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轉行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這是我身邊1000人的真實情況……

2021-01-10 新職語

我身邊差不多有1000+轉行的朋友,我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這裡面,有從機械轉行做程式設計師的,轉行後薪資直接翻了好幾倍;也有從傳統行業轉向Ai的,一轉行就拿到了30W+的年薪;當然也有各個行業換來換去,始終找不到自己職業目標的人。

而我自己從房產建築行業轉行做網際網路,用一年半的時間成為某創業公司市場負責人,收入翻了3倍,現在自己創業中...

接觸過這麼多轉行者,總結起來,基本可以分成兩類:

一類是轉行過後像開了掛一樣,一路實現人生小目標;

一類是轉行過後,並不比轉行之前過得好,甚至還要差一些。

經過對這兩類人群的觀察,我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區別:

01

第一類人,他們在轉行後突飛猛進,升職加薪。

這樣的人一般都有這樣幾個共同點:

1、進入了一個高速上升(增長)的行業

我之前帶過一個實習生,當時來公司是負責探索我們的短視頻營銷領域,後來因為公司發展方向的調整,部門被撤掉,她也因此離開。

前段時間我跟她聊天,發現她已經成為了一家在線教育公司的運營總監,負責整個線上和線下的運營工作。

她跟我提到,他們公司在2018年踩上了在線教育的風口,從初創城立到營收突破千萬,只花了幾個月的時間。

幾個月的時間,她也從一個職場新人,快速蛻變為職場女強人。

總結她的成長之路,其實可以看到:

運氣成分比努力佔比更高,更為重要,在合適的時間進入了合適的行業,才實現了職場逆襲。

2、踏入了公司的核心崗位

一個公司的崗位一般可以分為服務型、業務型、支持型崗位等等。

例如行政、人力、財務等崗位,在一個公司屬於專業領域的人才,是支持型的崗位,雖然也是重要崗位,但是一般不涉及具體的業務,增長的速度相對業務型崗位就要慢很多。

像核心的業務型崗位,比如說市場、增長等崗位,收入水平直接和業績相關,而這些崗位又很容易出成績,所以對於足夠優秀的人而言,實際上是最佳選擇之一。

我自己就是這種類型的最好代表之一。

從2017年轉行網際網路,一直從事的就是用戶增長相關的工作,為公司創作出了千萬+的業績,也幫助一些合作方做出了幾百萬甚至千萬的增長。

對於任何一家想要盈利的公司,自然會把重心放在增長上,傾注的資源都會相應更多,所以這個崗位上升速度反而是最快的。

3、死磕一個領域

基本上所有發展快速的轉行者,都有這樣一個特質:轉行過後,一直專注一個領域發展,幾年過後,往往就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我的一位好朋友之前是寵物醫生,後來轉做網際網路公司市場工作,一直以來都在這個崗位上摸索,從內容製作到渠道合作、廣告投放都經歷過,19年開年,她告訴我她已經成功升任總監,收入也水漲船高。

4、保持學習進步

幾乎每一個快速成長的轉行者,都在踐行這一條規則。

面對新的領域,他們往往比本行業的其他人更努力,更專注於提升自己,這也是能夠快速成長的基礎保障。

那麼那些轉行過後,過得甚至不如轉行之前的,又有哪些特點呢?

02

我觀察過很多,每個人失敗的原因都各不相同,影響最大的就這樣幾點:

1、選錯了行業,選錯了公司,選錯了人

有的人其實轉行後也很努力,但無奈在選擇的時候出了錯誤,選擇了錯誤的行業、公司或者跟了錯誤的人,導致後面發展的每一步都很困難。

我高中的一個同學就是走錯了這一步。

剛開始他在車企上班,後來深感未來發展受限,於是跑出去跟著親戚做工程,結果後面兜兜轉轉竟然做起了傳銷,再後來就已經銷聲匿跡了。

學習和努力的錯誤可以很好彌補,但是選擇上的錯誤卻很容易讓一個人陷入嚴重的自我懷疑甚至自我否定中,如果不能走出來,也許這輩子都錯過了。

2、頻繁跳槽不同崗位

我見過很多人,剛開始信誓旦旦要轉行網際網路,要進軍人工智慧。

結果辭職之後,就去做了行政、銷售類的工作,工作一段時間過後,深感自己「不合適」。

於是又跳槽換行業,這個崗位試試、那個崗位試試,結果最後就陷入了嚴重的自我懷疑中,也沒有崗位上的沉澱,最終很難向上發展。

3、轉行以後就停止學習,不再進步

這種情況其實非常少見,但也並非沒有,有些人轉行以後,以為自己掌握了經驗和技能,在工作上就不再努力學習,甚至裹足不前,最後結果是技能和經驗幾年過後都過時了,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都成問題。

所以,奉勸各位真的打算轉行的同學幾句話:

轉行之前,不要盲目裸辭和選擇,一定要看清楚這樣幾件事情

(1)你選擇的行業是否在未來一段時間有所增長(行業數據可以通過搜索查到)。

(2)你選擇的崗位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是否屬於公司的核心崗位。

(3)你是否想清楚了未來長期從事這個領域的工作。

(4)你是否做好了終身學習的準備。

我是小強,90後摩羯座斜槓青年,知乎專欄作者

專注內容/增長的運營人

相關焦點

  • 那些欠債跑路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如果有一天欠你錢的人跑路了,你會怎麼樣?欠債跑路的無非就只有兩種人:一、無力償還,迫於壓力無奈跑路。二、有能力償還,但是攜款逃跑。法院判決後,當欠債人的資產足夠償還拒不執行的情況下,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刑罰。但是如果欠債人實在無力償還的,法院會裁定中止執行,待被執行人恢復執行能力,恢復執行。
  • 那些極度自卑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至於那些惡人在她這也吃了虧,挨了打也收斂了不少。她越來越愛笑,敢向高兩屆的學長表白,敢質疑老師的解答,敢去外班交朋友,敢參加運動會,敢去找校長聊天……初中的她拼命背書刷題,上了市裡最好的高中,身邊朋友慢慢多起來。後來上了大學參加了工作,日子也越來越清晰,現在的她自信活潑,有熱氣騰騰的生活,有熱烈大膽的愛好,有追求的目標,美好與挑戰相伴,而她依然如女戰士一般驕傲地挺著胸,活成了她喜歡的樣子。
  • 那些追隨前領導跳槽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根據我這麼多年看到的、聽到的真實案例,答案是:最好不要。事實上,除了真實案例之外,我們通過分析,也能得出同樣的結論。極端情況,如前領導在試用期內就主動或被動離職,那個時候,我們是走是留?無論怎麼選擇,都將付出很大成本。
  • 那些學播音主持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後來很多年過去了,才知道那些學播音主持的人都怎麼樣了?而且都是無法反駁的直接入圍天知道我都畢業五年了! 後來的播持系學生  一聽人念文章就不自覺的分析停頓、起伏 @辣媽小花前段時間孩子回家告訴我今天上課念課文老師說她讀得不好
  • 那些以前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見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結果我愣了
    那些以前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見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結果我愣了我們在生活中使用微信的頻率是非常高的,很多人在使用微信聊天的時候,都會習慣性地將自己的生活狀態和生活點滴分享在自己的朋友圈。我們從每個人的朋友圈中都能看出他們對於生活的一個態度,有很多人在使用自己的朋友圈時,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以前微信還是一個比較簡單的軟體,很多人就是簡簡單單的隨便分享出自己的日常生活。但是隨著微信後面有很多其他功能的開發,人們在使用微信的時候會發現自己的分享習慣已經和別人,或者說以前的自己有了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微信後來推出的隱私功能。
  • 那些背井離鄉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新冠病毒的到來不僅給我們的生活方式敲了一個警鐘,還突然給那些在外漂泊的人上了沉重的一課。停工在家一個月可能心裡更多的是放鬆,但是當停工在家三個月的時候,當工資條要麼是基本工資要麼連基本工資都沒有的時候,當儘管如此房租還要如期交的時候,一剎那我突然開始思考在外漂泊的意義。
  • 那些籤了茶餅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師父看出了我的心事,但也未過多詢問,他知道的,我自渡就會好。我很少關注書吧茶室裡的茶葉的,自然是我喜歡喝什麼,師父就給我泡什麼。有一個這樣的師父,真是值得。許多事都體現在細節裡,比如我沒吃東西喝茶的時候,他就會給我準備一個公道杯專門給我泡熟茶,他喝生茶。書吧有很多茶餅是陸陸續續的遊客或者古哥的朋友在多年前帶著相愛的人籤下的,留在麗江的獨特回憶、獨特味道。
  • 那些原諒另一半出軌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前幾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離婚不要孩子的女人,後來都過得怎麼樣了?」毫不意外,下面的評論區一片狼藉。通常情況,另一半出軌,已經對這段婚姻產生背叛。你發現自己變得疑神疑鬼,愛發脾氣,他下樓扔個垃圾,都能腦補一出和小三幽會的情景劇。之所以選擇原諒,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女人做家庭主婦,沒有收入,離開他怕孩子受委屈,不得不妥協;一種是心裡還放不下,想找機會補救。
  • 那些放棄夢想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但是作為一個創作者,他經歷了很多艱難的時刻,在歌曲《大喊大叫的流行歌》裡他唱到:「希望可以放棄音樂,在一家奶茶店裡紳士的打工,可是音樂沒有放棄我」。 在艱難的想要放棄音樂夢想的時刻,想到音樂還沒有放棄自己,就一直堅持了下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性格裡的敏感細膩,這在這個圈子裡其實挺不容易的。他的微博置頂是「悲觀是種天賦,積極只是一種選擇」。
  • 那些硬撐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百家故事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故事也許是第一次被人聽到。他們曾經將這些時刻默默吞下,等到難關度過,再也沒有與人說。他們硬撐下去的理由也是相似的,都與柔軟的愛有關。這些硬撐時刻與柔軟撫慰匯集在一起,成了一支名為「晚安全世界」的MV,MV由徵集來的故事創作,每句歌詞都是一個普通人的真實故事。一聲「晚安」過後,希望更多的人能被故事中的愛與柔軟治癒。
  • 年度盤問:那些每天都拍一張照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但你真的試過每天都拍一張自拍, 然後把他們連在一起繞地球 7 圈嘛?哦不對,是然後把他們按照相同角度連起來播放嗎?看看下面這 3 位優秀的外國小哥,你一定會大開眼界!儘管一路風塵,但能和相愛的人手牽手一同環遊世界,也是真的很讓人羨慕了。
  • 那些極度自律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說實話,那上面任何一條我覺得能堅持下來的都絕非凡品。每天晚上光是看看他坐在餐廳咀嚼那些所謂的「健康食品」,我都覺得飽腹感滿滿好麼?時間也被他安排得滴水不漏,回國幾年,業內能考的證件都考得差不多了,女孩說,她哥哥馬上要辭職去自己創業。但我沒有看到,因為畢業後我沒有時間做兼職家教了。
  • 那些每天一直敷面膜的人後來怎麼樣了?還好我知道得早
    因此很多女生早上起來就要敷面膜,晚上睡覺前你喜歡敷一次面膜,那麼面膜每天都敷一次會怎麼樣呢?今天說的就是,那些每天一直敷面膜的人後來怎麼樣了?還好我知道的早。可能大家覺得每天敷面膜,對皮膚保養會非常有幫助,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肌膚吸收力也是有限的,當補水工作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變得飽和,此時如果再繼續補水,反而可能讓皮膚變得敏感,並且可能出現爛臉情況,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有一些女生,敷面膜說自己臉敷壞了,就把問題歸咎到面膜的質量上,其實有可能就和她們敷面膜的頻率有關。
  • 那些拼命考證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考過了就是證,不過就是「症」
    那些拼命考證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考過了就是證,不過就是「症」隨著各行業從業資格審核越來越嚴格規範,各大行業的資格考試也越來越難。上大學時曾聽過一位老教授說過,有那麼一小部分人選擇不上班,待在家裡埋頭苦讀,全力以赴來考證,人們將這類人稱作「考證型人才」。他說去參加考試時,有些科目需要拿的書要裝上整整一個大旅行箱,這麼多書都帶進考場,考試還不一定能考過,當時聽了後很驚訝,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 《四月物語》:那些曾經暗戀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這是非常巖井俊二的一部電影,淡淡的,清澈的,像四月那樣乾淨。嚴格來講這部電影結構並不完整,也沒有很強的故事性。它更像是流水帳,或者一首散文詩。可這卻正是十幾歲的年紀。很多人都在這樣的年紀有過暗戀吧?突然間心裡開出了一朵小花,心湖泛起漣漪,原本平淡的生活不覺間多姿多彩起來。
  • 《四月物語》:那些曾經暗戀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這是非常巖井俊二的一部電影,淡淡的,清澈的,像四月那樣乾淨。嚴格來講這部電影結構並不完整,也沒有很強的故事性。它更像是流水帳,或者一首散文詩。可這卻正是十幾歲的年紀。很多人都在這樣的年紀有過暗戀吧?因為暗戀一個人,就連春風都有了意義。很多時候暗戀都只是一個人的故事,所以很多的暗戀都沒結局。不過那又怎麼樣呢?如果一個人的青春因為暗戀而變得更好,這就是最大的意義。
  • 你身邊那些閃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看到有人說娛樂圈就是閃婚閃離的重災區.看了聽了就當是娛樂,呵呵兩聲就行了.別在意,畢竟他們都是演員,誰知道是演戲還是真的。那身邊呢?難道就沒有嗎?細細一看,還真有。以前聽一個同事說,他們村裡有個女孩跟人相親見了一面,第二面就訂婚了,沒多久就結婚了。這算是閃婚嗎?
  • 高途課堂怎麼樣?過來人說下真實情況
    原標題:高途課堂怎麼樣?過來人說下真實情況報名任何機構的課程,師資和服務都是我們的主要考慮方面,而且一般大家也會優先選擇大的機構,這樣服務會相對來說更有保障。選擇線上課程,考慮到高途課堂的背景和師資情況,我個人還是很推薦高途課堂的。高途課堂怎麼樣?很不錯!至於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1、大機構,實力強,有保障。
  • 那些聽懂劉若英《後來》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如果,聽一首歌,你很喜歡,可能僅僅是因為這首歌確實動聽,因為唱歌的人嗓音太美。如果,聽一首歌,聽著聽著,眼中滲淚,思緒萬千,那麼,一定是聽懂了這首歌,或者說,這首歌唱出了你的故事,戳中了你的心。劉若英的《後來》是一首好聽的歌,空靈蒼涼的嗓音,感傷動人的曲調,真的很美。
  • 那些和初戀結婚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
    「再也不表白了,這輩子最丟臉的事兒了。」「給男神送了畢業禮物,希望他會記得我。」 年少的喜歡,總是熱烈無畏,並不知曉愛情為何物,只知道遇見了你,就以為看到了愛情的全部。有一個正在戀愛中的朋友對我說:「我多想成為他認識的第一個女孩子。」很多人在後來的戀愛裡,都介懷對方的初戀,就好像揮之不去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