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發布公告稱,辦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有關部門或單位,採取自行收費方式的,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涉眾面廣、與民生緊密相關的公共服務機構,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採用一卡通形式、進行封閉管理的商業園區、廠區及景區等經營場所,應支持現金購卡、充值。(中國新聞網)
現代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但對於老年人群體而言,新型的服務方式反倒可能成為辦事的阻礙。前不久一老人冒雨現金交醫保被拒一事,讓老年人的「數字鴻溝」問題再一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而隱藏在「數字鴻溝」之後的,則是老年人無法擺脫「人工難」的困境。
現如今,智能技術運用已滲透進大多數行業領域及服務機構,購物、醫療、出行、生活繳費等日常型消費都離不開行動支付。部分行業甚至已實現全行動支付,不設人工窗口或僅提供諮詢服務,但這對使用智能設備有困難的老年人來說無疑是不人性化的。此外完全依靠行動支付的形式並不靈活,也並不能滿足老年人為主的不同群體的多元化需求。
設置人工通道對老年人是利好,但也時常會遭遇基層不落實的行為,常常是「上頭派發文件,下頭視而不見」。本應為民服務的基層工作人員,陽奉陰違,做起「甩手掌柜」,而政策被束之高閣,失去了有效發揮作用的機會。這顯然也不能切實改善「人工難」的處境,因此抓落實是必要,也是必需,這樣才能讓政策部署落到實處,而社會和基層機關的大力監督必不可少。
首先,基層要建立起完善的監管機制,對政策逐條進行落實,狠抓在服務中的不作為、「踢皮球」現象,避免出現類似人工窗口拒收現金的現象;其次,開放群眾評價體系和問責體系,讓老年人在接受服務後進行現場評價,對於存在問題較多的工作人員做出相應的懲罰和清退處理;最後,社會群眾對於嚴重的不落實行為應進行及時曝光處理,讓不肯落實、不願落實政策的組織和個人無所遁形。
科技進步也要兼顧不同需要,不要落下需要照顧的一代人,只有落實好相關政策,讓可靠人性化的服務滿足老年人的切實需求,才能讓老年人擺脫被邊緣化的困境。「信息鴻溝」難題解決起來本就不易,別讓「人工服務」再添了堵。(呂博霖)
來源:河北新聞網