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傳——我雖然眼睛不好,但我心裡有如明鏡!

2021-02-23 襄子講談社

這是《真·三國志》第 125 篇文章

今天來講 夏侯惇

夏侯惇,字元讓,夏侯淵的族兄,是西漢開國名將夏侯嬰的後人,也是三國時期曹操的心腹大將。

 

據說夏侯惇小的時候,十四歲左右,有人羞辱他的老師,夏侯惇二話不說,便將那人剁了。瞧瞧,跟他的兄弟夏侯淵一樣,捨身忘己之人,話說有人姓夏侯嗎?我們做個朋友可好?以後有人欺負我了我一定第一時間通知你!

PS:夏侯淵在下下個系列「三足鼎立」的時候放出。

 

有人說曹操本姓夏侯,這個說法在《曹瞞傳》裡面說到,不過我覺得不大可能是這樣,因為曹操歷來對自己的出生很自卑,若曹操本姓夏侯,只不過後來因為父親認了太監做父親才改姓曹的話,那他日後大可改回去啊,以顯示自己乃名將夏侯嬰的後人,完全不必遮遮掩掩,獨自悲傷。

在《三國志》中,曹操是曹參的後人,這個說法也值得商榷。

 

夏侯惇兄弟估計是很早就認識曹操,在其剛創業的時候就過來幫忙了。

 

194年,曹操徵陶謙,將夏侯惇留在了濮陽。緊接著,張邈、陳宮叛迎呂布,此時,曹操的家眷都在鄄城,夏侯惇聽到消息後,馬上率軍前去救援,途中與呂布軍相遇。兩軍交戰,最後呂布軍漸漸撤走了,趁機佔領了濮陽,突襲了夏侯惇,繳獲了很多軍需物資。

 

而後,呂布又派將領假降,準備趁機和夏侯惇的部下一起劫持夏侯惇,向他索要珍貴的物資。

 

最早看到這裡的時候,我還嘲笑呂布目光短淺:難道你只知道多要點錢嗎?不知道還有比錢財更重要的東西嘛?

 

後來我慢慢覺得,除此之外,呂布貌似也得不到什麼,勸降夏侯惇?還是可以從夏侯惇口中撬出一點軍事機密?可能嗎?

 

呂布的行動使得夏侯惇底下的士兵非常震驚與惶恐,韓浩看到士兵的慌張後,親自指揮軍隊駐紮在夏侯惇軍營門外,命令士兵諸將按兵不動,各個軍營才安定下來。因為濮陽被呂布佔領了,而一些高級將領的家屬都在城中,因此,呂布手上就多了一個籌碼,同時,夏侯惇底下士兵的士氣可想而知。就像一個男人的命根子被敵人握在手上一樣。

這次,就連夏侯惇自己也被劫持了呢。

 

韓浩此時聲明:按照國法,將不考慮人質的安全。並做出了要攻擊劫持人質者的姿態。而那幫劫持人質的人一看:哎喲臥槽,大佬你不按套路出牌啊,人質在我手上,只有對方重視,人質才有價值,對方如此不重視,人質跟牲口有什麼區別,還要我們圈養著。

 

看到對方如此氣勢洶洶的樣子,那幫劫持人質的人越想越害怕,於是放棄了人質投降。後來曹操得知此事後,大大點了一個贊,並將攻擊劫持人質者不用顧忌人質定為法令,於是以後就再沒發生過劫持人質事件。

 

而在濮陽之戰中,夏侯惇與荀彧,程昱力保三城,反攻呂布時被流矢射傷左目,敗北而回,從此被人稱為「盲夏侯」。而夏侯惇不喜歡別人這麼叫他,每次照鏡子看到自己的形象時,都憤怒地將鏡子摔得粉碎。

 

關於「夏侯惇吞眼」一事,純屬虛構,但是這個橋段非常精彩,也符合古代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儒家觀念,因此一直深受說書人與普遍讀者的喜愛,久而久之也就這麼傳下來了。

 

隨後不久,夏侯惇所在的地方發生了大旱與蝗災,夏侯惇親自擔土,率領士兵種稻耕田,避過了缺糧的危險,成為了當年感動曹魏的十大人物之一。

 

196年,曹操迎接漢獻帝到許縣,夏侯惇轉任河南尹。

 

198年,劉備被呂布的手下高順揍得滿地找牙,夏侯惇受命前去協助,可惜敗北。我之前講過高順,此人的能力還是很強的。但是也不能說夏侯惇技不如人,畢竟,夏侯惇少了一隻眼睛。

 

202年,此時呂布早已敗亡,劉備也早已從曹操那開溜到劉表那去了。劉表派劉備向北進攻,到達葉縣,夏侯惇受命前去抵禦,雙方在博望坡對峙,而後劉備火燒自營退卻。注意,在《演義》中,說的是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其實在正史中,這把火是劉備放的,而且燒的是自家軍營。

 

劉備於混亂中退卻後,夏侯惇不聽李典勸告,與于禁一起追擊劉備,讓李典留守。然而,夏侯惇卻被劉備的伏兵擊敗,幸虧李典來救,否則夏侯惇也不知道會怎麼樣。

 

而後幾年,夏侯惇的事跡可以說是平平,至少沒有那種令人眼前一亮的重大戰績。

 

其實,夏侯惇的一生也並未有什麼石破天驚的壯人之舉,但是大家肯定都聽說過他的大名。重點還是因為他的形象太光輝了吧,在人群中,大家一眼就能夠認出他:看,那就是夏侯惇!

 

雖說夏侯惇沒有什麼驚人之舉,但是曹操卻對其非常信任,在後期,夏侯惇是少有的幾個可以自由出入曹操臥室的人。

 

這裡面的文章,不敢深入腦補啊。

 

夏侯惇是最早跟隨曹操創業的人之一,因此是嫡系,況且,在前期PK呂布的時候,瞎了一隻眼睛,夏侯惇的戰鬥力肯定因此而打了個折扣。不信的話,你自己蒙上一隻眼睛去感受一下,不用模擬上戰場了,出去在車水馬龍的街市上走一圈看看。

 

220年,曹操上天了,沒過多久,夏侯惇也跟著去了,是病逝的。曹丕穿上素服到鄴城東城門發喪,賜夏侯惇諡號為忠侯,夏侯家也獲得了優厚待遇。

 

夏侯惇對曹操忠心耿耿,後期,曹操已經被封為魏王,也可算作一個大漢朝底下的獨立王國了。底下的很多官員都授予魏的官號,只有夏侯惇仍受漢朝官職。夏侯惇就有點不高興了,便上書希望曹操封他魏官,表明他是忠於魏。但是曹操卻認為,自己與夏侯惇是同屬漢臣的,也就是同僚,怎麼能讓夏侯惇委屈一個魏國的官職呢?

 

但是夏侯惇依然強烈請求,最終曹操授予夏侯惇「魏前將軍」,於此,夏侯惇才心滿意足。由此可見,夏侯兄弟二人對曹操是絕對忠誠到骨子裡去的。

 

很多關於三國的遊戲,影視等等,都說當年關羽投降曹操的時候,關羽跟別的將領關係都比較好,比如于禁,張遼,唯獨夏侯兄弟二人跟關羽的關係很僵,有點看不順眼。我剛開始還以為是性格所致,後來才覺得,可能是夏侯兄弟對曹操真的過於忠心了,畢竟關羽此人的心思還在他大哥劉備那裡。當然啦,這個還是參考《演義》延伸出來的。

 

夏侯惇哥們的性子應該是比較急的,跟夏侯淵差不多,欠缺穩重,畢竟當年追劉備的時候,李典說不能追,夏侯惇卻一意孤行,結果被劉耷的伏兵所敗。

 

夏侯惇之所以這麼有名,我覺得一來,由於他獨特的獨眼形象,二來,因為是曹操的嫡系,在曹魏那裡肯定是如魚得水的,而且,曹操比較護犢子。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為人簡樸虛心求教,得到的賞賜全部都分給了兄弟們,因此不置產業,死時家無餘財。

 

233年,夏侯惇與曹仁、程昱一起搬進了曹操的廟庭。

 

曹操:魏絳以和戎之功,猶受金石之樂,況將軍乎!

曹丕:昔先王之禮,於功臣存則顯其爵祿,沒則祭於大蒸,故漢氏功臣,祀於廟庭。大魏元功之臣功勳優著,終始休明者,其皆依禮祀之。

段默:伏波與先帝有定天下之功。

司馬炎:惇,魏之元功,勳書竹帛。昔庭堅不祀,猶或悼之,況朕受禪於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 

陳壽:惇雖在軍旅,親迎師受業。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產業。

夏侯、曹氏,世為婚姻,故惇、淵、仁、洪、休、尚、真等並以親舊肺腑,貴重於時,左右勳業,鹹有效勞。

羅貫中:開疆展土夏侯惇,槍戟叢中敵萬軍。拔矢去眸枯一目,啖睛忿氣喚雙親。忠心力把黎民救,雪恨平將逆賊吞。孤月獨明勘比倫,至今功跡照乾坤。

相關焦點

  • 心如明鏡
    在我看來,明鏡是水一般純潔而透徹,神聖而不曾被玷汙,照亮世俗中人們的皮囊下一顆顆仍存溫情的心。
  • 百家姓:夏侯氏 姓氏文化
    歷史名人夏侯嬰:西漢王朝的開國元勳之一,沛(今江蘇沛縣)人,。夏侯嬰跟隨高帝在沛縣起兵定天下有功,被封為昭平侯、汝陰侯,八年之後去世,諡號為文侯。夏侯嬰早期是沛縣裡專門掌管養馬與駕車的工作。當時劉邦任泗水亭長,夏侯嬰每次經過泗水亭,總是與劉邦交談很長時間。《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裡有他的傳,如記載:(劉邦)追北至平城,為胡所圍,七日不得通。
  •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有個童子經過碓坊,邊走邊唱經  剛好被惠能聽見,惠能向前問:這是誰寫的偈?
  • 心如明鏡,不惹塵埃
    曾幾何時,我也開始喜歡那些禪意悠悠的文字,開始鍾情禪房深深處那份如水的清幽與素靜,開始傾羨仰慕那些修得雲水禪心的隱者與高僧。身本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人世間,走一遭,名利權情,縱橫交錯,來來去去,是是非非,得得失失,來也空空,去亦空空,要修得怎樣的一顆菩提心,才能做到不染世俗塵埃呢?
  • 每日禪語(心如明鏡臺)
    佛家說: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常拂拭,莫使染塵埃。人生在世重在修為。善於從寧靜中體驗到思想之寬,從純真中尋覓到生命之潔,從平凡中發現生活之美才是智者。花敗花榮,月缺月滿,如我們的人生,在短暫中積澱快樂,在缺憾裡追尋唯美。落紅化春泥,是為了鮮花再次綻放枝頭;曉風吹殘月,吹皺的是我們心頭那份難以割捨的情懷。
  • 抖音她的眼睛對我說她的心裡有個我是什麼歌 她的眼睛會唱歌歌詞一覽
    就在最近,抖音上又有許多好聽的音樂在其中走紅,其中有一首十分暖心的歌曲備受網友們的關注,這首歌曲的歌詞是「她的眼睛對我說,她的心裡有個我,如果當初沒有如果,我會怎麼做」。相信大家都十分好奇,這是什麼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 「我們戀愛吧」夏侯政一儲鎰恬
    隨著"我們戀愛"吧的播出夏侯和小黑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讓我們看到了夏天的甜甜的戀愛。 那我們看看這對甜甜的戀愛都有誰吧?主人公一:夏侯(夏侯政一) 主人公二:小黑子(儲鎰恬)在這個素人戀愛綜藝中夏侯的表現,你怎麼看?
  • 朗誦 | 心如明鏡,不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曾幾何時,我也開始喜歡那些禪意悠悠的文字,開始鍾情禪房深深處那份如水的清幽與素靜,開始傾羨仰慕那些修得雲水禪心的隱者與高僧。「身本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為什麼三國之後很少聽說「夏侯」這個姓了?
    夏侯氏名聲大噪基本上是從夏侯嬰開始,這位西漢開國功勳雖姓夏侯,但他的出身看不出來是侯爵貴族後裔,他在從龍之前只是個養馬趕車的馬夫!三國時期的諸夏侯據說就是傳承於夏侯嬰這一脈,但這是《魏略》的說法。而根據《後漢書》的記載,夏侯嬰一脈傳至曾孫夏侯頗時,因其娶了平陽公主後仍通姦婢女,故被除國,其本人畏罪自殺,子孫再傳兩代便不見史載。所以曹魏時期的諸夏侯到底是不是夏侯嬰的後代還真不好說。
  • 夏侯
    夏侯氏和單姓夏氏同為大禹後裔,除了今天的中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地均有夏侯氏分布。夏侯姓名人主要有夏侯惇、夏侯淵、夏侯玄等人,而三國著名人物曹操也原本是夏侯姓,但由於父親將他過繼給曹家,所以他改為曹姓。郡   望:譙郡、魯郡堂   號:譙國堂、魯郡堂、汝陰堂夏侯(xia hou)源出主要有:源於姒姓,夏侯為中國複姓,周武王克商之後,封禹的後裔東樓公於杞(今河南杞縣)。
  • 心如明鏡,不染塵埃
    曾幾何時,我也開始喜歡那些禪意悠悠的文字,開始鍾情那些花木禪房深深處那份如水的清幽與素靜,開始傾羨仰慕那些修得雲水禪心的隱者與高僧。餘暇,靜坐,品字養心,寫字怡情。翻來找去,遊來蕩去,偶然間,凝煙處,總有一首歌聽來入耳入膜,總有一段字讀來入眸入心,總有一幅畫品來入情入境。身本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領導身邊的老司機——夏侯嬰
    (一) 在劉邦起義之前,夏侯嬰擔任沛縣廄司御,是一個地方小官,跟劉邦是好哥們,倆人經常在一起玩摔跤,有一次不小心,劉邦就把夏侯嬰摔壞了。
  • 手持琉璃盞 心如明鏡臺
    手持琉璃盞 心如明鏡臺
  • 《烈火如歌》連載⑥ | 如果你不喜歡我,我會離開你
    如歌整整身上的衣裳,拍打掉頭髮上掛著的露珠,心裡又是高興,又是不安,她扭過頭問玉自寒:「師兄,我看起來還好嗎?」輪椅中的玉自寒含笑點頭。那邊,雪撩開軟轎的帘子,慵懶地打個哈欠,掩嘴道:「笨丫頭,一整晚沒睡忙著趕路,氣色怎麼會好?別聽他的,他在騙你。」如歌生氣了,對他怒道:「不許這麼說師兄,他從來不會騙我!」
  • 酒後曖昧道歉 / 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
    對於我昨晚上和朋友聚會醉酒後失態和不檢點的行為,我深感懊悔,給我的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在此我深深的自責和反省。希望能得到家人的原諒,也向公眾真誠地道歉,同時我也決定戒酒,立此為證。事情的起因是有媒體拍到王嶽倫在KTV內與一女子態度親密。
  • 夏侯嬰:我的絕活,就是從縣小車司機,一路開到御駕專車司機!
    01一、夏侯嬰:我天生就欠劉邦的!夏侯嬰,劉邦的沛縣老鄉。在二人都是普通老百姓的時候,夏侯嬰任職沛縣的「廄司御」。什麼是「廄司御」?廄,馬廄,馬房;司,管理,職責;御,駕馭馬匹或趕馬車的人。——《史記.樊酈騰灌列傳》後來,夏侯嬰做了沛縣縣吏(相當於臨時工),從此,二人關係,越發親密。有一回,劉邦和夏侯嬰開玩笑,開過了頭,劉邦傷到了夏侯嬰。
  • 夏侯惇先祖夏侯嬰是什麼時期的人物,歷史上夏侯嬰都做了哪些事?
    這時,在漢中有一個不起眼的人在劉邦手下做管理倉庫的小官,這個小官將來能改變天下局勢,此時沒有人認識他,這個人就是韓信,有一次韓信犯罪應該問斬,韓信看到了夏侯嬰說:漢王不想得天下了嗎?為什麼要斬壯士啊?夏侯嬰一聽,這人了不起啊,都要被殺了,還能說出這麼豪邁的話,必定是有才能得人,我一定要幫助他,於是夏侯嬰把韓信放了,和他聊了一會,覺得這人真的上天送給劉邦禮物啊,兵法謀略全都會,於是推薦給蕭何,蕭何又推薦給劉邦。誰知劉邦不不重視韓信,韓信逃離漢中。
  • 《霸王別姬》:一部讓我的眼睛、讓我的心裡、讓我的靈魂都在流淚的影片
    同樣都是賤命,但你比我更賤我就要欺負你,這是人的天性。生死本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事情,如花開花落一樣平常,偏偏就有人讓你無法接受他的死,我無法把張國榮那永遠含情的眼睛與死亡聯繫在一起,看到他,我就想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