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楊佳音編劇並主演的「扶貧攻堅」題材電影《那座橋》於今年4月上線和大家見面。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出品,任鳴、唐燁執導,優秀青年演員楊佳音主演話劇《社區居委會》正在首都劇場上演。
電影《那座橋》:父子之間的「博弈」一代人的生活「困境」
電影《那座橋》故事圍繞面臨「中國式父子關係」煎熬的父親李大奎、內心深藏對父親怨恨且久別家鄉的兒子李柱(演員楊佳音飾演)、亦姐亦母且隱忍的姐姐雲秀展開。18歲的李柱告別家鄉渡河村,想要在城市裡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可現實的殘酷卻讓他不得不低頭。從小告誡自己不要成為修橋工的李柱,在得知父親李大奎病重後,為了完成父親為村裡修橋的心願,他的命運將何去何從......
秉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融入詼諧的敘事手法,以關乎自己利益的「家裡事」逗笑觀眾的同時,又用寫實真切的筆觸渲染了奮鬥在脫貧攻堅戰前線這一群體縮影。片中,演員楊佳音以「去技術」回歸「素人」的方式出演了這樣一部「扶貧攻堅」題材的電影作品,將人性中所具有的樸實、善良、真誠、叛逆等特質彰顯得淋漓盡致。此外,有些細節部分的把握在注重「生活化」的同時,分寸感也拿捏得恰到好處。
回歸到舞臺之上,北京人藝優秀青年演員楊佳音在話劇《社區居委會》中同樣有著精彩的表現。
話劇《社區居委會》:防控疫情「後時代」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山大」
話劇《社區居委會》講述了在遭遇突如其來的疫情後,北京一個普通的社區居委會裡所有工作人員從嚴冬到初夏,在每一天瑣碎的抗疫日常中,與社區居民們經歷的點點滴滴,在離別與重逢,恐慌與鎮定,抱怨與理解中走過了不平凡的抗疫之路,迎來了希望。
演員楊佳音在劇中飾演了一上進心很強,踏實肯幹,樂於付出的開飯館的小青年。這個角色可以說是演員楊佳音「本色出演」。在業務方面,他努力求上進。同時,他真的經營過一家飯店,深知做餐飲行業的不容易。在劇中的精彩表現,成為了該劇的「笑點擔當」。
作為北京電影學院第一個考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男演員楊佳音,在進入劇院工作的15年有餘的日子裡,劇院大大小小的工作都積極參與。今年,作為北京人藝學院班的班主任,無論對於自己未來的工作,還是劇院對於「新人」的培養都充滿信心。楊佳音說:「我希望自己的路能更寬一些,可以從更高的層面來看待這個事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左右361度無死角地求索,比360度還多1度,是熱愛。」
話劇《社區居委會》將持續至本月22日,推薦大家走進劇場不妨一看,在歡笑中和所有的煩惱說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