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布局山水相融,風光景色盡收眼底。」這是中山市岐江新城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條件。這片土地上,既有豐富資源,又有優美生態、文脈傳承。
在開發強度已近極限的中山中心城區,岐江新城是極為珍貴的「處女地」。而在規劃中,岐江新城為生態綠色留下寶貴空間,面積約117公頃的五馬峰公園將成為市區內規劃的最大公園之一。
隨著岐江新城規劃陸續浮出水面,一座「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強調精明打造,集智慧、生態與人文於一體的綠色新城正冉冉升起。
打造南北向綠色生態軸
作為中山市「強心」戰略和中心組團發展的主抓手,岐江新城將被打造成為集文化、生態、智慧、宜居於一體的都市新中心和城市新客廳。
根據規劃,岐江新城及先導區的規劃秉持文化傳承、活力都市、山水相融、綠色智慧的設計理念,精心梳理山水格局,注重生態自然和城市空間的融合,充分彰顯個性和特色。
岐江新城的概念規劃中重點打造「一河兩軸」(石岐河、綠色生態軸和文化軸)風景帶。包括溼地公園、農業生態公園和廣闊的綠色生態軸;傳承中山文化底蘊,藉助城內一系列公共文化設施,著重打造富有民國風情的嶺南文化軸;提升山水人文的景觀品質,使自然與城市有機融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在開發強度已近極限的中山中心城區,岐江新城是極為珍貴的「處女地」。而在規劃中,岐江新城為生態綠色留下寶貴空間。
特別是南北向的生態軸,打造具有嶺南特色的水鄉印記,讓市民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這條綠色生態軸,建立石岐河與五馬峰的直接聯繫,並積極向北延伸,沿生態軸布置溼地公園、城市綠地、田園風光和體育活動區,居民可在生態軸內自由徜徉。
不僅如此,岐江新城中,還利用街旁綠帶、連接綠廊等形成多條景觀廊道,結合街頭綠地、自然山體等形成多處景觀節點。公共空間由山體公園、城市公園、連接綠廊、緩衝綠帶等組成。
也就是說,岐江新城內,市民步行可達的公園,走入家門口,就能走入公園,綠色空間融入市民生活,讓城市變成一座公園,更能增強市民與良好生態環境的親近感。
目前,五馬峰公園已經完成規劃與設計,總規劃面積約117公頃,該公園規劃充分保護並利用現有村落人文景觀,保持現有古村落原貌。煙筒山將對照廣州的白雲山來打造。兩座生態公園將規劃步行徑,打造為露天休閒場所,再過五年十年,成為岐江新城最美的地方。
岐江新城提升規劃項目規劃師賈瑩瑩介紹,岐江新城生態本底很好,該區域現在有五馬峰、煙筒山兩座山體,岐江河東西橫貫整個岐江新城,為了加強山水之間的聯繫,岐江新城提升規劃此次規劃了一條綠軸,連通五馬峰和岐江河,形成一條綠色景觀帶。
「此次規劃在未開發區域將對岐江河岸線大幅退讓,部分區域退讓可超過200米。」賈瑩瑩說,規劃沿岐江河設置濱江景觀帶,打造濱水休閒公園,提升濱水價值。利用範圍內未被擾動的自然景觀如五馬峰、煙筒山等,打造可承載市民需求的室外活動與運動的山體公園,同時提供連續的棲息地斑塊,利於生態系統的持續平衡。
在家門口辦公的宜居宜業新城
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是人的發展,而生態高質的城市空間,將是吸引人才流入、產業聯動發展的最佳資本。岐江新城的規劃與打造,為灣區未來提供了宜居宜業的新探索。
通過高品質規劃建設,岐江新城將進一步提升山水人文的景觀品質,努力打造錯落有致、景色宜人、人文濃厚的文化城市空間,提供高品質低密度的園林宜居空間,使自然與城市有機融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圖為岐江新城東祥路一帶。
據中山市自然資源局相關科室透露,為了保障區域內的活力,提升規劃還專門對岐江新城內職住比進行研究,避免出現職住分離的情況。
岐江新城片區總開發量為3990萬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開發量約2100萬平方米,商業商務用地開發量約700萬平方米,產業用地開發量約750萬平方米。片區未來可容納居住人口約60萬,可提供就業崗位45萬個,職住比約為0.75。
據介紹,職住空間匹配是城市新區或新城規劃發展目標之一,一般採用職住比指標測度,目前國內使用的多為一定範圍內就業崗位與本區域的常住人口之比。只有當居民在同一空間單元或附近居住和工作時,才被認定為職住平衡。
隨著城市化和交通工具發展,居住地和工作地分離的現象愈加顯著。廣義範圍內,職住比在0.6到1.8範圍內,均屬於職住平衡水平。
由此可見,岐江新城規劃的職住比,是較為平衡的水平。未來,新城內居民可大大避免交通往返奔波和居住工作分離,進一步享受到在家門口辦公的便利。
規劃良好職住比的底氣,來自岐江新城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生活配套。岐江新城總部經濟區,是中山全市集聚科技金融創新產業區域總部的新平臺,將主動承接灣區城市群高端金融商務要素溢出和創新產業梯度轉移。區域內還將形成「高校實驗室——科技研發——產業聚集——創新企業總部——創新技術服務」五大創新產業功能為一體的創新產業集群,建立科教園區吸引國內外高校和基礎科研資源,吸引灣區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資源。
而在生活配套層面,岐江新城配擁有小學、醫療、商業、社區活動中心和市場等,形成完善的社區配套體系,滿足片區居民的日常生產生活需求。高質量的生活設施,讓這裡工作的人有餐飲吃喝、有話劇看、有創業沙龍聽、有時尚的購物中心逛,實現聚人氣、出效益的目的。
以「五年定百年」標準高起點規劃
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翠亨新區和岐江新城是中山「五年定百年」,重振虎威、加快高質量崛起的重要依託。兩大戰略平臺發展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全市發展的高度,決定了未來中山在世界級灣區中的重要地位和核心競爭力。由此可見,岐江新城對於中山發展之戰略重要性。
在曾經的一段歷史時期,中山在土地儲備和管理方面的決策權、執行權更多地被授予鎮(區),分散管理產生的問題也隨著時間推移逐漸顯現出來。
一方面,以經濟發展驅動,各鎮(區)土地供給積極性高,會產生過量供給問題,在後期形成一些低效、閒置用地。另一方面,各鎮(區)在各自所屬區域內規劃使用土地,使得相關生活居住配套、公共服務配套難以做大做足,導致相關配套「遍地開花」,但規模和品質都較為有限。
為此,加強市級統籌,土地集約化管理,成為中山近年來破解發展空間瓶頸的一個重要方向。
謀定而後動。中山提出,一盤棋統籌地上地下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生態環境營造、產業導入和人氣集聚,以專業力量統攬全局。在岐江新城的規劃建設中,「生態」、「綠色」、「宜居」、「產業」等成為高頻詞彙。
未來岐江新城將打造成為一個以生態為本,以科技金融為核心,集產業、服務、生活、休閒、景觀和交通為一體的城市新中心,強化中山市城市中心區主體功能,引導和帶動中山以及更大區域的城市功能提升和產業轉型提升。
岐江新城在區域層面採用「大型公共服務設施先行建設引導」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發展模式,通過能提供區域服務的大型公共服務設施強力吸引人口和產業集聚、引領新城發展。
岐江新城開發時還將注重市場半徑與產業、企業之間的關聯性,合理布局中心商務區、百貨商圈及文化場館,形成合理的相隔、相鄰、相聚關係。作為城區的最後一塊「處女地」,岐江新城的開發也將遵循精明打造理念,實現邊際效用最大化。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將崛起一座綠色生態新城。一個具有文化底蘊、宜居生態、複合高效、活力多元的城市中心區,一張和美宜居中山的靚麗名片,令人充滿期待。
圖為建設中的石岐總部經濟區。
【觀察眼】
岐江新城提升規劃項目規劃師賈瑩瑩:
岐江新城將打造為大型生態宜居社區
從城市中心沿岐江河至入海口,岐江新城是中山市城市空間向東發展的重要載體,肩負中山市打造世界級城市的歷史重任,與翠亨新區同為中山市未來城市的兩大核心之一。
從五馬峰公園望去,就能看到岐江新城總部經濟區的腹地。岐江新城位於中心組團,是中山主城區向東拓展、環灣發展一個重要平臺,通過岐江新城、聯通火炬開發區和翠亨新區。可以說岐江新城處於一個中山的「心臟」位置。
岐江新城是一個複合的城市中心區,包括產業、金融、居住、生態和文化等一系列功能,都在新城進行了集聚布局。
其中,綠色生態被放到了重要的地位。岐江新城未來將打造成為一個大型生態宜居社區。岐江新城中岐江河及區域內多條河流,都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和景觀要素。岐江新城內還有煙筒山公園及五馬峰公園兩大山體。整個岐江新城將打造一條南北向的生態綠軸,成為城市中心區一個巨大的中央公園。
可以說,岐江新城的規劃是中山高標準規劃、高品質打造,生態優先、綠色宜居的重要發展區域。
【撰文】 吳帆
【攝影】 葉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