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古代文學,不得不提起歐陽修,上學的時候我們就學過他的《醉翁亭記》,還有那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更是千古佳句。歐陽修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曾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朝廷宰相),而文學方面更是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中,宋朝除了他以外的五位都是他的學生,可以說沒有歐陽修就沒有北宋文化的繁榮。他是千古伯樂,蘇軾尊稱他為恩師,王安石也得到過他的提攜。他在文學和政治上是受人尊敬的宗師,死後諡號文忠公,歷代對他評價極高。
前段時間非常火的電視劇《清平樂》中就有歐陽修的身影,其實說起歐陽修,他中年就白了頭,而且長相也不帥,但為人很重感情,敢說敢做,善於提攜後進,是性情中人,在官場上結交了一群好朋友(比如千古名臣範仲淹、宋詩開山鼻祖梅堯臣等等),當然也得罪了不少人。所以他在朝為官的大半生中也是非常坎坷的,為了堅持自己政治主張,以至於得罪了他的恩師晏殊和嶽父胥偃,在與範仲淹一起推行「慶曆新政」改革的時候更是得罪了朝廷一大批利益既得者。
正因為如此,性格剛直的歐陽修在政治生涯中,幾次緋聞纏身,甚至亂倫的私生活醜聞都被爆出過幾次,即便不至於喪命,名節丟了,對文人來說是比生命更重要的打擊。那麼真的確有其事麼?我們一起來分析下:
一、首先我們來看看歐陽修的出身。
歐陽修出生於一個沒落的官宦世家,祖籍是江西廬陵,在他4歲的時候,在四川綿陽當官的父親因病去世,家裡面一下子就斷了全部生活來源,更別提拿錢供他去讀書了。好在歐陽修的母親鄭氏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帶著歐陽修投奔在湖北隨州當官的歐陽修的叔叔,這段時間裡,因為沒錢買書,鄭氏就到沙灘上用蘆葦教小歐陽修識字、寫字,正是受自己母親的啟蒙,歐陽修完成了當時的啟蒙教育,這就是著名的「畫荻教子」的典故,歐陽修的母親鄭氏也因此成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慈母之一。
歐陽修也是一個爭氣的孩子,不但識字識的快而且還非常地好學,經常去鄰居家借書來讀,一本《昌黎文集》(韓愈的散文集)被他讀得滾瓜爛熟,也為他日後文學成就奠定了基礎。歐陽修在這樣的條件下慢慢長大,終於到了可以去參加科舉考試的年紀,果然不負他母親的重望,在兩次落第後,連中三元,進入仕途。殿試時,別人都覺得他是狀元的料子,可是因為歐陽修當時詞作多閨中豔詞,而且鋒芒畢露,考官卻覺得年紀輕銳氣太盛不是一件好事,於是只給了他二甲進士及第的身份,當時的考官誰也沒想到,這位年輕的後生,竟然在日後成為北宋文學的頂梁柱。
二、再來看看歐陽修初入仕途的意氣。
這也是這些考官愛才的表現,希望他在年輕的時候可以受一些挫折,磨去了稜角將來才能更有前途。
這邊剛剛上榜他就被自己的恩師胥偃招為女婿,晏殊對這位年輕的後生更是喜歡,短時間內雙喜臨門這讓歐陽修有些得意起來,之後他被派到洛陽當官,他的頂頭上司錢惟演對他卻頗為放縱寬容,允許他翹班參加文學聚會,和當時的梅堯臣、尹洙遊山玩水,詩詞唱和,過得瀟灑快活。這些青年才子非常有才華,又正值最好的年華,興致來了難免會花前月下一番,常與歌妓為伴也算正常,但這些行為也為後來埋下了很大的隱患,給政敵以把柄。比如這首充滿嬌豔之氣的閨閣之詞:
南歌子·鳳髻金泥帶歐陽修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閒妨了繡功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雖說古人都喜歡用女性角度來寫詞,但其實當時為官之人還是避免用這一題材的,不信你看看,用這些題材寫詞的人政治成就都不高,比如柳永、張先等等。但是歐陽修絲毫不避諱,想寫也就寫了,殊不知這樣卻又為政敵送去了小辮子。
三、剛直為官遭挫折,亂倫醜聞難自清
比起晏殊的圓滑,歐陽修要剛直得多,所以雖然歐陽修是晏殊的門生,但後來屢次得罪晏殊,反而和同樣剛直敢言的範仲淹走到了一塊。歐陽修敏銳察覺到了北宋選拔人才體系和官員冗雜的弊端,便同範仲淹等人極力主張新政,一個新的政策的推行,本身就會損害很多達官貴人的利益,很快這幾個人便經歷了失敗,甚至於遭受到了來自各個階層的打擊報復。
先是政敵夏竦等人舉報歐陽修的外甥女張氏,同家裡的下人通姦,可誰曾想在公堂之上,這個張氏為了保全自己,竟然交代出了更加勁爆的醜聞。她親口承認自己和舅舅歐陽修,有著非同一般的關係,甚至還有歐陽修所做的詩詞為證:
望江南·江南柳歐陽修江南柳,葉小未成陰。人為絲輕那忍折,鶯嫌枝嫩不勝吟。留著待春深。十四五,閒抱琵琶尋。階上簸錢階下走,恁時相見早留心。何況到如今。
其實歐陽修這位張氏外甥女,不是自己的親外甥女,只是歐陽修的妹妹的繼女,因為歐陽修妹妹的丈夫去世,只好帶著張氏投奔歐陽修,後來歐陽修介紹張氏和自己侄子認識,並結婚,可這位張氏外甥女不守婦道,和僕人私通,姦情被發現後,被歐陽修政敵利用。在朝堂之上,主審官正好又是歐陽修的政敵,所以他們便以這首「江南柳,葉小未成陰」為引子,逼著張氏承認與歐陽修有姦情,炮製了這場足以使得文人政客致命的亂倫緋聞。事後還將呈堂證供給了宋仁宗,畢竟宋仁宗不是昏君,他也知道這是政治鬥爭,沒深入追究。
一時之間歐陽修身敗名裂,最初也有人質疑這件事情的真偽性,可是當人們翻出了歐陽修年輕時為人輕浮,經常狎妓玩樂的事情之後,整件事情的風向就開始轉變,所有人都開始相信這件事情真的存在,宋仁宗是明眼人,沒有輕信此事,最後歐陽修被貶滁州,才有了後來的《醉翁亭記》。
四、不徇私情遭誣告,晚年醜聞再纏身
歐陽修原以為這輩子就這樣平平淡淡地過去了,沒想到後來他再一次被捲入到了政治事件當中,老年還遭到花邊新聞的誹謗。當時歐陽修已經為朝廷工作了三十幾年,成為宋仁宗信任和依賴的重臣,官至參知政事和樞密副使(政治上的一把手、軍事上的二把手)。當時的宋仁宗一直都沒有繼承人,只能立同族的趙曙為太子。可是沒有想到趙曙登基為帝後,兩位父親的稱謂並成為了政治事件的導火索,朝堂上對此爭論不休,歐陽修也是支持皇帝稱自己的親生父親為皇考的,也正因為如此,他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卻成為了別人的眼中釘。
這一次坑了歐陽修的還是他的親戚,是他妻子家的一位堂弟,因為在被貶官的時候歐陽修沒有為他說話,後來竟然被政敵收買,誣陷歐陽修和他的兒媳吳氏通姦。這件事情又一次成為了震驚朝堂的事情,甚至有人直接建議皇帝賜死歐陽修。
好在當時的帝師孫思恭在皇帝面前為歐陽修辯解,皇帝也信任歐陽修,便下令徹查此事,最終為歐陽修翻了案。其實那時候的歐陽修已經鞠躬盡瘁為朝廷工作了大半輩子了,引領了北宋文風,在文學上面已經是穩坐頭把交椅,政治上也是德高望重。而且歐陽修一直以來,身體稍微差一點,很早就白了頭髮,那時候的他已經患有嚴重的眼疾和足疾,走路和看東西都很難受費勁,曾多次上書請求退休,可皇帝離不開他,沒應允他退休,他還哪來心思去和人私通?政敵可謂見縫插針,無所不用其極了。
五、結語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歐陽修在文學上山峰般的成就,引領一代文風,在政治上剛直感言,自然會成為政敵的目標;而他在生活中則是性情隨意、不拘小節,這又給了政敵以把柄和機會。真正的戰士敢於負重前行,不懼流言蜚語,相信歐陽修也是如此看待自己這些緋聞的吧。他一生,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初心,政治上該硬就硬,堅持原則;生活上樂觀性情;交友上善於提攜後進、待人真誠,這些都是一代文豪背後有血有肉的一面。
雖兩次成為醜聞的主角,令歐陽修顏面盡失,但無愧於心自然不懼風浪,千年之後的現在相比於誹謗他的那些政敵,人們依舊崇拜著這位白髮蒼蒼的站在歷史河畔的老者,他的光輝不僅在北宋耀眼,在史書和他的作品中,歐陽修的成就和為人都讓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