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音符是什麼?Do Re Mi又是個啥?

2021-01-13 MuSic 老牟和小蛇的音樂天地

各位老師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都會想,這算什麼問題,這不誰都知道的基本概念嗎?對,這些都是簡單的基本概念,但是教所謂簡單的「基本概念」這件事情本身是簡單的嗎?


我先來講個故事~


有一個外星人來到了地球與您相識,咱們就叫他二狗👽吧。二狗👽初來乍到,對地球毫無所知,每天都有十萬個問題。一天,二狗👽問您:「有人說要給我一個蘋果,蘋果是什麼?」您會怎麼來幫二狗👽理解「蘋果」呢?


(現在請先別往下看,先思考2分鐘您會怎麼做。)



二狗👽問:」蘋果是什麼?「 您可能回答說:「蘋果是一種水果,酸酸甜甜的,有的是紅的,有的是綠的,還有的是黃的……」 您有可能說:「蘋果長在樹上,它有各種不同的品種。「 您還有可能說:」蘋果對身體健康有益處,所以地球人提倡吃蘋果……「 二狗👽點點頭,但還是一頭霧水,問:「那蘋果到底是什麼?」 這下沒轍了,您帶著二狗👽去了市場買蘋果。二狗👽看到了蘋果,摸到了蘋果,聞到了蘋果,還吃了個蘋果。這時候二狗👽大概知道了蘋果是什麼。但是要真正理解什麼是蘋果,還得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化體驗」。他可能會更深入地感知到蘋果的不同品相、口味,還會體驗什麼不是蘋果,從而加深對蘋果的理解。


故事暫告一段落,那麼問題來了,剛才我們回答二狗👽的時候說了那麼多,他為什麼還是不明白?

請回想一下,我們自己是怎麼認識「蘋果」是什麼的?我們還是幼童的時候,是吃了很多各式各樣的「蘋果」之後,有一天把這些體驗和「蘋果」聯繫起來了。父母並不是在我們沒有任何體會的情況下直接跟我們解釋「蘋果」是啥。(我估計也沒有人把幼兒認不認識蘋果當成一個重要的事情吧。)


其實我們解釋的「蘋果」是一個概念,是我們頭腦中一個概括性的定義,它通過大腦對感官數據進行分類而形成。請注意,這裡有幾個重要的東西需要強調一下。首先它是我們頭腦中的認知,不是外在的。其次它是個人化的。再次,它是感官的直接經驗,而不是言語解釋。比如,你不可能通過解說讓二狗👽明白什麼是「蘋果」,所有的語言解說都只能是在概念的外圍進行解釋。你只有通過各種方式讓二狗👽直接體驗蘋果,咬著吃,切開吃,打成蘋果汁兒,看蘋果長大,看蘋果爛掉,吃個梨兒跟蘋果對比,等等,通過不斷地體驗,他在頭腦中概括區分歸類,逐漸形成了對「蘋果「的概念。以後再說起「蘋果」,他頭腦中反映出的便是他對蘋果「曾經的所有體驗」積累形成的一個概念。

請仔細看上圖(三張插圖均為小蛇繪製),三者關係中有四種路徑:


好了,現在讓我們回到開頭的題目吧。無論是沒怎麼接觸過音樂的小朋友還是大朋友問:四分音符是什麼?Do Re Mi又是什麼?也許您已經有不同的思考了。


不管是學音樂還是教音樂,往往大家一開始最先接觸到四分音符。我們教「四分音符」的時候常常是怎麼做的呢?很多老師會像給二狗👽描述「蘋果」那樣跟小朋友說「四分音符有一個黑色的實心符頭和一個符幹……四分音符表示一拍……四分音符念ta……」 熟悉嗎?很多學生從小也是這麼學的,包括我自己在內也這樣用過。這些描述是我們常用的解釋四分音符的理論解說。我們暫且不說這些理論解釋合適與否,單從學習的途徑來想,可能您已經通過前面的事例類比看出傳統教學思維模式的問題來了。


我們再來看一看「概念」本身。概念是感官數據的集合,是直接經驗,它包含了頭腦中概括區分分類等活動。事實上,概念就是體驗本身!!!美國音樂教育家尤妮斯·波德曼(Eunice Boardman)提出過概念化學習的七個原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原文」。(連接失敗了,請看下一篇帖子)


「四分音符」、「Do Re Mi」這些唱名、CDEFGAB這些音名、還有音的高低、長短、升降、音符組合出的節奏型、速度的快慢……等等等等都是「概念」,而音樂學習中許多概念又是非常抽象的。在沒有通過多重感官體驗它之前,無論是死記硬背記住的術語,還是通過看圖或書寫認識的音符,都是概念外圍的東西。死記硬背,記下來的是一些語句,臨摹出來的音符只是一個視覺符號,這些都不等於概念本身。


其實認真想一想,一個單獨存在的四分音符並不是音樂。當一個音符失去了它的音樂語境(context)的時候,也就是說沒有上下文的時候,它自身存在的意義已經變成了一個問號。所以,我們不必急於讓學生學習術語或符號,我們需要做的是給學生充分體驗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在自己的頭腦中逐漸形成個人化的感官體驗,這個體驗即是概念本身需要注意的是,在體驗還不充分的情況下,言語概念和名詞術語很容易過早地介入學習的過程,因為我們覺得語言似乎有助於解釋清楚一個概念,其實不然。這不僅會妨礙學生繼續積累感官體驗,而且你會發現用言語解釋得越多,問題變得越複雜。


令人高興的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老師通過身體律動、聽、想、唱等方式讓學生體驗各種音樂的概念,這是非常好的。


我們在教學中具體應該怎麼做?這並不存在一個所謂的標準答案或唯一途徑。如果我們可以帶著「以音樂為本」、「以學生的體驗為本」的思路出發,多摸索和思考,就會找到很多值得探索和試驗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要把對符號或術語本身的學習變成音樂學習的首要目標甚至唯一目標。比方說,我們都知道讀譜能力非常重要,但如果在學生一開始接觸音樂的時候就從為了讀譜而學習認識符號開始,學生對音樂的感知機會就被削減了。對音樂的感知機會一旦削減,學生就會找不到樂趣,他潛意識裡可能會出現「我為什麼要學這些」的疑問,音樂學習的動力和興趣自然也就提不起來了。事實上,如果識讀樂譜變成了學音樂的中心,學生學習的將不再是音樂,而是對樂譜符號的翻譯。


在這裡我們並不是要徹底否定傳統的教學模式,也不想表達諸如「只有怎麼做才是正確辦法」之類的意圖,更無意否認廣大音樂教師在教學中付出的艱辛努力。我們是想通過這個帖子分享給老師們一個新的思考角度和新的工作思路。我們絕非否認學習術語和認知符號的重要性,但學習術語和符號的時機在哪個階段,是需要仔細琢磨的。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音樂教育不應該等同於音樂符號教育。合唱教學中教給孩子與聲音相關的符號術語並教會孩子如何製造聲音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應引導他們感知聲音、體驗聲音、理解聲音。器樂教學同理,應該是演奏音樂而不是演奏樂器。在我們看來,對音樂的感知和體驗應該放在音樂教育更為重要的位置。事實上,不光是學習音樂,這個道理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都是適用的。如果我們把孩子或學生都當成外星人二狗👽來對待,從他們的體驗出發,結合學習的規律,多思考多嘗試,就可能找到很多很多適合自己的辦法來。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喜歡請多多分享。

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歡迎掃描二維碼打賞我們,您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相關焦點

  • Do re mi
    歌詞全文:Let's start at the very beginning大家一起來從頭學A very good place to start從這裡開始最最好When you read you begin with A-B-C念書你就先學ABCWhen you sing you begin with do-re-mi
  • 英文歌曲| Do Re Mi
    」Do-re-mi Do-re-miThe first three notes just happen to be這正好是前三個音符Do-re-mi Do-re-miDo-Re-Mi-Fa-So-La-TiLet's see if I can make it easier讓我們看看能不能簡單點
  • Do-Re-Mi|一起來唱歌!
    DO RE MI「Do-Re-Mi」DO RE MI「Do-Re-Mi」The first最初的Three notes三個音符孩子們DO RE MI FA SOLDO RE MI FA SOLand so on等等are only the tools we use to build a song都是我們用來組建歌曲的工具once you have these notes in your heads一旦腦海裡有了這些音符
  • 巧識五線譜03:認識唱名——找到五線譜中的do、re、mi……
    【關於唱名】在簡譜中,看見音符1、2、3、4、5、6、7,會自然聯繫到唱名do、re、mi、fa、sol、la、si。那麼,五線譜中的唱名也是do、re、mi、fa、sol、la、si嗎?是的!在五線譜中,怎樣找到do、re、mi、fa、sol、la、si呢?
  • 巧識五線譜15:五線譜首調唱名的do、re、mi……怎樣找到?
    固定唱名法中,唱名do、re、mi、fa、sol、la、si永遠與音名C、D、E、F、G、A、B相對應。即:不論調號如何標記,唱奏曲譜時永遠是按照C調對應的唱名來唱奏。看似識譜簡單,但隨著調號中升降號的增多,音高就越來越不易唱準,使視唱缺少旋律感,且不易感受到調性的存在。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面試試講技巧:初中音樂《快樂的do re mi...
    ,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甘肅教師招聘試講技巧:初中音樂《快樂的do re mi 》教學設計,希望可以幫助考生備考。一、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作品《快樂的do re mi》,感受歡快的音樂氛圍,樹立熱愛生活的態度。【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反覆、聆聽、實踐的演唱,並配以討論、分析等方法,學生能夠了解do re mi三個音,提高自身的音樂知識能力。
  • 教師招聘面試說課稿:初中音樂《快樂的do re mi》說課稿
    我是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快樂的do re mi》,接下來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簡單闡述我的教學思路。一、說教材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對於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 零基礎學簡譜第三課:八分音符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把四分音符再分成時值相等的兩份就得到一個八分音符。在簡譜中八分音符是在四分音符的下面加上短橫線,表示將音符的時值減少一半,所以八分音符的時值是半拍。接下來我們學習一下3/4拍,3/4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三拍,它的節拍規律是:強、弱、弱,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蹦嚓嚓」,注意第一拍要稍微突出一點,後面兩拍則要收住一點,唱得稍微弱一些。
  • 音樂中的do、re、mi都是怎麼來的?
    從小上音樂課,老師就教我們do、re、mi、fa、sol、la、si,大家知道這七個音都是怎麼來的嗎?
  • 【英語總動員】音樂之聲《Do-re-mi》
    本期為大家推薦的《Do-re-mi》為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插曲,被稱為好萊塢音樂歌舞片經典中的經典。美國音樂劇的泰鬥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dgers)作詞和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OscarHammerstein II)作曲。這首歌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旋律優美流暢,內容生動有趣。孩子們又會怎樣演繹這首歌曲呢?快動動手指,點開視頻觀看吧!
  • 七個基本音級do、re、mi、fa、so、la、si,應增加一個wu音
    從小到大,我們是念著do、re、mi、fa、so、la、si七個基本音級,逐步成長的。假如現在七音級變成八音級「do、re、mi、fa、so、wu、la、si」,你能接受嗎?基本音級改了嗎?沒有。中國古代最早流行的是五度相生律,那時候的基本音級只有五個,就是宮商角徵羽五個音。後來一直到現在,流行的是十二平均律,採用do、re、mi、fa、so、la、si七個基本音級。不論是五度相生律,還是十二平均律,都有尚未解決的瑕疵問題存在。個人認為七個音級不夠準確,應該加上一個wu的基本音級才更完美。
  • do re mi fa sol 周六500精靈指尖鬥法
    周六(5月14日), 金山湖,西枝江畔, 500音樂小精靈,將踏著快樂的音符,一起開啟指尖上的魔法。音樂是上天給人類的最美饋贈,而這些小天使,就像上天派來的音樂精靈,音符在他們的指尖如瀑布般傾瀉而出,金山湖畔將留下屬於他們的驚豔。
  • 嘉興南湖講壇空中直播|閻良尕讓叔叔趣味親子蒙學課之 音樂do re mi
    每一個音符都是童年中的色彩,每一首旋律更是親人暖暖的依賴,尕讓叔叔父子三人通過空中直播,玩轉音符do re mi,讓嘉興孩子在禮樂中學習相敬相伴,在古訓家風中認識新時代的傳承關係。短短的三十分鐘空中直播,讓嘉興的孩子們受益匪淺。
  •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是什麼意思,它們到底是唱幾拍?
    有個初學鋼琴的朋友問我:為什麼音符要叫做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這樣的?它們到底是唱幾拍很顯然,老師沒有給她講清楚,其實這些名稱是表示各種音符之間的比率關係。給全音符的符頭加上符幹表示將全音符的時值均分成二等份,這個音符的時值是全音符的二分之一,將它命名為」Half note「,中文叫做」二分音符「,實際上應該是」二分之一音符「。將二分音符的符頭塗成實心的表示將二分音符的時值均分成二等份,這個音符的時值是全音符的四分之一,將它命名為」Quarter note「,中文叫做」四分音符「,實際意思是」四分之一音符「。
  • 巧識五線譜02:認識音符——五線譜是怎樣表示音的高低長短的?
    【五線譜音符的種類】在簡譜中,七個阿拉伯數字本身就能區分音的高低,再配以增時線、減時線、附點等音樂符號就可以形成時值長短不同的音符。五線譜音符的種類跟簡譜音符的種類在名稱上是相同的。也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和與這些音符對應的附點音符。
  • 【樂理知識】音符符號順口溜
    ,然後讓小小音符們來爬樓房。爬到一個樓層或者是房間小小音符們來爬樓房,爬到一個樓層的時候就唱歌:「do,do,do」、「re,re,re,」。幼兒一邊做遊戲,一邊唱歌,就將一個音階內的音都學會了。高音譜號與低音譜號所對應的音階,有上行和下行。孩子在音與音高的關係及音高的概念上很容易混淆和不理解。為此,我設計了一個利用身體位置的高低,讓幼兒掌握音階上行和下行的方法。
  • 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的拍子模式
    在掌握節拍時,下面曲調的節奏,可以按四分音符的數目來計數每一小節的拍數:一(i)二(i)三(i)四(i)|二(i)二
  • 英文兒歌第二期 | 縫紉機粑粑清唱《音樂之聲》插曲Do Re Mi
    鳳凰娛樂評論:「它就像是一個經久不衰的童話故事,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起,一代代傳下來,傳到今天。每一個看過這部劇的人都會情不自禁被劇裡傳遞的滿滿的愛所感染。」故事發生在1938年的奧地利薩爾茨堡。年輕活潑的修女瑪利亞來到退役海軍上校馮·特拉普家照顧他的七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