颳風下雨魚口旺?了解天氣對魚兒覓食的影響,垂釣才有把握

2020-12-23 小飛的釣魚閣

去年大概這個時候我圍繞春季野釣如何選天氣寫過一篇文章,今年(也就一周前)又寫了一篇,兩篇文章總體內容差不多,只不過後者更為詳細。在兩篇文章中我都提到了大晴天釣魚不太好,其實不是說晴天一定釣不到魚,我只是想表達能讓人舒服的天氣不一定代表適合釣魚,比如連續下雨多日,突然某天來了大太陽、溫度也上升很多,人感覺暖洋洋的很舒服,但對釣魚來說不一定行。因為太陽強烈照射會使得上層水域水溫變高(中下層還是冷的),這樣魚就會上浮曬太陽,反而不咬鉤。(注意前提,是連續下雨後突然放晴且溫度升高)

大太陽不好釣魚,那陰雨天行不行呢?理論上來說是不錯的,我是比較喜歡在陰雨天出釣,至少魚不會上浮到水面上,但你要說陰雨天絕對能上魚那也不理智。前面說晴天不好釣魚特意加了個前提,即突然放晴且帶來升溫的天氣不適合釣魚,如果能夠連續放晴三四天且溫度穩定,那麼妥妥可以出釣。陰雨天同理,要是連續降雨且雨勢不大或者雖然下雨但溫度變化不大那就可以釣,反之如果降雨帶來了比較明顯的降溫或伴隨大風,那麼垂釣就夠嗆了。

以實戰入手,具體講講陰雨天伴隨大風、降溫,究竟對垂釣有什麼影響

本來此文是接我昨天那篇文章的,不過我想很多人沒有看過昨天那篇文章估計也懶得回過頭去翻,所以下面先大致交代一下情況。

我呢在江裡的某個釣位連續釣了三四天,每天都是打隔夜窩,釣完收竿補兩把酒米或顆粒,然後第二天開釣不打窩直接掛蚯蚓擼,幾天的魚獲一天比一天多、個頭也越來越大。魚獲越來越好、魚情在穩定的基礎上逐漸上升是有原因的,首先垂釣思路正確包括做窩方式也對路,其次是能耐住性子守在這個位置上。還有一點昨天沒說,就是天氣比較穩定。前兩天雖然也有晴有雨,但溫度總體是高而穩定的(前天的溫度是12到21度,東風一級),所以魚一直處於開口狀態。

前天釣完以後我照常打下窩子,窩量不變、打窩位置也不變。到了第二天,也就是昨天,我還是中午十二點到的釣點,還是使用雙杆(一桿3.6、一桿4.5)掛的蚯蚓作釣。剛開始連上6條鯽魚,下去就吃的那種,但個頭明顯偏小,第6條上來後開始下雨,氣溫也開始下降。接下來的幾個小時,我又勉強釣了4條,也就是一共10條魚。下午雨勢稍大,風力很強,到了三點實在沒口只能收杆,我朋友和他老爸也一同前往,一如既往地空軍。那昨天的天氣如何呢?溫度2~15度,北風5-6級,小雨轉雨夾雪。其實釣的時候就明顯感覺到冷,一下雨一吹風完全就是冬天的樣子。

下雨、颳風、溶氧量、食物、魚的活性、魚的開口狀態,這些關係務必搞清楚,我們以現在的早春為例

首先颳風下雨都是能夠增加水中的溶氧量的,這點毋庸置疑,而風還能夠帶來食物,也正是因為此許多人就很喜歡坐下風口,因為溶氧高、食物多,魚肯定會聚過來。這樣想是不對的,就好比人也很需要氧氣,但我們平常卻不用戴氧氣罩,為啥不帶?我們光靠自己呼吸就夠維持生命了。魚也一樣,只有在水中溶氧量很低,而魚本身又特別需要的情況下,它們才會往溶氧高的地方跑,比如夏天經常出現悶熱的天氣,此時出水口、下風口都是好釣位。早春水溫普遍不高,魚的活性沒那麼好,對氧氣的依賴也沒那麼強,所以不一定會去下風口。如果天氣晴朗、溫度特別高,風力不是很強,你可以去坐風口,但下雨降溫是絕不建議坐的,因為雨水打在水面上降低了水溫,如果一颳風一翻騰,那麼冷水就被攪到水下層去了,魚本身對溫度的變化就敏感,水溫一下降低必然閉口不食。

春天的魚主要有兩件正經事要幹:第一肯定是產卵,第二就是吃點東西,所以你得找食物多、又便於產卵的地方。很明顯,淺水區且伴有水草的地方就符合條件,如果情況再好一點,那就是有陽光但溫度穩定,最好再來點一二級的小微風。如果太陽帶來了升溫,那麼要找水草多點的淺水區,釣點要安靜,必要時可藉助長竿作釣,個人認為這種天最好釣早晚,避開正午。

如果降雨伴隨大風,使得溫度驟降,該如何作釣

雨越大、風越大、降溫越厲害,越不建議垂釣,就拿我這兩天的經歷來說,前天12~21度,昨天2~15度,最低溫度相差10度,最高溫度相差6度,前天溫差為9度,而昨天溫差為13度,這麼明顯的變化顯然對作釣是相當不利的。如果要釣一定要釣得早,據我推測前天晚上應該是釣魚的好時機,因為晚上溫度還沒降,甚至有點反常的小熱,魚肯定能夠明顯感覺,因此會大量進食。其次,昨天上午也不錯,也就是降溫當天的前半天。

不過只針對我這次的經歷,因為我這邊昨天上午還沒下雨、風也很小,加之我在那個釣位連續釣了三天、打了三天窩,所以早上出釣絕對是有魚的。我在中午十二點下杆,還能連續中得六條那就是最好的說明。這幾條魚就是所謂的「留窩魚」,其他魚吃飽了就離開了,另外也是感知天氣變化所以儘快逃離,小鯽魚比較活躍,總喜歡浪,所以就留下來看還能不能找點吃的。到下午雨勢變大、颳起大風,這才散去。

如果釣到一半突然颳風下雨帶來降溫咋辦?

這時首先建議換位,換到避風位,這個位置水還不能太淺,如果你前面釣的是1米多,那麼降溫後就換到2米多,最好是深淺交界處,這樣魚從淺水向深水轉移時就有可能路過。當然水草是必須的,最好是釣草縫,尤其是兩堆非常茂密的水草中間的縫隙,一般情況下都是絕佳的位置。

釣位與水深是大事,這兩個解決之後咱們就來談談線組和餌料:

溫度波動尤其是下降的情況下,魚的開口率是不好的,可能明明看見餌卻也不吃,即使吃口也很小。因此,咱們線組最好是換小一號,浮漂要調低釣低如調三釣二、調三釣三,餌料方面只建議蚯蚓紅蟲,如果用商品餌,比重要小,可用雪花粉、輕麩來調節,味型方面偏腥,在實在沒口的情況下,甚至可以額外加蝦粉、赤尾青這樣鮮腥的餌料刺激魚口,這個我反覆說過多次。

降溫垂釣,不管你是剛下杆還是換了個釣位,都不建議打大窩,用商品餌全靠抽頻率,靠餌料本身的霧化去誘魚,用蚯蚓誘魚能力較差可以適當打窩,但用量減少為平常的一半,倒是可以多打點窩子,來回地釣這樣倒是可以增加上魚的概率。

如果實在沒口,就不要再掙扎了,回家吃瓜子吧,第二天也不建議出釣了。降溫後的第二天哪怕溫度回升開太陽了,也不是什麼好天氣,所以別浪費窩料。若是今天降溫,明天升溫開太陽,並且未來幾天天氣、溫度都能穩定,那麼三四天後就可以出釣了,時間短點兩天也可以。天晴後出釣釣哪裡呢?就坐有水草的淺水位,必要時可用長竿。

寫在最後:

我們不能說哪種天氣釣魚一定好,哪種天氣釣魚一定不好,看天釣魚不是只看陰晴雨雪,還得結合溫度、風向、風力、氣壓等等因素,所以同樣是下雨天有的時候就能爆護有的時候只能空軍。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注

相關焦點

  • 颳風下雨又降溫,魚兒何處尋?打破固有的釣法才可能有漁獲
    釣魚最怕天氣不穩定,近段時間忽冷忽熱的,溫度波動大、而且伴隨著大風,人穿著棉襖站在外面都吃不消恐怕魚也好過不到哪去。但有的人沒有辦法,釣魚的癮太大而一周又只有一兩天的休息時間,所以天氣再不好也得去甩兩桿。如果你也屬於此類情況,就一定要好好看看這篇文章,聽聽我的建議。颳風下雨又降溫,魚兒何處尋?
  • 中元節野釣魚口愛翻臉:太陽升,魚口松,超過十點半急死老漁翁
    從這時白天開始慢慢縮短,天氣也變得不定起來。對於釣魚人來說,喜憂參半,喜的是天氣變得更加涼爽了,憂的是溫差卻開始變化較大了。這時的魚口變得時好時壞,甚至讓人捉摸不透。前幾天我在一條野河連續垂釣,結果碰到了一個非常蹊蹺的事情,那就是每次到上午十點鐘魚兒們就像開會一樣,立馬就停口了。
  • 冬天有陽光的天氣就好釣魚?未必!不考慮這2種因素,高手也無奈
    這時的魚兒經過了一晚上的休息,急需覓食,再加上水溫合適,有口也就很好理解了。但是到了午後,這時的氣溫已經升起來了,上層和下層的水由於溫差形成對流,魚兒最不喜歡的就是這種情況,就會出現沒魚口或者魚口稀少的情況。
  • 【釣魚技巧】冬季下雨天釣魚原來魚口這麼好
    每個釣魚人都會有一個定向思維,就像選擇出行天氣,每一位釣魚人的慣性就是選擇風和日麗的天氣出行作釣,想法都是沒錯的。但很多人根本就沒有選擇的機會,因為工作等其它原因,可能一個月也就休息那麼一兩天!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可能偏偏休息的時候不是陰天就是下雨!
  • 了解這些原因,輕鬆解決魚不開口!
    在垂釣過程中,釣魚人肯定都希望魚口不斷,能好好的體驗一把連竿上魚的喜悅感,可有的時候,明明水裡有魚,就是不咬鉤,眼看著浮漂如」定海神針「般的豎立在水面,一動不動,此時的這種痛苦的心情,相信每位釣魚人都體驗過。那麼遇到這種情況,難道除了收竿回家之外,就沒有別的解決辦法了嗎?
  • 如何應對夏季無魚口,魚口差?四個「優先選擇」,幫你巧妙應對
    夏季已經到來,這是一個讓人釣魚頭疼的季節,烈日炎炎,對釣魚人來說是一個真正的考驗,但是釣魚人從來都是斬荊披棘,根本不在乎這些外在的惡劣天氣條件。他們在乎的是什麼?在乎的是高溫條件下,無魚口或者魚口很差,該如何應對的問題?
  • 冬天不同天氣釣位的選擇,掌握後每天都可以釣,漁獲不會差
    冬天釣魚的時機把握可以說是在所有季節裡面爭議最大的,有的人說颳風好釣魚、有的人說下雪好釣魚、有的人說出太陽好釣魚……,總之不管說什麼天氣好釣魚都會有很多釣友用事實反駁:我前天XX天氣出釣就打龜了。冬天颳風釣深水暖陰天釣二道坎、樺尖這種天氣可以說是在冬天唯一可以用短竿的天氣,一般找一個水深2-3米的二道坎附近用4.5米的杆子就可以了。
  • 夜釣攻略:夏季夜釣有講究,常用這些老套路,大魚連竿上!
    一、天時玩夜釣也是需要注意天氣選擇的,首先要避免不安全的天氣出釣。比如說雨天,雨天理論上說適合夜釣,但是地面溼滑安全性不高,需要慎重出釣。不管是下雨中,還是雨後都要注意。如果夏季白天大雨,到了晚上雨停,選擇出入水口或者上遊,甚至是淺灘都非常容易釣到魚,而且比平常漁獲會好上很多。
  • 有魚泡卻不見魚口?別慌,原因和解決方案都在這
    所有的釣魚人都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判斷窩子裡究竟有沒有魚,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看有沒有魚泡從水下冒出,而且魚泡越大說明進窩的魚體型越大。但是在垂釣的過程中卻經常出現窩子裡有魚泡卻不見魚口的現象,甚至有時候魚泡還非常多,很明顯窩子裡有很多魚,但就是釣不到,面對這種情況釣魚人只能幹著急。
  • 【釣魚技巧】夏季宜釣颳風、下雨天,有哪些應對技巧
    夏季天氣炎熱,所以天氣上可以選擇颳風下雨的天氣。颳風天利於出釣,難點在於怎麼應對風,比如選釣點和調漂。雨天出釣,並非什麼雨天都適合出釣,雨天看的是時機。
  • 仲春釣鯽,這幾種絕佳好天氣千萬別錯過,選對時機,漁獲必然翻倍
    但如果是連續幾天的晴好天氣,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地表乾燥,氣壓升高,經過多天的日照,水體溫度開始穩定上升,魚兒活動量逐漸加大,和早春相比,此時的鯽魚整天都處於遊動覓食狀態,這是正常垂釣的好兆頭。小雨天有句話叫「斜風細雨不須歸」,說的就是小雨天氣不但適合垂釣,而且魚情比平時可能會更好。一個能選擇在恰當的雨天出門的釣魚人,基本可以斷定是一個釣魚好手了。其實除了冬天外,只要不是刮南風的低氣壓雨天,大多屬於垂釣的好天氣。
  • 魚兒真的容易上鉤嗎?
    魚兒真的容易上鉤嗎?下雨天到底適合不適合釣魚?要根據雨的大小和天氣是否悶熱來進行分析,雨大一些是不適合釣魚的,但是如果雨小,天氣不悶熱還是比較適合釣魚的。第一,在雨季很大的時候,魚兒並不經常在這種情況下覓食,所以很難抓到魚。
  • 陰天比晴天魚更好釣,選對天氣比技術更重要!
    天氣是釣魚的根本,魚進食的好壞主要就是天氣影響的。天氣選擇得當,魚的進食好,自然就好釣一些。反之天氣不好,魚都不開口,那自然很難釣到魚。季節的不同,相同的天氣也是有差異的。匯總下不同的天氣,在不同季節下,對魚情的影響。
  • 什麼樣的天氣適合釣魚呢?詳解天氣對魚獲的影響,及餌料分享
    很多釣友收穫差,找不到魚獲差的原因,昨天群裡一位釣友問釣魚和天氣有關嗎?釣魚當然和天氣有關,而且天氣與垂釣的收穫關係很大。天氣的不同造成魚的活躍性,進食都是有關係的,選擇好的天氣出釣會有好的收穫,而天氣不好,可能收穫不理相。具體天氣與釣魚有什麼關係,我們來簡單的分析一下。
  • 淺談:同一個水域垂釣,為什麼上午和下午魚口相差那麼多
    因為釣魚的時候會有很多的因素,其中讓釣友最為頭疼的事情就是明明在熟悉的地方釣魚,可魚口就有很大的差距,上午好的不行,下午就沒有口了,其實出現這樣的問題有很多因素,所以今天本人給釣友們分享一下,供釣友們參考。
  • 別認死理,按照魚情做調整才正確
    需要注意的是水情往往能夠影響魚情,也就是說生活在肥水和生活在瘦水的魚它不是一個釣法,至少餌料的選擇上不同。那針對不同肥瘦的水質該如何用餌呢?另外也建議大家不要迷信「神餌」,我早前就說過,好的餌料配方是有,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只在某一種環境、某一種魚情下才有效,換個地方就不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