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病逝 與連戰等並稱臺「四大公子」

2021-01-08 北晚新視覺網

9月12日,知名物理學家、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病逝於新竹馬偕醫院,享年87歲。與沈君山相交三十年的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發表新聞稿稱,對於沈君山的離世,「哀慟逾恆」;他不但是知名的天文物理學家,還精通圍棋、橋牌、寫作,才高八鬥,文採風流,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天才型學者,他的病逝是臺灣社會的重 大損失。家屬表示,沈君山生前並無宗教信仰,也曾親口囑咐日後以最簡樸方式火化,不設祭,不發訃聞,他們將遵照遺願辦理。

沈君山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

「斜槓」人生

物理學博士、外交家、工程師、博弈高手、文學家,恐怕都不足以概括沈君山的人生,這位與連戰、錢復、陳履安被並稱為臺灣「四大公子」的才子,被認為擁有「第一流的聰明」。

沈君山生於1932年,祖籍浙江餘姚,出身書香世家,父母皆為著名農學專家。1957年,沈君山赴美,在美國獲物理學博士,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從事天文物理教研。1973年回臺進入新竹清華大學任職,歷任理學院院長、人文社會學院主任委員、生命科學院主任委員,並於1994至1997年間擔任該校校長。

雖出身理工科,沈君山先生並非現代人所以為的「不解風情」,而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儒雅和脫俗。

「聞君結良緣,相去日更遠。遙寄殷勤意,再拜祝三願:一願琴瑟永諧,二願清輝不減,三願人長久,白髮再相見」,在自己的書作《浮生三記》中,沈君山記錄了為初戀女友寫下的新婚祝福。著有《問津集》《耕耘歲月》《浮生三記》《浮生後記》《浮生再記》等書,沈君山文名斐然,文風清逸,深受讀者喜愛。

為人熟知的是,沈君山頗愛弈棋和橋牌。本只將這兩項棋牌運動作為愛好的他,卻連續三年獲得美國圍棋冠軍「本因坊」頭銜,兩次贏得世界橋牌賽亞軍,因為圍棋,他與大陸棋聖聶衛平成為了「棋友」,又是莫逆之交。每次來大陸,沈君山總不忘與聶衛平下上幾盤。「臺灣最了解聶衛平的就是沈君山,大陸最了解沈君山的就是聶衛平。」

有趣的是,沈君山還曾以高超棋藝為臺灣「清華大學」募款。1995年,時任臺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向沈君山挑戰下棋,約定「贏1個子捐1萬元」。沈君山起先以為1萬元是新臺幣,後來才弄清楚是美金計價,最後為臺灣「清華大學」募款新臺幣1500萬元。

曾身為臺灣新竹清華校長的沈君山表達過心願,希望捐助新竹清華大學一座奕園。2013年6月,沈君山的心願終得達成——奕園建成啟用。入口處的題字是沈君山好友金庸所書,路徑上矗立中、日、韓六位國際圍棋大師墨寶與經典名局立牌,依序是吳清源「中和」、木谷實「仁風」、林海峰「玄妙」、陳祖德「超越自我」、曹薰鉉「無心」以及聶衛平的「沖天」。

如今,「奕園」靜靜地坐落在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南校區自然生態園內,依著山勢與湖景,風景優美。這裡,已經成為世界圍棋勝地。

情系兩岸

在決定回臺之後,「思前想後,覺得可以把握兩個方向,一是辦學,作為安身的事業;一是兩岸和族群,是立命的心願。」沈君山在《浮生後記》中回憶起1973年從美國回臺灣的初衷時寫到。

1970年日本侵佔釣魚島,引發留美青年的保釣運動,沈君山也參與其中,這也改變了他的人生。「三十年前,我因為釣魚島運動的衝激,而開始思考『國事』,而提出『革新保臺,一國兩治,志願統一』的看法……」

回到臺灣的沈君山,在新竹清華大學以教書安身之餘,亦為兩岸而奔走。

據介紹,如今臺灣得以體育健兒循「奧運模式」參加國際賽事,沈君山便是貢獻者之一。1979年10月,在日本名古屋舉行國際奧委會全體委員大會,沈君山作為臺灣「奧委會顧問」出席。大會通過《名古屋決議》,恢復了中國奧委會在國際奧委會的權利。同時規定,會址設在臺北的奧委會改名為」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大陸方面自此將」Chinese Taipei」翻譯為「中國臺北」。1981年,臺灣奧運組織確認接受《名古屋決議》,並將」Chinese Taipei」翻譯為「中華臺北」。自此,臺灣體育健兒循「奧運模式」參加國際賽事,兩岸運動員得以同場競技。

上世紀九十年代,沈君山在臺出任「國家統一委員會」委員。1990年12月至1992年元月間,沈君山曾三度與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會面深談。沈君山主張加強兩岸的文化交流。他認為,臺灣和大陸,最後必然走向統一,但必須要有耐心,大陸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做到水到渠成。

在安身之處,沈君山亦不忘立命。

成立於1956年的新竹清華大學,與北京清華大學系出同源。1995年,沈君山與時任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共同籤署《海峽兩岸清華大學交流合作備忘錄》,確定了兩岸清華大學的正式校際合作關係。2000年,清華首開兩岸暑期學生交流先河;2001年,首次共同慶祝清華九十年校慶;2009年,籤署學術交流與合作備忘錄;2010年,進一步達成「建立兩岸清華聯合實驗室合作」、「聯合培養雙碩士學位」共識……這一系列的合作交流,都離不開沈君山的努力。

沈君山亦曾多次回到餘姚故裡探尋父親的足跡,捐資助學。1990年,沈君山回到老家沈灣之後,開始有了捐資辦學的想法。同年12月,沈君山決定以父親的名字命名辦學,叫「沈宗瀚小學」。之後的歲月,沈君山繼續捐資並設立了助學獎學基金,用於幫助家庭困難的學生,並對考上初中、考上高中、考上大學的沈灣村學子進行獎勵。

即使在患病後,沈君山仍時時思考兩岸關係,認為統一將是大勢所趨……

看淡生死

1999年、2005年,沈君山曾兩度中風,身體行動和生活受到影響,但他始終保持著平靜的心態。

臥病在床期間,沈君山笑對疾病、不失幽默。他在給《聯合報》投稿所寫的文章《二進宮》中講述,在住院期間,實習醫生不停地問「你叫什麼名字?三加二等於多少?」來確認他是否神志智清楚。沈君山則故意扳著已經漸漸不能動的手指,用茫然的眼光看著他回答:「三加二啊?喔,等於四」,嚇得實習醫師慌張地找來資深醫師會診,這才發現他在搗蛋。

二度中風後,沈君山為自己安排好了身後之事:

「我確信如何處理個人之生命乃個人之基本權利,因此在因病或其他原因使本人身體受到傷害時:

一、此傷害使本人陷入長期痛苦而無法正常生活之狀態

二、此狀態將無法復原

三、維持延續生命對家人及社會造成沉重之負擔

在上述情形皆確定時,本人希以積極方式有尊嚴地走完人生,屆時或將尋求相關人士直接或間接的協助,以尋求生命之終止,為避免上述人士負擔道義上或法律上之責任,特此立遺囑。」」

「這樣,把如何死規劃好了,心裡落實很多,就來處理如何生。」將生死視若無物,沈君山向世人展現出不一般的坦然。這篇《二進宮》在當年則力壓余光中,一舉奪得臺灣九歌出版社2005年年度散文獎。

2007年7月,沈君山第三次中風,一度昏迷。如今又傳來一代大師永遠離去的消息,不禁令人唏噓。

「我退休後,社會責任已了,『做我所能,愛我所做』便成為此後悠遊生活的圭臬。」在《生活夾縫中的樂趣》一文中,沈君山曾表達出自己對於生活的態度。回顧他的一生,有詩書為伴,有好友相陪,有志向在身,在他所涉足的領域,他都做到極致成為佼佼者。奉獻教育事業,投身兩岸事務,亦在愛好中尋得自在,「做我所能,愛我所做」已成為他踐行一生的信念。

而他,做到了。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雪姣

相關焦點

  • 追憶沈君山-中新網
    中新社北京9月12日電 題:追憶沈君山  中新社記者 董會峰  12日,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病逝。消息傳來,兩岸同表惋惜。資料圖:2004年春,沈君山在新竹家中接受中新社駐點記者採訪。中新社記者 董會峰 攝  多年前,筆者曾赴新竹沈家探訪。先生的音容宛在。特別是,那句「人在生活夾縫中總可以尋找新的歡愉」,記憶猶新。  那時,沈君山已二度中風。據身邊人透露,沈校長每天要扶著牆作康復練習,艱難往前挪動身體,脾氣並不好。  但那晚,當他坐著輪椅走出來時,一頭銀髮,是微笑著的。  他的思路依然敏捷。
  • 懷念一代大師沈君山:圍棋界最後的風流名士
    記者謝銳報導 臺灣清華大學原校長、知名物理學家沈君山於2018年9月12日上午10時,因腸道破裂引發的感染病逝於臺灣新竹馬偕醫院,享年87歲。  沈君山的父母皆是著名的農學專家,父親沈宗瀚曾任臺灣原農復會主委。沈君山1955年自臺灣大學取得物理學士學位之後,赴美國攻讀馬裡蘭大學物理博士學位。曾於普林斯頓大學、美國太空總署太空研究所進行研究,並執教於普渡大學。1973年,沈君山返臺,任教於臺灣清華大學物理學系,後接任理學院院長,1994年任臺灣清華大學校長至1997年止。
  • 臺灣新竹也有一座清華大學,它和北京的清華大學有什麼關係呢?
    但其實清華大學的校訓是非常的簡單的,他們的校訓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相信大家在聽到這樣的一個消息的時候,肯定就覺得肯定是對於這樣的一些名詞都是非常的熟悉的,但其實在我們國家的臺灣這樣的一個地方,擁有著一所大學,竟然是和我們北京的清華大學的校訓是一模一樣的,不僅如此,就連這個地方的校名相對來說也是沒有任何的差距的。
  • 臺灣清華大學前校長劉炯朗逝世,系知名計算機科學家
    臺灣清華大學前校長劉炯朗逝世,系知名計算機科學家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20-11-09 22:29 來源:澎湃新聞
  • 2020年臺灣最好大學排行榜:臺灣清華大學第二,交通大學第三!
    臺灣大學,培養出很多優秀的畢業生,比如: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清華大學的姚班和智班都是此人創建),沃爾夫化學獎得主翁啟惠,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首位亞裔校長田長霖,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詩人余光中,作家李敖等。
  • 臺灣為何有一個清華大學?這裡沒老蔣嘛事,是美國「施捨」的
    但是,在清華大學的建史上曾有過三個階段,即:北京的清華大學、西南聯大、臺灣的清華大學(新竹)。西南聯大作為清華大學的一個階段,是因為抗戰爆發而搬遷的,其基礎都是原在北京的清華大學,這個很好理解。但是臺灣的清華大學是怎麼回事,你知道多少?
  •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可能是「擺攤界」學歷最高的存在
    1931-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也是清華史上任期最長校長。剛出任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就放棄校長可以享受的免交電話費、免費僱傭家庭幫工等「特權」。辭去司機,自己學開車;辭去廚師,讓夫人下廚,甚至連學校供應的兩噸煤也不要。
  • 北京的清華大學與臺灣的清華大學哪個更厲害?實力相差懸殊!
    在祖國的另一片土地上,還有一所清華大學,跟我們熟知的清華大學同出清華學堂,在1949年國共「分家」,清華本部留北京,一部分被國民黨帶到臺灣復建了清華大學,被稱為臺灣清華大學或者清華大學(新竹)。這兩所清華大學,實力都很強,坐落於北京的清華大學位列中國大陸前2名,世界排名前20;坐落於臺灣的清華大學,在臺灣排名前2名,世界排名,前200名內。
  • 臺灣清華大學成立「臺北政經學院」參酌倫敦政經學院模式
    他在致辭時指出,臺北政經學院的成立無疑是臺灣高教上一個新的裡程碑。他表示,清華在招生選才有許多新的創意,如繁星計劃、旭日計劃、拾穗計劃;與新竹教育大學合併後更新增教育、藝術學院。臺北政經學院成立是清華發展上重要的另一雙翅膀,結合科技與人文的清華大學將開創臺灣高教的新局面。
  • 感受完這四所世界名校,我離臺灣大趴好像又進一步惹
    ,蘿蔔們有感興趣的就可以提前做更詳細的攻略啦,說不定有機會合影留念咯~臺灣大學(Taiwan University)簡稱:臺大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知名校友:李遠哲、馬英九、連戰、曾寶儀等主要院系:文學院、理學院、醫學院、工學院、社會科學院等
  • 烈火軍校沈君山喜歡誰 沈君山結局和誰在一起了
    烈火軍校電視劇男主沈君山雖然是富家少爺,但是非常冷靜,沉穩,和顧燕幀不同。烈火軍校沈君山喜歡誰?烈火軍校沈君山和誰在一起了?  烈火軍校沈君山喜歡誰  沈君山喜歡謝襄。不過謝襄和顧燕幀是一對,沈君山註定男二命。不僅沈君山戀情沒有開花結果,沈君山還被日本女性織田顯榮喜歡,而且織田顯榮還因愛生恨,黑化,與人合謀意圖破壞沈君山他們。
  • 新竹清華校園裡的風採,有濃鬱的文化氣息,是文人雅士最愛的地方
    有名的清華大學位於首都北京,是中國最好的研究型大學, 其實,臺灣也有清華大學,兩所學校是乳同胞, 這個學府在臺灣的新竹市, 據說新竹清華將訪問臺灣最美的校園、文人雅士、臺灣,請在這裡感受一下濃鬱的文化氣息。
  •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一人留在大陸,七人去了臺灣,最後他們怎樣了
    其次,陳誠,他可以一躍成為橫跨軍政的國民黨的強大勢力,與老蔣想牽制何應欽有一定的關係,在八大金剛中,陳誠的忠心讓老蔣非常動容,後來去了臺灣省,老蔣也是派他來主持臺灣的政務,另外,陳誠和老蔣還有乾親家關係。
  • 他清華大學校訓提出者,30歲擔任清華校長!開創眾多教育界先河!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說起中國大學的校訓,清華大學的這一校訓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但是,很多人並不一定知道這個校訓的提出者。他就是清華大學的奠基人,清華大學的老校長周詒春。今日之清華歷經百年滄桑,成為中國高校之翹首,這位老校長在其中功不可沒。
  • 臺灣政壇四大千金秘聞:馬英九女兒最低調
    臺灣政要的子女非常受關注,其中「四大公主」,即陳水扁女兒陳幸妤、連戰女兒連詠心、李登輝的孫女李坤儀和馬英九的女兒馬唯中,她們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媒體和民眾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