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 通訊員 查冠琳 莊映格 何明坤)11月12日,「杏林尋寶——第十二屆全國中醫藥特色技術演示會」在羊城上演,延續以往11屆演示會的精彩,中醫特色絕技登臺亮相。
當天演示會共8個特色療法分成三組呈現,分別是經典與創新——氣機調平綜合療法、道醫針法與人迎脈口脈法、經絡診察;探新與發秘——四維立體針療法、乳腺解結法;獨家與傳承——踩蹺療法、整骨導引術、火功推拿。
廣東省中醫院名譽院長呂玉波介紹,上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省中醫院就開始到處尋找和挖掘安全有效的特色療法。2009年,廣東省中醫院啟動了「杏林尋寶」活動,廣邀有一技之長、掌握特色療法的名家能人到現場展示交流。此後,省中醫院更加系統、全面、深入地開始了大江南北中醫特色療法的尋寶曆程,並專門成立傳統療法中心,承接尋回來的寶。
杏林尋寶活動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民間獻寶人前來,成為醫院挖掘中醫特色療法的重要渠道,以及搶救散落在民間瀕臨失傳中醫絕活的有效途徑。很多過去只存在於文獻記載中的、或流傳於民間的療法,在急危重症、專科專病、疑難雜病、治未病等各個領域得到推廣應用,發揮其臨床療效。同時,醫院建立傳統療法中心、中醫經典科,承接杏林尋寶活動尋回來的中醫絕活,而這些簡、驗、廉、便的中醫特色療法、適宜技術也易於在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受到廣大市民歡迎。
據悉,目前杏林尋寶活動已累計梳理全國中醫藥特色技術415餘項,實地走訪212項,共有126項上臺展示。醫院通過跟師、進修、辦培訓班等方式引進53項特色療法,其中組織跟師42項,培養院內繼承人310餘人次,為其中18名老師建立名醫工作室,為其中7項特色療法組建了中醫特色療法專業小組,通過標準化、規範化、人才培養,使一批特色療法在廣東省中醫院生根發芽。12年來,形成杏林尋寶相關專著62部,相關課題研究102項(其中省部級課題42項,廳局級課題35項),發表相關論文151篇。
三組八個特色療法
一、經典與創新
1、但楊標·氣機調平綜合療法
獻寶人但楊標帶來的是「氣機調平綜合療法」,他還原《黃帝內經》針法所用寸口人迎陰陽脈法,將針、灸、藥、砭、導引療法總結為「氣機調平綜合療法」,以醫者自身內觀導引,針刺調節,以灸溫補、以藥調和,以患者的氣機快速調平為功,治療方法安全,見效快,效率高,成本低,能快速緩解病患痛苦。
2、祝勇·道醫針法與人迎脈口脈法
獻寶人祝勇帶來的是「道醫針法與人迎脈口脈法」,身為武當道醫傳人的祝勇,應用武當道醫技術調理各種疑難雜症,尤其對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等具有良好的療效。
3、張僑文·經絡診察
獻寶人張僑文帶來的手法是「經絡診察」,「用針者,必先察其經絡之實虛,切爾循之,按而彈之。」可見,經絡診察如此關鍵。王居易(1937-2017年)是北京市著名經絡醫學專家,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薪火傳承「3+3」工程名醫傳承工作站專家,首都國醫名師。從事中醫針灸五十餘年,構建了「經絡醫學」體系,包括 「經絡診察法」。它是通過審、切、循、按、捫五種方法對人體的十四經進行診察、辨識,並根據所獲信息指導醫者對經絡進行相應的調整,使機體達到陰平陽秘的狀態。張僑文為加拿大籍華人,王居易的入室弟子之一,長期從事針灸臨床工作和恩師的學術推廣工作,整理出版王居易針灸學專著若干。
二、探新與發秘
1、李季·四維立體針療法
獻寶人李季帶來的是「四維立體針療法」,四維立體針療法創始人李民,以陰陽學說和整體觀為基礎,以胚胎學、全息等理論為指導,一步步總結出立體頭骨針和立體手骨針。自幼跟診於李民的李季,經多年學習與實踐,臨床經驗豐富,對四維立體針療法的臨床應用以及授課量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2、譚志飛·乳腺解結法
獻寶人譚志飛帶來的是「乳腺解結法」。他曾先後學習過多派主流手法、針法等,臨床中以古中醫理念為指導,結合現代醫學體系指導中醫外治手法、正骨、針術、艾灸、藥敷等診治各種疑難疼痛性疾病及內、兒、婦科等相關雜症,尤其擅長診治婦科乳腺疾病。
三、獨家與傳承
1、國家臣·踩蹺療法
獻寶人國家臣帶來的是「踩蹺療法」,踩蹺療法是在《黃帝內經》中曾經提到的療法。作為中醫藥世家傳人的國家臣,利用雙足循經取穴,辨證施治,使受傷的組織恢復生理狀態,使失調的臟腑機能得到糾正。
2、雷春生·整骨導引術
獻寶人雷春生帶來的是「整骨導引術」,一部《葉問》電影讓大家對詠春拳有了濃厚的興趣,而雷春生正是把詠春中拳的基礎訓練活用於正骨。他通過整骨來調理經絡出入升降,跨界治療臟腑和經絡疾病。
3、袁開勇·火功推拿
獻寶人袁開勇帶來的是「火功推拿」,苗醫苗藥文化源遠流長,是中醫學的一部分。火功推拿,源於貴州當地苗族療法,又與中醫融合,用火又用藥是其中一個亮點。袁開勇,他將藥火酒和推拿手法合而為一,用火功推拿以達到松筋動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