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們在QQ個性籤名上用文字表現自我;
2012年,我們在微博用精修圖片定格美好瞬間;
2016年,我們用短視頻記錄動態生活;
當時間步入2019年,
一種新的媒體形式——Vlog,
早已火得一塌糊塗。
人人都成為了自己生活的導演。
運用鮮活的媒體形態展示立體化自我。
Vlog裡既有生活的詩意,也有現實的滿地雞毛
既有玩轉高能設備的大佬,也有鏡頭也拿不穩的小萌新
而當人們都在談讓生活充滿儀式感的Vlog時,
我們又在好奇些什麼呢?
今天的Q&A,將帶給你答案。
Vlog 即視頻博客(Video Blog),是指記錄性和人格化較強的視頻,製作者多以自己為主角記錄,再經過剪輯、配樂和適當字幕,製作成具有個人特色的視頻日記。而Vlog的視頻博主又被稱為Vlogger。Vlog比文字博客更具視覺形象,比搞笑娛樂的短視頻更真實,呈現出自然流暢的審美取向。
Vlog 2012年源於海外視頻網站 YouTube,而讓 Vlog 擁有辨識度、 專業性與技巧性的是被稱為「Vlog 之父」的 Casey Neistat。
他曾經連續 600 多天堅持日更視頻,真正將 Vlog 做成了一種對於生活的記錄。而且其專業的拍攝、創意的主題、個人風格的剪輯都足以讓 Casey 作為職業Vlogger,也成為眾多視頻博主競相模仿的對象。
Vlog作為短視頻界的小清新,
不僅有眼前的苟且,也有詩和遠方。
鏡頭不僅能記錄山河湖海,還有廚房與愛。
它既然是呈現生活立體化與儀式感的日記,
便充滿著生活本真的原味。
褪去「美顏相機」的層層濾鏡,
少了細心雕琢的精緻擺拍,
Vlog正在「最大限度地保留生活的常態」
不知道下面這些Vloggers裡,
有你熟悉的嗎?
歐陽娜娜:
「我覺得拍Vlog這件事,初衷是記錄生活」
歐陽娜娜作為國內最具人氣的Vlogger之一,憑藉Nana's Vlog成功圈粉無數。在視頻中分享在伯克利音樂學院求學日常、既有自己做飯、穿搭、逛街、和朋友開Party等生活,也不乏出席各大時裝周、廣告片街拍、綜藝錄製等幕後花絮。
作為當今中國新生代中最炙手可熱的Vlogger,她在受訪時也曾表示:
「我覺得拍Vlog這件事,我的初衷是記錄生活,會被大家喜歡可能不是因為是我本身,而是大家把自己帶入了Vlog裡面,大家也會想為自己的生活努力,很多留學生看到會覺得原來我們的生活是差不多的。」
Vlog讓我們看到了褪去明星光環後的這一位大學少女。也和我們一樣為Midterm掉發、為趕論文熬夜、為體重煩惱、為拆快遞而歡欣不已。其實大家本都是平凡的人,只是有些人總比你更努力現充的在生活。
關鍵詞:攝影;生活;
因為「真實和態度」而深受很多 Vlogger 喜歡的攝影博主竹子,曾經在 17 年進行一項挑戰——連續發布 31 天 Vlog。
竹子因其在Vlog中展示的真性情而深受人們喜愛。在她的Vlog裡,既有和男朋友異國戀分別時的難過,也有在最好朋友婚禮上的動容落淚,她的視頻從不隱藏情緒,豐滿的是對生活的熱愛。
不斷被記錄的生活態度,漸漸構成了竹子其人。她是積極直爽的,同時也是感性的。在愛情中充滿了浪漫,但對待生活也有著強烈的自我態度。拋開 Vlog 提供的信息量,Vlogger 仿佛成為了觀眾生活中相識已久的老友。
關鍵詞:治癒系;美食;南半球;鏟屎官
定居南半球的博主子時當歸的vlog主要記錄她的一日兩餐,每日穿搭,閒時逗逗貓,或是和親友外出購物,視頻沒有背景音樂也很少說話。但就是這樣安靜的日常瑣碎日常,被鏡頭精心記錄下之後反而更升華了生活的儀式感。
做早餐—化妝—逛超市—買蔬果或咖啡豆—做晚餐—逗貓—看一部老電影。
這樣平淡而又固定的日常,不僅不覺乏味,反而讓在快節奏生活中的年輕人得以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停下急匆匆的步伐,享受生活本意中的治癒與溫暖。
關鍵詞:情侶;旅行;個性;
這位留著卷卷長頭髮和鬍鬚、撞臉「陳柏霖」的Vlogger井越,憑藉其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短視頻作品,成為國內初代Vlogger的代表人物之一。作為曾經的人人網男神、留美哲學系博士、攝影達人、脫口秀編劇,井越如今也成功地搖身一變成為知名Vlogger。
他曾說:「拍Vlog是一件超級自戀的事,而拍好Vlog的必要條件就是不顯得自戀。」
△ @大概是井越 vlog截圖
說起他的Vlog內容,必然少不了他高顏值的女友「小八」和他們的毛絨玩具寵物「小箱」。女友和愛寵都共同陪伴在旅程的路上,如此精彩的生活,怎麼會不讓人心動呢?
那麼作為一個Vlog的入門小白,
要如何快速而又準確的掌握拍攝手法,
而不至於淪落到
「只會拍穿鞋子走路、拍坐地鐵」呢?
對於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拍攝內容,又害怕拍攝成一團不知所云的流水帳視頻的新手來說,選擇合適的「標籤」(tag)進行模仿學習是最穩妥的方法。Vlog的片頭就像是見人的第一面,會給人留下第一印象。
以歐陽娜娜的Vlog為例:
她每一期封面都會以:
「Vlog+數字+題目+個性水印」
作為統一形式,從而也讓自己的短視頻系列更整齊且具有連貫性與辨識度。
對於新手小白來說,若不知道如何取標題。
也可適當採用
#study account# #study with me#
#Daily life# #travel vlog#
等標籤來分類內容
對於一名專業的Vlogger而言,擁有良好的拍攝硬體條件是基本前提。但對於僅想隨時隨地記錄日常生活的人而言,一部手機就可以是你最好的拍攝搭檔。
並且,手機上花樣繁多的視頻APP,也讓你的Vlog有了錦上添花的無限可能。
人人都能成為Vlogger嗎?
當然,隨著視頻技術的不斷普及,人們分享意願的不斷加深,Vlog會越來越多,但好的Vlog不會。
Vlog說到底,是對個人日常生活的視頻化呈現。它的核心並不在乎高超的設備或剪輯技巧,而是歸根於「如何講述你的故事」。
△ @三坨土 vlog截圖
Vlog視頻並不是生活碎片化的簡單堆疊,而應朝著彰顯個人生活理念與精神品味的方向不斷發展。我所認為好的Vlog,或許正如自媒體「三坨土」在其記錄飛往俄羅斯的冬日跨年之旅Vlog的配語中所描繪的那樣:
「2016年12月28日,我在飛機上醒來,睜開眼,看到了我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幕:青藍色的大雪蓋住了整座城市,只有橘色的燈光透著一點溫暖……
我很慶幸,兩年的時間讓我看到了不同的人生景色,而我並沒有改變太多。希望再過幾年,我還記得伊爾庫茨克早晨的積雪,貝加爾湖的荒蕪,以及新年的第一天,大街上每個人臉上寫滿希望的笑容。又是新的一年,我也想祝你,新年快樂。」
△ @三坨土 vlog截圖
好的Vlog,是你認真生活的最好見證。
想想如果10年後再回看現在拍的視頻,
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圖片 | 綜合整理自網絡,圖源已標註
文案、編輯 | 陳思涵
參考文獻:
[1]張昕.Vlog的特點與發展趨勢——從視覺說服視角
[2]陳想非.Vlog:95後世代的新鏡像
[3]潘勁虹.Vlog火了,但Vlog到底是什麼?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點個好看,快把你最愛的Vlogger告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