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楚漢戰爭,相信很多人會眉飛色舞、口若懸河,那是個英雄群起、精彩紛呈的時代,僅以鴻門宴、霸王別姬等故事為題材創作的影視戲曲作品,就不曉得拍了多少部、演了多少回。我們現在使用的大量成語,像楚河漢界、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背水一戰、捷足先登、錦衣夜行、沐猴而冠、秋毫無犯、約法三章、孺子可教、取而代之、後發制人、養虎遺患、一飯千金、解衣推食、揚長避短、所向無敵、拔旗易幟、藉箸代籌,以及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等等等等,都來源於那段歷史。毫不誇張地說,假如歷史缺了這一頁,當下的漢語言文學都立不住腳。
漫畫:蕭何月下追韓信
本期開講前,趙老師先出一道歷史題:傑出軍事人才韓信,是誰先發現的?
提示:不要答蕭何,千萬不要答蕭何!
京劇舞臺上的夏侯嬰臉譜與造型
上期「夜譚」中,趙老師講了古代的公車制度,有公車,就得有司機。巧得很,本期的主人公夏侯嬰恰是一位「公車司機」——開了一輩子車的「老司機」。
夏侯嬰,江蘇沛縣人,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172年。趙老師估計他可能出生在公元前240年左右,亦即說,他的一生跨越戰國、秦、漢三個階段,身份分別為戰國末期楚國平民、大秦王朝公務員、西漢王朝開國元勳。
夏侯嬰早期生平已無法查考,《史記》中寫道:「汝陰侯夏侯嬰,沛人也。為沛廄司御。」他登上舞臺的首個「亮相」是沛縣馬廄的「司御」,也就是縣政府小車班班長。
作為縣政府的司機,夏侯嬰常駕著馬車迎來送往,屢屢經過泗水亭,就這樣,他結識了在泗水亭當亭長的劉邦。
《史記》接著寫道:「(夏侯嬰)每送使客還,過沛泗上亭,與高祖(劉邦)語,未嘗不移日也。嬰已而試補縣吏,與高祖相愛。」
這段話信息量比較大,趙老師解釋下:
夏侯嬰每次開車送客回來,都要到劉邦那兒去聊天,一聊就聊許久。你說兩個大男人聊什麼呢?肯定不是雞毛蒜皮,家長裡短。
聊天的主角當然是劉邦,劉邦最擅長吹牛,連蕭何都說他「好為大言」。劉邦唾沫橫飛滔滔不絕地吹,夏侯嬰心懷仰慕一臉虔誠地聽,兩人感情急劇升溫,到了相親相愛好基友的地步。
要說兩人當時的地位,夏侯嬰比劉邦還略高點。夏侯嬰已是「試補縣吏」,算預備幹部,有正式編制,隨時能提拔個科長什麼的。劉邦呢,十幾年如一日地當亭長。秦王朝「十裡為一亭,十亭為一鄉」,亭長相當於今天的村長兼治保主任,不在幹部編制之列。
所以夏侯嬰這個人吧,識人的眼光一流,老早就看出劉邦能成大事,心甘情願做「迷弟」,死心塌地跟他混。
電視劇《楚漢傳奇》中陳道明飾演的劉邦
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打響了反秦「第一槍」,9月,劉邦也在河南永城縣芒碭山豎起大旗,投身革命洪流。夏侯嬰成了劉邦的首批追隨者。
一個縣政府公務員,一個預備幹部,放著大好前程不要,鐵了心跟「老大」造反,夏侯嬰的所作所為,除了對劉邦的無限忠誠與景仰外,趙老師實在找不出更好的理由了。
夏侯嬰接受的第一個重要任務是:回沛縣,搞策反。
不愧是專業的駕駛員,夏侯嬰以最快的速度,從芒碭山飛車趕回沛縣,聯絡了縣政府秘書長蕭何、縣監獄監獄長曹參,與劉邦裡應外合,一舉拿下沛縣,掘取了革命的「第一桶金」。劉邦從此被尊為「沛公」,夏侯嬰因功被封為「太僕」。
「太僕」是什麼職務呢?說出來嚇你一跳。秦漢時期,中央政府最大的官兒是「三公」,其次為「九卿」。太僕乃「九卿」之一。《漢書·百官公卿表》明確記載:「太僕,秦官,掌輿馬。」也就是說,太僕負責掌管天子的車駕及全國馬政,妥妥的部長級高官。
你說劉邦也真夠「渾」的,他自己才控制了一個縣的地盤,就敢封夏侯嬰為太僕,簡直亂開空頭支票嘛。小小沛縣,哪來馬政可管?結果,「部長級高官」夏侯嬰只能委委曲曲做了劉邦的專車司機,還不如當初的「沛廄司御」呢。
只是夏侯嬰沒想到,這次近乎兒戲的任命,竟將他的後半生與「太僕」牢牢地「拴」在了一起——劉邦登基後,夏侯嬰正式擔任太僕;漢惠帝繼位,夏侯嬰再拜太僕;呂后臨朝稱制,夏侯嬰還是太僕;漢文帝上臺,夏侯嬰依舊是太僕。一直到死,夏侯嬰的職務都沒變動過,整整當了37年太僕。
沒辦法,老司機了,不管車馬還能管啥哩?
電影《鴻門宴》中陳之輝飾演的夏侯嬰
現在,趙老師重複一下本期開講前的提問:傑出軍事人才韓信,是誰先發現的?
答:不是別人,正是夏侯嬰。
那麼,夏侯嬰如何於萬千人中識得韓信的呢?難道「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
欲知詳情,且聽下期分解。
本期文字、編輯 / 趙老師
往期連結:
挑燈夜譚 │ 秦檜是狀元?呵呵,野史看多了吧!
挑燈夜譚 │ 靠名字也能中狀元?!聊聊封建科舉那些奇葩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