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道:「我才進來時,那右手下有一重小門兒,那裡面穢氣畜人,想必是個五穀輪迴之所。你把他送在那裡去罷。」這呆子有些夯力量,跳下來,把三個聖像拿在肩膊上,扛將出來。到那廂,用腳登開門看時,原來是個大東廁,笑道:「這個弼馬溫著然會弄嘴弄舌!把個毛坑也與他起個道號,叫做什麼五穀輪迴之所!」
上面講的是發生在2019年和上溯五百年朱明王朝的「廁事」。更早的歷史時期有沒有關於「五穀輪迴之所」的奇聞怪事呢?不需要我們從古文堆裡去挖掘、梳理,元末明初史學家陶宗儀已做了考據匯總,篇名《廁籌》,編入《南村輟耕錄》中:廁籌,今寺觀削木為籌,置溷圊中名曰廁籌。《北史》:齊文宣王嗜酒淫泆肆行狂暴,雖以楊愔為相使進廁籌,然則愔所進者豈即此與?按《說文》:「廁,清也,從廣,則聲,韻初吏切。」間也,雜也,次也,圊也。居高臨垂邊曰廁,高岸夾水曰廁。《史記·太倉公傳》:「豎奉劍從王之廁。」《汲黯傳》:「衛青大將軍侍中,上踞廁見之。」註:如淳曰「廁,音則,謂床邊據床視之。」一雲「洇溷廁也。」廁,床邊側。《漢書》註:如淳曰「廁,溷也。」孟康曰「廁,邊側也。」師古曰「如說是也。」仲馮曰「廁,當從孟說。」愚意:古者見大臣,則御坐為起,夫武帝固以一奴一隸待青,亦不應踞溷圊而見之。然漢文居灞北,臨廁使慎夫人鼓瑟。註:「韋昭曰『高岸夾水為廁。』即此推之,則凡廁者皆取其在兩物間為義。又《郅都傳》:「賈姬如廁有野彘入廁,命都擊之。」則此之如廁,亦恐非是溷圊。他如《劉安別傳》:「謫守都廁三年。」《莊子·庚桑篇》:「適其偃。」註:「偃,屏廁也。屏廁則以偃袖,儀禮既夕禮甸人築坽坎,隸人涅廁塞廁。」《萬石君傳》:「建取親中裙廁牏,身自浣灑。」註:「孟康曰『廁,行清。牏,行中受糞函也。」至於晉侯食麥脹如廁陷而卒;趙襄子如執豫讓;高祖鴻門會如廁召樊噲等。及如廁見柏人;金日磾如廁擒莽何羅;範睢佯死置廁中;李斯如廁見鼠;陶侃如廁見朱衣;王敦如廁食棗;劉寔誤入石崇廁;郭璞被發廁上;劉季和廁上置香爐;沈慶之夢滷簿入廁中;崔浩焚經投廁中;錢義廁神;李赤廁鬼;蒯瞶盟孔悝於廁;曹植戒露頂入廁之類,則真溷圊矣。(筆者略加標點斷句,僅供參考)陶宗儀真逗,有官不做卻在古鎮松江泗涇南村辦史學研究生班,與學生們鉤沉元代典章制度、藝文逸事、戲曲詩詞、風俗民情等史料,整理彙編成《南村輟耕錄》30卷。我這裡將其中專論前秦後漢廁所軼事的《廁籌》篇抄錄如下。如果覺得學富五車的陶老師書齋走筆不合當前語境,不耐煩細讀,讀者君或可跳過去不看,吾摒除其中的廁字訓詁及平淡掌故,略選「如廁」中若干糗事,試用村言土語解述如下:削制竹木片用來擦屁股是出家人的時尚習俗,這種專用物名叫「廁籌」。變態的北齊皇帝高洋用的廁籌強令他的智囊團首席代表楊愔宰相特供。南北朝時期的名士劉寔拜訪權貴石崇府上,內急想上廁所,見裝飾的特別豪華,還有兩個美女僕人手捧錦囊守候在房門口,劉寔驚駭得不敢進,石崇解釋說這就是廁所,婢女手中錦囊裡裝的是給你擦屁屁用的廁籌。西晉大將軍王敦被晉武帝招為武陽公主的駙馬,新婚之夕王駙馬第一次進公主的廁所,見廁所裡有漆箱盛著幹棗,拿到就吃,他不知道幹棗是用來塞鼻子防臭氣的。晉國的國君晉景公染病,巫醫斷定他活不到夏收。到麥收季節景公恨病暴食新麥,結果鬧肚子跑廁所,一不小心跌入糞坑嗆死了。開創漢武盛世的漢武帝劉徹名義上的母親賈姬上廁所時,突然竄進去一隻野豬。淮南王劉安引領著雞犬升天之後,還不時的跩架子,結果比孫大聖做弼馬溫還要慘,被下放做了三年的天庭廁所所長。劉邦當年有幸躲過鴻門宴血光之災,慌不擇路的由樊噲陪護從廁所裡開溜。範睢在魏國受誣,以洩露國家機密罪名被施重刑,爾後被扔進廁所反而得以逃生,因禍得福的做到秦國宰相的高位。衛靈公的長子蒯聵因亂倫怕被誅殺而逃亡。靈公死,蒯聵的兒子姬輒即位為國君。十二年後,蒯聵悄悄溜回衛國潛伏在廁所中,勾結大夫孔悝發動軍事政變,趕跑兒子奪回君位。陶侃有次上廁所看見個身穿紅衣、包著頭巾的人,預言他將會做到八州都督的官位。不必再絮絮叨叨的羅列下去了,總而言之,卑微的廁所也具有光怪陸離的人間煙火氣:它有時是逃命的安全通道,有時是擒敵的格鬥場。有時是文人搞創作打腹稿的清靜地,有時又是策劃政變的臨時軍機處。有人對它恭敬有加,有人對它不屑一顧。廁所與政治有牽連,與神仙有瓜葛。至於「廁」的裝置與環境,有簡陋不堪以至如廁時撞上野豬甚至溺斃,有裝飾豪華如五星級賓館而令名流生疑。不要廁所行不行?古已有之的「馬桶」就是微縮化的廁所。馬桶,雅稱恭桶、如意桶,再雅一點稱官房、虎子。馬桶亦如廁所,精緻與粗俗千差萬別,譬如有用玉雕刻成的「虎子」是皇上專用的溺器。因為男女有別,所以專橫跋扈的慈禧在這事上卻不敢僭越,她出恭專用的「官房」形象是壁虎而不是老虎,簡直象是一件用檀香木雕制的工藝品。無論變成什麼模樣,都只是在表面的奢華上做文章,終究排除不掉那惱人的穢氣。直至抽水馬桶的問世,才算是在如廁這個領域中有了一個飛躍的跨越。抽水馬桶的完善定型是18世紀後期英國發明家約瑟夫布拉開梅的傑作。想來此物傳入中國也不甚久遠,據說袁世凱任大總統後住在中南海居仁堂有了抽水馬桶,可他卻棄之不用,每天繼續與木質的馬桶接觸。現如今上了年紀的人仍然惦念著曾經親密接觸過的那個家什,且看當今新娘出嫁的隨行嫁妝中仍少不了配置一個痰盂子,並且有精明的孩子搶著抱這小不點的無用之物,得到的紅包賞格等級卻不低。在人們的意念中此物是傳統馬桶的化身,在長輩們的心目中是「子孫桶」,是傳宗接代的標誌物,這是民間留下的民俗闌尾。可攜式微型廁所——木馬桶早已失去了作用而被淘汰。近年來,淘汰汙穢的旱廁被政府列為打造健康的人居環境的重要項目,傳統的旱廁改為衝水式的「改廁」勢在必行,被列為民生重點工程之一。據農業農村部消息,2019年我國預計將完成1200萬戶農村改廁,中央財政安排70億元獎補資金,在部分地區整村推進農村改廁(2019年9月6日@人民日報新聞早班車)。古鎮毛坦廠改廁做的早、做的好,首先是有日處理汙水量8000噸的汙水處理廠和總長約16千米的排汙管道系統作支撐。鎮政府並沒有就此停步,於2019年8月對已發揮效益的汙水處理廠施行提標改造和擴建工程,俟項目完成後,日處理汙水量可達12000噸。有資料顯示全鎮已建成水衝式公廁31座,屬於文物保護區的明清老街住戶普遍都設有新式衛生間,街前街後再也看不見那齷齪逼仄的旱廁了。京郊鄉鎮啟動「改廁」之日,是古鎮毛坦廠改廁收官之時廁所革命進萬家,文明連著你我他。如今不僅旱廁難見,連「廁」這個漢字將逐漸被革掉的命運已經顯現,城市公共場所內的廁所都改稱為衛生間、洗手間或盥洗室,甚至沒有漢字只用圖標示意,與引人產生不潔聯想的「廁」字說Bye-bye——不,是永不再見啦!擁綠齋(朱炳南),1945年生,金安區毛坦廠人,現定居北京。
【皖西作家書屋】正式上線
點擊圖片直接購買
《分水嶺》投稿須知
❤可以是見諸報刊作品,但必須未在其它微信平臺推發過,篇幅3000字為宜,特別優秀之作可連載。請反覆檢查,杜絕錯別字。所有來稿文責自負。
投稿:作品 + 個人簡介 + 個人照片,投以上各郵箱或 543385541@qq.com 郵箱。
❤稿費:平臺讚賞即為稿費,80% 作者所有,20%平臺維護。自平臺推出後7個工作日後支付(7日後讚賞不再計入稿費),10元以下的讚賞不計入稿酬。
凡投稿者請先加入《分水嶺》投稿群,或添加 liubing100104 好友
讚賞轉發 感謝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