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廣東省中醫院超五千人排隊做天灸!今年老人孩子格外多

2020-12-20 瀟湘名醫

南都訊 記者董曉妍 實習生鄭緯浩 通訊員宋莉萍 孔抒帆 7月16日入伏,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大戲」嶺南傳統天灸又拉開了序幕!享有「南粵杏林第一家」美譽的廣東省中醫院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適宜推廣技術基地。今年疫情影響,省中醫院開放小程序預約,當日預約+現場市民超5000人,老人孩子格外多。

據悉,自1984年大規模開展嶺南傳統天灸療法以來,每年天灸人次均達20餘萬。

今年新變化:穴位方面有調整,老人孩子格外多

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李滋平提到,受疫情的影響,廣東省中醫院這次的「天灸」活動更加重視機體的保健,在天灸的穴位方面也做了很多調整。這次廣東省中醫院選擇了更多健脾益氣的穴位,例如足三裡、三陰交、大椎等穴位,幫助增強大家的抵抗力。

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人的毛孔在三伏天是開放的,穴位貼敷更容易吸收,療效也更好,是補充人體陽氣的最好時機。除了穴位貼敷以外,李主任也建議市民回到家中做個艾灸、穴位按摩、泡泡腳,以達到補陽的效果。

「今年比往年有更多的老人小孩,也就是抵抗力比較差的群體來參加到這次的『天灸』活動中來,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李滋平也提到,今年非常多的小朋友來參加這次天灸活動,但從中醫醫師的角度出發,他是不建議兩歲以下的小朋友參與穴位貼敷的。兩歲以上的小朋友可以參與穴位貼敷,但是要注意不同年齡段的小朋友,最佳的貼敷時長也是不同的。三到六歲的孩子,貼敷的時間要控制在10分鐘左右;七到十二歲的孩子,貼敷的時間最長不能超過15分鐘;十三歲以上的孩子,可以貼敷二十分鐘左右。

而老人貼藥,也應儘量將時間控制在45-50分鐘,不能超過一個小時。「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穴位貼敷時間越長越好,貼敷的穴位越多越好。然而實際上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病灶不同,醫院也會選擇不同的穴位去進行貼敷。一般來說,醫院最多根據三種病灶來進行貼敷,如果貼敷的穴位過多,容易引起穴位疲勞、經絡疲勞,影響療效。」

首開小程序預約,初伏中伏末伏「三療程」

在現場,南都記者了解到今年首開小程序預約,但現場同樣也有慕名而來的市民。帶著孩子來做天灸的李女士說,自己以前也試過一兩次天灸。因為自己最近在上關於中醫養生的線上課,正好前幾天有提到天灸的療效和適用人群。而自己的孩子是過敏性體質有著過敏性鼻炎的毛病,所以覺得天灸對於改善孩子的過敏問題會有一定的效果。

李女士也提到,據她了解天灸要在初伏、中伏、末伏的日子裡分別做三次為一個療程,所以接下來兩次的天灸活動自己也會帶著孩子再來。如果說孩子的過敏體質和慢性病症有所改善的話,她也會推薦身邊的親朋好友來做天灸。

據悉,夏季是自然界中一年中最熱、陽氣最旺盛,根據中醫「寒者熱之」的治療原則,「冬病夏治」常用於治療平素身體偏虛以及風寒溼型痺症(疼痛)等中醫辨證為「陽虛」的患者。以最常見的冬病夏治療法傳統天灸為例,在不同藥物配方基礎上,主要的應用於:①肺系相關病症:鼻炎、慢性咳喘、慢性咽炎、虛人感冒等;②痛症:頸肩腰腿痛、膝骨性關節炎、風溼性關節炎、網球肘、胃痛、痛經等;③其他類:慢性腸炎、消化不良、慢性盆腔炎、夜尿症、遺尿等。

「冬病夏治」也可自行居家操作

據悉,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有穴位敷貼、穴位按摩、艾灸、針刺等等。

在家裡自己做艾灸的話,可以選擇關元、足三裡、湧泉這些補陽的穴位,只需拿一條艾條,點燃艾條後在距離穴位兩到三釐米的地方燻置,感受到溫熱後持續20分鐘左右,每周做一至兩次。穴位按摩也可以選擇差不多的穴位,每分鐘維持揉按20次左右,持續20分鐘至局部潮紅、有熱感,補陽效果就很好。而一周泡幾次腳,可以刺激腳底的湧泉穴,也能夠起到很好的補陽效果。

天灸也叫「發泡療法」,古代的「發泡療法」主要是針對老年人的慢性病治療。由於華南地區天氣悶熱,人們出汗較多,如果引發燙傷,傷口也更容易感染。飲食方面,李滋平建議貼敷完回家的市民也要注意,忌食辛辣、生冷、易過敏的食物,最好選擇一些溫和易消化的食物。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 2019今年入伏從哪天算起時間表
    入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夏至也屬於比較熱的時候,因此,有的人認為夏至就是入伏了。那麼,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嗎?2019入伏從哪天算起?今年哪天入伏哪天出伏?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嗎:  夏至不是入伏,但是入伏和夏至有關。
  • 入伏首日「三伏貼」貼敷火爆
    16日,鞍山市中醫院「三伏貼」開貼,現場人頭攢動,記者截稿時當日已經有1200多名市民來到現場進行貼敷,異常火爆。「近年來,人們對中醫養生的認識日益提高,很多人已經從冬病夏治貼敷『三伏貼』的過程中受益,免疫力進一步提高。」鞍山市中醫院副院長、中醫專家劉英軍介紹,參與貼敷大軍中老年人佔50%,不少是慢病患者。還有不少兒童和婦科患者也加入其中,親身體驗中國傳統醫學的養生效果。
  • 「天灸」的好時候來了,排出你身體的寒溼,疏通體內的淤滯……
    「三月裡的小雨,晰瀝瀝晰瀝瀝下個不停」,春天想要天灸,就算有心,老天爺也不做美啊!當然膀胱經上的穴位也不少,腎俞、肺俞、脾俞……單是這幾個俞穴也夠我們伺候半晌的,索性不管三七二十一了,管你多少穴位,管你多重要的穴位,咱們一起天灸之。就是把自己的背部,對著太陽直曬,曬的時候最好是穿上顏色比較深的衣服,這樣比較吸光,溫度也比較高。
  • 「三伏天」到來,入伏當天是晴天,伏天期間晴天多還是雨天多?
    入伏的意思是「三伏天」的第一天,每年的入伏時期都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間,今年的三伏天,和去年一樣,持續40天,算是比較長的時間,「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具體時間如下:初伏:7月16日-7月25日中伏:7月26日-8月14日末伏:8月15日
  • 今日入伏了 入伏吃什麼頭伏餃子了解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入伏了 入伏吃什麼頭伏餃子了解下 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一些簡要的詞語表示冷、暖、幹、溼等氣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二十四節氣的不足,如「三伏」「三九」等。專家介紹說,所謂「三伏」是頭伏(也叫初伏)、中伏(也叫二伏)和末伏(也叫三伏)的總稱,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 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圖片 今年的三伏天入伏出伏日曆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小暑期間正逢「三伏」的「頭伏」,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6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三伏是哪三伏?為什麼三伏天的英文翻譯是「熱成狗(Dog days)」?,一圖看懂2020三伏天那些事。天氣炎熱,注意防暑降溫。
  • 「三伏天」來了,入伏第一天是晴天,那往後是晴天多還是雨天多呢?
    今年的三伏天和去年的三伏天一樣,持續40天的時間,時間相對較長。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時間如下:初伏:7月16日7月25日。中伏:7月26日-8月14日。末伏:8月15日-8月24日。人們對農村伏天的天氣有許多看法。其中,說得最多的是兩點。伏天第一天的日子是晴天,另一種說法是陰雨天。不同地區的觀點是不同的。
  • 看看今年哪天入伏?
    今年啥時入伏呢?庚日的日期是有變化的,並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入伏日期總是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間。2020年6月21日正好是夏至節氣的開始,這一天的天幹地支紀年是庚子年 壬午月 乙未日,所以從今天開始往後查三庚日是入伏的頭一天,按照時間來推算今年的入伏日期是2020年07月16日。
  • 湖北中醫院開展大型義診惠及2000多市民
    4月8日,湖北省中醫院開展大型義診,全天免掛號費、贈送免費抗體檢測名額和防疫香囊,來自26個科室的80餘位專家為2365名市民一對一進行體質辨識、辯證開方,中醫恢復「望聞問切」獲得患者好評。在湖北省中醫院腎病科診室,巴元明教授通過觀察舌苔、耳聞、問詢和體格檢查等方式為患者問診。67歲的王先生患有腎衰、重度腎積水,在家人的陪伴下找到巴元明教授複診。「我在今年年初找到巴教授,通過中西醫治療效果還不錯。2月新冠肺炎爆發,武漢封城,我住在仙桃,出門不便,中途病情加重了一次,喝的中藥也沒了,真的是心急如焚」,王先生說。
  • 入伏的早餐,孩子就饞這碗面,清爽可口,吃飽整個人精神,很活力
    入伏了,頭伏,大熱天要來了,希望別的地區雨量緩慢點,祈禱一切好。我們浙南這邊還行,就是颱風各種在形成中,害怕到時候暴風驟雨。現在早上還不算很熱的,給孩子做早餐還可以的,孩子在晚上提議吃開胃的面,剛好老家帶回一小壇鮮的酸菜,我們這邊也叫鮮鹹菜,比起鹹菜來說,這種很清爽,不鹹,屬於酸爽的。
  • 德州市中醫院可以預約了!
    2020年冬病冬治三九貼時間快要到了,德州市中醫院根據多年經驗,研製獨特穴位三九貼敷秘方,治療哮喘、風溼腰腿痛、慢性胃炎等疾病療效顯著,價格費用低,三九貼操作簡便,不僅可以鞏固三伏貼療效,更對白領上班族亞健康調理及中老年人冬季養生有很大裨益
  • 省中醫院的神奇「傷一」 老外拿著保鮮盒排隊買
    因全是手工調製,有時病人太多,排隊太長,外地患者每次都要求購買50-100張,醫務人員曾想提出日常「限購兩周用量」的規定,後考慮到外地病人眾多,如此限制不知道要增加多少患者的往返路費,又把這一規定取消了。因此製作膏藥的工作人員只好馬不停蹄、手工調製不輟。
  • 102歲老人刷新患者年齡紀錄,區中醫院助其再次行走!
    骨傷二科通過與麻醉科等4個科室協作,為一名102歲老人成功施行手術,手術時間僅為15分鐘。術後當天即能坐立,第2天即能下地站立,第3天即可行走。該手術的成功實施再次刷新該院此類手術患者年齡紀錄。 餘婆婆今年102歲,不慎從家中沙發滑下摔傷,當即左髖部疼痛,活動受限,不能行走,隨即被當地醫院診斷位股骨頸骨折
  • 凌晨排隊5小時,多數急診!這病崑山正高發,大人小孩全遭殃
    家住崑山的一位家長網友爆料稱近日她帶著流感高燒的孩子來到醫院排隊但即便掛了急診孩子看病足足等了五個小時12月29日,據崑山論壇網友「 ztdream0632 」發帖爆料:崑山某醫院晚上急診兒科看看候診數量
  • 你以生命相託,我必全力以赴——晉中市中醫院骨二科為百歲老人骨折...
    你以生命相託,我必全力以赴——晉中市中醫院骨二科為百歲老人骨折痊癒紀實宋承茵初夏的五月,微風習習,鮮花盛開。今天,在晉中市中醫院骨二科的病房內,氣氛祥和,笑聲陣陣。這是晉中中醫院建院以來所有手術患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創醫院歷史記錄。暖心啊!4月25日,已近零點時分,骨二科突然來就診的竟是一位特殊的病人——一個101歲的老者骨折了。患者王汝祥老人,在家行走時不慎摔倒,右髖部著地。當即自覺右髖部疼痛、腫脹、不能站立。老人長期居住太原,傷後就診於省城多家醫院,被確診為骨折。但因高齡、手術風險大,均建議回家保守治療。
  • 今年「三伏」40天 入伏之道重在「避」
    入伏前後天氣酷熱,是很正常的,往年也常常如此。  俗語云:「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天,又稱伏天、伏日,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一段時間,多在小暑和處暑之間。  是什麼「潛伏」在伏天?  伏天是什麼意思?伏,意為潛伏、隱藏。綜合古人的解釋,伏天有以下幾種含義:  1.陰氣伏藏。古人云:「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為伏藏,因名伏日也。」
  • 省中醫院「杏林尋寶」12年,今年8種中醫絕技羊城亮相
    廣東省中醫院名譽院長呂玉波介紹,上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省中醫院就開始到處尋找和挖掘安全有效的特色療法。2009年,廣東省中醫院啟動了「杏林尋寶」活動,廣邀有一技之長、掌握特色療法的名家能人到現場展示交流。
  • 點讚廣東好醫生|廣東省中醫院鄒旭:白衣秉丹心,銀針戰新冠
    馳援武漢的第一次專家會診,他現場施針幫助一名呼吸衰竭的患者快速緩解了症狀;十天後,他請纓前往雷神山醫院,帶隊開闢了第一個中醫病區…… 他就是第四批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廣東隊領隊、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大科主任鄒旭。
  • 葫蘆島老人死後「復活」?火化後在南票區惠民中醫院「出院」了
    父親火化後,兒子發現他竟然還「活著」劉老漢的兒子劉先生向二三裡資訊介紹,父親因為咳嗽,在8月28日到南票區惠民中醫院注射點滴治療,9月2日已經死亡,於2020年9月3日在南票區殯儀館火化。因辦理後續相關事宜,自己在10月中旬到南票區惠民中醫院辦理出院手續。然而劉先生得到了醫院提供的多份「令人震驚」的治療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