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蔡國強:34年後的回歸故宮,帶著「西方藝術史之旅」

2020-12-20 澎湃新聞
1986年底,在北京故宮友人幫助下,蔡國強走出國門,遠行東西南北,做出了一件件在國內外影響極大的爆破項目、煙花、裝置藝術等。34年後,蔡國強回歸故宮,帶來了展覽「遠行與歸來」。

此次北京故宮展覽「遠行與歸來」的主題,也呼應奧運會的理念,和「共享開放」「讓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奧運宗旨,以對話東西方文明的創作形式,呈現藝術家近年「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項目的精選作品,及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主題和以紫禁城為靈感創作的新作《銀河嬉冰》等。

開幕之際,「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採訪了蔡國強,不僅談及作品,也談及了他與故宮的故事。他說,「每當以中國發明的火藥為媒材探尋宇宙主題的創作,仿佛踏上回鄉之路。展覽回歸的是:中國文化精神、少年『愛畫畫』的初心和作為永恆之鄉的宇宙。」

「東方前輩我最愛倪瓚。他畫中逍遙的山川自然,是自我放逐的精神世界。」

出生於泉州的蔡國強以天為紙,以煙花為筆,在空中作畫。他的藝術創作橫跨繪畫、裝置、錄像及表演藝術等數種媒材。在旅居日本期間,他持續探索從家鄉泉州開始的以火藥創作繪畫的藝術手法,逐漸擴大其作品的爆破規模和形式,並建立著名的室外爆破計劃,以大型的火藥爆破藝術和裝置藝術聞名世界。

蔡國強於故宮博物院,2019年7月。呂斯喬攝,蔡工作室提供。

蔡國強在故宮博物院的開幕式現場

2020年12月14日,「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在故宮博物院開幕。澎湃新聞了解到,展覽展出蔡國強藝術作品180件,呈現藝術家近年「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項目的精選作品,及以冬奧為主題和以紫禁城為靈感創作的新作。其中,《銀河嬉冰》以故宮博物院館藏《冰嬉圖》為靈感,連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主題,呈現在銀河中溜冰的想像。

策展人、藝術史學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西蒙·沙瑪(Sir Simon Schama) 寫道,蔡國強多產的藝術家生涯一直關乎打破邊界,其中已無二維繪畫與多維現場創作之分別。他以火與煙作畫,爆破急遽而發,轉瞬而逝,凝存為火跡與條痕。

《遠行與歸來》午門正樓展覽現場,2020。林毅攝,蔡工作室提供。

由於疫情,西蒙·沙瑪無法來到現場。經西蒙梳理作品後,蔡國強承擔了部分策展角色,在展廳裡忙忙碌碌,監測著布展位置、燈光的亮度等問題。隨後,他向記者娓娓道來,講述一件件作品背後的故事,也講述了故宮對於他的意義。

從故宮出發、再回到故宮

2020年12月8日,故宮的官微推送消息:「今天,紫禁城建成600年了。」這條消息宣布的是600年前的今天,紫禁城正式建成。蔡國強告訴澎湃新聞,那天是他的生日,「早上看到這條官宣時,感到真是太有緣了」。

故宮博物院 攝影 嚴天妤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巧合。關於他與故宮的關係,則有著更深一層的聯繫。

蔡國強說,「相比美術界,『皇城』故宮的這些『傳統保護者』更早欣賞我,他們認為歷史就是要這樣去創造,給來自『天高皇帝遠』的泉州的我難以言喻的鼓舞。」

蔡國強在展廳現場

在開幕當天的發言中,蔡國強特別談及了他與故宮的故事:

「1986年底,我是在故宮博物院朋友們的幫助下離開故土、遠行世界的。很久以前,我去福州買石膏像回泉州的長途汽車爆胎,大家下來,有人幫換輪胎,有人路旁抽菸,我在田野裡散步,看到還有一人也在散步。回到車上,發現這人就坐我過道那邊。顯然他也因為散步注意到我,看我抱著石膏像,問我,畫畫的嗎?他另一邊坐著的是故宮的陶瓷權威馮先銘。他是馮先生的研究生,兩人去德化考察窯址。『他』是李毅華,我們從此成了好朋友。後來我在上海念書,聯繫更緊密,我去北京看展覽,找他玩,難忘幾次黃昏時分,在故宮優哉遊哉騎著自行車……

「後來他成了故宮的出版社社長。我大學結束後想著留學。他說,去日本,故宮可以幫助!記得他幫我找了擔保人,並一路安排;楊新副院長幫我給日本學校寫了推薦信;故宮研究員、在日本很有名的書法家劉炳森先生送我書法,準備讓我在日本生活困難時能用上;到了日本,已在那邊發展很好的故宮書畫家李燕生也支持過我……他們總跟日本人說,這個年輕人來日本,一定會爆炸的!」

蔡國強與好友李毅華,約1986-1990

34年後,蔡國強帶著他的作品回到了故宮,與故宮相關聯的是一組《夢遊紫禁城》(3件)作品,位於東雁翅樓展廳,作為壓軸出現在展覽路線的尾端,呈現著對紫禁城的「白日夢」。

《夢遊紫禁城》作品組

中國古代發明煙花後,一直將其用於盛大典禮。歷史上紫禁城的過年習俗中就包括扎鰲山燈,燃放煙花。蔡國強說,「我通過VR虛擬實境技術,創造一場奇偉的紫禁城煙花盛典,獻給它的恢宏歷史。」此次也是蔡國強首次在在作品中使用VR虛擬實境技術(作品由HTC VIVE Arts支持),觀眾戴上VR眼鏡,可以隨著一隻黑貓和烏鴉的視角,觀看在虛擬時空中的白日煙花。據悉,這一煙花效果是在湖南瀏陽實現後,經數碼特效合成技術與3D掃描的紫禁城漢白玉雕塑拼接。

蔡國強,《夢遊紫禁城》VR,觀眾通過VR觀看在虛擬時空中的白天煙花

不得不說,虛擬煙花的視角切換得略快了些。蔡國強說,觀眾可能無法一一戴上頭盔體驗,但可以看看屏幕裡的紀錄片,有興趣的可以網上搜一搜。

尾段展牆上,觀眾可以看到為「夢遊紫禁城」所作火藥草圖,蔡國強在麻紙屏風上以黑火藥營造紫禁城,再如分色印刷技術般依次爆破不同顏色的火藥,渲染燃放煙花的效果。而在草圖之下,則是一件由泉州工匠耗時五個月雕刻而成的漢白玉紫禁城模型。蔡國強告訴記者,「我並不希望只是一個VR的想像,也希望有一種匠人的力量在背後做支撐。」

蔡國強,《為「夢遊紫禁城」所作火藥草圖》,火藥、墨、紙,2020

蔡國強,《「夢遊紫禁城」漢白玉雕塑》,火藥、漢白玉,2020

展廳現場,《夢遊紫禁城》系列

與奧運的關聯

此次展覽也是奧運文化活動的一部分,是冬奧籌辦的重要內容。隨著2022年冬奧會和冬季帕運會的臨近,展覽是繼今年發布第一屆優秀冬奧歌曲、開展倒計時500天活動之後的又一文化力作。

2008年奧運會,大腳印

2008年,蔡國強參與了北京奧運開閉幕式創意工作,其作品「大腳印」深入人心。如今,他又在準備2022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續寫與奧運盛事間的佳話。

蔡國強作品《銀河嬉冰》與故宮館藏《冰嬉圖》複製品,《遠行與歸來》展覽現場,2020。林毅攝,蔡工作室提供。

故宮博物院館藏《冰嬉圖》(局部)

展廳中,觀眾可以看到他以作品與主辦方之一的冬奧相聯繫,一件以故宮博物院館藏《冰嬉圖》為靈感的作品《銀河嬉冰》迎接冬奧,前者具象、後者抽象,均是描繪了中國傳統冰雪運動的魅力。

蔡國強,《銀河嬉冰》,火藥、玻璃、鏡面,2020年

《銀河嬉冰》以玻璃和鏡子為媒介,詮釋奧林匹克精神以及在浩瀚銀河裡溜冰的深邃神奇。蔡國強告訴記者,「最近在嘗試的媒介是玻璃和鏡子,爆破後的鏡面本身,煙燻出茫茫冰雪的浪漫,是創作中的驚喜。」

據悉,展覽的閉幕日期(2021年2月5日)恰逢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倒計時1周年,蔡國強將為這一開幕式設計焰火和特效。

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回顧與繪畫初心

展覽中,蔡國強展出了90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畫於中國的水彩、油畫、水粉等小品,一邊的展牆上,則印著許多人名。「這些人名中有我過去在家鄉和上海求學的老師,有中國的藝術大家(現代、古代)、也有啟發我的西方藝術大師,而早期作品展示的是我藝術生涯初期即著迷的眾多藝術前輩,以及我少年時對繪畫史的好奇和對繪畫的深情。」

《早期作品牆》,2020,《遠行與歸來》展覽現場,2020。林毅攝,蔡工作室提供。

走出國門後,蔡國強在世界各地繪畫、做著爆破和煙花藝術,也一直在探索少年時所熱愛的藝術大家們。

2017年,他開始了個人項目—— 「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 在世界重要美術館舉辦個展,與其館藏代表的西方藝術史對話。如今,這些精選作品,在午門的西雁翅樓、東雁翅樓以「遠行」主題呈現,西樓關注其與不同時期藝術對話時使用的繪畫手法;東樓則集中展出大尺幅作品,試圖傳達出繪畫精神和繪畫主題的自由釋放、更無拘無束。

展廳現場,《繪畫的精神》精選作品

蔡國強《萬國大廳...》 ,火藥、畫布,2017

展廳現場,《十月》精選作品

2017年,其個展《繪畫的精神》在西班牙普拉多美術館舉辦,試圖對話巴洛克藝術與西班牙黃金時代。展覽的緣起是蔡國強十分喜歡的西班牙藝術家格列柯,通過與藝術前輩的隔空對話,期待重拾一種繪畫的精神。同年,他在莫斯科國立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對話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和先鋒派,展覽「十月」試圖思考「十月革命」這段複雜歷史。而在一邊的紀錄片中則講述著他在期間尋找著馬克西莫夫的墓地。他表示,馬克西莫夫的藝術訓練是其西方藝術啟蒙。

米開朗琪羅廣場的白天煙花「空中花城」

2018年,蔡國強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齊版畫與素描部研究銀尖筆技藝,研究文藝復興的花草。之後,其個展《花曲》在烏菲齊美術館開幕,與文藝復興時期波提切利、達·文西和卡拉瓦喬等巨匠的展廳作品相伴。開幕前,他在俯瞰佛羅倫斯的米開朗琪羅廣場的上空,以波提切利的《春》為靈感,放了一場白天煙花,獻給孕育文藝復興的「花之城」。

龐貝古羅馬鬥獸場,蔡國強《爆破工作室》爆破瞬間,2019年 蔡文悠攝,蔡國強工作室提供

《在火山裡:蔡國強與龐貝》於義大利國家考古博物館展覽現場,那不勒斯,2019年 蔡文悠攝,蔡工作室提供

2019年初,蔡國強在龐貝和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對話古希臘羅馬文明,在維蘇威火山腳下的龐貝羅馬鬥獸場爆破84件作品,再從其創作的「遺址」內挖掘出來,作品被連夜運往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散落在各層展廳內展出。下半年,蔡國強在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對話現代主義,他深入古根海姆博物館的庫房,深訪館藏的現代主義經典,打造了展覽「非品牌」。

蔡國強告訴記者,「我在古根海姆博物館庫房考察時,看到了這些大師年輕時候的、從未被展出過的寫實作品。如康定斯基用刮刀畫的風景畫、蒙德裡安喜歡畫寫實的菊花等。這些藝術家有著強烈個人符號,但他們年輕時代都是熱愛著描繪具象的事物,而隨著藝術家個人 『品牌』(獨特風格)的創立、便會失去其最早的衝動。相對的,藝術市場也是在有選擇地推出 『品牌』,美術館也永遠在展覽那些『品牌』,人們來美術館也是看其獨特的 『品牌』,而忽略了藝術家熱愛藝術的最基礎的情感。」

展廳現場《非品牌 No. 1、2、3、5》,蔡國強將媒介火藥夾在玻璃和鏡子之間, 通過爆破模仿古根海姆館藏現代主義大師克萊恩、康定斯基、羅斯科和克萊因的「品牌」作品。林秀蔓攝,蔡工作室提供。

受克萊因啟發而做的《非品牌》系列作品之一

「觀眾在展廳可以看到手工麻紙和絲綢等不同媒材上爆破的巨幅火藥作品。但東方哲學和中華文化精神的根基始終如一;無法是法、自然而然、自由自在。」

蔡國強,《望鄉:為人類作的計劃第四號》,2020

在展廳內,他特意介紹了作品《望鄉》。這是他在疫情間根據90年代的草圖重新繪製的。「看這張,想像人類在別的星球,用望遠鏡尋找自己住過的地球。兩個望遠鏡片浮在空中。外星人計劃一直是我在做的系列作品,尤其是疫情以來,我倒回去做了這些,我感到自己在八九十年代的格局,對時間、空間以及對自我的尋找,也一直是我藝術中的根本的問題。」

「展覽回歸的是:中國文化精神、少年「愛畫畫」的初心和作為永恆之鄉的宇宙。歸根結底,是在不同文化時空裡餵養自己。」

蔡國強,《花瞬二》,2019,火藥、絲綢

蔡國強在巴黎聖母院大火後所做的作品《黑光No. 1》,2020。Christopher Burke攝,蔡工作室提供。

此外,此次展覽還有一個「彩蛋」。在故宮東北崇樓展廳裡,呈現了一場「展中展」——「媒材的遠行」。據悉,這是由洛杉磯的蓋蒂文物保護研究院策劃,結合火藥和煙花在中國的發明歷史及其對視覺文化的影響,從科學分析角度向觀眾展示蔡國強火藥藝術的材料與創作方法。

展廳現場,「展中展」——「媒材的遠行」

對於展覽,澎湃新聞專訪了蔡國強,進一步談及了其對運用的獨特媒材(火藥)的思考。

對話|蔡國強

澎湃新聞

:展覽既是你和西方的對話,也是對東方的對話。與西方的那些繪畫靈感來源相比,東方給予你的靈感是怎麼樣的?例如故宮的《冰嬉圖》給予了你創作冬奧會作品的靈感。故宮還有哪些展品給予過你啟發?您提到出國前和朋友一起逛故宮,當時最喜歡哪些中國古代的文物或書畫?

蔡國強

:東方前輩我最愛倪瓚。他畫中逍遙的山川自然,是自我放逐的精神世界;人物是空茫宇宙時空裡的小小一點。我在世上任何美術館看到他的畫,都瞬間感到歸去永恆之鄉的心境。

雖然我作品裡迴響著各種各樣的元素,可內在還是有中國美學,比如裝置《撞牆》,看似表現九十九隻狼撞了牆,回到起點,又跑去撞牆的輪迴;其實是一隻狼在時間裡的行動過程。這來自東方美學對時間觀的表現方式,如同中國畫卷在時間裡被閱讀,和散點透視把人置身不同時空的原理。

倪瓚《六君子圖》

澎湃新聞

:展廳展現了VR作品。與實體的真實的煙花相比,這次《夢遊紫禁城》VR,是通過虛擬世界觀看煙花、在你看來,兩者在感官會有什麼不同?在做創作與設計時,需要考慮哪些方面?作為藝術家,在創作真實的煙花與虛擬的煙花時,創作心境會有哪些不同?

蔡國強

:VR是可以將你帶入另外一個方向,並不等於它是為了來取代放煙花或現場爆破,現場爆破的衝擊力和這種感受還是不一樣的。我也剛開始與VR對話,既然VR能表現超現實、看不見的,在我的藝術裡面應該用更有特色的語言來被使用;也在尋找什麼樣的語言能讓高科技有溫度,還能留住一種動物一樣的感覺和能量。

蔡(Cai)國強式的VR, 我開玩笑叫:CR!就是大量使用真實拍攝,土法煉鋼,結果就是處處穿幫。我先在瀏陽放了一場沒有觀眾的,想像紫禁城建成時的白天煙花儀式,又邀請家鄉泉州的工匠們,歷時五個月,雕刻一座大型漢白玉紫禁城模型。一刀一刀刻出來,很折騰。有人說,不如3D列印一個。但有些作品不能靠巧,一定要足夠拙、足夠花時間,自然而然會產生它的能量和格局。但我認為,它最有價值就是把實拍做得很像VR, 就像 「農民達文西」一樣——有模有樣地在造飛機。整個VR作品讓人感到挺放鬆、挺野的。

澎湃新聞

:隨著當下的多地禁止燃放煙花(包括無法在故宮燃放),對你而言,VR作品是否是你新的創作方向?

蔡國強

:是的,VR一直是我想探索的方向。展廳中的VR用了貓和鳥作為串聯。因為故宮的貓很出名。跟隨著貓,走進故宮,在白色的宮殿裡做一場白日夢,想像600年前的一場煙花慶典。。

澎湃新聞

:在洛杉磯蓋蒂研究中心所展示的部分中,呈現了對你個人作品的不同媒材和創作方法的研究,同時,也結合火藥和煙花在中國的發明歷史及其對視覺文化的影響。可否談談這一研究項目的初衷?

蔡國強:

這個是蓋蒂自己策劃的,如果沒有疫情,他們會舉辦一個我的展覽。現在由於疫情,美國那邊無法辦展,所以他們就把展品寄到故宮來,所以稱這是一個「展中展」。這個展覽是針對我在藝術創作中的媒材運用和方法的研究,我是第一個他們研究的在世的藝術家。他們的目標是幫世界各地的美術館研究如何保護好藝術品。

蓋蒂研究展覽《媒材的遠行》展覽現場,2020。 林毅攝 ,蔡工作室提供。

澎湃新聞

:在你看來,這樣的研究能起到什麼作用?對你個人有哪些幫助?

蔡國強

:他們會告訴我,哪個顏色的火藥能保持更長的時間,哪個顏色比較牢固等,這些對我的創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他們的研究也會讓我了解在藝術史中的變化。

他們對我做了大量的訪談,到全世界收藏我重要作品的機構裡取樣、研究。再用時間加速器,讓我看到我的作品在600年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因為褪色了,才更好看。兵馬俑也是有顏色的,但現在的樣子更好看。所以,時間是正面的,不是負面的,對作品「摧毀」的過程也是正面的。

展廳現場,《太古拓片》,由墨拓與鞭炮藥製成

澎湃新聞

:這種外界參與的研究是否會由於研究所需要的「理性」而影響到藝術家在創作時需要保持的「感性」的那一面?

蔡國強

:有了研究成果的參考後,有時候會警惕某種媒材顏色的使用。但有時候特別想用某個媒材時,還是會堅持用的。有些顏色褪色快,會讓我感到這種顏色的時間與生命更短暫,我要更珍惜了。就比如有人說,你愛的女孩生病了。如果是真愛,就更應該珍惜,不會因為生病而踢走她。所以,藝術也是,這是很複雜的事。

展廳現場,《天梯》草圖

比如,黃色褪色快,和黃色沾上關係的顏色也相對容易褪色。藍、黑相對不容易褪色。當然,不光是火藥,油畫、水彩也存在著這些問題,梵谷的《向日葵》也會褪色,以後會「死掉」。

永恆和永遠是兩個概念。永恆超越時間的存在,而永遠存在於時間之中。蓋蒂很認同這一點,這也是他們對永恆追求的思考。

展覽由北京冬奧組委和故宮博物院主辦,將展至2021年2月5日。

據悉,根據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故宮將實行預約入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用火藥畫出銀河上的《冰嬉圖》,蔡國強藝術展在故宮開幕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12月14日在故宮博物院開幕。這次展覽是以火藥繪畫聞名的蔡國強的多年作品回顧展,以「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項目為主體,也包含多個近年以冬奧和故宮為主題的創作。
  • 「在高科技的使用裡保留動物感」:蔡國強的遠行、歸來與夢遊
    這令人難忘的一幕讓無數中國人記住了創作者蔡國強的名字,也讓他的火藥藝術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自1986年底遠行日本以來,蔡國強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炸」出一個又一個煙花奇蹟。近五年,他則專注於「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與西方藝術家先輩和他們代表的藝術史對話,同時也以種種藝術嘗試在遠方尋找更大的故鄉。
  • 北京冬奧組委和故宮博物院展出蔡國強VR作品《夢遊紫禁城》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由北京冬奧組委和故宮博物院主辦的「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已經於12月14日在故宮博物院正式開幕。 本次展覽共展出蔡國強藝術作品180件,以對話東西方文明的創作形式,呈現藝術家近年「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項目的精選作品,及以冬奧為主題和以紫禁城為靈感創作的新作。
  • 蔡國強文章《歸來仍在路上》
    2009年我和女兒從希臘、義大利到西班牙,走了我少年起敬仰的格列柯的人生路,似乎埋下伏筆…… 2017年起,我開始「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通過在普拉多、普希金、烏菲齊、龐貝和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館等的展覽,以東方文化和精神為鏡,映照、對話它們館藏代表的一段段西方藝術史。以此求索當代繪畫的可能性。
  • 北京冬奧組委和故宮博物院展出蔡國強VR作品「夢遊紫禁城」
    根據中國青年報報導,由北京冬奧組委和故宮博物院主辦的「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已經於12月14日在故宮博物院正式開幕。展覽共展出蔡國強藝術作品180件,以對話東西方文明的創作形式,呈現藝術家近年「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項目的精選作品,及以冬奧為主題和以紫禁城為靈感創作的新作。
  • 蔡國強| 去600年前的故宮大夢一場
    2017年起,蔡國強開始「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通過在普拉多、普希金、烏菲齊、龐貝和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館等地的展覽,以東方文化和精神為鏡,以此求索當代繪畫的可能性和自我創作的可能性。並不是所有藝術家都有能力帶著歷史觀在創作,但蔡國強的歷史觀則是他創作的一條主線,又或者說是重要背景。
  • 蔡國強遠行而歸,藝術展在故宮開幕
    「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在故宮開幕 蔡國強的第一部VR作品同時展出 蔡國強《為「夢遊紫禁城」所作火藥草圖》,2020年,火藥、墨、紙,裝裱於木質六屏屏風,230 x 465 cm 北京冬奧組委和故宮博物院主辦的
  • 蔡國強故宮博物院藝術展呈現其首個VR作品 | 每一幀的震撼,原來是這樣創作的
    《夢遊紫禁城》由HTV VIVE Arts支持創作,將在故宮博物院展出至2021年2月5日。藝術家蔡國強的首個虛擬實境作品《夢遊紫禁城》,描繪藝術家想像中600年前紫禁城建成時的白天煙花儀式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焰火《歷史足跡》中29個巨大的焰火腳印,沿著北京的中軸線一步步走向鳥巢,象徵著第29屆奧運會一步步走進中國。
  • 奧運會開閉幕式視覺特效藝術總設計師蔡國強:一生天真做少年
    1981到1985年,他到上海戲劇學院就讀舞臺美術系;1986年底,在多位北京故宮的友人幫助下,他走出了國門,遊走在不同的國家和文化間。天地為畫布,火藥作繪筆。出國後的蔡國強持續探索著充滿東方魅力的火藥繪畫,也不斷拓寬著自己爆破的規模和藝術形式,串連出一次次帶有孩童般浪漫想像和先鋒色彩的火藥藝術品。
  • 蔡國強:《天梯》之後我要想做通往藝術史的梯子
    在焰火順著天梯「攀爬」升空後,蔡國強對著視頻裡因病重未能到現場觀看的百歲奶奶說,「阿嬤,你有看到沒」。大約40天後,奶奶便與世長辭。兩天前在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展映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正是以這段內容為結尾的。
  • 汪暉︱潛流——從蔡國強的「十月計劃」說起
    同一年,蔡國強在福建泉州出生,兩者無交集。十歲那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的1967年,在蔡國強家鄉,駐紮當地的解放軍官兵在山崖巨石上,雕刻了一幅巨大的毛主席像。五十年後,2017年,蔡國強應俄羅斯國立普希金美術館邀請為十月革命百年紀念舉辦展覽,並在紅場上空籌備白天焰火。
  • 專訪 |《天梯》背後的蔡國強:我這個人還挺能整的
    蔡國強和他的「天梯」拍攝歷時兩年,地理跨度從紐約、布宜諾斯艾利斯到上海、北京,從花炮之鄉瀏陽到蔡的家鄉泉州。影片兩條線索。伏線是蔡國強的世界,講述他上世紀80年代從泉州出發,走向上海、東京、紐約,30年來在不同文化間成長,成為享譽全球的爆破藝術家。他在泉州的親人和朋友悉數都在影片裡,就像他們曾經在他世界各地的展覽現場上出現過一樣。
  • 焰火總導演蔡國強 | 獨一無二的人生,讓他成功用煙花點亮北京
    好些年前蔡國強開始走「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加上他在世界各地「折騰」的項目和展覽,漸漸串起一條藝術史的線索:從古希臘、古羅馬到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到巴洛克黃金時代,到印象派、現代主義,和馬列維奇的前衛主義對話,他與少年時思考過的許多先輩相遇,「他們紛紛來和我稱兄道弟,給我助力。」
  • 吐血整理,史上最全中國藝術史圖鑑!(下)
    範寬(活躍於10世紀晚期至11世紀)《溪山行旅圖》立軸,淡彩墨色紙本,高206.3釐米,北宋,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如果用一幅畫來說明北宋山水畫家的偉大成就的話,毫無疑問,我們將選擇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這幅畫完全實現了北宋山水畫的理想,如此撼人的現實主義風格,使觀者在觀畫之時達到人在畫中、物我兩忘的境地。
  • 《大話西方藝術史》:用新奇有趣藝術故事串起一部西方極簡藝術史
    這些新奇有趣的問題來自意公子《大話西方藝術史》,如果你是西方藝術史的入門者,相信這些問題一定會勾起你的興趣。更有意思的是,講故事的高手意公子,把這些問題用淺白風趣的語言,變成了一個個有趣的藝術故事。你會發現,讀完了書裡的故事,你也就掌握了西方極簡藝術史,真的是一舉多得,事辦功倍呢。現在就跟著我一起,去看看這本書有意思的書吧。
  • 除了貢布裡希,還有哪些西方藝術史入門書值得一讀
    藝術史是一門不斷發展中的學科,再權威的觀點也可能過時。儘管(西方)藝術史可以完全基於視覺上的形式分析,循著風格的演進加以講述,但最近幾十年來的新趨勢,是將其跟相關的社會與文化背景有機結合,從而加深讀者對藝術史的理解。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多種西方藝術史書籍,除了貢布裡希的名著《藝術的故事》,實際上都是美國大學的藝術史導論教材。
  • 北京文藝網·2018年度藝術影響人物——蔡國強
    《蔡國強的茶室:向岡倉天心致敬》,箱根雕刻之森美術館,神奈川,日本;《蔡國強:空靈的花》,特倫多公民當代美術館,義大利;《蔡國強:移動的彩虹》,紐約現代美術館,美國;2001年《蔡國強:水墨寫生表演》,當代藝術館與孫中山中國古典園林,溫哥華·加拿大;《蔡國強:印象油畫草圖》,華史考特美術館
  • 一套藝術史「學霸的筆記本」,圖解700年西方藝術
    年全景,你也想試試嗎? 聚焦西方藝術史最燦爛的700年 提到梳理藝術史,很多人認為必須要買一本大部頭的藝術通史,從頭看到尾,但是面對厚重的藝術史讀物又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