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沉迷網上衝浪的朋友們一定會發現一個小變化,人們互相問候時,簡單的「早安」、「晚安」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年輕人了,大家都愛氣勢磅礴地敲出一句「早安,打工人!」
雞血滿滿中帶著一絲心酸的苦中作樂。
這個詞,就如孔武有力的上班代名詞「搬磚」、日本卑微上班文化傳來的「社畜」一般迅速走紅。
無論是工地搬磚、紡織廠做衣服的工人,還是看似舒服地坐在辦公室的白領、亞歷山大的中層領導、自己給自己打工的創業者,現在都自稱「打工人」。
這些詞精準有力,火得有理有據。
「打工人」用英文怎麼說?
SIXTH TONE針對近期「打工人」梗的現象寫了一篇頗具深度的報導:
翻譯:
中國的年輕人用半開玩笑的表情包哀嘆激烈的競爭 。
標題短短,但知識點不少,首先bemoan的意思是「惋惜、埋怨「,帶著深深的哀愁和嘆惋~
the rat race是固定短語,意為「競爭激烈」。單看rat,意思是「老鼠」,英文中「老鼠」有兩個單詞:rat 和 mouse。
rat特別指體型較大,髒兮兮的老鼠,而且在英語國家文化中,rat的形象不佳,常和負面意義、粗口聯繫在一起;而mouse常常是家養的小巧精靈的老鼠,經典的動畫形象「米老鼠」就叫Mickey mouse,而不是Mickey rat。
rat race 字面意思是「老鼠賽跑」,大家可以腦補很多野生的大老鼠在一起逃竄的樣子,所以這意思是「激烈的競爭」,而且常常是你死我活的競爭。
在繁忙的現代城市生活方式的背景下,每個人開工都像上了發條一樣,「人如老鼠」的比喻確實充滿了當代的黑色幽默色彩。
tongue-in-cheek,意思就是「開玩笑」,「Tongue」 和 」Cheek」 分別是「舌頭」和「臉頰」的意思,字面上好像是「舌頭在臉頰中」。
但看看歐巴馬這個生動的解釋:
這個動作看上去就很嬉皮笑臉,通常是在說笑時才會出現,但不是為了「搞笑」逗人開心的玩笑,常常有諷刺的意味,有「言不由衷」的感覺。
所以在這裡用tongue-in-cheek形容「打工人」的梗,再合適不過,打工人,本來就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嘲。
這個梗的來源,文章也一本正經地解釋了:
翻譯:
最近這一現象被一個在b站上重新配音的片段放大了,主角是義大利日本卡通片中的兩個人物。B站這個視頻分享平臺,特別受中國Z世代和90後的歡迎。
最後一句:featuring two characters... 的主句是前面的 a redubbed clip,這裡的featuring是動詞ing作伴隨狀語。
再來看一些真實到讓人窒息的「打工人」語錄翻譯:
翻譯:
「There are two exceptionally dazzling lights in this world. The first is sunshine, and the other is the face of a diligent laborer!」
dazzling lights,原型是dazzle,「使人目眩」, 形容詞dazzling 就是「令人目眩的」:
下面的diligent laborer就可以形容本文的主角「打工人」!
laborer和worker都和勞動與工作有關,但laborer的直接翻譯,其實是「勞動的人」,《牛津詞典》的解釋:從事不需要特殊技能的艱苦體力勞動的人,尤指從事戶外工作的人,也就是勞工。
worker 常常指的是工作者或是工作人員。同樣看詞典,它與laborer最大的不同,就是worker往往有一技之長,通常指特定環境的工作者。
所以前面常常有限定詞,如辦公室工作人員 office worker,社會工作者 social worker,農場工作人員farm worker,工廠工作人員 factory worker等。
大家可以對號入座,看看你是什麼類型的打工人。
下一句meme更扎心了:
「As long as we work hard, our boss will soon be able to live the life he wants!」
這裡是As long as 「只要…」的經典用法。細分來說,可以理解為:
「只要(在一段時間內)…就會… 」
「只要(達成某件事)…就可以...」
還可以形容「時間長達…」 用以誇飾或強調時間的「長度」,比如「打工人」常常遇到的:
The conference could be as long as four hours. 這個會議竟可以長達四小時。
除了worker和laborer,打工人一定要知道的詞,還有「搬磚」,the brick-mover:
「When I go and move bricks, it means I can’t hold you in my arms.」 這句翻譯也是挺扎心的。
說來,「打工」這個梗上次爆紅還是「竊·格瓦拉」出獄,隨手一搜,維基百科都有了他的詞條和人物生平。
更不要說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海報和表情包,當代年輕人常常調侃他為「精神領袖」。
那句「超喜歡在裡面!」,被很多人品出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味道。說來確實挺扭曲的,一個小偷突然被架到了精神圖騰的網紅地位,但細想也不難理解。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迫996、越來越多高管擔心35歲被裁員並認識到資本主義的殘酷剝削但又無能為力時,當眾多「打工梗」被視為自嘲時,或許所有打工仔都想像竊·格瓦拉那樣瀟灑地說一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