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獸出沒請注意!美國兒童的精神食糧《怪獸家園》不僅僅是童話

2021-01-09 奔二老青年1

每個人都是或曾是受過傷的敏感的孩子。

小時候,可能會害怕孤獨;長大後,就要學著排遣孤獨;可到底要花多少時間和成長才能明白,孤獨它永遠在那兒呢?有沒有一部童話是讓你從頭哭到尾的?

1963年,一本名為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的繪本出版,中文譯名有《野獸出沒的地方》和《野獸國》這兩個名字,這本書是作者莫裡斯·桑達克經典系列三部曲之首,作為世界級的圖畫書作家,桑達克在圖畫書領域做出了非凡的貢獻,於1970年被授予國際安徒生獎插圖畫家獎。

隨後的幾十年中,《野獸出沒的地方》影響了幾代兒童。

10句話、338個單詞、18幅畫=101分鐘

瑞典著名兒童文學家林格倫說:「希望兒童文學作品都能作為兒童生活的延伸部分而存在。」繪本承擔著將文字抽象思維轉化為兒童易於接受的形象思維的重要角色,而繪本動畫電影更是以視覺感官多維度呈現的存在成為兒童生活中精彩的「延伸部分」。

被認為美國第一本表現孩子強烈情緒的繪本《野獸出沒的地方》(莫裡斯·桑達克)中,看似凌亂無序的線條恰巧將處在激烈情緒下的兒童心理烘託得淋漓盡致。2009年,斯派克·瓊斯執導的電影《野獸家園》在美國上映,這部由華納兄弟影業耗資1億美元打造的兒童文學奇幻片最終以3269萬美元的首映周末票房成績奪得了票房冠軍。

《野獸出沒的地方》自1963年出版以來,在全世界售出41900多萬冊,半個世紀後這次電影的成功,說明了這部經典的繪本作品一直在人們心中保留。

繪本的正文內容只有10句話338個單詞和18幅畫,改編成電影後,卻長達101分鐘。

對繪本進行電影改編本身就是一個極具難度的二次創作,如何將幾分鐘就能講完的繪本故事擴展成一部標準時長的電影呢?斯派克表示:「這是一個經典的故事,所以不能用太過於流行的手法去改編它,也不能用太俗套的套路來拉長整個故事。」

所以電影遵循了繪本原來在家——離家——回家的敘事模式,在內容上進行了擴充。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怪獸

繪本的故事開頭,就是小男孩麥克斯穿上狼的睡衣,在家裡招貓逗狗……

一開始就展現出一副「熊孩子」的模樣,他媽媽叫他「野東西」,他回答:「我要吃了你!」

後來媽媽生氣了,不讓他吃完飯,讓他回到自己的房間反省,隨後這個叛逆的男孩離家出走了,奇幻之旅也隨之開始。

影片對繪本的擴充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再現了麥克斯的現實生活;另一個則是著力表現了「野獸國」所屬的幻想世界。在敘事策略上,改編採用了具象化的電影創作手法,編劇和導演按照現實邏輯和情感邏輯補充了很多細節,也還原了很多繪本上的劇情,並通過畫面、音樂、鏡頭的切換,給人一種陌生又熟悉的感覺,看就算是沒有看過這本書,也會引起共鳴。

主人公在海上漂流後到達野獸國,遭遇了多位野獸朋友,較特別的是carol。

需注意的是,carol在性格特點上情緒起伏不定、易怒,破壞力驚人,與主人公有著驚人的相似。男孩謊稱自己是「國王」,以carol為首的野獸們欣然接受了,並從一堆屍骸中取出了王冠。

結合隨後的劇情可以得知,島上曾經多次出現類似於男孩的「國王」,但失敗的「國王」均被野獸們殺死,所以王冠在屍骸中。

孤島就是「內心世界」,也是人的情感、情緒。

當影片開始時他孤自一人在偌大的房間中放肆地折騰、喊叫,連滾帶爬地追趕著寵物,像一頭兇猛的小野獸,這便是那個年齡孩子對付孤獨的方式,是一種宣洩,也是告解。

小男孩在「自我」的孤島,其實就是自己的世界走過一遭之後,以前的國王都被吃掉或是迷失在這裡,但最後麥克斯坦承自己是誰,自我找到了自我認識到自我,雖然怪獸們還在,依舊不是那麼和諧,但最終小男孩還是做出了改變,他選擇遠離了這些怪獸。

其實這就是一個孩子撒野——被懲罰——被激怒——暴怒——冷靜下來的過程。

而那些不同的怪獸,都只是不同個性的孩子,都是需要渴望呵護的孩子。

感情豐富卻又敏感脆弱的Carol,中規中矩的Alexander,嘴巴惡毒的Judith,總是跟在女孩子後面的Ira,高大木訥的Bull,到處蹦彈卻不受重視的小個子Douglas,孩子群中相對略顯成熟、喜歡交新朋友的KW,這不都是我們童年遇到過的小夥伴嗎?

這本書就是幫助孩子從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情緒。定義這種要跳起來、想破罐子破摔的感情是什麼(憤怒),然後客觀審視自己的行為,做出評價。再聯想到別人會怎麼評價自己。當然,對「憤怒」的控制和年齡無關,很多成年人也無法意識到自己正在經歷負面情感,更別提找合適的方式傳達自己的想法。

可以說《野獸出沒的地方》是被人們解讀分析最多的一本繪本,原著作者也說:「用來挑戰屬於童年的一個可怕的現實:孩子恐懼、憤怒、痛恨和受挫折時受到的無助——所有這些情緒都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他們認為那是難以控制的危險力量,為了徵服他們,孩子們就求助於幻想,在幻想的世界中,那些令人不安的情緒都得到解決,直到他們滿意為止……正是通過幻想,孩子們完成了宣洩,這就是他們「徵服野獸」最好的方法。」

書中和電影中的麥克斯因為受到媽媽的懲罰,就開始使用自己的幻想來進行反抗和發洩,在野獸出沒的地方,他不再是一個弱者,反倒成為了一個王者,成為一個徵服者,也是通過這些想像,麥克斯的負面情緒得到了安撫。

成長的奇幻歷程,長大的必經之旅,叛逆與受傷。

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少年兒童,內心都住著一隻小野獸蠢蠢欲動,現代人的孤獨也好,兒童權利的失落和抗爭也罷,實則都是人與自我的衝突的變形。《野獸家園》是一趟心靈之旅,但也只是針對麥克斯的治療方案,觀影過後,希望每個觀眾都可以像麥克斯那樣,讓自己和蟄伏在心裡的野獸達成和解,從而成為「屬於自己的王」。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這個故事,裡面有桃花源、白沙漠、插滿鮮花的城堡,大部分時間是平靜的,伴著扣人心弦的音樂,留給我們慢慢感受回憶……

文原創,圖網絡

相關焦點

  • 《野獸家園》——一段神秘的島嶼之行
    嗨,親愛的小盆友和大盆友們,元旦假期過得還開心嗎?新新的一年,我們要更加努力地健康成長哦~ 今天貓扎特要跟大家分享一部由繪本改編而成的電影——《野獸家園》。 《野獸家園》是根據莫裡斯·森達克的凱迪克金獎繪本《野獸出沒的地方》改編的,於2006年8月由導演斯派克·瓊斯執導拍攝。
  • 簡述電影《野獸家園》劇情,人類有家園,野獸家園也應該得到尊重
    哈嘍大家好 歡迎來到妹妹講電影,今天妹妹為大家帶來一部關於奇幻冒險的影片野獸家園影片講述了小男孩精力旺盛無處發洩不滿姐姐的不理不睬,再一次與媽媽的爭吵中,小男孩離家出走,來到河邊獨自坐著小船,在海面上航行了兩天兩夜,到達了一個神秘島嶼的故事。故事的開頭,小男孩穿著一身狼人外套,在家到處搗亂,試圖引起姐姐和媽媽的注意。
  • 【物外影迷俱樂部】野獸家園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隻怪獸?!電影有時候是消磨時間的「快餐」,有時候是造訪心靈的藝術。
  • 【繪本時光】——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野獸出沒的地方
    The book had sold over 19 million copies worldwide as of 2009, with 10 million of those being in the United States《野獸出沒的地方》是美國作家兼插畫家莫裡斯·森達克於1963年出版的兒童繪本,最初由哈珀&羅出版。
  • ——走進「野獸家園」
    這是一個在歐美國家幾乎家喻戶曉的故事,是美國插畫作家莫裡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1963年出版的兒童圖畫書。影片上映後,褒貶不一。聽見孩子們內心最深處的聲音,其實壞孩子的秘密是,他其實是個好孩子。
  • 德國的精神涅槃:以《格林童話》為代表的童話故事
    要說童話在社會中的作用,其實並不是像一般人所認為的那樣,只能哄哄孩子,很多大人也可以在童話的世界裡找到慰藉。他們在書中強調德國的民族精神,想要用文學的力量鼓舞感染當時身處德國困境的子民,希望大家結合在一起,共同抵抗外來入侵的敵人。
  • 繪本故事: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野獸出沒的地方
    他馴服野獸,成為野獸之王,帶領野獸們大撒野。但最後,他放棄王位回到原來的房間,「發現晚餐在桌上,而且還是熱的呢。」此書獲得美國童書凱迪克金牌獎,卻因為角色的造型及「可怕的」內容引起大人的爭議批評。但小孩們不但不怕它,反而非常喜愛它,使它至今仍是發行量超過百萬本的世界暢銷書。它打破了禁忌和疆界,誠實的把小孩的情緒和想像具體成形。
  • 【英文有聲繪本】野獸出沒的地方《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這裡每天和你一起分享好聽、好看的童書《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野獸出沒的地方今天分享的是一本獲得無數大獎的作品《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野獸出沒的地方),作者是國際安徒生獎畫家獎得主桑達克,這本書榮獲1964年凱迪克獎金獎,被選為1964年美國《號角書》雜誌年度好書,2001年被美國《出版者周刊》評為「所有時代暢銷童書」。
  • 晚安睡前故事 |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野獸出沒的地方
    今天分享的是一本獲得無數大獎的作品《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野獸出沒的地方)。
  • 美國愛情喜劇片《美女與野獸》,豆瓣評分 8.3,趕緊重溫一遍
    美國愛情喜劇片《美女與野獸》,豆瓣評分 8.3,趕緊重溫一遍貝兒美麗善良,與老父親一起住在一個寧靜的小村莊裡。一次,父親不小心闖進了野獸的領地,被囚禁在野獸的城堡裡。為了救出親愛的父親,貝兒隻身犯險,答應與野獸同居於古堡而換回了父親。
  • [預售開啟]《金剛:骷髏的》《美女與野獸》
    美女與野獸 Beauty and the Beast導演: 比爾·康頓主演: 艾瑪·沃森 / 丹·史蒂文斯 / 盧克·伊萬斯 /凱文·克萊恩 / 喬什·加德 類型: 愛情 / 歌舞 / 奇幻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7-03-17
  • 艾瑪·沃森棄王子撩野獸,攜《美女與野獸》譜人獸戀經典
    所以,當這部許多人曾經熟悉的經典童話故事搬上了銀屏,它便觸動了很多觀眾柔軟的心弦,讓許多人童年時光的記憶再次回溫,於是,除了兒童之外,許多成人也紛紛折服於《美女與野獸》這部電影的號召力,走進了影院、走進了童話世界.
  • 為什麼說《美女與野獸》是我最喜歡的公主童話
    -一條毀童年的分界線--我長大以後,對公主童話基本就失去興趣了。從源頭上說,公主童話基本都是男人編寫的。這一點不奇怪,因為女人正兒八經開始認字都是這一百年來的事情。所以這些看似浪漫的愛情故事,要是深究起來,全是滿滿的男權社會的味道。
  • 童話盛宴:世界插畫大展滬上展出
    新華社上海5月1日電(記者孫麗萍)安徒生童話裡的「醜小鴨」如一位白裙小仙女遊弋於蔚藍湖面;美國畫家桑達克筆下的「理想國」系列以暗黑風格描繪出兒童內心深處的怪獸……正在上海雕塑公園舉辦的《世界插畫大展:安徒生終身成就獎50周年展》,讓許多中國觀眾找到了童年「夥伴」。  這是國際安徒生獎獲獎作品首次「造訪」中國。
  • 怪獸出沒請注意!iQOO Monster新品評測
    那麼作為iQOO品牌的首次亮相,這款名字叫做「Monster(怪獸)」的手機究竟又怎樣的怪獸級表現,又是如何打動極客和網際網路用戶的呢?由內而外的極致體驗從我拿到iQOO的第一時間,我就被它的外觀以及手感所打動了。iQOO並沒有採用眼花繚亂的各種升降結構或者雙面屏的設計,正面是一塊6.41英寸的水滴全面屏。這種更加成熟的方案少了花哨的炫技,而是帶來了更加優異的使用體驗。
  • 客官裡面請 奉上好片 《怪獸卡車》《美女與野獸》《金剛:骷髏島》
    這是,小鎮上出現了一個類似章魚的大怪獸,不知道從哪裡來,但是這頭怪獸竟然能躲進盧卡斯的卡車裡,並且和卡車融為一體,就這樣,盧卡斯擁有了驚世駭俗的怪獸卡車,去到哪裡都是如履平地、所向披靡。講述了一位高傲的王子在宏偉古堡獨居,因拒絕一名貌醜老婆婆借宿,被施咒變成了野獸,連這位王子的僕人都變成各樣家具,要解除魔咒就要這位變成野獸的王子學會真心待人。
  • 黃家駒的歌就是精神食糧
    四個字,就是精神食糧。在我迷茫的時候我會聽《你知道我的迷惘》,在我失望的時候我會聽《海闊天空》,在我頹廢的時候,我會聽《光輝歲月》。黃家駒的歌曲就是我的精神食糧,物質食糧可暖胃,但精神食糧以慰心。他的歌曲像日常中空氣,水,食物一樣對我那麼的重要。
  • 聽 · 睡前故事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野獸出沒的地方
    媽媽罵他:「野獸!」and Max said "I'll eat you up!"麥克斯說:「我要吃掉你!」So he was sent to bed without eating anything.結果媽媽沒讓他吃晚飯,把他關到了房間裡。
  • 給孩子提供最理想的精神食糧(來自現場的聲音)
    藝術的影響,在於它的潤物細無聲,特別是兒童戲劇。兒童戲劇的教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作為藝術的戲劇,不僅僅可以教會孩子知識,更要教孩子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成為更好的自己。近年來,中國的兒童戲劇無論是在主題立意上還是樣式風格上,都不斷進行拓展,產生了不少佳作,但在「潤物細無聲」這一點上,仍然存在提升空間。近期重讀了兩部家喻戶曉的兒童文學作品《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和《木偶奇遇記》,有許多感慨。
  • 張佳瑋專欄:拖延症時期的精神食糧
    張佳瑋/文張佳瑋扶著精神食糧超市裡提供的手推車,壓抑著踩上車軾,一路往前滑去的衝動……不是小孩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