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B B
編輯 / B B
明星直播帶貨在如今早已習以為常,很多商家對帶貨的銷量也不再報以嚴格的要求,明星對於自己的直播定位也逐漸回歸到捧人場湊人氣。
不過,昨天晚上鄭爽的直播帶貨活動中,鄭爽卻在直播間崩潰了,甚至直接叫停了直播!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為什麼明星帶貨會鬧到如此尷尬的地步呢?
事情的起因是8月21日晚鄭爽在快手展開了直播帶貨首秀,對外的宣傳是鄭爽生日直播,同時也會進行帶貨。
直播開始氛圍還是非常好的,鄭爽和曾一起出演《一起來看流星雨》中的朱梓驍在直播間上演了回憶殺,鄭爽也和網友互動還不錯,聊了些感情之事,稱談戀愛的自己總是最傻的那一方,聊到傷心處還落淚了。
當直播間熱度培育起來後,鄭爽的直播帶貨開始了。和之前的眾多明星帶貨一樣,活動安排了快手的主播「貓妹妹」,來配合鄭爽一起直播。剛開始賣貨,還是很順利,兩人配合得還不錯,好幾個產品都賣到沒貨。
但之後貓妹妹和男主播快節奏的帶貨,讓現場的活動走向了一個詭異的氛圍。而鄭爽想多聊幾下輕鬆的話題,提議放點音樂緩解一下氣氛,都被貓妹妹給忽視了。因為節奏太緊了,鄭爽出現了明顯的不適應。後來還說:「請讓我靜一會兒」,但貓妹妹還是照流程賣貨。
秉承有脾氣就要發出來的風格,最終鄭爽發飆了,稱:「這是我的直播間,我本來就不想讓兩位過來的,但她們過來後還是刺激到了我,讓我很不舒服。」還稱:「我真的很反感,這場直播的感覺和節奏並不是我想要的」,還表示直播業績跟她沒什麼關係,稱以後可能都不會直播了,或做有自己風格的直播。
鄭爽的突然發飆,讓搭檔的貓妹妹非常尷尬,在貓妹妹離開了鏡頭前後,鄭爽又發洩了一下心中的不滿,最終獨自拿著流程單做完了直播。
一場直播帶貨能演變成這樣的情況,很多網友也很詫異,鄭爽的行為在微博上也引起了網友的討論。
有人認為鄭爽非常真性情,兩位主播讓直播變得過分商業化,和鄭爽預期的好物分享生日直播不一樣才導致她情緒的失控;但也有網友並不認可,作為藝人收了錢卻不進行推廣本身就存在矛盾,這樣的表現令其他主持人也十分尷尬。
女主播貓妹妹則通過其師父辛巴回應,說貓妹妹這次幫鄭爽直播是義務的,沒有收過任何費用,是鄭爽和合作方邀請她去的。
其實這並不是鄭爽第一次參與主播賣貨,最近的一次就發生在四天前,也就是8月18日,鄭爽現身薇婭直播間,當時鄭爽全程都非常開心,兩人還聊到私下一起打遊戲,鄭爽還給薇婭送了錦旗。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次直播翻車的男主播,也是鄭爽請過來的。時間往前再推兩個月,今鄭爽和這位男主播「DJ子勁」直播賣洗髮水,又唱又笑,當時氣氛挺好。也是由於這次順利的合作,鄭爽邀請他當昨天快手生日賣貨會的主持人。
今天中午,「DJ子勁」在也微博回應,說這是一場商業直播,30多樣產品收了坑位費,如果沒有按時按點促銷,客戶會不滿意,自己也一分錢沒收,不能看著客戶賠錢。
在這件事上,直播觀察認為沒有什麼孰對孰錯,只不過雙方經營理念出現了問題。
貓妹妹很敬業,全程都在介紹產品,還說自己就是一個賣貨機器,男主播也反覆提示大家快點買,想所有帶貨直播一樣烘託氛圍。在貓妹妹眼裡,既然是賣貨直播,理應以賣貨為主。
而鄭爽認為這是自己的主場,應該自己把握節奏,C位是自己。因為之前在薇婭直播間可是有說有笑就把貨賣了,而這裡純粹只講賣貨,聊天環節都省了,這不是鄭爽想要的直播,何況還是自己的生日會。
透過正常羅生門,我們也可以看到目前明星直播帶貨的一些現象。
明星直播帶貨是今年才興起的,對於明星團隊來說,轉型直播只是在疫情下的一個嘗試。明星團隊對於直播需要哪些內容,是完全不清楚的。於是明星團隊就尋找合作的mcn機構,讓MCN幫助明星溝通招商、選品,以及坑位費。
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很多明星帶貨首秀的活動,那時候MCN機構的想法是藉助明星的站臺讓商家和明星有同臺的機會。但是活動開啟後,MCN發現商家會向要求主播一樣,明星直播不僅要有產品露出,還有要有實打實的銷量。
想要有銷量就要專業素養高,藝人在推銷產品方面肯定沒有主播那麼嫻熟,於是MCN就開始在明星直播中搭配職業主播,有經驗的主播負責講解產品,比如貓妹妹。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在618過後的明星帶貨直播中,直播現場的分工越來越明確,明星負責貌美如花,主播負責帶貨養家。
按照這個邏輯,我們就不難想像昨晚的鬧劇是為啥發生了。
此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此前鄭爽的帶貨都是在淘系直播發生的,而這次是在快手帶貨首秀。
眾所周知,在淘系直播帶貨裡,不管是薇婭還是DJ子勁,鄭爽都是站在C位的,節奏都很輕鬆,沒有反覆的催購,也沒有喋喋不休的推銷。
而快手直播帶貨的氛圍就不一樣了,貨趕貨基本是常態,有時候還要配合商家的賣慘,還有主播的聲嘶力竭。
一直以來,淘寶希望把直播變成賣貨的服務之一,而快手希望賣貨是直播的變現方式,這種體系差距或許也是鄭爽直播衝突的誘因。
值得玩味的是,今天快手還發不了鄭爽帶貨首秀的戰報,GMV達到6200萬,累計訂單數14萬,對於這場直播事故的消費,也還在爆發。
利益之下,平臺到底是以內容為主呢?還是以銷量為主呢?不知道各位看官怎麼想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