說100分,有人笑而不語。
老師說昨天的都是零分,今天是100分,光輝的過去像塵埃,迎著今天的朝陽才是未來。
我們要具有一切從零開始的能力。
就像蜘蛛網被風吹壞,蜘蛛們仍不停歇不怕失敗繼續織網。
從零開始的精神,比一切成就都管用。
是啊,有些人失敗後從此一蹶不振,而有些人哪裡跌倒,就從哪爬起來,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從而成為東方不敗。
老師每講一味新草藥,都會先給我們複習昨天所講的內容加深我們的印象。
因為他知道我們聽完課後,筆記就不會再翻,學習草藥在於量,同時也要有質,溫故而知新,這是老師不斷強調的學習方法。
今天老師講到的草藥叫刺菠,當地人叫三月菠,因為它的果實在農曆三月份左右盛產,小紅果酸酸甜甜,味道絕不亞於桑椹。
一提起這果實,我就特來精神,因為在今年陽曆五月份的時候,我帶女兒回到山裡和婆婆拔紅殼竹筍的時候,漫山遍野都是刺菠,紅紅的果實,大的真有像小燈籠(誇張了)的感覺。
我和女兒在山上敞開肚皮吃了不少,熟透了的刺菠果實特甜,還散發著誘人的果實清香。
當時根本就不知道它還有藥用價值,也叫不上名字,只知道這果實味道特好!
今天聽老師這麼一講,才發現它的藥用價值很廣泛。
莖細弱,有刺,有柔毛,花開白色,喜歡長在山坡,野地草叢中,給人一種與世無爭的感覺,遠離人們的視線。
它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消腫涼血的功效。
金昌叔家的孩子,不管是肚子痛,還是高熱發燒,昌叔從不抱孩子去醫院輸液。
他說孩子生病發燒肚子痛就兩個原因,第一吃天涼太撐,第二不消化,食物全部囤積在胃腸裡發熱而引發發燒。
這時,昌叔就會去房前屋後,採上一把刺菠,算盤子(又稱野南瓜,山金色刮,饅頭果,是退燒,消化不良的神奇藥),搗爛用第一泡洗米水熬水,兌糖喝下去就退燒,止肚子痛。
這方子,昌叔反覆臨床運用了二三十年,收到的效果也是有口皆碑。
老師說,一個方子用得好,可以保一方小孩的身體健康,保一生平安。
像咽喉疼痛,牙痛,頭痛,用刺菠根加上引經藥各20克, 搗爛煎水喝就有效果。
特別是蛀牙疼痛入骨,用刺菠根,兩面針各20克,煎水含漱,止痛效果不可思議。
因為兩味藥都帶刺,帶刺的植物有三大特點:見腫消,見風驅,見痛止。
這是帶刺植物的共通性,把握好此共性,天下帶刺的植物都可以唯我們所用。
刺菠治療尿道結石,鮮為人知,車前草可利小便,結石的破開需要用帶刺的植物,用刺菠,刺莧(在珍仔圍,有專門種植刺莧,出售給香港人,因為香港人很喜歡用此草治療膽囊炎,肝炎,結石)搗爛後,煎水喝。
體內的結石被開破後自動碎掉,然後,利用車前草一點點排出體外。
所以中醫用草藥先碎石,再排石的思路,絕不亞於西醫的機器碎石。
現在頸肩腰腿疼,風溼痺症非常普遍,用刺菠根曬乾泡高濃度的白酒。
七天後,就可以用,怎麼用?
頸酸就把藥酒拍在頸部周圍,然後用空心掌或空心拳在局部不停地拍打,直至皮膚發紅。
腰酸的話,也用此法。
如果會喝酒,可喝上一杯此藥酒,對一切局部腫痛都有效果。
另外,對於肝炎轉氨酶偏高,扁桃體炎,頸部淋巴結髮炎,刺菠都有很好的效果。
小孩食積,長時間挑擔後導致肩部皮膚破損發炎,刺菠的治療效果看得見。
老師說,我們學醫之人,每天都要有一個定課。
每天30-50個伏地挺身,不簡單堅持三到五年,就不一樣。
第一有持之以恆的精神,第二功力上去了,第三從事推拿工作有體魄,有體力。
學習任何一門技術,不是比誰學得快,而是比誰堅持得久。
每天30-50個伏地挺身,堅持3-5年,汗,我連三個伏地挺身都做不起來。
我想問,可以用背後七顛百病消來代替嗎?
答,可以,必須每日堅持200下。
這兩天義診,老師除了開處方,用草藥,還會教病人做一些簡單的健身方法。
今天有兩個頸椎肩疼的,老師用拍打法為他們治療。
老師說,治病要不拘用藥,還要會外治之法,拍打,按摩,導引,吐納都可用上。
兩個病人在老師空心拳拍打下,皮膚很紅,但拍完之後,她倆都說肌肉沒那麼僵硬酸疼感,肩頸處熱辣辣地,但也挺暖和。
老師說,用刺菠根曬乾後泡酒,七天後就可以使用這藥酒,自己拍打,或者請家人幫忙,不一定非得吃藥。
我們看後,也開始香附拍打起來,雖然動作不嫻熟,拍起來生疼,但我們會找到適合讓被拍者舒適的力道。
老師準備開展拍打治病方案。
我們又多學到一招,可讓人不吃藥,治好病的拍打法。
下午,去到農場,田的溝渠裡還有未完全利出去的水。
老師用鏟子把溝渠又修通了一遍,水慢慢地被利出裡溝。
老師指了指路的一邊,對我們說,現在下午過來,我們先把未開荒的田裡雜草割下,到時,我們會把這條路加寬,種上木瓜,宣木瓜入肝,治腳氣並水腫,咋就冒出我腦中呢?當然此木瓜非彼木瓜,我們要種的是水果木瓜,而不是藥用木瓜。
木瓜樹下,我們會放一排石凳,方便我們休息。
我們聽後,點點頭,以後過來農場,就不會覺得老師道路很平整光滑。
老師接著又問我們,你們還記得早上杏林春滿的故事嗎?
三國時期,著名中醫大夫董奉,每天免費為人治病,經常手到病除,病人要給他送禮,他堅決不收,只要求病人在他門前種一顆杏樹,時間長了,他房子周圍種上了10萬棵杏樹,這片林被稱為杏林。
春天花開十分漂亮,每逢杏子熟時節,董奉張榜公告,凡是到此買杏者,不收銀錢,而是用稻穀換取,一鬥稻穀換一鬥杏。
董奉又將用杏換來的稻穀全部用來救濟貧民百姓。
老師講完後說,你們談談董奉杏林春暖這故事的想法。
金寶說,我們醫者要向董奉學習,學習他的醫術與大愛。
靚姐說,醫者要心懷天下蒼生。
小美說,現在全國各地,有很多大藥房就是以杏林春暖作為招牌,同樣意味著,藥價親民,童叟無欺。
我不吭聲,因為我要說的都給他們說了。
老師說,道無術不行,術無道不久,董奉之所以為被我們後人所稱頌,甚至提到董奉,就會想到杏林春滿,看到杏林春滿就會想到董奉。
除了他醫術高明,心懷天下外,還有精神,品德醫技的修行。
道是術的基礎,術是道的表現,有道才能成更高的術。
而精神,品德就是道,道法自然,即是道應該合乎人理,天理。
你們平時要多讀聖賢書,提高道與德的修行,每一味草藥都要深入地去研究,你們為人治病時才能夠運籌帷幄。
我們聽後點點頭。
天綠草經過前段時間的鋤草,鬆土,培土,長勢喜人,有些還開出細小而鮮豔的花來。
老師說,紅薯藤和天綠香,你們可以摘回去煲湯涼拌著吃,過段時間,我們可以買一些蔬菜種子過來,到時就有綠色無公害的青菜食用了。
我說,種小白菜吧,要不種紅菜苔也好。
老師說,你們喜歡吃什麼菜就種什麼菜,到時把種子買來給你們種,看你們誰的青菜種得好!
我們聽後都哈哈地笑了。
天黑了,我們收拾好工具回去。
路口,靚姐說,別做飯了,我們一起去吃五經富的特色拌麵,味道挺不錯的!
嗯,難得有人陪著晚上吃麵,就腐敗一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