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中醫院發文悼念全國著名中醫臨床學家,名譽院長何炎燊

2020-11-20 騰訊網

9日,東莞市中醫院官方微信發布《【悼念何老】丨懸壺濟世七十八載 澤被莞邑萬千家庭》推文,悼念全國著名中醫臨床學家,省名老中醫、東莞市中醫院名譽院長何炎燊。全文如下:

他年近期頤,92歲還依然堅持出診;他眼睛雖然近乎失明,卻把病人的疾苦時刻放心上用心診治;他力主創辦的東莞市中醫院,逐步成為嶺南岐黃之術的學術重鎮,60年來惠澤莞邑數百萬市民——他就是全國著名中醫臨床學家、省名老中醫、東莞市中醫院名譽院長何炎燊,被東莞當地人尊稱為「何老」。

何老1922年出生於廣東省東莞市,「既無祖傳又無師授」的他通過自學成醫,20歲起就以醫術聞名,其後與人組建新生中醫聯合診所,1958年東莞縣中醫院(現東莞市中醫院)成立後,在東莞市中醫院工作至今。縣中醫院(現東莞市中醫院)成立後,在東莞市中醫院工作至今。

何老經近80年的臨床實踐磨鍊,終成一代中醫名家;他刻苦鑽研、博採眾長,創立「傷寒溫病融合論」,對肝硬化、尿毒症、冠心病、癲癇等病療效顯著。根據其臨床驗方研製出的人參胃康片、肝康片、健脾開胃飲、清肺止咳糖漿等中成藥,療效甚佳;他發皇古義、融合新知,創立了肝、脾、胃並重的脾胃學說思想,擴大了中醫下法在危重病搶救中的應用。其運用育陰潛陽法治療各種疑難雜症,屢起沉痾,為嶺南溫病學的主要發揚者;他勤於著述、終成方家,至今出版專著10餘本,發表論文 60多篇,部分論文多次發表在俄羅斯、日本等國的醫學專刊。

何老在醫療、教學、科研工作中的傑出貢獻,先後榮膺「全國衛生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被國務院批准為「有突出貢獻中醫藥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當為良醫:做拯危濟急利世便民的良醫

何老歷經立志難、讀書難、求識難等三難,最終踏上醫學路,下定了一輩子做中醫的決心。

何老生於東莞莞城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少年時代,他就讀於當地宿儒李仲臺先生專家館。在李先生的指導下,何老遍讀了《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漢樂府、魏晉南北朝駢文及唐詩宋詞,為他日後閱讀大量中醫古典醫籍打下堅實的古文基礎。他曾在父親的「強迫」下,以步上仕途為目標。但啟蒙者李先生從何老的舉止言談中,看出這位性格和緩、文質彬彬的學生,根本不是當官的料,在摸透了何老的性格後,為何老指出一條坦途。李先生時常教導他:「不為良相,當為良醫,醫雖小技,但能拯危濟急、利世便民。」這對少年何老影響極大,於是他齧指為誓,矢志學醫,懸壺濟世,救人於病痛。

16歲時,何老家道中落,加之日寇入侵,學習條件愈加艱苦,一是沒有足夠的醫學書籍,二是沒有老師從旁指點。何老先是向收破爛的尋求幫助,日積月累,書架上的醫書頗是可觀。此外,何老還自製許多紙卡片,把讀書遇到的「惑」,分門別類地記下來,並自以為是地作一些注釋。在別的書上遇到同樣的「惑」,便把它記在一起。記得多了,前後互參,許多「惑」竟給解決了。何老通過異常認真的學習,慢慢地也就掌握了脈理。隨後何老開始掛牌行醫,並自撰一聯「願掬仁心布仁術,懶為良相作良醫」以自勉。

1940年代,既乏祖傳、又無師授的青年中醫,要立足醫林,必須要治見效快的外感熱性病。為此,他把傷寒、溫病作為鑽研重點。1943年夏,21歲的何老初試啼音,在診治暑溼熱症嶄露頭角。當時,莞城暑溼熱症流行。在敵偽鐵蹄下生活的群眾十分艱苦,有病難以得到醫治。何老將葉天士的甘露消毒丹制了好幾斤,送給暑溼病人服用。群眾普遍稱讚這藥的效果比西醫開的方子好得多。從此,他的醫術漸為群眾所深信,求診者日眾。

發展中醫:力主創辦東莞中醫院

東莞歷來中醫名家輩出,求診中醫者甚多,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初出茅廬的何老除了日常應診之外,還時而與同行交往,深得前輩的支持,被推為中醫公會秘書長。1952年初,中醫公會與醫師公會等合併為醫聯會,何老被選為副主委。同年6月,何老又聯絡譚燊等人組織建立了東莞第一間聯合診所(新生中醫聯合診所),直至1958年合併入莞城衛生院。

無論是在中醫公會,還是在聯合診所,何老身體力行,做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推動了東莞中醫界的整體發展,得到同行們的讚許。

1958年,為了中醫學界的權益和中醫事業的發展,何老積極反映,診所的規模還是太小,東莞應該有家中醫醫院。要求成立東莞中醫醫院,得到上級同意,設在莞城衛生院之內。直至1965年,何老又與鄧志彭、李亦農等老中醫聯合上書省衛生廳,極力要求成立中醫院,後經批准,於該年12月正式成立東莞縣中醫院,當時只有30張病床,30名職工。他被委派主持留醫部(相當於現住院部)工作,後被委任科研組長,身兼醫療、科研、教學三大任務。儘管醫院規模不大,但大家幹勁很足,連續三年東莞中醫在全省各縣排第一。1978年,何老擔任醫院副院長。

改革開放後的八十年代,中醫藥事業不斷壯大,何老毅然上萬言書給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力陳設立中醫藥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後經省政府研究決定成立廣東省中醫藥局

何老深知為醫者責任之重大,也深感醫海無涯。他不贊成中醫門戶之見,認為中醫學術是不斷發展、互為完善、修正和補充的,他主持病房工作先後共20年,治癒許多疑難重病。又堅持在門診第一線40多年,四方求診者日踵於門。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他刻苦鑽研、博採眾長、兼收並蓄、不拘一格,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撰寫了大量醫學論文。幾十年間,他先後撰寫《常用方歌闡釋》、《何老臨證試效方》、《何老醫著選》等10餘本專著,為中醫學界留下了寶貴財富。

七十年代初,中醫院新領導認真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委任何老為科研組長,並主持住院部工作。何老又提出主辦中醫學徒班。這樣,他一身兼任醫療、科研、教學三大任務,每天工作長達十幾個小時,連假日也很少休息。他常開玩笑:「這六七年間,我一天幹了兩天的活。若按工作量計算,不僅把失去的兩年半奪回來,而且已多活幾年了。」

德技雙馨:「三個一樣」體現醫者仁心

何老在70多年的中醫生涯中,醫人無數。他有個原則,而且至今一直在堅持著,對待病人,力求做到三個一樣:城市人與農民一樣,有錢人與貧民一樣,領導幹部與平民一樣。對待求診者他都盡心盡力,都認真、細緻、一絲不苟,即使外省甚至華僑來信求醫的,他也不例外。對一些文化較低的病人,看病時耐心地向他們解釋病情及注意事項,交待非常清楚。為貧困的人看病時,注重他們經濟承擔能力而考慮用藥,甚至自己拿出錢給病人買藥。

何老也從不收受「紅包」。一次,一位患病多年的澳洲華僑,經何老治癒,非常感激,要送何老5萬元人民幣,何老對她說:「看病治病是我的天職,感謝的錢一分也不能要」。於是,那位華僑將這錢捐給了「東莞市振興中醫藥基金會」作為發展基金。像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

前幾年,一名甘肅省的兒童因患癲癇,由其父帶到東莞找何炎燊診治。經他一段時間的用藥治療,病情大有好轉。他們返回甘肅後經常與何炎燊聯繫,將其病情變化告訴他,何炎燊每次開完方子自己花錢買好藥郵寄到甘肅。年關之際,其父寄來家鄉特產以示感激之情,而何炎燊卻請人將郵包退回,並寫信表示感謝。這些事例不計其數。「無能隨驥尾,不屑逐蠅頭」,這兩句詩道出了他一生明鏡如水的心境。

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當前,不少人更加懷念何老——他經歷了多次流行病肆虐的挑戰。每當有重大傳染病疫情發生,他都挺身而出,發揮重要的主導作用。他的各種流行病防治方也在臨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2009年,東莞出現全國第一個甲流聚集性疫情。在防治甲流中,他不顧耄耋之年,雖然目昏手抖,步履蹣跚,還是帶領東莞市中醫藥防治甲流專家組攻堅克難,獻方獻策,制訂了東莞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中醫藥診療規範和指南;並不顧年高體弱,主動請纓,親上講壇,在東莞市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醫藥知識培訓班上,親自為全市近200名中醫藥人員授課,受到社會各界好評。根據其方配製的中藥湯劑為廣大市民提供了有效的預防措施,開創了全國使用中醫藥防治重大傳染病疫情的先河。2012年,東莞萬江發生基孔肯雅熱疫情,他再次勇挑重擔,開出中醫藥方,以協助基孔肯雅熱防治。

何老生活非常節儉,數十年如一日。而對公益的捐贈,卻盡其所能。據不完全統計,何老曾為「希望工程」「救災扶貧」等各種公益事業共捐贈了30萬多元,充分體現出了一名醫者的仁心。

薪火相傳:先後培養了230多名中醫人才

何老深感中醫斷層、後繼乏人的危機,他在領導的支持下自辦中醫學徒班,自編教材,親自教學,培養本地中醫人才。他深知,成中醫之路,不只祖傳師授一條,只要師父教得其法,徒弟學得其道,就可以讓更多有志於中醫之人成才,為此,他改變中醫傳統授徒方法。為培養學生的實踐上手能力,他讓學徒半日分散從師,半日集中上課。這種大而廣之的方法,打破中醫因祖傳師授而造成的人才稀少的局面,為中醫的傳承立下汗馬功勞。至1976年,共舉辦了四屆中醫學徒班,一屆中醫赤醫班,兩屆西醫學習中醫班,傳藝授徒,先後共培養230多名中醫人才,現在都成為省內各地醫院中醫的頂梁柱。

到今天,何老已桃李滿門,當年的學生分散在香港、廣東的各級醫院工作,已經成為當地中醫的頂梁柱。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在第一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帶徒拜師大會上,何老應邀出席,並受到國務院領導的接見。他對分配到自己身邊的學徒,視之為「入門弟子」,精心培養,希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何老門徒中出現了許多後起之秀,如第二屆學徒班畢業的劉石堅,現已步入杖朝之年,是東莞市中醫院的支柱之一,是該院門診量最多的中醫之一。1991年,全國第一批名老中醫帶徒,劉石堅作為第一批學徒,重新跟著何老學習了3年,大大提高了中醫學術水平。劉石堅現已是全國第三批師承工作的指導老師之一。

第三屆學徒班的馬鳳彬,於1976年出師後一直在何氏身邊工作,還勤學苦練,通過自學考試,她取得廣州中醫藥大學自學考試中醫學本科畢業證書,現在是主任中醫師,是廣州中醫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指導老師。

70多年來,何老「勤讀書和善讀書」,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淵博的學識,但從不自秘。他繼承了歷代中醫學術的精華,形成了獨具特點的學術經驗,如傷寒溫病融匯論、霸道王道分施治、古方今用巧化裁,他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後一代。在培育學徒中,他只要有新的收穫和新的體會,便立刻傳授給徒弟,讓他們獲得更多營養。

何老對徒弟除了在中醫知識方面授業,解惑,還重視培養他們為醫、為人的高尚情操。他經常教導弟子:「醫生是高尚的職業,要當好一名醫生,首先要有高尚的品格和職業操守,要有樂於奉獻、淡泊名利的精神,心中要永遠裝的都是病人。」

高風亮節:獲評為「東莞最具影響力優秀共產黨員」

何老一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堅持社會效益至上,把人民的健康事業作為人生追求。1983年6月,他以61歲高齡被批准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何老92歲時,雖已是耄耋之年,但仍伏櫪駑駘,壯心不已。長期勞累工作,致其視力模糊,攙扶行走,但他依然沒有離開臨床一線的工作崗位,堅持每周上班三個上午。他認為,共產黨人,雖有殘年,但無閒年,只要黨和人民需要,只要一息尚存,定當戰鬥不止。

何老晚年一直住在市區一個很普通的小區,每年訂閱7種報紙和11種雜誌,視力允許時每天藉助高倍放大鏡閱讀報刊。市中醫院幾次提出為何老換套大一些的房子,但他都拒絕了,他說自己一個人夠住就行;並且也不讓醫院派人來照顧他的生活,說有弟弟一家照顧就可以了,不給醫院添麻煩。何老還將家中的簡陋書室自命為「雙樂室」。所謂雙樂,就是他自己常講的「知足常樂,為善最樂」,這正是他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淡薄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的真實寫照。

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當年,何老作為「老先進、傑出英才」的傑出代表,被中共東莞市委評定的「東莞最具影響力優秀共產黨員」,褒揚他為東莞革命和建設事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

來源:東莞市中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東莞市中醫院名譽院長何炎燊逝世,享年98歲
    文/羊城派記者文聰圖/東莞市中醫院供2月9日上午,東莞市中醫院發布訃告:全國著名中醫臨床學家、廣東省名老中醫、主任中醫師、教授、第一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工作指導老師、東莞市中醫院名譽院長何炎燊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2月7日7時55分逝世,享年98歲。
  • 弘揚中醫 傳承發展 北京上醫仁家中醫館聘任孔新江為"名譽院長"
    11月20日,北京上醫仁家中醫館召開名譽院長聘任儀式,聘任孔新江為醫館"名譽院長"。名譽院長是上醫仁家中醫館最為崇高的榮譽稱號,旨在支持全國自營醫館中醫技術複製、健康管理、學術培訓、專科專病建設及傳承教育等方面發展,更好的服務患者,發揮社會影響力,為醫館發展建言獻策。
  • 德勝門中醫院-舉辦第五屆全國中西醫疑難病臨床診療學術報告會
    2020年11月8日,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文件精神,深入學習貫徹「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重要論述,適應中醫藥事業發展和保持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需要,加強中醫醫院的建設發展,提高中醫醫院的服務能力和科學管理水平,打造一批特色品牌醫院,加強醫學領域的學術交流。「第五屆全國中西醫疑難病臨床診療學術報告會」在北京召開。
  • 省中醫院「杏林尋寶」12年,今年8種中醫絕技羊城亮相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 通訊員 查冠琳 莊映格 何明坤)11月12日,「杏林尋寶——第十二屆全國中醫藥特色技術演示會」在羊城上演,延續以往11屆演示會的精彩,中醫特色絕技登臺亮相。廣東省中醫院名譽院長呂玉波介紹,上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省中醫院就開始到處尋找和挖掘安全有效的特色療法。2009年,廣東省中醫院啟動了「杏林尋寶」活動,廣邀有一技之長、掌握特色療法的名家能人到現場展示交流。
  • 江蘇省中醫院裡藏著周恩來總理籤發的任命書
    老藥店的一副木雕對聯,油亮的表面滿滿舊時光的味道,也在這裡安了家。    這個「微型藏經閣」也是來自名醫的捐贈,凡學醫者應當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古籍中記錄的單方驗方,也是一筆珍貴的財富。國醫中藥的博大精深與傳承,就在這小小一方書屋裡體現了出來。
  • 薪火相傳之二:傳承中醫傳統醫術及救死扶傷精神
    是國家級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業界中稱為「三甲的三甲」,醫院是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具備開展藥物和器械臨床試驗的資格。相繼成立了江門市新會陳皮研究院、江門市骨科研究所、江門市中西醫結合肺病研究所、江門市中醫藥研究所,以打造科技創新平臺來提升醫院競爭力。 幾十年來,有著一批批為江門中醫事業前赴後繼,付出巨大心血的名老中醫,為江門市五邑中醫院作出巨大貢獻。
  • 東莞市中醫院引進心血管病頂級專家團隊,在家門口就能有「國家級...
    4月14日,廣東省人民醫院著名心血管病專家陳紀言教授帶領東莞市中醫院心內科團隊,成功完成兩例高風險複雜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 51歲的女性患者因「反覆胸悶,心悸1年餘」多方就醫無果後來到東莞市中醫院就診。
  • 視頻|重慶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院臨床科室開診率達94.56% 市中醫院將...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陳洋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8日17時訊(記者 邱小雅)今(8)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截至目前,重慶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院臨床科室開診率達94.56%,醫院一線工作人員復崗率達96.77%。
  • 國醫大師李佃貴入駐京東健康中醫院 在線「懸壺濟世」又開新篇
    國醫大師李佃貴教授,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醫藥傳承發展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張楊,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健康CEO辛利軍,京東健康網際網路醫療總經理肖建波,京東健康中醫院院長李希牧等出席籤約儀式。,現任河北省中醫院名譽院長、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擅長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變、肝膽疾病等消化系統疾病,以及腫瘤、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等疑難雜病,和兒科婦科、皮膚科諸症。
  • 東莞市國醫館今日奠基
    作為東莞的重要民生工程,東莞市中醫院國醫館項目進展一直備受關注。12月1日,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東莞市中醫院)舉行建院55周年暨國醫館奠基儀式,正式宣告市中醫院國醫館項目奠基並施工,同時公布了國醫館的未來規劃。
  • 助推中醫藥傳承創新 4名80歲以上高齡名中醫傳授臨床經驗
    80歲高齡仍然深耕於杏林 名中醫現場講授臨床經驗本次活動由深圳市中醫藥學會、羅湖醫院集團羅湖中醫院主辦,由深圳市中醫藥學會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委員會、深圳市元上教育有限公司承辦。經過長期的臨證實踐,形成了各自的治學風格、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並且80歲高齡至今仍然活躍在深圳中醫臨床第一線,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傳幫帶作用,成為中醫藥後輩學習的楷模,並受到同行的尊敬和社會的廣泛讚譽。
  • 沉痛悼念 | 上海市名中醫曹仁發教授千古
    沉痛悼念 | 上海市名中醫曹仁發教授千古 2020-12-21 2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區域中醫(兒科)診療中心江蘇省中醫院江北院區分中心正式掛牌!
    1月10日上午,國家區域中醫(兒科)診療中心江蘇省中醫院江北院區分中心正式掛牌。江蘇省中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黨委書記方祝元、副院長吳文忠、副院長馬朝群、兒科主任袁斌、江蘇省中醫院江北院區院長顧曉箭等領導班子成員以及六合區委辦、衛健委負責同志出席了此次活動。
  • 中醫院的那些事兒(20201222)
    河北省中醫藥學會會長孔祥驪、河北省中醫院副院長王豔君、河北中醫學院扁鵲文化研究院院長曹東義、衡水市衛健委主任王鳳鳴、衡水市醫學會會長郝彥彬、衡水市民政局副局長張杰及衡水市科學技術協會主任魏站鳳等領導出席會議並講話。大會由衡水市中醫醫院院長田建軍主持,衡水市中醫藥學會會員單位負責人及全市中醫藥專業人員代表參加會議。
  • 聽中醫名家講:中醫可不是慢郎中,中醫急診需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申報中,全國各級中醫院急診科的申報熱情高,全國3000家左右中醫院,其中有300多家三甲醫院,在全國中醫院的範疇中,最後能衝出省、申報國家重點專科資格的醫院只有10家。說明中醫急診在行業內的認可度不高,可見急診專科需要發展,需要各行各業的支持,不僅是在醫療行業裡非常小,而且在醫院裡也是處於弱勢學科。
  • 山西盂縣中醫醫院中醫經典病房正式開科
    盂縣中醫醫院院長張東明在致詞中講道:傳統醫學科以弘揚中醫國粹、中醫經典理論,造福百姓為宗旨,中醫特色病房,經典病區遵循「能中不西,先中後西,中西醫結合」的建科理念,以古中醫經典理論指導臨床,採用結合多種中醫的內外治為廣大患者提供傳統、和諧、健康、綠色、高效的疾病診療和康復模式。中醫經典病區揭牌儀式由中醫醫院副院長郝培生主持。
  • 雙流醫生與全國幾百家醫院聯手,他們……
    ↓這首MV的演唱者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六名醫務工作者背景畫面則由全國幾百家醫院提供……歌曲《堅信愛會贏》演唱者:成都市雙流區西航港社區醫院 闞澤龍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  楊亞 東莞市沙田醫院  郝志勇
  • 甘肅省名中醫張志明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
    蘭州新聞網訊11月24日上午,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甘肅省名中醫、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院長張志明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張志明是甘肅省首屆醫師獎獲得者,甘肅省衛生系統領軍人才。
  • 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致力打造全國經典中醫院試驗...
    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致力打造全國經典中醫院試驗田和示範點 2020-11-07 1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對接廣東 擁抱珠江」|宋進良:觸摸深層次中醫,打開解放思想的閥門
    前言2020年12月10日—12月13日,河南省中醫藥強省建設促進聯盟(以下簡稱「河南中醫藥強省聯盟」)舉行「走出河南看發展」系列活動之「對接廣東 擁抱珠江」中醫藥創新發展調研行動,河南省13家市(縣)級中醫院、1家中藥生產企業委派代表參加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