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真·三國志》第 125 篇文章
今天來講 夏侯惇
夏侯惇,字元讓,夏侯淵的族兄,是西漢開國名將夏侯嬰的後人,也是三國時期曹操的心腹大將。
據說夏侯惇小的時候,十四歲左右,有人羞辱他的老師,夏侯惇二話不說,便將那人剁了。瞧瞧,跟他的兄弟夏侯淵一樣,捨身忘己之人,話說有人姓夏侯嗎?我們做個朋友可好?以後有人欺負我了我一定第一時間通知你!
PS:夏侯淵在下下個系列「三足鼎立」的時候放出。
有人說曹操本姓夏侯,這個說法在《曹瞞傳》裡面說到,不過我覺得不大可能是這樣,因為曹操歷來對自己的出生很自卑,若曹操本姓夏侯,只不過後來因為父親認了太監做父親才改姓曹的話,那他日後大可改回去啊,以顯示自己乃名將夏侯嬰的後人,完全不必遮遮掩掩,獨自悲傷。
在《三國志》中,曹操是曹參的後人,這個說法也值得商榷。
夏侯惇兄弟估計是很早就認識曹操,在其剛創業的時候就過來幫忙了。
194年,曹操徵陶謙,將夏侯惇留在了濮陽。緊接著,張邈、陳宮叛迎呂布,此時,曹操的家眷都在鄄城,夏侯惇聽到消息後,馬上率軍前去救援,途中與呂布軍相遇。兩軍交戰,最後呂布軍漸漸撤走了,趁機佔領了濮陽,突襲了夏侯惇,繳獲了很多軍需物資。
而後,呂布又派將領假降,準備趁機和夏侯惇的部下一起劫持夏侯惇,向他索要珍貴的物資。
最早看到這裡的時候,我還嘲笑呂布目光短淺:難道你只知道多要點錢嗎?不知道還有比錢財更重要的東西嘛?
後來我慢慢覺得,除此之外,呂布貌似也得不到什麼,勸降夏侯惇?還是可以從夏侯惇口中撬出一點軍事機密?可能嗎?
呂布的行動使得夏侯惇底下的士兵非常震驚與惶恐,韓浩看到士兵的慌張後,親自指揮軍隊駐紮在夏侯惇軍營門外,命令士兵諸將按兵不動,各個軍營才安定下來。因為濮陽被呂布佔領了,而一些高級將領的家屬都在城中,因此,呂布手上就多了一個籌碼,同時,夏侯惇底下士兵的士氣可想而知。就像一個男人的命根子被敵人握在手上一樣。
這次,就連夏侯惇自己也被劫持了呢。
韓浩此時聲明:按照國法,將不考慮人質的安全。並做出了要攻擊劫持人質者的姿態。而那幫劫持人質的人一看:哎喲臥槽,大佬你不按套路出牌啊,人質在我手上,只有對方重視,人質才有價值,對方如此不重視,人質跟牲口有什麼區別,還要我們圈養著。
看到對方如此氣勢洶洶的樣子,那幫劫持人質的人越想越害怕,於是放棄了人質投降。後來曹操得知此事後,大大點了一個贊,並將攻擊劫持人質者不用顧忌人質定為法令,於是以後就再沒發生過劫持人質事件。
而在濮陽之戰中,夏侯惇與荀彧,程昱力保三城,反攻呂布時被流矢射傷左目,敗北而回,從此被人稱為「盲夏侯」。而夏侯惇不喜歡別人這麼叫他,每次照鏡子看到自己的形象時,都憤怒地將鏡子摔得粉碎。
關於「夏侯惇吞眼」一事,純屬虛構,但是這個橋段非常精彩,也符合古代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儒家觀念,因此一直深受說書人與普遍讀者的喜愛,久而久之也就這麼傳下來了。
隨後不久,夏侯惇所在的地方發生了大旱與蝗災,夏侯惇親自擔土,率領士兵種稻耕田,避過了缺糧的危險,成為了當年感動曹魏的十大人物之一。
196年,曹操迎接漢獻帝到許縣,夏侯惇轉任河南尹。
198年,劉備被呂布的手下高順揍得滿地找牙,夏侯惇受命前去協助,可惜敗北。我之前講過高順,此人的能力還是很強的。但是也不能說夏侯惇技不如人,畢竟,夏侯惇少了一隻眼睛。
202年,此時呂布早已敗亡,劉備也早已從曹操那開溜到劉表那去了。劉表派劉備向北進攻,到達葉縣,夏侯惇受命前去抵禦,雙方在博望坡對峙,而後劉備火燒自營退卻。注意,在《演義》中,說的是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其實在正史中,這把火是劉備放的,而且燒的是自家軍營。
劉備於混亂中退卻後,夏侯惇不聽李典勸告,與于禁一起追擊劉備,讓李典留守。然而,夏侯惇卻被劉備的伏兵擊敗,幸虧李典來救,否則夏侯惇也不知道會怎麼樣。
而後幾年,夏侯惇的事跡可以說是平平,至少沒有那種令人眼前一亮的重大戰績。
其實,夏侯惇的一生也並未有什麼石破天驚的壯人之舉,但是大家肯定都聽說過他的大名。重點還是因為他的形象太光輝了吧,在人群中,大家一眼就能夠認出他:看,那就是夏侯惇!
雖說夏侯惇沒有什麼驚人之舉,但是曹操卻對其非常信任,在後期,夏侯惇是少有的幾個可以自由出入曹操臥室的人。
這裡面的文章,不敢深入腦補啊。
夏侯惇是最早跟隨曹操創業的人之一,因此是嫡系,況且,在前期PK呂布的時候,瞎了一隻眼睛,夏侯惇的戰鬥力肯定因此而打了個折扣。不信的話,你自己蒙上一隻眼睛去感受一下,不用模擬上戰場了,出去在車水馬龍的街市上走一圈看看。
220年,曹操上天了,沒過多久,夏侯惇也跟著去了,是病逝的。曹丕穿上素服到鄴城東城門發喪,賜夏侯惇諡號為忠侯,夏侯家也獲得了優厚待遇。
夏侯惇對曹操忠心耿耿,後期,曹操已經被封為魏王,也可算作一個大漢朝底下的獨立王國了。底下的很多官員都授予魏的官號,只有夏侯惇仍受漢朝官職。夏侯惇就有點不高興了,便上書希望曹操封他魏官,表明他是忠於魏。但是曹操卻認為,自己與夏侯惇是同屬漢臣的,也就是同僚,怎麼能讓夏侯惇委屈一個魏國的官職呢?
但是夏侯惇依然強烈請求,最終曹操授予夏侯惇「魏前將軍」,於此,夏侯惇才心滿意足。由此可見,夏侯兄弟二人對曹操是絕對忠誠到骨子裡去的。
很多關於三國的遊戲,影視等等,都說當年關羽投降曹操的時候,關羽跟別的將領關係都比較好,比如于禁,張遼,唯獨夏侯兄弟二人跟關羽的關係很僵,有點看不順眼。我剛開始還以為是性格所致,後來才覺得,可能是夏侯兄弟對曹操真的過於忠心了,畢竟關羽此人的心思還在他大哥劉備那裡。當然啦,這個還是參考《演義》延伸出來的。
夏侯惇哥們的性子應該是比較急的,跟夏侯淵差不多,欠缺穩重,畢竟當年追劉備的時候,李典說不能追,夏侯惇卻一意孤行,結果被劉耷的伏兵所敗。
夏侯惇之所以這麼有名,我覺得一來,由於他獨特的獨眼形象,二來,因為是曹操的嫡系,在曹魏那裡肯定是如魚得水的,而且,曹操比較護犢子。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為人簡樸虛心求教,得到的賞賜全部都分給了兄弟們,因此不置產業,死時家無餘財。
233年,夏侯惇與曹仁、程昱一起搬進了曹操的廟庭。
曹操:魏絳以和戎之功,猶受金石之樂,況將軍乎!
曹丕:昔先王之禮,於功臣存則顯其爵祿,沒則祭於大蒸,故漢氏功臣,祀於廟庭。大魏元功之臣功勳優著,終始休明者,其皆依禮祀之。
段默:伏波與先帝有定天下之功。
司馬炎:惇,魏之元功,勳書竹帛。昔庭堅不祀,猶或悼之,況朕受禪於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
陳壽:惇雖在軍旅,親迎師受業。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產業。
夏侯、曹氏,世為婚姻,故惇、淵、仁、洪、休、尚、真等並以親舊肺腑,貴重於時,左右勳業,鹹有效勞。
羅貫中:開疆展土夏侯惇,槍戟叢中敵萬軍。拔矢去眸枯一目,啖睛忿氣喚雙親。忠心力把黎民救,雪恨平將逆賊吞。孤月獨明勘比倫,至今功跡照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