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垂釣過程中,釣魚人肯定都希望魚口不斷,能好好的體驗一把連竿上魚的喜悅感,可有的時候,明明水裡有魚,就是不咬鉤,眼看著浮漂如」定海神針「般的豎立在水面,一動不動,此時的這種痛苦的心情,相信每位釣魚人都體驗過。那麼遇到這種情況,難道除了收竿回家之外,就沒有別的解決辦法了嗎?根據我以往的作釣經驗來看,以下幾種原因比較常見:
受天氣影響
我們知道,魚是冷體動物,對天氣的變化感知特別強烈。當氣溫,氣壓等突然發生了變化時,會直接影響魚的進食慾望,所以我們在出釣之前,一定要密切關注當天的天氣情況,如果近3天左右天氣發生過大的變化或即將要發生時,儘量不要出釣,等天氣穩定之後再出釣。如果是在作釣的過程中天氣突變,儘量還是及時收竿為上策。
受水情影響
不同的水深有不同的水溫,魚會根據自身適應的水溫遊到合適的水層去活動,比如,冬季在早上和下午的時候,淺水區和深水區的上層溫度較低,魚兒會在溫度相對高一些的深水底層活動覓食,到了中午陽光比較充足的時候,淺水區和深水區的上層就相對暖和一些,這時魚兒也會遊到水溫暖和的淺水區或深水區的上層來活動和覓食。所以我們在垂釣的時候一定要根據水情的變化來選擇釣底還是釣浮,否則,找不準魚層,就容易出現魚不咬鉤的現象。
受釣位影響
魚兒喜歡群體活動,有一定的生存規律,它們每天活動,覓食和棲息都有一條固定的路線,也就是釣魚人常說的「魚道」,我們在選釣位的時候,窩點應該選擇有魚道的地方,這樣才能誘來魚群,魚口就多。否則,窩子裡沒魚,怎麼會咬鉤呢?所以,我們在選釣位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觀察釣點環境,多目測幾個釣位,這個不行就換下一個。
受餌料影響
不同的季節,水情和魚情,魚對餌料的喜好不同,簡單說就是用的餌料不對口,比如:鯽魚,鯉魚在冬季喜歡吃腥味的餌料,夏季氣溫較高,就喜歡吃香味的餌料。養殖塘的魚喜歡吃顆粒飼料,自然水域的魚喜歡吃一些味道自然的食物。使用的餌料和魚喜好的味型和狀態不對路的情況下,就會導致魚不咬鉤。如果是這樣的話,釣魚人應及時改變合適的餌料來誘魚開口。
總之,水裡有魚而不咬鉤,我們能看到的只是一個表面現象,遇到這種情況,釣友們一定要用心去思考,分析出具體原因,及時改變釣法,然後總結經驗,這樣釣魚人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垂釣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